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修建尼羅河大壩,為什麼會引發埃及的強烈抗議?

2020-12-13 環球情報員

埃塞復興大壩

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責編|Thomas

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長達6671千米,其在埃及境內的長度就有1530公裡左右。對90%以上的國土都是沙漠的埃及而言,尼羅河完全掌握了埃及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命脈。也因此,埃及長期以來憑藉著自己在非洲國家中強大的軍力和經濟實力,牢牢掌控了尼羅河的用水權,並一直反對上遊國家在尼羅河興建水利工程。

▲尼羅河下遊的三角洲

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衣索比亞(以下稱埃塞)一直試圖在尼羅河的上遊支流—青尼羅河建造一座巨型大壩。如果這座大壩得以建成,埃塞理論上可以控制流向埃及的尼羅河水量,埃塞將大概率掌控埃及的水資源。

所以,自衣索比亞提出這項計劃以來,埃及便一直表示抗議,但衣索比亞卻毫不退讓。尤其在大壩已接近完工的當下,兩國關係也變得更加惡劣。為什麼埃塞要堅持修建這座大壩?尼羅河對這兩國到底意味著什麼?

▲衣索比亞的青尼羅河峽谷

一、民族復興的希望—復興大壩

衣索比亞是非洲少數沒有被西方列強殖民統治過的國家,但由於土地貧瘠和政局動蕩,所以在二戰後的一段時間,其社會經濟發展極為有限。1991年,埃塞政權更迭後,便逐漸迎來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高速時代,人口也因此大規模上漲,到2015年時已接近1.1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內陸國。

▲衣索比亞航空是非洲最大和最賺錢的航空公司

然而,衣索比亞的基礎建設卻難以跟上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水電資源有著極大的缺口。2016年時,衣索比亞的發電能力已從1983年的370兆瓦提升至2300兆瓦,但全國電力覆蓋率仍然只有55%左右。

與電力資源的匱乏形成對比的是,衣索比亞豐富的水電資源尚未得到利用。發源於這一地帶的青尼羅河和發源於烏幹達的白尼羅河是尼羅河最大的兩條支流,尤其是青尼羅河,在雨季提供了尼羅河下遊80%的水量。

而且衣索比亞是非洲地勢最高的國家之一,號稱「非洲屋脊」,這使得青尼羅河上遊有著非常利於發展水電的水位落差。

▲衣索比亞衛星圖。西部氣候較為溼潤,河流湖泊也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帶

早在20世紀50年代,衣索比亞政府就曾委託美國墾務局在青尼羅河畔設計四座大壩,如果建造順利,那埃方將能獲得充足的水資源和電力資源,大大促進本國社會經濟發展。不過當時的埃塞根本無力承擔這一巨型工程的投資,再加上國內的政變和埃及的反對,最終不了了之。隨著國內電力的短缺,埃塞也再度把目光轉向了境內豐富的水電資源,

▲深藍色為青尼羅河走向

經過勘探和設計,最終埃塞選擇在靠近蘇丹邊境地區的青尼羅河上修建大壩。大壩高145米,長1780米,蓄水量可達740億立方米(三峽水庫約為400億立方米),預計耗資48億美元,設計發電量為6000兆瓦。

▲復興大壩規劃圖

2011年,正當埃及強權領袖穆巴拉克因阿拉伯之春運動趕下臺,埃及國內政局動蕩之際,衣索比亞高調地宣布了自己建造大壩的計劃,並正式開工。4月,衣索比亞就舉行了大壩的奠基儀式,並將其命名為「復興大壩」。

▲復興大壩位置

大壩竣工後,不僅有望從根本上緩解埃塞電力匱乏的狀況,而且還能額外出口電力給周邊各國,既能賺取外匯,又能緩解周邊落後國家的電力緊缺問題。同時大壩水庫也能調節旱雨季水量,在旱季給當地提供工農業發展所需要的水源。有鑑於此,衣索比亞把這座大壩視為國家「復興」的象徵,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下遊國家的矛盾

青尼羅河與白尼羅河在蘇丹首都喀土穆附近匯合後,便一路流向埃及。埃及所處的尼羅河下遊,河床平坦寬展,滋潤了兩岸土地。縱橫交錯的河道也在開羅以下,形成了面積達2.4萬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尼羅河的澆灌和定期泛濫,給埃及人的農業發展提供了優質條件。也因此,古埃及文明被稱作是「尼羅河的饋贈」。甚至在羅馬帝國時代,埃及地區由於尼羅河兩岸和三角洲平原的肥沃,仍然有著眾多糧食產出,是當時帝國的糧倉。此後一千多年時間裡,埃及一直是地中海周邊重要的農業產出地。

▲埃及用水分配比例(綠色為農業)

尼羅河雖然是世界第一長河,但是其徑流量卻並不是世界第一,約為徑流量最大的亞馬遜河的百分之一。埃及目前人口已經破億,且其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尼羅河下遊沿岸和三角洲平原,因此對埃及而言,控制尼羅河水源是至關重要的。

▲1913年歐洲國家在非洲的殖民地,尼羅河沿線幾乎都是英國殖民地

20世紀初,雖然英國已牢牢掌控尼羅河流域大部分地區,但最適合開發的還是埃及所屬的尼羅河下遊地區。所以盡力為了保障尼羅河下遊的用水權,英國(以及代表蘇丹)在1929年和埃及(彼時為英國保護國),籤訂了第一份正式劃分尼羅河水資源分配的協議。

協議規定尼羅河每年840億立方米水量中,埃及可使用其中480億立方米,蘇丹(英國殖民地)可使用40億立方米,且英國不得在自己統治的尼羅河流域範圍內修建任何會損害埃及利益的工程。

▲青與白尼羅河匯合處的喀土穆(蘇丹首都)

20世紀50年代,蘇丹從英國統治下獨立後,為了充分利用境內尼羅河來發展灌溉農業,也積極反對埃及在尼羅河水源上的霸權主義。1952年,埃及軍官納賽爾也發動了政變,推翻了埃及王國,建立起完全獨立自主的埃及共和國。

經過討價還價,埃蘇兩國最終在1959年籤訂了一份嶄新的尼羅河水源分配協議。前後兩份協議都確立了埃及對尼羅河的霸權地位,不但把其他尼羅河流域國家排除在外,而且上遊尼羅河的開發也需要埃及的首肯才能進行。

▲埃及地貌和人口密度,尼羅河兩岸居住了上億埃及人口

隨著蘇丹獨立後對水源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兩國再度爆發了矛盾。白尼羅河經過蘇丹南方的沼澤地時,造成了巨大的蒸發滲漏。蘇丹為了避免浪費,試圖修建一條運河,讓白尼羅河繞道北流。但在埃及看來,任何試圖在尼羅河上修建有可能損害埃及水權的工程都是不能允許的,於是對蘇丹發出了警告。

經過兩國多次協商,埃及同意和蘇丹共同修建這條運河。不過由於蘇丹國內局勢動蕩和南蘇丹的獨立,運河至今尚未竣工。

▲現在位於南蘇丹境內的沼澤溼地(紅色)和已終止的瓊萊運河項目(綠色)

為了應對本國的人口壓力和糧食危機,埃及自90年代起,也開始注重尼羅河沿岸以外地區的開發,而這無疑將大大增加用水量。有鑑於此,埃及試圖牢牢控制尼羅河水源控制權的言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各國的小算盤

然而埃及在尼羅河上的水量壟斷權,是殖民時代的遺留下的問題,相對尼羅河上遊國家而言,蘇丹也是這秩序的受益者。20世紀中後期非洲尼羅河流域的殖民地紛紛獨立後,這些國家也需要更多水資源用於發展本國的社會經濟,開始要求重新分配尼羅河水源,並因此和埃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埃及表示需要遵守殖民時代籤訂的協議(20世紀20年代和50年代)。然而,1978年的《關於國家在條約方面的繼承的維也納公約》就規定了,獨立的國家獲得「清白記錄」,即除國界問題外,沒有義務繼承殖民時代的協定。

儘管埃及憑藉著自己較為強大軍事政治優勢,在用水權和新建工程權等關鍵問題上寸步不讓,但仍然無法阻止上遊國家對重新分配尼羅河用水權的渴望。

▲尼羅河流域

1999年,隨著尼羅河中下遊國家經濟實力和利益訴求的不斷上升,在多國推動和國際壓力下,一個涵蓋全尼羅河流域國家的「尼羅河流域倡議」組織正式成立。這個組織試圖推動各國就尼羅河流域開發問題達成一致。

2010年,在衣索比亞的倡導下,埃塞同坦尚尼亞、烏幹達、盧安達、肯亞等國籤訂了一份重新分配尼羅河水資源的文件—《尼羅河合作框架協議》。然而這份協議遭到了埃及和蘇丹的堅決抵制,起因是新協議廢除了舊協議中所規定的「上遊國家開發不得損害下遊國家利益」的條件,而籤署的其餘各國則希望享有平等開發尼羅河的地位。

▲流經烏幹達的白尼羅河

在國際層面,不少組織和國家也對埃塞明明貢獻了大部分尼羅河水源,卻只能享受其中一小部分的現狀感到不平,因此對埃及的「水霸權」也予以了譴責。

世界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也多次慷慨解囊,出資支持衣索比亞的大壩工程建設。但埃及的擔心也並不是杞人憂天,據推測,大壩建設完工後將導致埃及的納賽爾水庫的水量減少5%,從而進一步影響埃及的發電能力和用水。

▲2011年埃及反對穆巴拉克的遊行示威活動

事實上為了順利建設大壩,衣索比亞早在2008年,就對埃及提出在青尼羅河上遊共建大壩的計劃,然而卻被埃及所回絕。於是埃塞決定撇開埃及單幹,這無疑遭到了埃及的強烈抗議。據維基解密洩露的文件顯示,埃及政府一度產生對埃塞進行空中打擊的想法。

2014年,塞西上臺後,為了改善埃及國內外環境,開始試圖打破與埃塞的外交僵局。很快,下遊的埃及、蘇丹兩國和衣索比亞就復興大壩問題進行了多次協商談判,並在2015年達成了初步協議。三方同意在不損害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展開合作。埃塞在當時表示大壩竣工後將採取相關措施保證流入下遊的水量不會減少,並表示枯水期不進行蓄水。

▲2014年施工中的大壩工地

本來在過去,蘇丹由於國力孱弱,無法對尼羅河進行更多開發。然而隨著南蘇丹的獨立,使得蘇丹失去了大量可供開發的油氣資源。尤其是蘇丹作為一個擁有四千多萬人口的落後國家,充足的水量對經濟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蘇丹和埃及之間的矛盾也逐漸變大。

蘇丹目前已經逐漸意識到復興大壩竣工可以給蘇丹帶來的利益,比如說電力進口,或許這將給蘇丹解決尼羅河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對衣索比亞而言,復興大壩是承載著國家復興、民族崛起的重要工程;對埃及而言卻是可能影響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威脅。兩國在這個問題上幾乎是不可調和的。然而衣索比亞也提出了利益交換的觀點,埃塞方認為復興大壩建成後,將惠及周邊尼羅河流域地區,電力也可供出口。

▲復興大壩效果圖

自2011年開工以來,雖然埃及這些年來一直在抗議,但衣索比亞一直在努力推進大壩的建設進度。原本埃塞計劃在前幾年就竣工,但由於各方面因素,大壩建設進度並不盡如人意。時至今日,大壩尚未開始蓄水,三國仍然在打口水仗。

總而言之,三國在尼羅河開發問題上仍然存在著很大分歧。除了各國國內洶湧的民意外,如何在不減少流向下遊的水量基礎上對尼羅河進行開發,更是牽扯了三國進一步達成更完善的尼羅河流域開發協定。如果各方都能相應轉換下思想,改變以往單一水資源分配的視角,或許尼羅河的水權問題將得到很好的解決。

長期作者|德克薩斯紅狼

文史作家|近現代世界政治與歷史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衣索比亞在尼羅河上修建大壩,會招致埃及的強烈反對?
    從河流流經國家數量的角度來看,有些河流只流經一個國家,比如我國的長江、黃河、珠江等河流都只流經我國境內,因此這些河流的開發和利用就只是我們一個國家的事情;不過有些河流會流經多個國家,這些河流就成為了國際性河流,比如發源於我國的瀾滄江,自北向南流動,流入東南亞地區稱為湄公河,是一條國際性的河流,國際性河流的開發利用往往涉及到多個國家,相關利益需要協調處理。
  • 「復興大壩」攪動尼羅河水
    侯眷  在非洲聯盟的主持下,埃及、蘇丹和衣索比亞7月初就「復興大壩」問題進行了最新一輪談判,艱難的兩周談判後,三國最終依然未能達成協議。  自衣索比亞宣布修建「復興大壩」項目以來,三國圍繞尼羅河水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
  • 尼羅河上的超級大壩,帶來復興了嗎?-虎嗅網
    沒有哪一座大壩,能像衣索比亞復興大壩那樣,引發長久的地緣政治爭端和全球關注。衣索比亞復興大壩是非洲最大的大壩,用時十年建成,於2020年7月底開始蓄水,預計蓄水量將達到740億立方米。圖片來源:CNN這些年來,衣索比亞修建復興大壩,不僅能夠解決衣索比亞多數人口用電短缺的問題,還可能使本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能源出口國,有利於發展經濟。可對於埃及來說,這座大壩等於卡住了本國的命脈。
  • 一座大壩引發的爭端:川普攪局,尼羅河沿岸國家為水資源而戰
    來源:一財網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句話,「驚擾」了尼羅河水。川普日前在與蘇丹總理哈姆多克(Abdalla Hamdok)通話時表示:「他們(埃及)最終將炸毀大壩。而且我說了,我說得很清楚,他們會炸毀那座大壩。他們必須採取點行動。」
  • 亞斯文大壩,養活埃及一億人,有何利弊?
    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埃塞認為埃及佔用了太多的尼羅河水源,非常不滿。2011年,衣索比亞修了一座大壩,要截留青尼羅河的水,此舉嚴重激怒了埃及。埃及甚至考慮過出動轟炸機,炸掉衣索比亞的復興大壩。埃及認為衣索比亞的復興大壩嚴重威脅到了埃及的用水安全,卻不會提自己在尼羅河上也有一座大壩,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亞斯文大壩。
  • 尼羅河上的「大壩慘案」!一座水電站是如何讓三國反目成仇的?
    據悉,衣索比亞復興大壩將耗資45億美元,完工後的裝機容量可達6000兆瓦,並且能夠蓄住630億立方米的水,能夠起到調節旱澇的作用。但看似惠及所有人的大壩,如今引發了下遊蘇丹和埃及的焦慮,甚至不惜兵戈相向,通過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那麼,為何衣索比亞的一座水壩會讓鄰國成為自己的仇人呢?
  • 尼羅河三國就復興大壩爭端達成重大共識,埃塞稱水庫水位創4年來新高
    尼羅河三國就持續多年的爭端取得突破。當地時間周二(7月21日),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表示,該國和埃及、蘇丹這兩個尼羅河中下遊國家已就復興大壩爭議達成重大共識,為最終達成協議鋪平了道路。衛星圖像顯示,即將完工的復興大壩背後的水庫水位已達到四年來最高水平,原因是過去兩周雨季期間的暴雨。
  • 東非小霸王出現:在尼羅河上遊修水壩,出動大軍直接襲擊蘇丹軍隊
    根據俄羅斯方面報導稱,目前衣索比亞防空部隊的S-300PMU1防空系統,「鎧甲-S1」防空飛彈系統和S-125M1防空飛彈系統都部署在基勒水電站附近的。衣索比亞於2011年開始在尼羅河右支流上建造非洲最大的水力發電廠,一項價值46億美元的水電站和大壩已經完工71%,衣索比亞打算在2020年7月開始用尼羅河的水填充水庫。
  • 多國爭端不斷,尼羅河上瀰漫的硝煙味
    埃及、蘇丹和衣索比亞,這三個尼羅河畔的鄰國又因為水資源分配問題大動幹戈了。今年5月1日,埃及向聯合國安理會致函,拒絕了衣索比亞關於復興大壩(建於青尼羅河上)初步蓄水的建議,呼籲衣索比亞重新進行談判。
  • 尼羅河和印度河分水協議,使蘇丹和埃及,印度和巴基斯坦和平用水
    如果上遊國家和地區不及時利用水,剩餘的水資源自然會流入到下遊國家的控制範圍內。但是每到乾旱的季節,上遊國家為了保證自己的生產生活用水,可能把所有的水資源都用修建水庫,修建大壩等方法留在自己的境內,而下遊國家卻一滴水都得不到。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下遊國家為了自身的生存,用武力迫使上遊國家放水,這顯然不利於國家間的穩定。
  • 川普宣稱埃及或炸毀尼羅河水壩,埃塞總理回懟
    (觀察者網訊)日前,美國總統川普指責非洲國家衣索比亞在尼羅河興建大型水壩,並暗示埃及或會「炸毀」水壩。這番言論引起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的不滿,在不到24小時內,艾哈邁德便發布聲明,表示不會對任何侵略屈服。隨後,埃塞外交部方面又召見美國大使澄清川普的言論。
  • 非洲第一大壩全面告急,數十枚防空飛彈抵達,埃及警告:必須撤兵
    ,隨即把埃及軍隊反推了回去,最後雙方於1876年6月雙方籤訂和約,埃及被迫承認衣索比亞有權使用馬薩瓦港。 非洲是一個水源極度貧乏的國家,衣索比亞和埃及這兩個國家歷史上因為爭奪水源,曾經發生了多次糾紛,衣索比亞大復興大壩是埃及和衣索比亞水源紛爭的一個重要原因,埃及擔心被切斷水源的上遊
  • 埃及是如何養活一億人口的?
    埃及是非洲的第二大或第三大人口大國,目前埃及的實際人口早就已經破億了,在非洲僅次於奈及利亞和衣索比亞。(衣索比亞和埃及的人口差不多)(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算是比較開放的,圖中的美女是2016年的埃及小姐娜丁·烏薩馬)從國土面積上看埃及算是一個標準的領土大國,其國土面積剛剛達到100萬平方公裡,按照聯合國的標準,50-100萬平方公裡算是大型國家,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裡就算是巨型國家了。
  • 為什麼埃及人不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地,讓沙漠變綠州?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角,氣候乾旱,自然環境相當惡劣,全國100.2萬平方公裡國土的96%為茫茫沙漠。全國98.5%的人口擠居在僅佔全國面積4%的尼羅河流域。
  • ...及利亞總統籤署憲法修正案、埃及與卡達籤署和解協議……(1.1...
    2蘇丹、埃及、衣索比亞同意就復興大壩舉行進一步協商周日,蘇丹、埃及、衣索比亞就復興大壩問題舉行視頻會晤,本屆非盟輪值主席國南非及其他部分國際觀察員國出席。蘇丹水利部稱,三國將在本月就衣索比亞在青尼羅河上遊建立復興大壩引發的長期爭端舉行進一步會談。
  • 都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其實古埃及成也尼羅河,敗也尼羅河
    如果要用一句話描繪埃及,最經典的莫過於「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據說它出自古希臘旅行家赫克特斯(Hecataeus)之口,並通過希羅多德的「剽竊」而廣為人知。這句話說得十分中肯,毫無溢美之詞。尼羅河就是如此重要,她不僅僅是古埃及文明的母親河,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全部,甚至可以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古埃及。
  • 埃及法老的土味情話,全都刻在尼羅河畔的神廟上
    一河縱貫埃及南北,尼羅河母親承載著無數旅人對這座傳奇國度的嚮往。及至此地,最好的方式還是遊船。在河上從容地度過四天三夜,一路遊覽各式神廟,是讀懂埃及最經典的方式之一。▲近看神廟外部,會發現遷移時切割的痕跡阿布辛貝神廟是拉美西斯二世為自己和王后奈菲爾塔利修建的兩座廟宇,曾因亞斯文修築大壩,通過切割再拼合的方法遷移至高地。
  • 麻起膽子遊埃及--大壩上的埃及美女和浪漫的尼羅河三角帆
    在幾乎全非洲都在鬧饑荒的時候,埃及的糧食基本自給自足。亞斯文水壩體積相當於開羅西郊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堪稱世界七大水壩之一。亞斯文大壩看起來像是鋪在大湖上面的一條寬廣的公路。大壩兩側除了無邊的水面外,還有很多水利設施,這樣工業化的場面在埃及是不多見的。
  • 全球最長的大壩,投資16億美元耗時五年,堪稱尼羅河上的「三峽」
    說到「大壩」的話,估計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三峽水電站,首先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大壩全長約3335m,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1994年正式修建直到2006年才正式修建成功。2018年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每年能創造出巨大的利潤。
  • 人口大爆炸,即將進入災難的埃及
    水資源嚴重不足埃及水資源約為600億立方米,其中550億立方米來自尼羅河,由於埃及大部分地區為沙漠,乾燥少雨而且蒸發量大,只有尼羅河三角洲的降水可以利用,地下水的開採限制很多且難度極大,所以尼羅河一直是埃及最主要的水源,約佔埃及水資源總量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