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一個非常大眾的疾病,素有「十人九痔」的說法,因此市民一定要引起重視。痔瘡如此高發,準確判斷是不是得痔瘡顯得尤為重要,切不可把其它疾病當痔瘡對待。如何防治痔瘡發作,應該引起廣大患者關注,防患於未然,擺脫痔病困擾。那麼,痔瘡是長成什麼樣子的,痔瘡會傳染嗎?得了痔瘡的人早期有什麼症狀?哪些不良習慣易引發痔瘡?下面一起看看吧。
本文目錄
1、痔瘡長什麼樣子的
2、關於痔瘡的真人圖片
3、痔瘡會傳染嗎?
4、得了痔瘡的人早期有什麼症狀?
5、如何預防痔瘡發作
6、哪些不良習慣易引發痔瘡
7、痔瘡什麼時候必需治療?
痔瘡長什麼樣子的
要得到自我判斷痔瘡,就應該知道痔瘡是長成什麼樣子的:
1、 肛門以及周圍莫名瘙癢,便便時感覺有「異物」脫落。
2、 肛門外可以摸到「小疙瘩」,有的時候會縮進肛門裡。
3、肛門周圍有分泌物,內褲上常有怪怪的異物或者是聞起來不爽的異味。
4、 小腹感覺墜脹,蹲廁所很久便便都不出來。
5、 便便後手紙上帶血,血色鮮紅,有時候血和便便混雜在一起。
6、 便便時感覺肛門疼痛,便便乾澀不容易排出。
7、 經常便秘,好不容易排便,卻常常感覺還沒有便完。
掌握了上面七小點,那麼對痔瘡就有了一定的認識,大致的能對自己是否得痔瘡作出基本的判斷了。
關於痔瘡的真人圖片
為了便於廣大網友對痔瘡的認識及辨認,小編特意附上幾張比較有代表性的痔瘡圖片,供網友們辨認、參照:
和諧
和諧
痔瘡會傳染嗎?
有人說,座了患痔瘡的人的熱凳子就會被傳染痔瘡,也有人說跟痔瘡患者一起生活可能會被傳染,那麼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
專家表示,如果痔瘡會傳染,就必須符合傳染病的傳染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傳播對象。然而痔瘡的發生並非由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是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直腸肛門部位黏膜及肌層的靜脈回流障礙、淤積、曲張所致,與病毒及細菌感染無任何直接關係。因此上面這些人的說法是無科學依據的。
得了痔瘡的人早期有什麼症狀?
痔瘡的早期症狀:
1、症狀一
肛門處會長一坨肉,剛開始的時候,那坨肉比較小,也沒有任何的感覺,這是屬於外痔,當然還有人患內痔的,那就是在肛門裡面長了一坨肉,自己看不到,但是會影響通便,隨著病情的惡化,那坨肉會越來越大,甚至堵塞肛門口,排便就會很困難,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症狀。
2、症狀二
會經常便秘,因為肛門口那裡長了一坨肉的緣故,所以導致排便會比較困難,這樣的話就會經常便秘,一般飲食不注意,吃了辛辣上火的東西,就會馬上便秘,排便的時候很痛苦,隨著病情的加重,便秘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這樣的話痔瘡也會越來越嚴重,所以要多吃清淡的食物。
3、症狀三
肛門會有腫脹的狀態,這個自己可以看到,而且也可以感覺到,每次排完便的時候,都會感覺到肛門腫痛的感覺,而且擦重了還會有疼痛的感覺,有時候甚至會擦出血來,經常有灼燒的疼痛感,隨著病情的加重,甚至還會出現便血的症狀,這就屬於比較嚴重的程度了。
所以總結一下痔瘡早期的症狀就是有以上三種,首先最明顯的自己可以看到的就是,肛門那裡會長一坨肉,剛開始沒什麼感覺,後來就會有脹痛的感覺,再就是會經常性便秘,排便比較困難,而且自己也很痛苦,有時候會擦出血來,再就是肛門還會有腫脹的感覺,有時候還有灼燒的疼痛感。
如何預防痔瘡發作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要特別注意飲食的調理,多喝開水、飲淡茶。儘量避免喝酒,任何酒類都屬禁忌之列。凡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榨菜、辣椒、辣醬、生薑、大蔥、蒜頭、茴香等,很容易刺激直腸黏膜血管曲張、擴大,從而導致痔瘡突發,患者應少吃或儘量不吃。
-切記「食不厭粗」
-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新鮮蔬菜包括甜菜、捲心菜、胡蘿蔔、韭菜、芹菜、茭白、豌豆苗、土豆,茄子;五穀類包括未經加工的穀類如玉米、粗糧、麥麩麵包,各種豆類;水果類包括梨、橘子、獼猴桃、葡萄、西瓜、香蕉、草莓。其他的有銀耳、木耳、海帶、竹筍等。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一方面,有了便意不要強忍,及時排便。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腹瀉,一日大便多次,即使大便溏薄也會引發痔瘡。大便時間不宜過長,最多不能超過5分鐘。不能看書讀報玩手機。便後最好用溫水清洗肛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保持適當運動,注意改變體位
-加強局部的功能鍛鍊,推薦肛門收縮運動,又稱「提肛」。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再慢慢放鬆,一收一放,每次做30下,這是一種內按摩的方法,有運化瘀血,鍛鍊肛門括約肌,升提中氣的作用。
-平時不宜久坐、久站、久蹲,力求勞逸適度,動靜適宜。不建議長時間打麻將、上網,長途開車應該中途多休息活動一下。
-及時檢查治療
-一旦出現肛門墜脹及便血等症狀,應立即請有經驗的肛腸科醫生進行診治,不要因小失大,貽誤病情。若發現肛門內腫物較硬、大便困難、進行性消瘦的患者,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防痔瘡掩蓋其他嚴重病變。痔核出現嵌頓或反覆出血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哪些不良習慣易引發痔瘡
●常做柔軟的辦公椅
柔柔軟軟的辦公椅,坐著當然比硬質的舒服,可是高檔的軟椅子讓肛門部位的血管向下壓迫的空間加大,患痔瘡的可能性比一般硬椅子要高!
●穿塑身衣勒腰過緊
塑身衣可以塑造女性的線條,但也容易勒出一身病。因為肛門的血液要經過腰部回流心臟,腰部若受大力擠壓,回流受到影響,就會形成靜脈曲張和痔瘡。
●「憋便」
人有三急,事忙時憋便、憋尿是年輕人的必殺技,可是糞便在腸道裡滯留的時間長了,水分被過多吸收便會幹硬,最終加劇的是排便痛苦,積久成痔。
●「看菜吃飯」的習慣
菜不好吃?少吃點!菜很合胃口?再來兩碗飯。饑飽不勻的飲食習慣影響胃腸功能,最終的結果就是大便不暢,發生痔瘡出血。
●廁所蹲太久
正常排便時間不超過3分鐘,如果一邊看書一邊蹲廁所,就會人為延長排便時間,長期下去容易造成肛門直腸內的血液淤塞,長出痔瘡也就不奇怪了。
●性生活過度
由於生理結構,夫妻生活過度,或者是男性忍精不射,容易造成肛門周圍的肌肉痙攣收縮,增加了周遭血液循環的阻力,長此以往會影響肛門的血液循環,引起痔瘡。
痔瘡什麼時候必需治療?
1980年一位外國學者在一次痔的專題研討會上總結說:「不要對沒有肛門體徵的症狀進行治療,也不要治療沒有症狀的肛門體徵」。
肛門體徵是指肛門局部檢查發現有痔改變,症狀是指便血、脫出、肛門潮溼、肛門瘙癢及肛門疼痛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只有症狀和肛門體徵同時具備才有治療意義。
一般認為,痔瘡僅有局部體徵,並非需馬上治療,但當痔瘡出現臨床症狀時儘早治療還是十分有益的。如痔瘡出血,日久不治會導致惡性貧血,給身體造成嚴重損害;痔瘡脫出,若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出現痔核脫出嵌頓壞死,不僅疼痛劇烈,還會引起大出血,手術後留後遺症。但有一點必須糾正,一些廣告上說痔瘡不治會引起或誘發直腸癌,這一說法是錯誤的,直腸癌被誤診為痔瘡的案例是存在的,但沒有因果關係,這是在混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