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百姓故事】一生「鍾」情——隱在鬧市中的鐘表收藏家

2020-12-13 澎湃新聞

【臨夏百姓故事】一生「鍾」情——隱在鬧市中的鐘表收藏家

2020-07-05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橫屏觀看 效果更佳】

40年前,因工作原因,他與鬧鐘結緣,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四處尋鍾,什襲而藏。在臨夏市的茶馬古市,有一位一生「鍾」情——隱在鬧市中的鐘表收藏家孟學忠,今天的節目當中就帶您一起了解孟學忠和他2300餘座鬧鐘背後的收藏故事。

在收藏館內,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類型不一的鬧鐘整整齊齊地擺放在展架上,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90年代的款式都能在這裡找到,不僅有人們記憶中小雞啄米的雙鈴鬧鐘,還有帶星期、日曆的老式機械上弦鬧鐘,包含了上海鑽石牌、上海火車頭牌等多個國產品牌,基本上涵蓋了中國主要鐘錶廠生產的各類鐘表。

記者:叔叔,像這一類的老鐘錶你平時是如何保養它們的呢?

孟學忠:時間長了就上一下發條,加點油,保持乾淨、乾燥,增加它的精確度和鈴聲的大小。

收藏鐘錶在其他人看來是愛好,但對於而言孟學忠是對時間的一種敬畏之心。他收藏的每座鬧鐘都訴說著耐人尋味的故事,其中有一座是1970年國家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時專門推出的紀念鬧鐘,還有一座是為了紀念1971年「桌球外交」而推出的紀念款鬧鐘。這2300餘座鬧鐘中,不乏有這般特殊意義的存在,這些鬧鐘背後見證著中國從計劃經濟時代到到市場經濟時代的飛躍,也記錄了體育事業發展的輝煌時刻、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勝利升空等歷史大事件,無不體現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日新月異和欣欣向榮。

記者:當初是什麼原因讓你走上了收藏鐘錶這條道路的?

孟學忠:我以前是在運輸公司上班,鬧鐘還有這些鍾對我來說很重要,輸送旅客時每天早上五點半到六點全市的市民出門時來我們車站坐車,我是管鑰匙的,需要早起,要不然乘客不能按時出發,通過這件事慢慢走上收藏鐘錶的道路

收藏這些鬧鐘,孟學忠傾盡了心血。每一次臨夏市開展大型的展會,孟學忠就把收藏的鐘表展示出來,讓這些鐘錶的獨特歷史價值、收藏價值和工藝之美充分展現在群眾面前,豐富臨夏的收藏文化底蘊,讓人們在時光的綿綿流淌中,去遐想、去感受各式錶盤上不同「時間」帶來的無限歡愉。

記者:您收藏鐘錶已經有40餘年,有沒有想過放棄?

孟學忠:當時收藏的鐘表太多了,家裡已經放不下了,也有外地的朋友邀一下請我到他們那裡去,後來我們臨夏市政府提供了一個這樣大的鋪面,我特別高興,我想把我收藏的這些鬧鐘還有鐘錶讓臨夏市民還有外地遊客參觀一下。我們臨夏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大家來參觀一下也比較好。

收藏鬧鐘並不是為了看時間,而是為了回憶時光。雖然老式鬧鐘已經不流行,但懷舊的人還是不少。孟學忠說,「小雞啄米」的鬧鐘是我買的第一座鬧鐘,那個年代誰家裡有鬧鐘就說明這家裡情況還不錯,有顯示日曆的那種鬧鐘還算是高檔鬧鐘。過去對普通人來說,鬧鐘、手錶都是奢侈品,現在機械鬧鐘已經不流行了,大多都讓手機或者電子表代替了。孟學忠指著一件件鐘表,向記者介紹它們的歷史、藝術、內蘊的獨特之處,他似乎想在最短時間將這些寶貝背後承載的厚重歷史一一灌輸給記者。在孟學忠看來,收藏鐘錶就是在收藏歷史,每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輕輕撥動錶冠,聆聽齒輪間的滴答私語,就像穿越一段時光,或者觸摸到一段逝去的歷史。

孟學忠:鐘錶,每一個都有自己的一段歷史,這款鍾是1970年我國發射人造衛星升空之後的一個紀念款,發行的比較多,老百姓也很喜歡,我也比較喜歡這一款鍾,特別是這個衛星,它在轉。

鐘錶收藏之路對於孟學忠來說是艱辛的,為此他花費了無法計算的積蓄、無數的假日和全身心的精力。只要獲悉哪裡有古鐘錶,他就要想方設法去收購,可有時卻徒勞無功。一直以來,看著滿屋的鐘表,孟學忠內心感到十分滿足,收了這麼多鬧鐘,以後怎麼辦?面對記者的提問,孟師傅說,「這些鬧鐘給我帶來了快樂和寧靜,而我也給了它們一個溫暖的家,小心地照顧它們。近年來我也參加了臨夏市舉辦的一些展會,我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去向世人展現。」孟學忠希望通過政府幫助開設鐘錶博物館,將藏品與臨夏的文化相結合,為遊客免費開放,從而形成臨夏獨特的收藏文化品牌,還願於臨夏人民,讓收藏品與時間、臨夏歷史一起轉動。

記者:馬雪峰 馬慶賢 何雅潔

原標題:《【臨夏百姓故事】一生「鍾」情——隱在鬧市中的鐘表收藏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鍾」情一生——記鐘錶維修師蘭志強
    「作為一個鐘錶維修師,我的人生就是在這分秒之間,修正每一塊鐘錶。」這就是蘭志強樸實無華的座右銘。指間芳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說,這正是蘭志強鐘錶生涯的開始。自幼貧困,早年輟學,雖然人生伊始,蘭志強走得不算順利,但是這並沒有困住他那顆好奇的心。「我從小便喜歡鼓搗手錶這類物件。
  • 鐘錶收藏熱升溫 上海藏家3000萬元拍得古董鍾
    圖片說明:喬治塔座鐘  東方網12月23日消息:喜歡出國買表的土豪們注意啦,拍賣市場上的二手錶可能更值得購買。這是即將於12月24日在上海拍賣行舉辦的鐘表秋拍專場前夕傳出的訊息,消息稱,今年7月倫敦蘇富比拍賣會上,一架1790年製作的音樂報時座鐘被一位上海藏家以約3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競得,印證了一股鐘錶收藏熱正悄然興起。
  • 歐洲古董鐘身價上漲近三成 越來越受收藏認可
    收藏了過百臺古董鐘的收藏家李威仁告訴記者,現時,古董鍾、古董表,甚至是新款鐘錶在亞洲都銷售得非常好:「基本上這些東西運到中國大陸來,國人連看都不看就馬上刷卡將幾十萬元的鐘表買走。當然,古董鐘的收藏前景是很好的,尤其是早期的英國鍾、法國鍾,做工都非常講究,鍍金也鍍得非常好,現在看起來仍然是很亮麗的。隨著金價上漲,古董鐘的價格也比前段時間高了20%~30%。」
  • 一生「鍾」情,郴州鐘錶維修師拯救時光42年
    圖/文 賀茂峰 6月14日,鐘錶修理匠金大晴正在給顧客修表,今年61歲的他已經從事這行42年,修過的鐘表數以萬計,被譽為拯救時光的「鐘錶醫生」。 金大晴是郴州市蘇仙區人,19歲就招工進了郴州市鐘錶,學習修理鐘錶,2001年從企業下崗,2007年買斷工齡。之後到各縣市區鄉鎮流動擺攤修表。2016年固定在郴州市區設攤。 金大晴的修表攤在臨街的一個小角落,約兩個平方米的面積看起來不是很起眼,但每天從攤前經過的人不少。
  • 大爺收到女婿送的鐘,生氣拿去鑑寶,專家:是一位好女婿啊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文物在侵佔者的手中,因此在許多國外的博物館中,都存放著我們國家的珍貴寶貝。當年北京遭受到八國聯軍的侵佔時,我國皇宮中眾多珍貴的珠寶,都被這些殘忍的侵略者所搶奪著,在搶奪的過程中,有許多寶貝都被他們所遺忘,因此流落在百姓們的手裡。而這些平民百姓對於這些珍貴的文物並不知道其價值,所以說都放在家中,當成一個比較好看的裝飾品。
  • 【舌尖上的臨夏】美食故事
    【舌尖上的臨夏】美食故事 2020-12-03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子鐘機械鐘大pk:全方位測評兩種鐘錶的前世今生
    物美價廉的電子鐘,還是物有所值的機械鐘?相信每一個有過家裝經驗的人都親身體會過這樣的糾結,今天,就帶你重新認識這兩種鐘錶——孰優孰劣,對比之下便立見分曉!電子鐘歷史vs機械鐘歷史世界上最早有記錄的具有機械和早期擒縱功能的鐘表出現於我國北宋時期。
  • 我在故宮修鐘錶|鐘錶修復師王津:擇一事,愛一行,做一生
    在古鐘錶界,王津是耳聰目明的「福爾摩斯」,一副放大鏡架上眼睛,就能從鐘錶裡上千個繁複勾連的零件中找出關鍵的疑難所在,對症醫治;他也是一位手藝魔術師,塵封了上百年的古老鐘錶,在他日復一日地打磨和調試中,重新演繹出令現代人震驚的視聽戲法。他還有個更普通的稱謂——鐘錶修復師,進「宮」一待就是四十年。
  • 「鍾」情一生!北海這位修表匠40年修了15萬隻手錶!
    原來,修了40多年鐘錶的胡叔,這兩年眼睛越發不好了,已經修不了。「自己倒一杯茶都灑出來,眼睛不中用了。」現在修表的是胡叔的妻子李姨,「胡叔這兩年已經很少出來了,都是我出來擺攤。」修鐘錶的工具都非常的精巧,甚至有幾分可愛。這些陪伴了陳叔大半輩子的工具,也沾染了歲月的痕跡,暗啞的光澤讓人不知不覺生出一絲「珍惜」之情。忍不住摸索一番。
  • 收藏大咖談┃要如何入手收藏古董鍾
    當今網絡如此發達,資料搜索是件很容易的事,加上國內的古董網站也多,幾乎都設有「鐘錶版」,只要認真地把鐘錶版裡的估價鑑定帖看完看透,鐘錶學科就算入門了,然後再開始下手不遲。至於藏品起點的高低,在於自己經濟能力的大小,這個可以酌情而定。不過,即使你是個大「土豪」,起步很高,但我還是認為需要逐步玩起。試想,「土豪」大人您一口氣就買了個最頂級的皇家古董鍾,殊不知將會失去多少收藏道路中的樂趣。
  • 英國華人收藏家出版首部中文西洋古董鍾專著
    中新網倫敦5月31日電 (記者 周兆軍)英國華人收藏家慶龍撰寫的《時光技藝》一書近日正式出版發行,這是第一部用中文寫作的西洋古董鍾專著。作者以自己多年收藏經驗和知識累積,梳理西洋古董鐘的歷史脈絡,向讀者普及各類別古董鐘的知識,分享自己的收藏心得。  中國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為該書撰寫序言。
  • 千裡山海情 幫扶結碩果 —— 臨夏市折橋鎮東西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千裡山海情 幫扶結碩果 —— 臨夏市折橋鎮東西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2020-12-18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煙臺故事】中國最早的機械制鐘廠煙臺寶時造鐘工廠
    【煙臺故事】中國最早的機械制鐘廠煙臺寶時造鐘工廠 2019-02-19 08:18:32 來源:煙臺日報
  • 古代鐘錶製作的價值與現代鐘錶文物的鑑定
    基督聖徒聖本尼迪克特早在六世紀之時就在為西方隱修院制定的教規中規定:修道者每天要用7個小時的時間來祈禱(這裡小時的概念與現代不同,指的是把一天分成若干個等份)!!與猶太教與伊斯蘭教(按照自然時間於早、中、晚做祈禱)不同,基督教徒必須於準確的時間進行祈禱!這,就對當時的時間記錄做出了較高的要求!
  • 【煙臺故事】國營煙臺鐘錶廠的誕生
    當年永康造鐘無限公司生產座鐘、掛鍾10600臺,產品主要銷往國內的華東、華南地區和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國家。    1931年初,寶時造鐘廠與德順興五金行合併,企業更名為「德順興造鐘廠」,當時職工達240人,年產時鐘5.5萬隻;永康造鐘無限公司職工增加到190人,年產時鐘4.3萬隻。    上世紀三十年代是煙臺市鐘錶工業發展的鼎盛時期。
  • 中國鍾廠的「三五」牌時鐘,曾創造了中國鐘錶行業的傳奇,儂還記得伐?
    三五牌商標「三五」牌時鐘憑藉「超長待機」一經問世即廣受歡迎,迅速成為我國民族工業產品中的佼佼者。工廠還利用中國國貨聯營公司在海外的貿易渠道,把產品銷往東南亞各地,海外華僑購買踴躍,外銷量佔到總產量的80%。中國鐘錶製造廠也隨之發展壯大,僅僅一年的時間,職工人數就從建廠時的40多人增加為120人。
  • 五塊傳奇鐘錶與五個老美的故事
    不過當你們聽了以下故事後或許會改觀,因為老美也曾創造出不少十分誘人的鐘表。其中不乏許多見證歷史或是在其中留名的鐘表,像是跟著美國太空人上太空的歐米茄超霸、大眾時鐘,再到一些複雜的腕錶。你會發現,鐘錶在老美兩百餘年的歷史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 朝陽街將成國際鐘錶集散地 恢復寶時造鐘廠原貌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將開通10條農村公交線路,基本實現市區中、西、南部鎮鎮通公交;我市將引進中國及國際鐘錶名品名牌進駐朝陽街,定期舉辦鐘錶收藏、鑑賞、觀摩、拍賣等活動,逐步將朝陽街打造成中國北方國際鐘錶集散地。
  • 萬寶龍亮相2013「鐘錶與奇蹟」香港鐘錶展
    此舉勢必點燃鐘錶收藏家與愛好者的無限想像與激情。  多樣藝術形式,表達精湛技藝  在此次2013「鐘錶與奇蹟」香港鐘錶展上,萬寶龍不但會展現其工匠大師創造出的最新鐘錶產品,尤其是首次在香港登場的重點推薦產品,還將通過一場特別的舞臺表演來展現萬寶龍獨一無二的制表技藝與品牌故事。
  • 國內首臺 -- 上海青雅鐘錶獨家引進肯寧家珠寶系列台鐘
    上海2017年4月25日電 /美通社/ -- 近日,內地鐘錶界迎來一位「貴客」,世界著名機械鐘廠商肯寧家新款珠寶系列台鐘登陸上海,這款主打都市女性風的台鐘,一經亮相便引起女性消費者的強烈關注,作為肯寧家在國內的獨家總代理,上海青雅鐘錶第一時間將其展示在吳中路1388號紅星-歐麗洛雅五樓的青雅鐘錶旗艦店,讓眾多鐘錶愛好者可近距離欣賞此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