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長,去陳迎新。春天本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季節,但一些陳規舊俗,仍然年復一年流傳下來。就拿新春佳節來說,在全國各地依然有一些奇葩年俗,讓人忍不住要吐槽——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初一不能洗澡掃地、女人不能上桌吃飯、初五半夜響起鞭炮聲、初七父母不能教訓娃兒……專家指出,所謂「陋俗」也有群眾基礎,需要在文化上加以尊重,在生活中進行理性倡導,實現漸進式揚棄。
閨女不能在娘家過年
「本來想陪老媽過個年,可在除夕那天被『趕』出門了。」今年春節前,張女士回到山西晉城,打算陪70多歲的老母親過個大年,但臨到年底,母親卻悄悄對她說,嫁出去的閨女除夕夜裡不能待在娘家。無奈之下,張女士只能在朋友家借宿,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夜。
據了解,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的風俗在山西、陝西、河北、山東、河南以及京津冀地區的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傳統風俗認為,出嫁的女兒會把娘家的財氣帶走。「以前也聽說過這個風俗,可沒想到真發生在了自己身上。」張女士說,除夕夜裡看著朋友一家歡聲笑語,心裡「真不是滋味兒」。
民俗專家常嗣新認為,以現代的眼光看,這種風俗既不合情也不合法。「過年的主題是家人團圓,而這種風俗割裂了父母與女兒的感情;此外,規定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後,頑固堅持這一陋習更有違法之嫌。」
初一不能洗澡掃地
南方媳婦小周今年第一次回河北婆家過年,一切都讓她覺得不習慣。「特別是大年初一那天,好像做什麼都是錯。」小周抱怨說,早上起來想像往常一樣衝個澡,可婆婆說會把財運洗掉,那至少也得把頭髮洗洗吧,可婆婆還是不讓。「你說平時都天天洗頭洗澡,新年該有個新面貌,為什麼反而不讓洗呢?」
初一來拜年的客人走後,家裡的地上鋪滿了瓜子殼,小周拿起掃帚正要掃地,卻被婆婆一把搶走,還連說「不用掃」。一頭霧水的小周問了丈夫以後才明白,初一不能掃地、倒垃圾,為的也是不把「財運」掃出門。
常嗣新表示,在北方不少地區,都講究「正月初一不能動掃帚、不能洗頭洗澡」,否則會把好運氣和財富帶走,一些地方甚至是「破五之前不掃地,垃圾藏在筒子裡」,如果非要掃地,也必須從外頭掃到屋裡,寓意財氣不外流。
女人不能上桌吃飯
「每年跟老公回家過年,都能體驗一把『男尊女卑』。」武漢姑娘袁莉說起在婆家的過年經歷,顯得「義憤填膺」。「過年時天天都有客人來拜年,家裡的男人們就統統上桌吃飯,女人們就都下廚做飯,不管是新媳婦還是老母親,都上不了桌,只能在廚房支個小桌隨便吃點,或者等著吃大桌剩下的飯菜。」
「我們小輩做飯也就算了,我婆婆年紀那麼大了也上不了桌,桌上吃飯的大多都比她小,他們怎麼好意思讓老人給做飯端菜,最後還吃他們剩下的?」袁莉說,為此她曾經以各種方式「強烈抗議」,但都無濟於事。「大家都是這樣,我也只能入鄉隨俗了,有什麼辦法?」
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博士衛才華表示,「女人吃飯不上桌」這一習俗,一度出現在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區,與中國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有關,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近年來正在趨於淡化。
初五半夜放鞭炮
大年初五子夜時分,剛剛入睡的山西小夥王博,就被一連串的鞭炮聲吵醒。「鞭炮聲一直響,持續了十幾分鐘才停。」王博說,正月初五是「破五」的日子,當地習俗是在黎明時放炮,送窮鬼、迎財神。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初五午夜時也有人放炮,讓人難以安睡。
衛才華表示,「破五放鞭炮」是我國由來已久的習俗,表達了人們脫貧致富的美好嚮往。「放鞭炮只是子時的迎財神活動」。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介紹,過去初五叫「破五」,除了迎財神外,還要「送窮」。「在過去,為了把窮神、窮根送走,有些地方要『趕乞丐』。乞丐可以是真乞丐,有的也會找人來扮演。當然得給他一點好處,乞丐拿了好處,也就樂顛顛地走了。」仲富蘭介紹,「這是在農業社會的送窮方式,我們現在要送窮、迎財,應該要靠發展經濟。」
圍觀
世界各地奇葩年俗
印度:哭著過年
在印度,哭是表示歲月已逝,人生苦短,讓人更珍惜現在的時光。新年這天,太陽還沒有升起之前,家家戶戶便開始痛哭,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不知道的還以為當地發生了什麼天災人禍。
智利:墓地過年
在智利的塔爾卡市,新年夜當地人會聚在公墓墓園,與死去的親人共同迎接新年曙光。
希臘:揣石頭過年
在希臘新年當天,出門做客的希臘人會懷揣一塊大石頭,進門時丟在主人家中,口裡念念有詞:希望主人的錢袋比這塊石頭還要沉;如果攜帶的石頭很小,他們就會換種說法:希望主人的白內障比這塊石頭要小得多。
義大利:扔東西過年
在義大利的一些地方,新年前夜午夜時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為人們會瘋狂地將各種東西扔出窗外,包括熨鬥、桌椅,當然還有垃圾,以示除舊迎新。
本報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