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過激行為,家長該怎麼辦?

2020-12-16 騰訊網

在幫助孩子克服厭學問題的過程中,家長們會發現,在一段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孩子的精神狀態似乎都不太正常,尤其是伴隨網絡成癮的時候,更加的明顯。這些表現包括:情緒明顯低落、很少有笑容、非常容易發脾氣、甚至暴怒、容易被激惹、不喜歡運動、不喜歡外出、不喜歡見人、思維遲緩、自我評價很低、不願意和人有目光的接觸、有時候心裡特別難受、還會掉眼淚……

以上這些描述,就是抑鬱的主要表現,很多厭學的孩子會有抑鬱的狀態,甚至的達到了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很多家長就是在懷疑孩子有了抑鬱之後,就顯得非常的緊張,被嚇壞了,生怕孩子最後會演變成精神分裂。

一般來說,抑鬱症和精神分裂是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的。但是,家長們在緊張之後,就不知道採用哪種方式來對待孩子了。加強管理吧,怕孩子萬一抑鬱加重了怎麼辦?不管理吧,又看到這孩子這個樣子,非常的難受。

所以厭學的孩子如果抑鬱了,我們怎麼辦?

關於孩子抑鬱的心理治療

專家建議,只要孩子出現抑鬱,就必須要做心理治療,或者心理方面的調整,心理治療包括兩個部分: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是家長自己要儘快找到合適的心理老師,開始調整與孩子的互動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停止網絡、手機等成癮行為,建立好的家庭關係等等;

第二,才是幫助孩子自己找到合適的心理老師,做針對孩子的心理輔導,同時也要請老師評估下孩子的抑鬱的嚴重程度。如果非常嚴重,那首先還不能直接進行心理輔導,首先要進行藥物治療。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心理老師建議說,要完全放開遊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那這個建議絕對不能完全聽從,你至少是要非常謹慎地聽從建議;

第三,就是給比較嚴重的抑鬱的孩子,進行相關的抗抑鬱的藥物治療。這需要家長帶孩子去正規醫院的心理科,或者是精神衛生中心就診,比較常規合適的治療方式,就是給予孩子一定劑量的抗抑鬱藥物,一般副作用都比較小,服用2到6周內開始有效,很多的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大部分孩子如果診斷準確,服用抗抑鬱藥物以後,情緒的確能夠明顯的緩解。

關於藥物治療

關於藥物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在少數精神衛生機構,少數醫生會給厭學或者網絡成癮導致抑鬱的孩子,增加一些抗精神分裂類的藥物,以控制孩子的一些過激行為。這是非常需要重視的,如果劑量較大或者服用時間過長,其實是沒有必要的,或者說是錯誤的,會有很多長期的不良後果。因為有少數的精神科大夫,他的治療觀念還是「唯藥物論者」,不相信心理治療的有效性,更不會耐心地指導家長如何一步步從心理上幫助孩子,所以這是很糟糕的事情。

其實有大量的孩子,吃了藥以後就毀掉了。什麼叫毀掉?就是說,通過給孩子吃過重的藥,把孩子的思維和行為給鎖住了。看起來孩子行為上比較平靜,比較聽話,其實正常的心理功能也給破壞掉了。更重要的影響是,家長避免了自己去改變處理家庭內部功能的一些問題,等於大家一致給孩子帶了一個有病的帽子。

所以,如果醫生建議吃藥,家庭一定不要認為只有通過吃藥才行,更要考慮你們家庭內部,爸爸媽媽怎麼調整?孩子怎麼調整?是否要找心理醫生?這個是要非常謹慎的。

關於住院治療

還有的時候,孩子網絡成癮不能自控,伴隨嚴重的抑鬱,就可能需要住院一段時間,幫助孩子隔離網絡成癮的這種情況,恢復正常的作息制度和生理狀態。在住院期間,最好能安排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但是住院前家長要做到充分的解釋說明,要儘量獲得孩子的認可。如果過分強制,可能會引發後續的抗拒心理,尤其是對那些高中階段以上的、年齡比較大的孩子。

關於孩子的自殺言行

有時候,孩子還會出現試圖自殺的一些言行,青少年的自殺事件的也是被新聞中經常報導的。不少厭學孩子的家長內心都有隱隱的擔心,擔心自己一旦管教過嚴,會不會導致孩子自殺情況發生。

一般來說,尋求心理幫助的家庭或者孩子,自殺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了,因為求助行為本身就預示著這個家庭還有基本的家庭功能。真的自殺的孩子和家庭,可能就不會來求助,因為這些家庭的功能往往已經到了非常差的地步。真正自殺成功的孩子,通常家庭內部的情感連接已經是非常薄弱了,或者是情感隔閡已經是非常深了,這個需要家長們自覺去評估:

家長要反思——你有沒有用暴力來壓抑孩子的情感和思想?你有沒有忽略孩子內在的心理需求?

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但要想透、真正有意識,是非常難的。

孩子自殺的現象逐年增加,不少學習壓力大的重點學校,現在基本上每年都有孩子自殺的情況,大家都見怪不怪了,其實是件很可悲的事情。

一般來說自殺的孩子,或者說有自殺傾向的孩子,比較多的會用刀片淺淺的劃手腕或者手背。這種情況其實問題不是特別大,但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孩子做這種行為,通常是一種呼救的意思,讓父母能夠真正去理解他們,真正去回應他們,真正去在心理上放鬆他們。如果沒有回應,問題可能會往更嚴重的方向發展。

總的來說,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有兩個基本點:

做父母的永遠不放棄;

對孩子任何的求助信號,父母永遠不要忽略;

只要孩子有所流露,家長都要全力以赴去回應孩子,哪怕很多次都是虛驚一場,也是值得的,也不能大意。

如果孩子出現自殺的情況,送孩子去醫院,醫院通常都會很重視,一定會給你們開藥,但是藥不能替代家庭的內部改變,不能替代家長的改變。孩子自殺行為的出現,已經說明家庭功能出現嚴重問題了,是個嚴重的警告信號。所以,家長緊接著就要找心理老師,對家長進行自己分析和治療。

END

相關焦點

  • 患抑鬱症,孩子有自殘行為和自殺想法,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抑鬱症,有自殘行為和自sha想法,家長應該怎麼辦?很多家長問我:云爾老師,孩子不和我們說話該怎麼辦?孩子天天玩遊戲,黑白顛倒該怎麼辦?孩子自殘,在手臂上用刀割傷自己,我該怎麼辦啊?孩子日記裡寫到要自殺,你快給我想想辦法吧!孩子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與世隔絕,連飯都不吃,你快幫幫我們吧!
  • 孩子的過激行為,折射出家庭教育之痛!
    如果留意網上這方面的信息,幾乎每年都有此類事情發生,有的是因為受到批評,有的因為未完成作業,還有的則是因為家長未能滿足其「合理」要求……相對來說,孩子的過激行為更多地是同他們的學業有關。至於責任,學校是永遠都推卸不了的,這個中國人都知道。我不想在這裡多說。今天我要說的是,其實很多悲劇是可以通過我們家長自己的努力避免的。
  • 孩子被訓斥後,容易出現過激行為,家長這樣做才能有效避免
    頑皮的小樂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問題是必不可少的。父母也為孩子操勞費心,但有時候孩子的行為確實讓父母難以忍受,情急之下對孩子做出極端的行為,給孩子造成了很大影響。小樂今年8歲了,從小就活潑好動,在媽媽眼中就是個調皮搗蛋鬼。但是這孩子思維非常敏捷,腦子也很靈活。
  • 扼殺孩子的未來,父母過激反應就行了
    面對孩子的行為,錯誤或者進步,父母的反應很關鍵,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空間和未來發展情況。父母形成了孩子最重要的人際環境之一,我們如何反應、如何應對會引導孩子的觀念、做法,甚至思維方式。然而很多時候,儘管並不是本意,家長們的過激反應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1. 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對於個性很強的孩子,父母過激的批判和情緒可能非但不能使孩子聽進去話,甚至可能逼孩子做出不理智的事。
  • 電影《蚯蚓》揭露現實,校園犯罪就在孩子身邊,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遇到這些情況,可能是遭遇了校園暴力事件1、 行為怪異、過激孩子日常的表現顯得怪異:比如莫名其妙的沒胃口、不想吃飯,整天心情鬱鬱寡歡的、換衣服洗澡的時候偷偷摸摸的躲著家長、不讓爸爸媽媽碰自己,不讓父母檢查自己的身體;或者有一些諸如
  • 孩子內向,家長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看到我的孩子每天都都活蹦亂跳、精力充沛,總愛問我:「你們孩子這樣性格真好,我的孩子很內向怎麼辦?」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孩子內向的問題。如何判斷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不要隨便批評指責,逼迫孩子去做不願意的事兒。有家長會當著別人的面指責孩子,說自己的孩子不愛跟人交流,也有的家長會以讓孩子鍛鍊的名義逼迫孩子參加他不喜歡的聚會或者活動等。我們應該知道外向不是榜樣,內向也有自己的優勢,尊重和接受孩子不同的性格。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他獨特的優勢。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導語:孩子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正是敏感期、叛逆期發揮的極致的階段,如果不好好的調教,可能會助長他的脾氣,但是說他又不聽,家長該怎麼辦呢?孩子本來很乖,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他變得「不可理喻」,即便是上了幼兒園,仍然亂發脾氣,動不動就哭給你看,有的家長忍不住就會揍孩子,但是並沒有效果,孩子該怎麼鬧還是怎麼鬧。孩子上幼兒園這個階段正處於敏感期、叛逆期,他的這些表現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做的是接納、疏導,而不是「火上澆油」,讓孩子的行為更糟糕。
  • 疫情防控措施中存在過激行為怎麼辦?民政部回應
    摘要 【疫情防控措施中存在過激行為怎麼辦?民政部回應】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回應過激防控措施:我們已經聯合會建委印發通知明確要求避免在社區防控工作中簡單化一刀切,要推動社區防範工作依法有序開展,社區防控要考慮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對於社區防控中發生的發生的類似問題的利益,要第一時間叫停糾偏,嚴防此類問題再次發生。
  • 面對女人家庭暴力,男人該怎麼辦
    離婚的路上打罵丈夫,這些錯誤的行為讓整個婚姻都失去了!女性家庭暴力的情況下,男性該怎麼辦 最近在江蘇省南京,有一位女性在結婚時和丈夫吵了很長時間。 這一天,兩個人一起去辦理離婚手續,但離婚途中發生了爭吵。 婦女在孩子面前打丈夫,被警察帶到派出所。
  • 當孩子遭遇玩具被不等價交換、被搶、被欺負時,家長該怎麼辦?
    此外還有些家長表示,自家孩子換都不換,直接將玩具送人。 對於孩子的這些行為,很多家長表示不理解,尤其是那些拿著昂貴物品交換便宜物品的孩子,家長更是不理解,甚至認為孩子「傻」、「吃虧了」、「不公平」。
  • 面對「不能輸」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學學這六種正確的鼓勵方法
    在班級群裡有一位媽媽提出了她的困擾:「我家孩子現在有這樣一個問題,她很喜歡聽誇獎,如果在學校表現的比較好,但是老師沒有誇獎她的話,回家後就會很失望、不開心。但是全班那麼多的孩子,老師不可能總把注意力集中到她身上,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說,有哪位家長可以幫我出出主意嗎?」
  • 解我心理教育:青春期孩子內心脆弱怎麼辦?
    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心理都很脆弱,家長稍微話說重了,就眼淚在眼眶打轉,當然,這還算是輕的,有些孩子情緒無法克制的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許多青少年不同程度的都有「玻璃心」。
  • 青春期成了家長的噩夢,面對孩子各種無釐頭,你怎麼辦?
    我明明是為了她好,她總是會把我推開怎麼辦?想和孩子好好相處困難卻手足無措,想必一定有很多家長為此煩心過,那麼現在就由我來為廣大家長朋友們一一講解孩子正處於叛逆期與之前的變化和不同吧。家長要明白叛逆期孩子與之前是不一樣的,是孩子的正在成長而不是變壞家長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勇敢面對現實社會家庭的教育難題,解決問題前,先要學會分析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去抱怨孩子的不聽話,做一個理性思考的好家長。
  • 「餅乾碎了,必須粘起來」: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家長該怎麼辦?
    在孩子們接受父母的有應必求時,慢慢的就形成了這樣只要不順從自己的心意,就大哭大鬧的壞習慣。即便是面對已經被碾碎的餅乾,也必須要求家長把它們粘起來,做不到就大哭大叫。那麼家長在面對兩歲孩子普遍擁有的「通病」,應該怎樣糾正教育呢?
  • 孩子手受傷,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成長過程中活動量逐漸增大,探索周圍世界過程中難免伴隨一些意外情況出現,近期有多例手外傷患兒就診於西安市兒童醫院骨科燒傷整形科。現總結一些手外傷出現後家長們該怎麼辦,以及需要了解的事情,儘快就診,避免耽誤孩子病情。 1.手外傷主要有哪些情況?
  • 面對孩子「撒謊成性」,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改掉壞習慣
    今日問題:孩子主意正愛說謊,不服管教,甚至撒謊成了習慣,這樣的情況家長該怎麼管?孩子愛說謊其實並不嚴重,及時要求孩子改正就好了,但是這方法可是卻至關重要。家長在面對孩子撒謊時真的是一點都沒有察覺嗎?察覺到了該怎麼引導孩子不再說謊呢?孩子撒謊成性家長怎麼辦?面對孩子"撒謊成性",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改掉壞習慣。
  • 「媽媽,做你的孩子太累了」!孩子壓力大怎麼辦?家長應理解孩子
    最近一位寶媽諮詢我:「孩子因為壓力大離家出走怎麼辦」?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就在上個星期10歲的小沫(化名)突然離家出走了,在離家出走之前還給媽媽留下了一封信,小沫在信中對媽媽表示做你的孩子太累了,而且還特別強調希望媽媽別再找她!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經常有家長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孩子特別自卑,不管做什麼事總是畏手畏腳,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總覺得自己這不行那不行,很多事情還沒開始就說自己做不了,這讓很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是一種行為失衡的狀態。
  • @家長,對孩子發火後,後悔不已該怎麼辦?
    隨著孩子長大,甚至是在2歲左右開始,孩子就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面對孩子犯錯,耍賴,找不到方法應對,家長真的很容易爆發,對著孩子就是一頓狂轟濫炸!但往往時候又覺得慚愧,對不起孩子,害怕孩子受傷! 於是又做出一些很明顯的補償! 大部分孩子似乎就是在這麼反反覆覆中長大了,然後在面對自己的下一代是雖然自己很討厭上一輩父母的教育方式,但是不自覺又延續了一樣的做法!
  • 培養孩子性格特徵,面對孩子六大消極性格特徵,家長應如何引導?
    來自寶媽小張的吐槽,兒子性格越來越差,到底該怎麼辦?小張的兒子是獨生子,全家人都非常寵愛這個孩子,小張更是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兒子的身上。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變得沒有想法,面對事情總是不思考的時候,就要多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了。3.青春叛逆型當孩子出現叛逆的時候,就意味著他開始像長大過渡了,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害怕孩子出現的叛逆行為,而是努力觀察孩子這種叛逆行為背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