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實踐,數字經濟深刻地影響著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根據南方電網公司提出「數字電網」建設要求,南方電網廣東江門供電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數位化轉型和「數字電網」建設進程。
隨著近年來,該局5G+智慧工地、智能配電房等數位化項目陸續見成效,不僅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可靠的電力支撐,也進一步推進供電服務現代化的發展,讓電力「數位化紅利」惠企惠民。
數字優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日,黃茅海大橋建設方保利長大工程部經理羅鏡波在江門臺山供電局供電人員的指導下,在手機上用時不到10分鐘,就完成相關配套施工項目的高壓臨時用電業務。「想不到現在辦理用電業務很多證件都不用了,在手機上就能直接自動提交資料,非常高效快捷,對我們提升項目建設速度來說很有幫助。」羅鏡波驚喜地說。據悉,黃茅海大橋作為港珠澳大橋西拓的重要通道,建成後將是構築起港澳地區連通珠海、直達臺山、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地區的主要高速通道。
近年來,基於大數據的支撐,江門供電局在廣東電網公司的推動與支持下,推進客戶服務數位化轉型,已實現查詢、繳費、諮詢等業務的網際網路化,並將市民常用的辦電業務整合到微信、支付寶、粵省事、南方電網APP等網際網路統一服務平臺,讓客戶隨時隨地可以辦理業務。近期推行的「零證辦電」更實現政企數據互聯互通,簡化提交資料流程,客戶只需動動手指頭,就可輕鬆辦理用電業務,更省時省力。
而在用智能化手段打造優質服務方面,江門供電局也在積極探索創新。該局供電服務中心與信息中心共同開發的智慧機器人「小智」,在班組現使用的系統基礎上,運用虛擬流程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實現重複致電智能篩選、訴求工單自動派單、故障搶修信息及時處理等功能,減輕值班人員負擔,同時有效提升服務質量。
除此之外,以數位化轉型為抓手推動供電服務現代化,不僅僅體現在服務好客戶,讓客戶獲得最大便利,也體現在進一步發揮電力數據「晴雨表」作用,衍生更多企業乃至政府的數字服務,讓社會獲益。疫情期間,江門供電局通過電力大數據,利用企業用電關鍵指標,建立模型量化分析1.2萬戶重點監測工商業企業用電情況,科學分析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對疫情期間企業用電情況精準「畫像」,客觀及時地反映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為政府精準決策、施策提供科學有力的數據參考。
數字新基建,助力電網數位化
「新基建」作為智慧經濟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是立足於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江門供電局新基建的著力點正是智能電網建設。
今年9月底,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禮樂老人院智能電房正式投產,作為江門首個應用智能低壓運維的智能配電房,可實現「可視化展示+智能運維」。「以往某個臺區發生故障停電,運維人員在處理復電時需要人手查閱多張線路圖,數量多耗時長。現在,在智能電房的顯示屏就可查看自動生成的低壓線路電氣拓撲圖、地理分布圖,並且實現低壓線路故障的分級隔離,智能報警和自動故障定位,復電效率大大提升。」江門江海供電局配網規劃專責張浩民介紹道。
智能技術的綜合運用不僅降低日常數據運維成本,也為供電區域的客戶提供更加穩定、安全的供電。截至目前,新會、蓬江、開平、江海局已安裝投運智能配電房6座、智能低壓臺區8座,實現設備與環境狀態監測與態勢感知。同時,「5G+載波」在配電房和低壓臺區信息上送、無人機通信等多個場景開展試點應用。下一步,江門供電局將持續打造配電蓬江、江海、新會片智能技術綜合運用示範區,預計江海區下月將完成智能分布式饋線自動化建設,投運後恢復供電時間將步入毫秒級。
江門供電局還積極開展了無人機自動巡航、智能倉庫現場輔助控制、生產監控指揮平臺等多層面應用,推進數位化轉型,助力「數字電網」的步伐走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