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童話背後,藏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哲思

2020-12-21 蘇米七

《海洋之歌》上映於2014年,是由愛爾蘭導演湯姆·摩爾執導的一部動畫電影。該片獲得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獎、第28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動畫片獎、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提名,豆瓣評分高達8.8。

在三維動畫大肆流行的今天,《海洋之歌》的出現無異於一股清流。導演以他愛爾蘭人獨特的詩人氣質和歐洲印象派繪畫風格,將愛爾蘭民間神話傳說與當代現實社會完美結合,加上空靈悠遠的愛爾蘭民謠貫穿其中,展現了愛爾蘭獨特的文化內涵。

由於其本身的神話背景,使得影片帶有奇幻色彩。主要講述了身為人類和海豹精靈後代的小女孩西爾莎,因一次意外險些溺亡大海後,與哥哥被奶奶強制接到城裡生活,兩人無法適應在尋找回家的路上,遇到三個奇怪的小精靈後展開了一段神奇的冒險之旅。

《海洋之歌》全片採用逐幀手繪的製作方式,歷時九年精心打磨而成。今天我就帶領大家從愛爾蘭傳說與現實生活交錯融合、影片獨特的美學魅力來解讀這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的影片魅力所在,另外在最後一個部分基於電影內容談談關於現實的幾點哲思。

01、將愛爾蘭神話傳說與現實世界完美融合,現實世界與神話世界的相互交錯,巧妙地演繹奇幻場景,擴充了電影信息增量

《海洋之歌》改編自愛爾蘭神話,海豹精靈、巨人麥克.利爾、貓頭鷹女巫瑪查以及各類愛爾蘭精靈的傳說故事匯聚到一起,共同演繹了一部奇幻感人的電影。

①以海豹精靈布羅娜作為紐帶,巧妙連結兩個世界,完美演繹諸多奇幻場景

影片呈現了兩個天淵之別的世界,一個是西爾莎和本一家為代表的現實世界,一個是海洋精靈們生活的奇幻世界。通過設置關鍵人物,巧妙的讓兩個世界產生連結。這個關鍵人物就是本和西爾莎的媽媽——海豹精靈布羅娜。

在我看來,影片開頭媽媽的突然消失不但為影片設置了懸念,也為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做了鋪墊。失去愛人的爸爸的一蹶不振。奶奶看不下去決定把本和西爾莎帶回城市裡跟她一起生活。而孩子們嚮往大自然,渴望回到海島。獨自回島的途中遇到了精靈,牽引出了神秘的精靈世界。

我認為關鍵人物設置的非常巧妙,通過她兩個世界得已產生連結。象徵著現代文明的本一家生活的現實世界;象徵著大自然和傳統文化的精靈們生活的神話世界。既展現了愛爾蘭傳統文化,又為神話傳說賦予了新的現實意義。

②人物塑造上刻意把現實人物與神話人物相互對應,現實映射神話、神話隱喻現實

影片通過人物的精心塑造,使現實人物與神話世界人物互為鏡像一一對應,其中有三層對應關係:

人物關係上的對應:奶奶和康納的母子關係,女巫和巨人的母子關係;人物形象設定上的對應:奶奶和女巫的手繪形象非常相似,康納和巨人也是如此;人物心理特徵上的對應:康納和巨人都是因為失去愛人而消沉,奶奶和瑪查都是不忍心看其消沉而強勢幹預兒子生活。在我看來,這裡不得不提導演的良苦用心,因為在愛爾蘭神話傳說中,女巫瑪查和巨人麥克·利爾並不是母子關係。但導演在人物塑造的時候,刻意將其編排在一起。這些巧妙的安排,隱喻了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神話傳說,人與人的關係未嘗不是驚人的相似。

③媽媽最後離開、西爾莎脫下海豹衣,隱喻神話世界與現代文明連結斷開

西爾莎作為最後存世的海豹精靈,命中注定要唱響海洋之歌引領精靈們回歸大海。但影片設置了一個矛盾衝突,海豹精靈必須唱歌才能引渡,而西爾莎天生失語,這樣的設定既是起鋪墊作用,又增加了劇情的張力。

在女巫瑪查的小屋中,西爾莎作為海豹精靈的既定命運被本喚醒。當影片最後她唱完那首空靈的海洋之歌,精靈們紛紛離開人間、回歸大海。

身為精靈的媽媽和西爾莎也必須離開,康納和本含淚挽留說:「我們只有她了。」所以布羅娜必須脫下西爾莎的海豹衣,因為沒有海豹衣,西爾莎才可以作為普通人類留在人間。

在我看來,西爾莎脫下海豹衣隱喻了神話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連結被斷開。導演安排這樣的結局顯然也是感嘆人與精靈不能共存亡的關係,隱藏了導演對於人和自然不能和諧相處的遺憾。

我認為,做為一個愛爾蘭導演,湯姆·摩爾極其善於將其本土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融合到一起。通過《海洋之歌》帶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奇幻故事,並把自己國家的人文情懷和精神內核傳遞到全世界,同時為愛爾蘭傳統文化增加了新的生命和深刻的內涵。

02、導演採用逐幀手繪的方式,結合愛爾蘭傳統文化,營造影片獨特的美學魅力

除日本外,二維動畫已大量被三維動畫所取代,但來自愛爾蘭的《海洋之歌》卻展現了當代二維動畫藝術的新高度。影片出現的每一幀畫面都美得讓人窒息,為我們呈現了純手繪獨特的藝術性和特有的美學魅力。

①全片採用逐幀手繪的製作方式,耗時九年、詮釋二維動畫的魅力

首先在視覺風格上:影片融入了浮世繪、工筆、水墨等多種繪畫技法,導演以他高超的藝術審美,呈現給我們關於美和藝術的視覺享受;其次是在構圖上:影片運用了大量幾何形式感的構圖,對稱構圖、三角形構圖、黃金分割線等,每一幀都可以獨立成為精緻的美術作品;最後在線條和圖形上:影片中自由的線條、靈動的圓、海島旋轉圖案隨處可見,這些元素勾勒了一張張美妙的畫作。在我看來,《海洋之歌》顯然繼承了歐洲動畫作品的精髓,脫離了工業流水線的製作方式。逐幀手繪歷經九年漫長的時光打磨,透露出導演對於其作品的超高要求。影片本身的藝術性也時刻提醒我們,這不是一部流水線上的商品,它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手工藝品。

②電影的配樂與畫面絲絲相扣,空靈幽遠,純淨簡潔,為影片加分不少

本片的配樂由當今法國數一數二的電影配樂大師布魯諾·庫列斯製作。其較為人知作品有《放牛班的春天》,提名過奧斯卡最佳歌曲,配樂寧靜溫暖,扣人心弦。而在《海洋之歌》中,他製作的配樂同樣為人津津樂道。

在我看來,一部好的動畫作品不僅需要精緻的藝術畫面和動人的故事,出色的配樂顯然也非常重要。就像久石讓的配樂能夠讓宮崎駿的作品加分升華一樣,《海洋之歌》也是如此,其同名主題曲通過古老悠久的愛爾蘭蓋爾語,為我們演繹了一曲絕世出塵的海洋之歌。

我認為,當西爾莎充滿靈氣與童心的嗓音唱出海洋之歌,不但滯留人間的精靈們受到感染,回歸故鄉;身為觀眾的我們也仿佛受到了靈魂的洗滌,心歸安寧。此外我們能從配樂中聽出愛爾蘭風笛獨有的樂音,感受到其空靈飄渺的自然氣息,充滿治癒的能量。

每年的奧斯卡,比起真人影片我更會關注動畫類的影片。與前者相比,製作動畫要耗費更多的心力和體力,也更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才能為我們呈現一個與眾不同、大放異彩的奇幻作品。

我認為《海洋之歌》採用耗時耗力逐幀手繪的方式,配合導演妙筆生花的手法,以及配樂大師的強強聯合。通過每一根線條的勾勒,每一個音符的跳躍,帶領我們認識愛爾蘭傳統文化的精髓,引領我們關於民族文化的思考,也為我們展現了當代動畫藝術的新高度。

03、基於《海洋之歌》的電影內容,我將結合現實,談談關於人生的哲思

①人生好似一首歌,曲調有高低起伏、痛苦與快樂自然也相伴而生,要學會勇敢的向前看

影片中哥哥本一直以為媽媽是因為妹妹西爾莎難產而死,沉浸在失去母親的痛苦中,而厭惡西爾莎,經常捉弄她。後來通過講述者的頭髮才明白,原來自己曾經如此期待這個小人兒的出生。從此勇敢的面對失去母親的痛苦,經過一系列艱難險阻終於救回妹妹。

漫漫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就像一首歌也會有抑揚頓挫。我們會遇到高光時刻,也會經歷低潮歲月。遇到那些讓我們痛苦的人和事,我們可以痛苦難過,但是不能沉浸在其中,痛苦過後我們要珍惜當下,勇敢的向前走。

②遇到負面情緒時不能一味地去壓抑,否則會變得麻木不仁,要學會接納和療愈

片中女巫瑪查不忍見巨人沉溺悲傷,用魔法吸走了巨人的悲傷情緒,致使其變成海中巨石。此後女巫受了刺激壓抑負面情緒成癮,一旦發現,就立刻用魔法吸走,導致許多精靈變成石頭,自己也慢慢石化。

人如果沒有負面情緒,百事無憂就會快樂嗎?顯然電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如果遇到負面情緒,就不敢面對,選擇刻意遺忘痛苦,那麼人的感情就會容易變得麻木。

在我看來這般行屍走肉式活著跟石頭有什麼區別呢,縱使增加了永垂不朽的可能,可這樣即便活一萬年,又有什麼意義。正是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才構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美麗人生。

學會直面命運中的那些慘澹時光,主動接納那些悲傷與痛苦,然後慢慢用生活去療愈,相信所有的痛苦都不會太長久,時間會給你最好的饋贈。

③人生漫漫長路,哪怕暫時迷失了方向,及時調整依然可以回歸心靈的港灣

當本獨自前行,在找妹妹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自私,自己至少是得到過父母完整的愛才失去。而妹妹一出生就失去了母親,只有沉默的爸爸跟埋怨她的哥哥。最後本終於承擔起做哥哥的責任,一家人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走吧,人間的孩子!走向荒野和河流,與精靈手拉手,這個世界太多哭聲,你不懂。——葉芝

影片開頭輕輕吟誦了愛爾蘭詩人葉芝的這幾句詩,看到最後我才明白,詩句中的精靈在呼喚人類離開塵世,到童話世界中。表面是表達對世俗社會的不滿,其實更多的是提醒我們放慢腳步,傾心內心深處的聲音。

在我看來,每個人心底都住著一個小精靈,它時常低吟淺唱,只是有時候我們走的太快忘記自己的初心。所以漫漫人生路上如果暫時迷失了自己,那麼停下來聽一聽初心的呼喚,及時調轉方向,依然可以一步一步回歸心靈的港灣,找尋到真實的自己。

總結一下:

《海洋之歌》是一部完全純手繪、主題深刻、文化內涵豐富的動畫電影。導演願意耗時九年,採用逐幀手繪的方式來呈現這部作品。在這個工業流水線製作動畫的年代,顯得極其珍貴。

在我看來,影片關於愛爾蘭傳統文化與當代現實文明完美融合,精緻的手繪視覺畫面和空靈縹緲的配樂都非常值得我們去欣賞和學習。謝謝關注

相關焦點

  • 從視覺美學、故事結構、情感呈現解讀動畫電影《海洋之歌》的魅力
    《海洋之歌》是導演湯姆摩爾執導的第二部動畫電影,豆瓣評分是8.8分,完全依靠逐幀手繪,歷經七年製作,給全世界影迷帶來返璞歸真的觀影感受。影片斬獲了第42屆安妮獎七項提名,併入圍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獲得了18屆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動畫片獎等多項殊榮。
  • 《海洋之歌》講述了愛爾蘭傳說中的又一個童話故事
    愛爾蘭動畫片《海洋之歌》的大獲成功,不僅意味著導演湯姆·摩爾成功地用凱爾特文化抓住了全球觀眾的眼球,還意味著傳統動畫形式在當代贏得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在《凱爾經的秘密》出人意料地獲得201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之後,《海洋之歌》作為湯姆·摩爾的新作品,一面世就受到了廣泛關注。
  • 《海洋之歌》|線性動畫的視覺美背後,是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雖然長大了,我早已理解並諒解了他們,但當我再次看到《海洋之歌》這部動畫時,依然讓我想到曾經的經歷,淚流滿面。《海洋之歌》講述了一個關於愛和自我救贖的故事。原本哥哥本和父母幸福的生活在一座小島上,但由於妹妹西爾莎的出生,打破了這一切幸福。
  • 從《天空之城》讀懂動漫大師宮崎駿創作背後的哲思和情感
    作為世界知名的動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在全球動畫界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天空之城》作為其早期作品,有著其鮮明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哲思。影片《天空之城》雖然在上映初期並未引起太大反響,但卻成為了眾多影迷心中最熱愛的電影。隨著時間線的推移,其魅力逐漸被越來越多的觀眾發現,甚至一躍成為「日漫史詩」的經典之作。
  • 《大魚》再爆紅:周深完美演繹的背後,是歌曲多元風格及文化內涵
    周深與《大魚》彼此成就兩次,被廣大喜愛音樂的朋友們喜歡至今,作為歌曲和歌手兩方面,一定是音樂體現的文化內涵和恰到好處的演繹,以及伴奏在作品細枝末節處的點睛之筆,現在筆者就從以下三個方面帶大家進入《大魚》,為大家展現一個唯美、浪漫愛情的世界:文化內涵:《大魚》歌詞裡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唯美的愛情已經深入人心
  • 愛爾蘭電影《海洋之歌》評析
    摘 要:愛爾蘭著名導演湯姆·摩爾的新作《海洋之歌》改編自古老的凱爾特神話故事,這部純手繪作品歷時七年製作,以清新又懷舊的風格講述了一個略帶悲傷的現代故事。在藝術方面,該片入圍第42屆美國動畫安妮獎七項提名及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在商業方面,該片於美國、中國、英國、韓國、法國等十餘個國家上映;在文化方面,該片濃鬱的異域風情贏得了各民族不同文化背景觀眾的喜愛,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本文以《海洋之歌》為例,探究其如何從凱爾特神話中攫取創意,以動畫為載體,進行當代故事講述,尋求動畫創作的規律。
  • 李乃勝:提升海洋文化意識 感悟海洋文化內涵—新聞—科學網
    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區的可燃冰試開採,創造了開採時間、開採總量等若干個世界第一。這一切表明,隨著海洋世紀的到來,全人類正在大踏步邁進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工業文明新階段。 2013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宏偉構想開啟了一個以海洋互聯互通為紐帶的國際化海洋產業新階段。
  • 傳統手繪愛爾蘭民風動畫《海洋之歌》,美到窒息
    白犬、酸模葉子、蕁麻刺、海螺、聖井,《海洋之歌》裡幾乎是童年一切美好幻想的縮影,音樂觸動最深切的童心。倒不是那麼喜歡導演的前作《凱爾經的秘密》,故事依舊短板,但是有足夠打動的細節。想起拉脫維亞那部《口袋裡的小石頭》,家族故事呈現得如此空靈美妙,又不甜膩。傳統手繪愛爾蘭民風,情感至上。
  • 奧斯卡提名動畫《海洋之歌》:童話故事背後,提醒所有人這兩點
    「去吧人間的孩子走向荒野和河流與一個精靈手拉著手這個世界哭聲太多你不懂」《海洋之歌》是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動畫,與《超能陸戰隊》、《馴龍高手》、《盒子怪》、《輝夜姬物語》共同入圍,動畫以手繪的形式,每個鏡頭都是一副唯美的畫,美到極致,想像力也無與倫比,再加上愛爾蘭民謠,看完整部電影,就像做了一個美麗的夢。
  • 海洋之歌|你可曾聽說,有一種愛情是紫色的?
    在拜佔庭時代,王族嫡系將「紫生」加於自己的稱號,表明出身正統之榮耀。在中國傳統裡,紫色是尊貴的顏色,如北京故宮又稱為「紫禁城」,亦有所謂「紫氣東來」。因而,紫色總是給人高貴典雅之感。作為紫色系代表之一的「海洋之歌」,既有少女心的清新感,又不失夢幻與浪漫。
  • 《海洋之歌》發布「勇敢長大」版劇照 不凡歷程
    即將於8月12日在國內上映的動畫電影《海洋之歌》今日發布了「勇敢長大」版明信片劇照,劇照呈現了雪兒與小本兄妹之間的微妙瞬間。二人雖是兄妹關係,但一同生活的日子並不愉快,摩擦頻頻。原本頻頻發生摩擦的兄妹二人卻因接下來的奇幻之旅,關係逐漸緩和,小本更是在歷險中,學會承擔責任。本片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9%,並先後榮獲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第42屆美國動畫安妮獎七項提名,第18屆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動畫片獎等多項殊榮。
  • 影視鑑賞;《海洋之歌》手繪精緻的動畫電影!
    《海洋之歌》是愛爾蘭導演湯姆·摩爾執導的第二部具有標誌性風格的動畫電影,上映於2014年。該片延續了導演本人在首部影片《凱爾經的秘密》中的獨特風格,仍採用手繪形式,畫風精緻,色彩素淨,以沉鬱頓挫的筆調講述了一個尋找母親、治癒心靈創傷的故事。
  •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童話背後,藏著民族文化和美好願景
    如今二刷才明白精巧構思中的多重矛盾衝突,以及背後隱藏日本以小為美的民族審美以及對萬物共生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景。超現實的童話夢境中,隱藏著三重矛盾衝突影片的主角有兩位,一位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類男孩翔,另一位則是存在於童話世界、隱藏在人類世界背後的阿莉埃蒂一族。
  • 《海洋之歌》裡那些你不知道的神話與愛爾蘭文化
    《海洋之歌》為我們手繪了一個關於告別和鄉愁的故事。當人類告別蒙昧,即意味著神話退位。這種人類與自己童年的割裂,成為所有鄉愁的源頭。而《海洋之歌》除了傷感地描繪了眾神的永遠離開,還包含親情與生死的沉重。和它的靈感來源——凱爾特神話一樣,《海洋之歌》是悲劇,儘管結局隱晦而予人安慰。
  • 《海洋之歌》:導演造了一個「夢」,喚醒了人們關於自然的回憶
    狼行者 湯姆·摩爾執導過的《海洋之歌》和《凱爾經的秘密》都是這種風格的動畫作品,兩部作品均獲得了諸多獎項,其中《海洋之歌》更是憑藉藝術式的畫風和精彩的劇情,動聽的配樂打動無數觀眾
  • 從《海洋之歌》到凱爾特傳說:跟著神話雲旅遊,探索古文明遺蹟
    (一)《海洋之歌》到《天鵝湖》:凱爾特神話知多少?獲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的《海洋之歌》,取材於愛爾蘭的民間傳說,樸素精緻的手繪仿佛藝術品,脫離了工業流水線的生硬,講述了一個關於「尋找」和「鄉愁」的故事:在一個風景如畫的海中小島,小男孩本的妹妹西爾莎出生,母親卻撒手人寰。
  • 淡紫色的溫柔——海洋之歌
    海洋之歌海洋之歌是紫色玫瑰系中比較經典的一款切花月季,這種玫瑰花看起來十分柔和典雅,花型優美,花色為紫色,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花香清幽,湊近細聞散發著淡淡的茶香,溫養人心,海洋之歌花語是永恆的愛情和浪漫你真情,非常適合作為禮物送給自己心愛的人
  • 《海洋之歌》:用愛爾蘭味道講述治癒式成長的溫情故事
    很多朋友說,看慣了千篇一律的美國好萊塢動畫片,《海洋之歌》以其獨特愛爾蘭風格,讓人眼前一亮。該片由愛爾蘭卡通沙龍公司製作,由湯姆·摩爾執導,2014年獲得第9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豆瓣評分高達8.8分。
  • 國潮綜藝不應忽視潮流背後的文化內涵
    但是,作為一個以帶領中國潮流衝出國門為賣點的綜藝,前四集中居然沒有任何關於國潮文化內涵的介紹,吃飯、開車等與潮流關係不大的事件卻佔據了較大篇幅。每一種潮流的盛興都離不開強大的文化支柱。不注重國潮文化內涵的深層挖掘,而是把鏡頭對準一些瑣事,這是該綜藝格局不夠大的體現。把目光放長一點,讓國潮背後的文化內涵走進人們心裡,這樣,國潮綜藝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海洋之歌》適合大人小孩一同看,既賞心悅目,又充滿哲理與思考
    於是,他將愛爾蘭的一個關於塞爾奇小精靈的民間傳說改編成電影,《海洋之歌》就此誕生。《海洋之歌》是由湯姆·摩爾在2014年執導的動畫電影,因其美輪美奐的手繪影像,純淨舒心的配樂,層次豐富的色彩構造,上映後一舉奪得三大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