放棄北京幾十萬年薪回鄉當「村官」 他帶領鄉親們養出 漫山遍野的...

2020-12-21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放棄北京幾十萬年薪回鄉當「村官」

  他帶領鄉親們養出 漫山遍野的「奔跑豬」

帶領鄉親們養蕨麻豬脫貧的羅家磨村第一書記趙樹鴻。

  如果不是2013年初的那個打給家裡的電話,現在的趙樹鴻,也許正在北京,坐在公司明亮寬敞的辦公室裡,從事著他喜歡的軟體開發工作。但是對家人的一個問候,改寫了他的人生,也改變了一個村的發展面貌。

  2020年冬:羅家磨村漫山遍野都是豬

  「漫山遍野都是豬,漫山遍野都是豬,哈哈哈……」今年冬天,一則短視頻在網上火起來。視頻中,一個戴著眼鏡,頭髮微卷的年輕人正指著旁邊的山丘哈哈哈地笑著,笑聲中是掩飾不住的驕傲。

  這個年輕人叫趙樹鴻,今年30歲,是渭源縣會川鎮羅家磨村的第一書記。2019年到2020年,他帶領村民們依託村裡的資源優勢搞起種植業和養殖業,並徹底脫了貧。可以說,趙樹鴻是渭源縣帶著村民養蕨麻豬脫貧致富的第一人。蕨麻豬繁殖快、品質優,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現在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蕨麻豬,田間山頭,到處都能看到撒歡跑的豬。而這,也是曾在北京上班,拿著幾十萬年薪的趙樹鴻沒有想到的。

  2013年夏:告別北京回到家鄉

  2012年,大學畢業的趙樹鴻被北京一家單位留了下來做軟體工程師。坐在公司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他躊躇滿志,因為軟體工程師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築夢未來的開始。他計劃著在北京奮鬥幾年,然後把父母也接來北京生活,而家人也很支持他的想法。

  2013年的春節即將來臨,因為事業剛剛起步,趙樹鴻打算春節不回家,於是他撥通了家裡的電話。

  「爸,你和我媽還好嗎?」

  「都好都好。你安心工作,照顧好自己,不用牽掛我們」,電話那端,是爸爸的關心與安撫。

  「我媽呢?她好嗎?」

  「她也好著呢,這會兒正在忙,說不跟你通話了……」

  掛下電話,趙樹鴻心中泛起嘀咕,按照以往,媽媽總是搶著跟他說話,這次為什麼連聲音也沒有?是不是家裡有了什麼事?不安中,他又給表哥打了電話,才得知母親生病住院了。趙樹鴻立即買了回家的票。當看見躺在病床上的媽媽時,趙樹鴻流下了淚水,從那一刻起,他動了辭職回家的念頭,並於當年夏天回到了家鄉。

  2013-2018:多次調動,謀劃致富一方

  2013年下半年,回到家鄉的趙樹鴻考上了渭源縣半陰坡村的「村官」,做了村主任助理。到村後,趙樹鴻便開始著手村裡的經濟發展。看到當地豐富的牧草資源和過剩的勞動力,他和村委會主任商量,想利用當地豐茂的牧草資源養羊。但就在積極籌備時,2014年他被調到了梁家坡村,養羊的計劃擱淺。

  在被調到梁家坡村後,趙樹鴻當了副主任,他依然想的是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看著村裡的撂荒地,他打算組織村民規模化、科技化地種植中藥材。這本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在開展過程中卻遭到了重重阻礙與困難,最終導致種植失敗。

  2016年9月份,趙樹鴻被再次調動,他來到了新城村。到村上後,他發現全村的中藥材因為豐收而滯銷,便組織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成立村級種植合作社,四處尋找藥商和銷售渠道,經過不懈努力,終於解決了農副產品滯銷的問題。他也因此得到了鎮裡領導和村民們的認可,之後從副主任升任為第一書記。面對村裡幾乎為零的集體經濟收入,趙樹鴻和村班子商量,結合市場的需求和本地的資源優勢讓村民們養雞致富,並成立了養雞合作社。就在養雞場剛走上正軌開始盈利的時候,2018年5月,他又被調到了會川鎮的深度貧困村——羅家磨村。

  2019年:養「奔跑豬」,村民脫貧了

  為了讓鄉親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趙樹鴻又開始絞盡腦汁想點子找脫貧辦法。他帶領黨員幹部挨家挨戶了解情況,動員和鼓勵有勞動能力的青年外出務工。剩下的勞動力,則讓他們根據家裡的情況,靠種植創收。

  走訪中,趙樹鴻發現了羅家磨村的特點:沒有耕地,只有牧場。趙樹鴻想,既然牧場資源這麼好,如果搞養殖業,或許能闖出條路。而這一次,趙樹鴻成功了。

  養過羊和雞,這次養什麼好呢?趙樹鴻選擇了蕨麻豬。村裡這麼開闊,就讓豬撒歡跑。「不是有個很搶手的『溜達雞』嗎?我就養個『奔跑豬』吧!」說幹就幹,趙樹鴻帶著有意願的村民風風火火地養起豬來,而結果也和他構想的一樣,蕨麻豬產量高,銷路很好。村裡一些觀望的村民很快加入了養豬的大軍。就這樣,在2019年底,趙樹鴻帶著全村村民脫了貧。

  2020年:網上走紅,漫山遍野的豬

  就在蕨麻豬養殖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又鎖住了村裡的銷路。漫山遍野撒著歡的豬,賣不出去了可怎麼辦?趙樹鴻愁得無法安眠。看到妻子從網際網路上買口紅,一下子又打開了他的思路——對,上網賣!

  於是,趙樹鴻上網搜索開網店的信息、方法,觀看賣貨達人的視頻、學習如何做直播……漸漸地,村裡的蕨麻豬得到了很多外地客戶的關注,跟他詢問價格、訂購。由於疫情原因,蕨麻豬暫時無法發往外地,想要購買的人只能來村裡屠宰後運走。但即使是這樣,也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不僅如此,趙樹鴻還通過網絡將村裡的高品質藥材、土特產、優美風光也推向了全國。現在在村裡經常能看見來旅遊的人!還有人專程從外地趕來幫助慰問村裡的困難群眾、了解風土人情。

  「漫山遍野都是豬,漫山遍野都是豬,哈哈哈……」趙樹鴻開心地笑著,這笑是驕傲,是欣喜,也是趙樹鴻繼續帶領村民開拓美好未來的決心。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沙金萍

相關焦點

  • 放棄北京幾十萬年薪回鄉當「村官」 渭源縣羅家磨村第一書記趙樹鴻...
    放棄北京幾十萬年薪回鄉當「村官」他帶領鄉親們養出漫山遍野的「奔跑豬」帶領鄉親們養蕨麻豬脫貧的羅家磨村第一書記趙樹鴻。  如果不是2013年初的那個打給家裡的電話,現在的趙樹鴻,也許正在北京,坐在公司明亮寬敞的辦公室裡,從事著他喜歡的軟體開發工作。但是對家人的一個問候,改寫了他的人生,也改變了一個村的發展面貌。  2020年冬:羅家磨村漫山遍野都是豬  「漫山遍野都是豬,漫山遍野都是豬,哈哈哈……」今年冬天,一則短視頻在網上火起來。
  • 90後泰順小哥為它放棄百萬年薪!
    90後泰順小哥為它放棄百萬年薪!   2018年7月,他和小夥伴一起創立了「跑步雞」項目。每隻雞的腳上都套有計步腳環,只有在戶外散養跑夠一百萬步,才會對外售賣。
  • 放棄美國百萬年薪回國當村官,感動中國的秦玥飛,一天洗兩次澡被批
    放棄美國百萬年薪回國當村官,感動中國的秦玥飛,一天洗兩次澡被批「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氣勢磅礴的話語是北宋大家張載的名言,可惜因為離生活太過遙遠,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理解。
  • 回鄉創業「夫妻檔」 帶領村民奔小康
    在川南村,提到養雞大戶梅輝進、闞曉靜夫婦,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在大家眼中,他們不僅是厲害的高效養殖能手,更是能帶領大家一同致富的「夫妻檔」。回鄉創業 發展高效技術養殖 「剛開始我們真是門外漢,折騰到現在算是個行家了。」育雛室內溫度達到30攝氏度,梅輝進黝黑的臉上掛著汗珠。
  • 放棄百萬年薪,回村!最後這段路還沒修通,他卻……
    △餘丙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樟村坪鎮董家河村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放棄百萬年薪回村當「頭雁」,他最大的心願就是修通村裡最後這段路。餘丙華的家鄉董家河村, 位於宜昌市夷陵區西北部, 最高海拔1930米。 山大谷深,山路難行。
  • 山村玫瑰花萃取出玫瑰露,「花樣事業」助鄉親們踏上致富路
    山村玫瑰花萃取出玫瑰露,「花樣事業」助鄉親們踏上致富路 2020-08-10 0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無花哥」黃金:做了10年遊戲後,我回鄉種無花果
    返鄉創業的初心很簡單,就是幫助家鄉還處於貧困狀態下的鄉親們,帶領他們一同發家致富。吃「百家飯」的孩子回鄉創業黃金母親在他1歲的時候就去世。父親為了養家,經常帶著哥哥外出幫工,黃金成了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誰家要是去炒肉,定叫他去「改善生活」。連考上大學的學費,也是村裡鄉親這家50,那家100東拼西湊的幫黃金走進了大學校園。
  • 他回鄉開設帽子工廠
    努力  白天工作晚上「充電」  他從工人升為經理助理  1976年,唐書景出生在淮陽縣劉振屯鄉唐樓村。為減輕家裡負擔,1993年,17歲的唐書景放棄讀了3個月的高中,毅然來到廣東東莞厚街鞋廠打工。  到了廣東後,他沒有安於現狀,為了儘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白天他在工廠認真工作,晚上熬夜學習知識。
  • 回鄉駐村,回報鄉親 ——記興賓區正龍鄉大安村工作組組長葉棟財
    回鄉駐村,回報鄉親 ——記興賓區正龍鄉大安村工作組組長葉棟財 2020-12-16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了鄉親豁出命——上海知青楊曉滬「二次下鄉」帶領鄉親致富
    2013年11月,他應邀出席北京有關方面舉辦的「中國農業合作社首屆(北京)高峰論壇」。面對國家農業部、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等有關領導,作了《懸在農民頭上的「三把刀」》的發言:「農民辛苦一年,汗珠摔八瓣,不但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好不容易收穫點糧食,還要被農資、農機和賣糧這『三把刀』割去30%以上的利潤。這是當今農民的苦衷和無奈。」
  • 【村官感悟】北京山濤:青春無悔的三年村官生活
    三年的大學生村官生涯,三年的農村基層工作經歷,有過無聊、苦悶與煩惱,也有過新鮮、刺激與興奮。在這三年中,我迅速的完成了從大學生到村官角色的轉變,積極融入到老百姓中間,贏得了大家的廣泛認可。三個月、一年、兩年、三年,每個時間段都有一個工作總結,記述我的成長,只是當「合同期滿大學生村官」這幾個大字映入眼帘的時候,我的心顫抖了,迷惑了,三年了嗎?這麼快呢!一切都仿佛昨昔,心中滿是不舍。
  • 《一點就到家》:從小我背井離鄉,如今我要讓鄉親們喝到更甜的水
    之前網絡上一直流傳的特別有意思的一個梗,就是「小時候我背井離鄉,從那以後鄉親們再也沒能喝上一口井水。」這句話雖然只是一句玩笑,但也來自那些離開家鄉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有商業頭腦的人可能會選擇創業,有文化的人可能會選擇在高聳的寫字樓裡拼搏,而那些既沒有文化又沒有經濟基礎的人只能選擇蝸居在一個城市努力地跑外賣,幻想著有一天能把這項事業發展在自己那偏遠的鄉村。
  • ...六年與貧困戶同「摘帽」——記「大學村官」富寧村委副主任李柳燕
    90後的李柳燕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人,任富寧村村委會副主任,多次被評為廣西優秀共青團員、梧州市優秀共青團員、蒼梧縣優秀共青團員,其埋頭苦幹六年帶領全村貧困群眾脫貧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雲: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一、「我們能為鄉親們做點什麼?」1981年,盧雲出生於恩施州宣恩縣李家河鎮郭家坡村,為改善家中生活,盧雲輟學外出打工掙錢。在親戚的幫助下,她在重慶一家公司從事銷售工作,短短幾年內,憑藉過人的膽識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她成為了華南地區的銷售經理,收入也達到年薪20萬元。
  • 他回鄉開設帽子工廠讓數千人在「家門口」就業
    努力白天工作晚上「充電」他從工人升為經理助理1976年,唐書景出生在淮陽縣劉振屯鄉唐樓村。為減輕家裡負擔,1993年,17歲的唐書景放棄讀了3個月的高中,毅然來到廣東東莞厚街鞋廠打工。到了廣東後,他沒有安於現狀,為了儘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白天他在工廠認真工作,晚上熬夜學習知識。
  • 放棄幾十萬年薪,安嶽海歸碩士回家鄉種出甜檸檬!
    畢業後,懂得中文、日語、英語三門語種的他又在東南亞一家貿易集團公司工作,並一路升職到市場總監。雖然事業有成,但異國他鄉的生活讓唐自堯總感覺缺乏歸屬感,他等待著回國的機遇。唐自堯的老家安嶽縣龍臺鎮以富產檸檬而全國聞名,唐自堯的爺爺、父親都是種植檸檬的果農,在檸檬田間長大的他對檸檬頗為熟悉。
  • 擼起袖子養牛養鵝,舒城勵志漢子紀道明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在為期一周的採訪中,採訪團的記者們頭頂烈日、腳踩泥土,深入基層,將鏡頭對準一群閃耀著光芒的普通人,通過文字、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安徽百姓豐富多彩的小康生活。他牽著哞哞叫的牛、趕著嘎嘎叫的鵝在康莊大道上越走越快。自強不息,用奮鬥書寫脫貧故事「以前房子倒了沒錢蓋新房,在弟弟家住了好幾年。現在脫貧了,新房也蓋起來了,每年還能有十幾萬元的收入!」
  • 畫家朱明德:把美術館辦到鄉親們的家門口
    新疆當兵十二年,轉業北京水產局工作十三年。首都經貿大學研究生。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七屆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現任中國書畫家研究會副會長。擅長畫速寫,大寫意國畫魚。朱明德自2014年,落戶在安徽省蕪湖縣西河古鎮,創建美術館「朱明德畫畫的地方」。
  • 上4個月網課,拿幾十萬年薪!晶片培訓產業背後,暴露出一個真相
    在這些培訓班的宣傳中,「上四個月網課,拿幾十萬年薪」的廣告詞甚是誘人。不過,上晶片培訓班真能走上人生巔峰嗎?晶片培訓的美麗謊言除了「上四個月網課,拿幾十萬年薪」,「小班教學,籤保就業協議,不就業全額退款」等標語也經常出現在晶片培訓機構的招生宣傳中。這樣的宣傳看起來確實很有誘惑力,不過,如果深入研究目前國內的晶片產業現狀便可以得知,這樣的說法純屬美麗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