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寒露:天氣漸冷 今日起可告別「露腳踝」

2020-12-26 川北在線網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寒露:天氣漸冷 今日起可告別「露腳踝」

時間:2020-10-08 1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寒露:天氣漸冷 今日起可告別露腳踝 又到了增添衣服的季節,大家穿秋褲了麼? 當然,秋天的第一雙長襪也是可以安排一下的。 ①今天3時55分,寒露至; ②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是由涼變冷的表徵; ③此時節秋意更濃,霜染紅葉、

  原標題: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寒露:天氣漸冷 今日起可告別「露腳踝」

 

  又到了增添衣服的季節,大家穿秋褲了麼?

 

  當然,秋天的第一雙長襪也是可以安排一下的。

 

  ①今天3時55分,寒露至;

 

  ②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寒」字,是由涼變冷的表徵;

 

  ③此時節秋意更濃,霜染紅葉、蟬噤荷殘,大雁南飛、菊花盛開;

 

  ④涼風乍起,應及時添衣,注重足部保暖;

 

  ⑤「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今日起可以告別「露腳踝」。 ​​​

 

  寒露的來源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吳澄在《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講到「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這也是寒露的名稱來源,因為它比白露還要寒冷。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有一句話叫你媽覺得你冷,雖然話粗,但理不粗。

 

  雙節假期即將結束,回家探親的人大多也已經踏上返程。山東小夥小宋回深圳時,在機場卻發現自己的行李超重了5公斤。也就是是10哦。原來,是自己的媽媽在裡面塞滿了大包小包的秋衣秋褲等,他自己說:「現在北方基本上已經入秋了,我媽覺得這時候我應該穿秋褲了」。

 

  寒露雖冷,但愛更暖心。

 

  網友們也紛紛發圖,曬出自己被塞滿的後備箱。
 

 

父母的愛是最偉大的,大家的爸媽是否也是這樣。

 

寒露來了,大家記得照顧好自己,到了地方後記得給爸媽回個電話,告訴他們一切平安。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寒露
    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中秋節剛過幾日日,民間有「中秋過後夜夜涼」的民諺;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意思是寒露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結了。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養顏養眼養生的紅酒燉雪梨
    適合對情感方向有興趣的紫微鬥數愛好者,零基礎也可輕鬆上手。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個十七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90°便是寒露時節。今年的寒露於2020年10月8日3點38分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 中國古代曆法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民間傳統節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辦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氣由來來。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別在十二個月裡面。
  • 二十四節氣:寒露,九月節;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
    九月事宜《孝經緯》載:秋分後十五天,是寒露。時令進入寒露後,天氣就慢慢涼了起來,而引起漸長,萬物趨向收藏,露水也因氣溫的不斷下降呈凝結狀態。又再過十五日就到了霜降,此時,受不斷的下降的氣溫的影響,露水已凝結為霜。夏小正說:「九月納火,大火,心星也,故九月授衣。
  • 今日寒露:天氣漸涼,喝什麼茶暖身暖胃、健脾明目?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於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史書記載「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
  • 二十四節氣|寒露至,農諺「寒露過三朝,遲早一齊標」啥意思?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唐】元稹《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寒露簡介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寒露的到來,標誌著季秋時節的正式開始,伯仲叔季,季秋即通俗意義的晚秋、深秋。它與白露、霜降一樣,都是反應水氣凝結、凝華現象的節氣。這一時節,氣溫持續下降,不僅清晨時分的凝露越來越多,體感也由涼爽轉向了寒冷,甚至觸之,都能感覺到微微的寒意。古籍 《通緯·孝經援神契》也云:「秋分後十五日,鬥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
  • 二十四節氣
    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寒露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
  • 今日寒露|一抹清寒,深秋幾許,邂逅幾縷清風
    今日寒露,露已寒,將為霜。至此,告別了秋高氣爽,天寒夜長、風氣蕭索、秋殘如血的季節到了。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寒氣漸生,晝夜溫差較大。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寒露有三候: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華。露漸重,雁南飛。1.起居寒露時節,氣候從熱轉寒,陽氣退卻,陰氣漸生。
  • 小布說天氣 | 今日霜降,二十四節氣是哪地方發明的?
    小布說天氣 | 今日霜降,二十四節氣是哪地方發明的?晚秋時節天氣漸涼,秋燥明顯。飲食調養方面,可多吃健脾潤燥的食物。日常多喝茶水,增加溼度。順著這個線索小布查了一些資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中國古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
  • 寒露節氣之十八般養生大全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 中國二十四節氣,可看一整年(含資源)
    「瑞雪兆豐年」、「大寒不寒,人畜不安」、「五月端午前,風大雨也連」 ,這些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諺語給了人們很大的幫助,根據這些判斷氣候,進行農種或休息。節氣是指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 寒露至,淺談二十四節氣文化對古代農業風俗的影響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就是說從寒露這天起,氣候慢慢變得寒冷,露水都要結成霜了。下面,讓我們看下二十四節氣和農業種植的關係。提到二十四節氣,我們不能不提到一個名詞——物候,它和節氣淵源很深。那麼,什麼是物候呢?馬未都先生說:「物候,是古人通過物的變化,感覺氣候對應的變化。
  • 二十四節氣色卡美圖,每個節氣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配色
    二十四節氣也就可以簡單的用青紅白黑來代替。在一年12個月中,3、6、9、12月五行屬土,也可表示黃色。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配色。解讀故宮的色彩密【立春】天地靈氣二十四節氣之立春節氣是大自然的呼吸立春二十四節氣的開篇
  • 二十四節氣與撥筋——寒露
    寒露節氣後,晝漸短,夜漸長,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因此秋天的養生,要以「收」為綱。寒露的到來,氣候由涼爽轉寒冷,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這時節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
  • 長樂君的待客之道:「二十四節氣」茶點候君來
    時逢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荷敗千池蕭瑟岸,棉白萬頃採收忙。古代人民根據長期經驗的累計和智慧的結晶,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用來指導農事的活動。到了今天,二十四節氣已經慢慢變成了一個傳統的節日,不同的節氣都有著不同的養生方式與風俗活動。
  •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非遺成功!一圖覽二十四節氣之美
    今天,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指導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11月28日至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召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會議。
  • 今日寒露!身體的這個部位別再露了
    ——唐丨白居易《池上》「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今天,我們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保健專家提示說,此時節氣溫下降明顯,天氣由涼轉寒,早晚溫差大,公眾要注意保暖,尤其腳部保暖,謹防感冒等的發生。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即為寒露節氣。
  • 您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來龍去脈嗎(下)(讀者點題)
    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據傳,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中國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春季燈籠花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形成的一種用來表示季節變遷及指導農事的曆法,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它將天文、自然節律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
  • 今日寒露:這十首與寒露有關的古詩詞,快來感受沁涼寒意與詩意吧
    今日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顧名思義,是指露水更冷更寒,就快要凝結成霜了,所以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保暖添衣。古人筆下的寒露多姿多彩,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十首關於寒露的詩,感受古人文字描寫出寒露節氣的沁涼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