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要提前教孩子認字,但是不要讓孩子厭惡認字
因為比認字更重要的是,不要倒了孩子學認字的胃口。
不認字的壞處
我的孩子剛上一年級,他在公立幼兒園讀了三年,三年裡學校沒有發一本書,也沒有教認字,大班下學期又因為疫情,學校沒有開學,等到可以上學,學校又建議在家裡,所以下學期也沒上學。
在家裡,我也沒有教他認字,主要我太忙,白天要工作,晚上要學習考證。他上一年級,總計認識的字不超過30個。
一年級最開始是學拼音,大概到11月拼音學完,開始學課文認字,他們大概兩天學一篇課文,每篇課文都有四五個必須要會寫的一類字,還需要認識十到二十個不等的二類字。
一年級二類字特別多,因為剛開始接觸課文,每一篇課文第一次出現的生字都會被列入二類字。
老師會在前一天給10個一類字組成的詞組,當成作業回家默寫,第二天老師也會抽空默寫,默寫成績會反饋給家長。
因為我家孩子之前沒有認字,所以他經常會出錯2個-5個,他們班四十多個同學,基本上每天都有四十個左右全對,所以我也很著急,但是越急越容易錯。
不認字的壞處挺多,就我觀察我家孩子,他默寫經常錯誤,他會不情願交默寫本,單元測試最後一道題是簡單的幾句話詩歌,他不會讀,也不願意讀,測試分數幾次是B,有時更低 。
你也許會疑問,你孩子認字不好,那你做家長趕快給他補,正確能夠趕上不就好了嗎?
的確如此,但是孩子學字並不能速成,就像我們成人學其他語種,讓你每天都必須學會多少單詞,你默寫成績未必如孩子。
有一種說法是,孩子學漢字,如同在腦中拍下一張字的圖片,在他默寫的時候,就需要把這張圖片在腦中提取出來,如果你對這個字不熟悉,這是很難做好的,而且會出現混淆錯誤。
我孩子就會出現讓我哭笑不得的錯誤,前天晚上默寫好了,第二天早起再默寫,他能把提手旁寫成勾朝右,能把毛寫成手,有一個詞語「立正」他經常默寫成「正立」,我對他講:你看「立」,像一個人兩條腿站著。孩子說,不,我覺得它像一條小狗站在一條線上-------想想孩子也挺難的。
學認字不能速成,而且不認字進入小學一年級會比較困難,所以我覺得還是儘早提起教比較好,我分享一些我在陪孩子學認字的方法供有需要的人參考。
藉助校外結構
我覺得藉助校外結構也不錯,我認識一個媽媽,她經常加班來不及輔導孩子功課,她讓孩子參加一個快樂認字的學習班,就是用甲骨文圖形教孩子認識漢字,孩子現在一年級,學語文沒有壓力,默寫都挺好的。
藉助認字app
藉助認字app也不錯,現在這種認字app很多,做的不比校外老師講得差。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沒有校外機構好,因為他光聽不練,容易聽完就忘。
多讀繪本,指讀
多讀繪本是個好辦法,而且要用手指指讀,不能怕重複,重複多了,孩子自然會認識一些字。我去參加家長半日活動,老師上語文課,會要求一年級孩子讀課文要指讀。
藉助認字卡
認字卡也是一個好辦法,我曾經聽過一個主播分享他孩子認字的故事,他們自己做字卡,教孩子認字,認得的字他會標上日期和笑臉符號,不認識他會重複,就這樣每天幾個字,利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去複習,孩子在三四歲就可以認識上千字。
不過這個要家長堅持引導,另外不能求多,切記:少則得,多則惑。
讓孩子做小老師
教會別人是最好的學習。學習分為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據研究:聽講吸收率只有5%,教別人是主動學習,吸收率高達90%。我最近也採用這個方法,給孩子先默寫,他默寫錯誤的我給他講過之後,讓他再講給我聽,也鼓勵他講給他奶奶聽。
藉助漢字書籍
這是我最近在用的一個辦法,跟孩子一起看漢字書籍。我從圖書館借的兩本書,一本林西莉的《寫給孩子的漢字王國》,一本劉墉的《漢字有意思》認字書。
這兩本書都挺好,《寫給孩子的漢字王國》更加經典,這是一位瑞典的女漢學家寫的認字書,是外國朋友認字的普及讀物,書裡有140個左右的漢字,講述一個漢字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的變遷史。
我經常在孩子學習新字時候查找目錄,然後跟孩子一起看書裡有沒有這個字,看看可以加深印象。
比如這個「左」,最初的字形是一隻手拿著一個工具,似乎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左手是拿工具的,所以下面是個工,看完漢字的變遷歷史,會記憶的很牢固。
這些是我搜集的一些認字方法,大家有其他的方法或建議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