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5樣東西暗藏黃麴黴毒素

2020-12-14 上饒新聞網

  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化學致癌物之一,其毒性為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並且非常耐高溫,我們平時做菜的溫度並不能夠殺死黃麴黴毒素。而黃麴黴毒素事實上,最損傷的臟器就是肝臟,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韓建高告訴記者,研究數據顯示,很多肝臟問題,都與黃麴黴毒素的攝入有直接關係。而生活中,黃麴黴毒素其實並不少見,尤其是在廚房,最容易滋生這種毒素。

  5樣傷肝東西暗藏於廚房

  5樣東西暗藏「黃麴黴毒素」,多存於廚房,如果有,應儘早扔掉。

  1、久泡的木耳:木耳,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物,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重視,木耳已經成為了一種家庭必備食材。但是我們購買木耳大多是幹木耳,需要經過泡發後食用,此時就要注意了,木耳一般泡發兩三個小時即可,如果當天未吃,繼續泡到第二天再食用,那麼此時木耳很可能已經產生了大量的黃麴黴毒素,就不要吃了,儘早扔掉。

  2、黴變的穀物:例如大米、花生或者其他穀類,在儲存不當的情況下,會引起發黴的情況。如果看上去有黴變或者是吃起來有黴變的口感,這兩種情況就都不建議再食用了。因為這些穀物中已經含有了黃麴黴毒素。

  3、裂縫的菜板和筷子:菜板和筷子是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廚房工具,正因為如此,則需要格外的注意。裂縫的菜板和筷子,在我們切菜和夾菜的時候,食物的殘渣會在縫隙中儲存,時間一長,則會發生黴變,產生黃麴黴毒素。而這些毒素會隨著切菜或夾菜進入口腔中,從而對身體造成傷害。

  4、發苦的堅果:穀物等發生黴變後,從表面其實都能看出來的,但是堅果,通常肉眼不是很好判斷其是否有黴變。如果你購買回來的堅果或者是放置久了以後,吃起來口感發苦,第一時間就要吐掉。因為有這種口感的堅果很有可能是已經有黃麴黴毒素,不能再食用了。

  5、腐爛的水果:發生腐爛的水果,一方面會產生亞硝酸鹽,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出現腹痛,腹脹等胃腸道不適。另一方面,腐爛的水果一旦發生黴變,還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很多人會把爛掉的部位切掉,其他的地方正常吃,其實這是不對的,水果腐爛後一整個都要扔掉,因為很可能肉眼不可見的地方也已經產生了黃麴黴毒素。

  4件事助你保肝

  1、戒熬夜:在睡眠的時候,人體會進行自我修復,尤其是肝臟。想要養肝,建議在晚上11點的時候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態。熬夜的時候,肝臟無法得到濡養,會損傷肝臟細胞,時間一長,肝臟就會出現問題。所以,想要保肝,熬夜的習慣儘早戒掉。

  2、常飲保肝茶:喝酒,也是傷肝的一個重要因素,長期飲酒會造成酒精肝等問題,平時,可以多喝茶來代替飲酒。平時,可以用一些養肝的小植物泡水喝。

  3、不亂用藥物:生活中,很多人身體有不適,不會選擇及時就醫,而是去藥店隨便買點藥就吃了,但其實,這是不對的。是藥三分毒,如果買來的藥並不能對症,那麼只會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建議想要保肝的人,平時不要隨便亂用藥物更不要隨便吃保健食品,儘量遵醫囑。

  4、常敲打肝膽經:肝經和膽經是人體的兩條非常重要的經絡,經常疏通,對健康大有益處。肝經位於大腿內側,膽經位於大腿外側,經常敲打,可疏通肝經,助肝疏洩、清肝瀉火。(本報記者 桂穎輝 郭淑芬 文/圖)

相關焦點

  • 哪些東西發黴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
    你吃進嘴裡的,可能還有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上饒市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繆麗華告訴記者,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長期接觸濃度高的黃麴黴毒素是肝癌的主要誘發因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其列為1類致癌物。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
  • 這些東西別不捨得扔,可能「黃麴黴毒素」正在此藏身!
    說起黃麴黴毒素,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是說起「發黴」,大家應該都很熟悉。 因為食物發黴變質後所產生的微生物代謝會反應出一種含有劇毒的物質,它就是黃麴黴毒素。
  • 黃麴黴毒素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一般來講,生長家禽日糧中黃麴黴毒素不能超過20ppb。但飼餵低於20ppb的日糧時仍可降低家禽對疾病的抵抗力以及抗應激能力。產蛋雞能忍受較高水平的黃麴黴毒素,但不能超過50ppb。AFB1主要作用於免疫系統,降低蛋雞的抗應激能力,蛋重減輕,蛋殼不堅硬,產蛋量降低。給肉雞飼餵2.0mg/kg黃麴黴毒素可使肉仔雞死亡率增加22.5%。
  • 黃麴黴毒素比砒霜還要毒數十倍,最易致癌的毒素!
    黃麴黴毒素到底有多可怕?黃麴黴素為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是一種由黃麴黴、寄生麴黴和集峰麴黴通過聚酮方法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黃麴黴素是至今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其急性毒性比眾所周知的劇毒藥物氰化鉀強10倍,比眼鏡蛇、銀環蛇的毒汁強28 ~ 33倍,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砷的68倍。如何遠離黃麴黴素?「它」最愛藏在5種東西中,幾乎每家都有!1、發黴的花生、玉米黃麴黴毒素喜歡藏在發黴的東西裡,尤其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如花生、玉米等。黃麴黴毒素以孢子的形式傳播。
  • 什麼是黃麴黴素?4樣常見的物品,一旦黴變趕緊扔掉吧
    但是今天小編想要說的是,不知道你在日常飲食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食物中黃麴黴素的含量,像黃麴黴素和胡蘿蔔素的各種含量,幾乎是很少有人關注的,但其實這些東西比脂肪什麼的更為重要,而且獲取他們相對來說還比較困難。什麼是黃麴黴素?
  • 【技術】黃麴黴毒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黃麴黴毒素理化特性目前已確定黃麴黴毒素結構的有AFB1、AF B2、AFG1、AFG2等18種,黃麴黴毒素分子結構中含有二呋喃環和氧雜萘鄰酮(又名香豆素),研究表明二呋喃環為黃麴黴毒素的毒性結構,氧雜萘鄰酮與黃麴黴毒素的致癌性有關。黃麴黴毒素難溶於水、己烷、乙醚和石油醚,易溶於甲醇、乙醇、氯仿和二甲基甲醯胺等有機溶劑。
  • 相關標準中黃麴黴毒素限量解讀
    70%;黃麴黴毒素M1為乳牛攝入被黃麴黴毒素B1汙染的飼料後,在體內經過羥化而衍生成的代謝產物。2004年至2005年肯亞暴發了迄今史上最大規模的黃麴黴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餘人,死亡125人,中毒玉米中檢出黃麴黴毒素B1的含量高達4400μg/kg,是罕見的黃麴黴毒素中毒事件。黃麴黴毒素中毒的症狀一般為一過性發燒、嘔吐、厭食、黃疸、腹水、下肢浮腫等肝中毒症狀,嚴重者出現暴發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 黃麴黴毒素,被列為一級致癌物,家中有三物含量高,儘量避開
    黃麴黴毒素具有很強的毒性和致癌性,它適合生存在適宜的溼度、以及溫度下最容易生長。自從我們人類發現黃麴黴毒素以來,黴菌與黴菌毒素對食品的汙染日益引起我們的重視,因為這些黴菌會對我們人體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所以說買土豆一定要注意這一點,或者是在家裡放置久了的東西,看到情況不對勁就直接扔掉,以防中毒。
  • 我是黃麴黴毒素,危害遠大於黃曲哦
    不昧叔和大夥一樣,在這條新聞中看到了「散裝花生油」和「黃麴黴毒素」兩個關鍵詞,心中也由此冒出無數個問號:黃麴黴毒素是啥?有啥危險?如何避免?散裝花生油比大企業的專業油,哪個更靠譜?要說偶爾哼唱兩句小黃曲,也不過汙染一下小心靈;這要是趕上黃麴黴毒素,可是直接要人命啊。嗜吃如命的你你你你,還有你,可都要認真看啊,這次的知識有點嚴肅,不昧叔可不是嚇唬你,不信就趕緊看文章。開門得見山:啥是黃麴黴毒素?
  • 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黃麴黴毒素為什麼既致癌又這麼毒?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等菌株的代謝產物——雙呋喃環類毒素,這類毒素有十幾種,主要包括B1、B2、G1、G2、M1、M2等,其中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均能產生黃麴黴毒素B1。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比眼鏡蛇毒都厲害。
  • 發黴的筷子、案板會產生黃麴黴素?真正會致癌的,是廚房這2樣!
    即便我們每天都在清理廚房,保持一塵不染,但事實上廚房不少小物品「暗藏」著健康隱患,嚴重可能還會致癌? 廚房有些東西,若不注意的話,還真會引發致癌物!
  • 黃麴黴毒素B1毒性太強!寵物如何避免中毒?
    黃麴黴毒素B1(Aflatoxin B1簡寫為AFB1)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含有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黃麴黴毒素B1對包括人和若干動物具有強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對肝臟的損害。在天然食物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危害性也最強,國家質檢總局規定黃麴黴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檢項目之一。
  • 黃麴黴毒素致癌,但真的沒有「解毒」方法嗎?醫生:有1物可幫忙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都聽說過黃麴黴毒素,比如說發黴的東西會有黃麴黴毒素之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黃麴黴毒素真正的危害,以及哪些東西會帶有黃麴黴毒素。下面醫生就和大家簡單的聊一下黃麴黴毒素。首先我們要知道,黃麴黴毒素以及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1類致癌物。它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致癌物,是氰化鉀的10倍,更是傳統毒藥砒霜的68倍,對我們的身體危害非常大。而且黃麴黴毒素還極其容易致癌,只需要一毫克就可以達到致癌的劑量。所有說世衛組織把它列入名單也不是沒有道理。大家可能要說,既然黃麴黴毒素這麼可怕。
  • 黃麴黴毒素危害極大 正確認識方能有效避免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焱培 通訊員 劉鑫傑 煙臺報導  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有多大?近幾年,這成為了公眾尤為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之一。為了讓公眾正確認識黃麴黴毒素的危害,並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避免,煙臺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技術人員介紹了黃麴黴毒素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黃麴黴毒素?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黃麴黴毒素,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 廚房裡的一級殺手:藏得很深的黃麴黴毒素,開水煮不死!
    到底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黃麴黴毒素」!「黃麴黴素」,本身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化合物,但是毒性極強,比氰化鉀大十倍,比砒霜大68倍!是目前為止最強的致癌物質。一般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其破壞,裂解溫度為280℃。在水中溶解度較低,溶於油及一些有機溶劑。
  • 3種米飯請停止食用,或許暗藏黃麴黴素,常吃肝可能會扛不住
    3種米飯請停止食用,或許暗藏黃麴黴素,常吃肝可能會扛不住1、顏色發黃的大米其實大米的保質期也是非常有限的,就算沒有生蟲子沒有長毛,但是如果自己家裡的大米放久了,就會出現發黃的情況,發黃的大米就已經發黴了,裡面會有非常多的黃麴黴毒素
  • V資訊 寶路等7款寵物糧食品牌被檢含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什麼是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Aflatoxins)是生長在食物及飼料中的黃麴黴和寄生麴黴代謝的一組化學結構類似的產物,特麴黴也能產生黃麴黴毒素,但產量較少,目前已分離鑑定出的黃麴黴毒素有17種,主要是黃麴黴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體內經過羥化而衍生成的代謝產物M1、M2等,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B1最為多見。
  • 提醒:廚房中這2物,或為「黃麴黴毒素」滋生的溫床,請提高警惕
    小傑母親早年間,因嫌棄他家裡窮,便跟城裡的一人跑路了,從那以後,小傑便與父親兩人相依為命。由於家裡缺了母親,生活過得是一團糟,家裡邊衛生方面肯定做不到位,切菜案板都已經發了黴。醫生提醒:廚房這2物或是黃麴黴毒素滋生的溫床,請及時遠離在醫生經過了解父子倆的生活習慣後,嘆息道:廚房2物,或是禍根1、發黴案板案板是廚房中必不可少的廚具,多為木質,案板在使用的過程中,會留下很多溝壑
  • 3種米飯禁止食用,暗藏「黃麴黴素」,開水煮不死!誘發肝病元兇
    黃麴黴素主要在黃麴黴菌中產生,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在90年代將其劃為一類致癌物。特別是對於肝臟,輕微的黃麴黴素都會導致肝臟癌變。 "黃麴黴素"在食物中極易存在,所以,我們平時對吃的東西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