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濟南古鐘錶博物館,聽2800座古鐘錶講劉氏家族的收藏故事

2020-12-21 齊魯壹點

文/圖 | 張宜霞

人類文明的曙光,是伴隨著對時間的掌控開始的。—— 題記

坐落在濟南七賢文化城的「山東劉氏古鐘錶博物館」,是山東省文物局確認的非國有博物館。是由劉榮全、劉榮芹、劉榮昌、劉榮光、劉榮躍姐弟5人,在繼承家父劉恩陽畢生鐘錶收藏心血的基礎上,拿出自有藏品組建而成。

我被這些古老的鐘聲吸引,用心聽著劉氏家族與鐘錶的故事。

鐘錶與劉氏家族的故事

走進博物館,就如進入鐘錶的世界。中國的、外國的;古老的、現代的;大的、小的;金的、銀的等等,讓人眼界大開。

館內陳列著自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晚期流入中國的外國鐘錶,以及中國自主生產的各種鐘錶實物,涵蓋座鐘、掛鍾、臺表、懷表、手錶五大系列。有法國十八世紀產皮套鍾、英國制表人籤名的定製掛鍾、十九世紀瑞士產貴族琺瑯懷表,歐洲各主要生產國專供中國市場的「大八件」懷表、大理石鐘、玻璃臺表、打簧懷表、鐵路懷表等各類鐘表藏品兩千多件。

東牆上掛著「鐘錶博物館」牌匾,字的筆畫全部由各式各樣的手錶組成,牌匾邊框的四周鑲嵌著手錶、錶帶。

博物館中最大的鐘表是周總理當年送給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的座鐘款式,是當時煙臺鐘錶廠限量生產的,流入社會並收藏至今的極少,兩米多高,端莊厚重。

最小的表是項鍊吊墜上鑲嵌的表,只有豆粒般大小。

兩個四四方方的玻璃框內,一個鑲著70塊不同國家的懷表,一個鑲著108塊不同時期的手錶。整個館內,所有的藝術品都是由表組成。

2800多塊表,每塊都在講述著自己與劉氏家族的故事。

姐弟中排行老二的劉榮芹說,這要感謝我們的父親劉恩陽。

(用手錶鑲嵌的鐘表博物館)

(70塊各國的懷表)

(108塊手錶)

(可以「提問」的臺表)

父親與鐘錶的故事

五姐弟的父親劉恩陽(1919–2007),是個有大智大慧又善於動腦動手的人。他曾在濟南儀器廠工作,為廠裡搞了大小革新100多項,廠裡的光榮榜上,經常掛著他的大照片。曾被授予「濟南市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劉榮芹在《父親的遺產》一文中寫到,父親18歲那年,從街上換洋火的挑子裡,買回一塊舊馬蹄表,出於好奇,回家後拆開看看裡面是什麼樣子,並嘗試修復。他買了簡單的修表工具,搗鼓了好幾天,用硬紙殼剪成時針裝上,馬蹄表竟然奇蹟般地走了起來,準確無誤。從此,家裡有了鬧鐘,從此,父親愛上了鐘錶,開始收集手錶,座鐘等,達到了痴迷的程度,70年初心不改。

劉榮芹說,小時候,家裡很窮,父親有錢就買表,家裡房子小,床底下、布袋裡裝的全是表。

後來,父親收集的鐘表有了一定的規模,修表技術也名聲在外,為親戚鄰居們義務修了多少表早已記不清了。

有一年,八一電影製片廠來濟南拍電影《特字一號巨案》,聽說劉家有古董,求借幾件東西。父親痛快地借給劇組一臺蘇鍾、一個瓷座鐘、一個民國時期家庭常見的「照壁子」。半月後,原物歸回,還給了30元租借費,父親不要,人家執意留下。

父親一生節儉勤勞,淡泊名利,出名後從不接受採訪,去世前一分銀行存款也沒有,只是把收藏的所有鐘錶、古董分成5份傳給子女。

(劉恩陽(1919–2007),70年專注鐘錶的收集、收藏、修理)

(父親傳下來的修表工具)

姐弟5人與鐘錶的故事

劉榮芹說,我今年72歲了,我有一個姐姐,三個弟弟。我們姐弟5人,這麼多年走過來,一句話的矛盾都沒有。

父親過世後,姐弟5人分別存放著一些鐘錶和古董。他們商議,這麼稀罕、珍貴的東西放在家裡就是藏品,不如辦個古鐘錶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鐘錶的歷史。一拍即合,齊心協力建起了「山東劉氏古鐘錶博物館」,奉獻給山東人民一道古文化大餐。

在家排行老四的弟弟劉榮光。現任劉氏家族博物館館長,他繼承了父親愛表、修表的傳統和技術,一心撲在鐘錶事業上,聽他如數家珍的介紹,看得出,鐘錶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說起弟弟,姐姐滿意地說,他雖然年齡小,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他操心,每次聚餐,都是他掌勺。良好的家風讓姐弟五人親上加親。

劉榮芹自豪地告訴我們,受父親的醺陶,大弟弟學會了修表的技術,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能獨立製作幾百個零件的蘇鍾,就連蘇鍾銅盒金錶盤上的花紋都是手工雕刻;二弟弟是中華民間藝術品收藏鑑定協會會長,經常組織鑑寶活動,普及古玩知識;三弟弟現任中國文物協會會員,古鐘錶鑑定師。

(姐弟五人,從右往左,由大到小)

(各式各樣的懷表)

一上午的參觀,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對鐘錶的歷史有了大概的了解;對劉氏家族心生敬意;對寶貴的文化遺產心生敬畏。

(航海表,輪船上舵手用的。航海表的特點是不管海上風浪有多大,船有多不穩,錶盤始終朝著上面的方向,便於舵手掌控時間)

(設計獨特的座鐘)

(項鍊上的微型表)

"> ">

作者簡介:張宜霞,女,先後歷任農行梁山縣支行行長、農行濟南分行副行長、黨委委員,2008年被授予「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2010年7月退休,2017年被選為農總行黨代會黨代表,2019年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壹點號 霞思雲想】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聽專家講述清宮古鐘錶銅板油畫的奧妙
    11月7日,故宮博物院古鐘錶修復專家帶來的第二場古鐘錶修復技藝公眾示範實操展示活動,在瀋陽故宮西朝房進行。活動以《鐘錶銅板油畫的簡單製作與原理》為主題,20位體驗者在了解銅版畫的藝術形式及工藝後,在專家的指導下結合金屬鏨刻工藝親手創作自己的銅版畫藝術品。
  • 北京瀋陽兩地故宮聯合成立「古鐘錶聯合修復室」
    北京瀋陽兩地故宮聯合成立「古鐘錶聯合修復室」 5座鐘表修復後亮相  新華社瀋陽11月16日電(記者趙洪南)1926年11月16日,瀋陽故宮博物館的前身東三省博物館在瀋陽故宮內成立。94年後的今天,值館慶之際,北京、瀋陽兩地故宮聯合成立的「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在瀋陽故宮舉行。
  • 瀋陽故宮開展古鐘錶修復展示體驗活動
    新華社瀋陽11月4日電(記者趙洪南)修復師屏氣凝神,敲敲打打,粘粘補補,時間仿佛被他鑲嵌進正在修復的鐘表裡……一場古鐘錶修復技藝展示活動近日在瀋陽故宮西朝房上演,觀眾在故宮博物院古鐘錶修復師的指導下體驗這項古老的技藝。
  • 古鐘錶唱《茉莉花》、亭式鍾現西洋劇場,百年前「洋鍾」又「活」了
    這些美妙的聲音卻來自一座精美的古鐘錶。它為瀋陽故宮館藏,在百餘年前曾為清宮帝後鍾愛,如今,在修復師的手下再次「活」了起來。1926年11月16日,在清前期宮廷遺址——清瀋陽故宮的基礎上,瀋陽故宮博物館的前身東三省博物館成立。94年後的今天,值館慶之際,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在瀋陽故宮舉行。
  • 中國博物館小鎮安仁古鎮,只有3.2平方公裡,卻有古公館27座
    來看看成都的安仁古鎮,首先走進安仁古鎮,目睹街道古色古香,兩岸街房青磚青瓦,磚木結構,木板鋪面, 呈現了昔日莊園老街建築中式特點,其間巍巍劉氏公館,華屋數百間,高大寬敞,保存至今十分完善。從成都開車只去安仁古鎮一個小時,是唐代建造的,現存的古式鄰居的建築是清朝末期民初建造的,特別是民國年間劉氏家族的鼎盛時期的建築最多,風格中西式的樣式結合起來,建在莊重、優雅、大方的各種庭院裡,表中的宅邸被稱為「川西建築文化精品」。
  • 十位學者帶你走進十三座全球頂級博物館
    這一次,我們邀請全球知名藝術史學家、哈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先生領銜,與市委一流大學/藝術研究機構學者,帶你足不出戶,走進十三座全球一流博物館。李軍老師將帶我們走進羅浮宮,並講述羅浮宮建築背後的故事。
  • 【臨夏百姓故事】一生「鍾」情——隱在鬧市中的鐘表收藏家
    在臨夏市的茶馬古市,有一位一生「鍾」情——隱在鬧市中的鐘表收藏家孟學忠,今天的節目當中就帶您一起了解孟學忠和他2300餘座鬧鐘背後的收藏故事。收藏鐘錶在其他人看來是愛好,但對於而言孟學忠是對時間的一種敬畏之心。他收藏的每座鬧鐘都訴說著耐人尋味的故事,其中有一座是1970年國家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時專門推出的紀念鬧鐘,還有一座是為了紀念1971年「桌球外交」而推出的紀念款鬧鐘。
  • 北京故宮博物院與承德市避暑山莊博物館舉行「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兩座自鳴鐘贈與萬曆皇帝,開啟了中國宮廷收藏、製作鐘錶的源頭。由於以上原因,避暑山莊作為清代最大的皇家園林,大量精美的鐘表源源不斷地湧入,成為數量可觀的重要宮廷收藏。    現在避暑山莊博物館收藏鐘錶具有中西並蓄,製作精美的特點。從產地觀察,國外鐘錶以英國鐘錶為主,還有少量的法國鐘錶。
  • 10間古怪的博物館與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純真博物館》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75年的伊斯坦堡,有婚約在身的30歲的少爺凱末爾愛上了出身貧寒的18歲的芙頌。二人雖彼此深愛,卻無法結合。芙頌先是另嫁他人,再在與丈夫離婚準備改嫁凱末爾之際,突然離世。
  • 外國友人講山東故事|奧地利咖啡師Peter:感受不一樣的山東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0訊 (記者 馬文文) 36歲的Peter來自奧地利,現在是濟南一家烘焙店的咖啡師,雖然來濟南只有三年多的時間,但在咖啡領域,他已然是位「老師傅」了。三年前,Peter以一名資深咖啡師的身份來到濟南發展,期間輾轉去過青島、煙臺、聊城等幾座城市。「山東給我的感覺很特別,在這裡能讓我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融合。」Peter發現,「一方面,山東歷史悠久,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山東人對本土的文化有著天然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並深深紮根於此。
  • 我把繪本故事講給你聽——《楊奶奶講故事》一行走進平涼中國小記者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金玉之下,皆為「故事」。9月18日晚7點,《楊奶奶講故事》欄目組一行2人走進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少年報社少年新聞學院平涼分院多功能廳,和現場的近60位中國小記者一起分享故事裡的生活,生活裡的故事。
  • 失戀博物館登陸濟南!100張門票免費送,每一件藏品背後,滿滿的故事....
    當一段感情結束時你會怎麼處理帶有兩人回憶的物品呢悉心收藏還是像垃圾一樣丟掉?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在失戀博物館,每天都在上演失戀故事你不會,也不是唯一一個傷心人
  • 國慶節,聽奶奶講支前的故事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10月1日電(鄭樹平)「當年,俺和村裡的姐妹們就在這些院子裡烙煎餅、納鞋底、做軍鞋,支援前線打仗。」10月1日上午,今年91歲的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建國前老黨員祖洪廷,和兒子李清舉、兒媳陳洪花、孫子李曉剛一家三代4口人,來到建在村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紅嫂家鄉旅遊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向後輩及遊客講起了她當年和村裡姐妹們支前抗戰的故事。祖洪廷1929年7月出生,1645年加入共青團,1946年3月入黨。
  • 章丘兩處博物館獲評國家級博物館,其中一處升為國家一級!
    2016年撤市設區後,更名為章丘區博物館,位於章丘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整體建築為不規則三角形,2018年9月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其中展陳面積為9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26000件,其中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37件,三級文物334件,是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宣傳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誌博物館。
  • 「收藏」大弟小弟各收了一塊懷表,經過都挺逗
    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帶翅膀的小天使,腳踩鐘錶座,一隻手扶著表身,另一隻手揮舞彩綢。小弟得意地說:「這塊表結構特殊,上邊是懷表,下邊是座鐘,所以叫「表鐘錶」,走起來表錘左右擺動,也叫「眼前歡」。這種結構的懷表很少見,非常難得。」我忙問:「從哪裡買的?花了多少錢?」於是,小弟講了買表的經過。
  • 睡前愛聽天線寶寶講故事 Newsmy兒童MP3
    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睡覺前聽爸爸媽媽講故事,這不僅能讓孩子安靜入睡,而且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明顯促進作用。通常,年幼的孩子識字有限,精美的插圖難以全面地傳達故事內容,而孩子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都需要後天的培養,因此,父母的用心講故事就成了孩子擴大書本知識面最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