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幫助孩子克服厭學問題的過程中,家長們會發現,在一段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孩子的精神狀態似乎都不太正常,尤其是伴隨網絡成癮的時候,更加的明顯。這些表現包括:情緒明顯低落、很少有笑容、非常容易發脾氣、甚至暴怒、容易被激惹、不喜歡運動、不喜歡外出、不喜歡見人、思維遲緩、自我評價很低、不願意和人有目光的接觸、有時候心裡特別難受、還會掉眼淚……
以上這些描述,就是抑鬱的主要表現,很多厭學的孩子會有抑鬱的狀態,甚至的達到了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很多家長就是在懷疑孩子有了抑鬱之後,就顯得非常的緊張,被嚇壞了,生怕孩子最後會演變成精神分裂。
一般來說,抑鬱症和精神分裂是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的。但是,家長們在緊張之後,就不知道採用哪種方式來對待孩子了。加強管理吧,怕孩子萬一抑鬱加重了怎麼辦?不管理吧,又看到這孩子這個樣子,非常的難受。
所以厭學的孩子如果抑鬱了,我們怎麼辦?
關於孩子抑鬱的心理治療
專家建議,只要孩子出現抑鬱,就必須要做心理治療,或者心理方面的調整,心理治療包括兩個部分: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是家長自己要儘快找到合適的心理老師,開始調整與孩子的互動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停止網絡、手機等成癮行為,建立好的家庭關係等等;
第二,才是幫助孩子自己找到合適的心理老師,做針對孩子的心理輔導,同時也要請老師評估下孩子的抑鬱的嚴重程度。如果非常嚴重,那首先還不能直接進行心理輔導,首先要進行藥物治療。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心理老師建議說,要完全放開遊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那這個建議絕對不能完全聽從,你至少是要非常謹慎地聽從建議;
第三,就是給比較嚴重的抑鬱的孩子,進行相關的抗抑鬱的藥物治療。這需要家長帶孩子去正規醫院的心理科,或者是精神衛生中心就診,比較常規合適的治療方式,就是給予孩子一定劑量的抗抑鬱藥物,一般副作用都比較小,服用2到6周內開始有效,很多的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大部分孩子如果診斷準確,服用抗抑鬱藥物以後,情緒的確能夠明顯的緩解。
關於藥物治療
關於藥物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在少數精神衛生機構,少數醫生會給厭學或者網絡成癮導致抑鬱的孩子,增加一些抗精神分裂類的藥物,以控制孩子的一些過激行為。這是非常需要重視的,如果劑量較大或者服用時間過長,其實是沒有必要的,或者說是錯誤的,會有很多長期的不良後果。因為有少數的精神科大夫,他的治療觀念還是「唯藥物論者」,不相信心理治療的有效性,更不會耐心地指導家長如何一步步從心理上幫助孩子,所以這是很糟糕的事情。
其實有大量的孩子,吃了藥以後就毀掉了。什麼叫毀掉?就是說,通過給孩子吃過重的藥,把孩子的思維和行為給鎖住了。看起來孩子行為上比較平靜,比較聽話,其實正常的心理功能也給破壞掉了。更重要的影響是,家長避免了自己去改變處理家庭內部功能的一些問題,等於大家一致給孩子帶了一個有病的帽子。
所以,如果醫生建議吃藥,家庭一定不要認為只有通過吃藥才行,更要考慮你們家庭內部,爸爸媽媽怎麼調整?孩子怎麼調整?是否要找心理醫生?這個是要非常謹慎的。
關於住院治療
還有的時候,孩子網絡成癮不能自控,伴隨嚴重的抑鬱,就可能需要住院一段時間,幫助孩子隔離網絡成癮的這種情況,恢復正常的作息制度和生理狀態。在住院期間,最好能安排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但是住院前家長要做到充分的解釋說明,要儘量獲得孩子的認可。如果過分強制,可能會引發後續的抗拒心理,尤其是對那些高中階段以上的、年齡比較大的孩子。
關於孩子的自殺言行
有時候,孩子還會出現試圖自殺的一些言行,青少年的自殺事件的也是被新聞中經常報導的。不少厭學孩子的家長內心都有隱隱的擔心,擔心自己一旦管教過嚴,會不會導致孩子自殺情況發生。
一般來說,尋求心理幫助的家庭或者孩子,自殺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了,因為求助行為本身就預示著這個家庭還有基本的家庭功能。真的自殺的孩子和家庭,可能就不會來求助,因為這些家庭的功能往往已經到了非常差的地步。真正自殺成功的孩子,通常家庭內部的情感連接已經是非常薄弱了,或者是情感隔閡已經是非常深了,這個需要家長們自覺去評估:
家長要反思——你有沒有用暴力來壓抑孩子的情感和思想?你有沒有忽略孩子內在的心理需求?
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但要想透、真正有意識,是非常難的。
孩子自殺的現象逐年增加,不少學習壓力大的重點學校,現在基本上每年都有孩子自殺的情況,大家都見怪不怪了,其實是件很可悲的事情。
一般來說自殺的孩子,或者說有自殺傾向的孩子,比較多的會用刀片淺淺的劃手腕或者手背。這種情況其實問題不是特別大,但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孩子做這種行為,通常是一種呼救的意思,讓父母能夠真正去理解他們,真正去回應他們,真正去在心理上放鬆他們。如果沒有回應,問題可能會往更嚴重的方向發展。
總的來說,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有兩個基本點:
做父母的永遠不放棄;
對孩子任何的求助信號,父母永遠不要忽略;
只要孩子有所流露,家長都要全力以赴去回應孩子,哪怕很多次都是虛驚一場,也是值得的,也不能大意。
如果孩子出現自殺的情況,送孩子去醫院,醫院通常都會很重視,一定會給你們開藥,但是藥不能替代家庭的內部改變,不能替代家長的改變。孩子自殺行為的出現,已經說明家庭功能出現嚴重問題了,是個嚴重的警告信號。所以,家長緊接著就要找心理老師,對家長進行自己分析和治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