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水至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所以紅顏多薄命,福在醜人邊

2021-02-19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絕大多數清廉之士,最高的成就只到這個地步。他們清,很清。他們批評什麼事情,都很深刻,都很中肯,很有道理。但是讓他一做,就很糟糕。高尚之士談天下事,談得頭頭是道。不過,天下事如果交給他們辦,恐怕只要幾個月就完蛋。國家天下事,是要從人生經驗中得來。

什麼經驗都沒有,甚至連「一呼百諾」的權勢經驗都沒有嘗過,那就免談了。否則,自己站在上面叫一聲:「拿茶來!」下面龍井、烏龍、香片、鐵觀音,統統都來了,不昏了頭才怪,你往地上看一眼,皺皺眉頭,覺得不對,等一會就掃得乾乾淨淨。這個味道嘗過沒有?沒有嘗過,到時候就非昏倒不可。頭暈、血壓高,再加上心臟病,哪裡還能做事?一定要富貴功名都經歷過了,還能保持平淡的本色,最了不起時是如此,起不了時還是如此;我還是我,這才有資格談國家天下事。不然去讀讀書好了。

至於批評儘管批評,因為知識分子批評都很刻骨,但本身最了不起的也只能做到清高。嚴格說來普通一般的清高,也不過只是自私心的發展,不能做到「見危授命」,不能做到「見義勇為」。清高的人往往比較自私,只顧自己,不能算是忠臣。否則,為什麼自己國家有難,棄而不救,到處亂走?這裡看不慣,那裡看不慣,難道國家太平了,就非要你來住嗎?

所以古人的詩說:「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也是從人生經驗中體會得來,的確大半是如此。屠狗輩就是古時殺豬殺狗的貧賤從業者,他們有時候很有俠義精神。歷史上的荊軻、高漸離這些人都是屠狗輩。雖說是沒有知識的人,但有時候這些人講義氣,講了一句話,真的去做了;而知識越高的人,批評是批評,高調很會唱,真有困難時找他,不行。

講到這裡,想起一個湖南朋友,好幾年以前,因事牽連坐了牢。三個月後出來了,碰面時,問他有什麼感想?他說三個月坐牢經驗,有詩一首。是特別體裁的吊腳詩,七個字一句,下面加三個字的註解。他的詩是:「世態人情薄似紗——真不差,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交了許多好朋友——菸酒茶,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我聽了連聲贊好。這就和「負心多是讀書人」一樣,他是對這個「清」字反面作用的引申;對社會的作用而言,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孔子對於陳文子這種人的評論只給他一個「清」字。總之,「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這話很有道理。

*****

有些朋友很了不起,很清高,聊天時常常問起:「你看我這個人怎麼樣?」我說:「我個人不完全同意你,你是很清高,不過有一點苟求清高。」一個人是應該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為了標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犧牲。那就大可不必,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養的精神。

我們看到許多朋友,個性非常倔強,人格又很清高,但是這樣性格往往鋒芒太露,不但傷害了別人,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論語別裁》(東方出版社)

-----------

孟子說,伯夷當隱士,人品極其清高,他嚴格地選擇老闆,連周武王都看不上。他認為不是理想的老闆,就不替他做事;不夠朋友的人,不和他做朋友;朝廷裡有壞人當政的話,他就不到這朝廷中去。像紂王是他的本家,因為是壞人,他就走開了。他也不願意和壞人說話,如果讓他站在壞人當政的朝廷上,或者和惡人說話,他就感到難過萬分,好像自己穿了禮服坐在爛泥坑裡或煤渣堆上一樣,覺得彆扭難過。他對是非善惡分得太清楚。

但是我們要知道,水至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是非善惡分得太清楚了,就沒有福報。是非看清楚之後,必須能包容,如果不厚道,變得憤世嫉俗,這也算是一種毛病

孟子這裡說,基於這種討厭壞人的心理發展下去,如果和一個普通人站在一起,看見這人帽子戴得不端正,伯夷就偏過頭去,理都不理就走開了,好像生怕看上一眼、打個招呼就被玷汙了似的。所以諸侯們雖然寫了言辭懇切的聘書來聘請他,他都不接受。他之所以不接受,是因為他的人生態度是不屑於去將就別人,所以結果搞到「天子不能臣」,皇帝沒有辦法找他來做幹部;「諸侯不能友」,各國的諸侯想和他做朋友都辦不到。他望望然而去之,走了,硬走到首陽山,困在那裡吃野生植物蕨薇。這種植物,在登山時如果迷途,暫時用來充飢,保持體力是可以的,長久地吃下去,一定會吃壞腸胃。所以他和叔齊兄弟兩人吃出腸胃病而死。他們清高是清高了,可是對當時天下的生民並沒有任何貢獻。

孟子曰:「伯夷隘」。伯夷太狹隘了,有些孤高自賞,像小乘道。所以潔身自好的人,多半是隱士,潔身自好,把一切都丟開了,只管自己。也可以說,是絕對的個人自由主義者,對於國家社會並無貢獻。

《孟子與公孫丑》《論語別裁》(東方出版社)

--------------


功夫煉得越好,修養越高的人,脾氣越大。譬如當年的師父老和尚,不發脾氣則已,一發就要命。徒弟犯了一點錯,曹溪那麼大的廟子,前院罵到後院,一路在罵,聲音又大。固然這也是他的教育法,可是平時愈講究修養的人,往往脾氣發起來就越大。這也就是「水太清則無魚」,不能容渣子,也是火災之一吧!

《如何修證佛法》(東方出版社)

-------------

做人的方法也是這樣。比如我們都曉得唐朝代宗皇帝告訴郭子儀的話:「不痴不聾,不作阿姑阿翁。」做長輩的,有時候分明知道,但知而不知,裝作沒有看見。如果太精明了,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可是,在我也是只會說而做不到,所以,一輩子也沒有福,看不見的也看見了,聽不到的也聽到了,始終想學「知不知」,而偏偏都知,真的很麻煩

「知不知」也是人生的厚道處,尤其是做長輩的,或者做校長的,或工廠老闆的,有時候要學到「知不知」。人就是人,有時犯一點小錯誤,你要偶然裝作看不見,下一次他就不會錯了。「知不知」是真聰明、假糊塗。

《老子他說》(東方出版社)

--------------

貴不是富啊,什麼叫貴?清貴,人很清貴。貴多半屬於清貴,清的才貴,像我們看過去在歷史上,算命看相說某某人這個相很清貴,清貴是位至三公,沒有實權的,窮一輩子,很貴,很清高。

所以關於「富貴」,中國文化自古以來有一句話叫「清貴濁富」,我們中國人還有句老話:「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水太清則無魚」,太清的水裡頭養不了魚;「人太清則無福」,一個人做得太清沒有福氣,譬如有些人喜歡潔太愛乾淨啊,那都是無福氣,這是貴與富的差別。


「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你們注意哦!頭腦太清醒的,太愛乾淨的,這些人沒有福氣;反而髒兮兮的啊,邋裡邋遢的,福氣好得很。所以中國人講話,選媳婦要選一個醜一點的。「福在醜人邊」,太漂亮就紅顏多薄命,這是同樣的道理。

《楞嚴經講座》《列子臆說》(東方出版社)

感恩您對本公眾號的慷慨讚賞(請識別下圖二維碼)。不論多少,是心意也是鼓勵!文章轉載可開白。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相關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整理首發。

相關焦點

  • 南懷瑾的告誡: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
    結果出人意料的是,此評論一發,沒過多久就有不少網友追問我,說人為什麼要活得「糊塗」,怎麼才算「糊塗」活法。既然有網友問了,那我就可得好好給大家說道說道了。為什麼人要活得糊塗呢?很簡單,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
  • 南懷瑾講述: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
    這就和「負心多是讀書人」一樣,他是對這個「清」字反面作用的引申;對社會的作用而言,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孔子對於陳文子這種人的評論只給他一個「清」字。總之,「水太清則無魚,人太清則無福。」這話很有道理。  有些朋友很了不起,很清高,聊天時常常問起: 「你看我這個人怎麼樣?」我說:「我個人不完全同意你,你是很清高,不過有一點苟求清高。」
  • 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作者 祝和軍 說起中國人的處事之道,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
  • 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有一個人自命清高,看不慣塵世,去找禪師訴苦,禪師告訴他:「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
  • 我們真的理解「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意思嗎?
    然而許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和「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含義可能與大多數詞典的不同。《大戴禮記》張文儒的第65個兒子寫道:「……故君子蒞民,不臨以高,不道以遠,不責民之所不能。今臨之明王之成功,而民嚴而不迎也;道以數年之業,則民疾,疾者闢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統絖塞耳,所以弇聰也。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後面一句才是精華,蘊含為人處世的真理
    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問題,性格方面的衝突,三觀不一致。古人云: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人情世故,若能掌握溝通技巧,面對任何人和事都不會慌亂,做到遊刃有餘。提到為人處世,不得不驚嘆中國古人的智慧,他們創造出的一些俗語,充滿人生哲理,比如「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啥意思?做人是一門藝術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啥意思?做人是一門藝術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以前我們口中所說的80後,90後也逐漸成為了社會中最有活力的一群人,他們大多數也都成了團隊中的佼佼者,或者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
  • 水至清則無魚,人過精則無友.
    不可不察,不可太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察,恐怕交上壞人;不察,可能做錯事情;不察,難免上當受騙被人利用;擦亮眼睛,人不可不察;但是,太過精明會沒有朋友,太過苛求會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太挑剔永遠無法快樂滿足。故而,該清醒時清醒,該糊塗時還得糊塗。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精闢)
    不可不察,不可太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察,恐怕交上壞人;不察,可能做錯事情;不察,難免上當受騙被人利用;擦亮眼睛,人不可不察。但是,太過精明會沒有朋友,太過苛求會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太挑剔永遠無法快樂滿足。故而,該清醒時清醒,該糊塗時還得糊塗。
  • 水至清則無魚,人過精則無友!
    不能因為害怕肥胖超重,從而盲目減肥瘦身,一日三餐敷衍了事;但也不能胡吃海喝無所顧忌,大魚大肉來者不拒,撐得肚皮圓鼓鼓,惹得「三高」禍上身;飽中略餓,餓中微飽,乃養生之道、健康之本,少吃四成飯,多活二十年。
  • 《菜根譚》: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做人不能過分潔身自好,適當地要對那些誹謗中傷加以容忍;和人交往不能有等級觀念,要學會能夠應付各種各樣的人。古人云:「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人生一世,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著某一固定的方向發展到極端,而應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認識其各種可能性,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迴旋餘地採取機動的應付措施。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作者:霧滿攔江 (01) 曾看過一篇文章,說政府軍掃蕩土匪。屢次進剿,卻師出無功。 因為這夥土匪,鬼精鬼精的。高中狗也是狗……不不不,高中生也是人,只要肯努力,就不缺機會。很快,這孩子就找到了工作: 搬運工! (04) 上工的第一天,少年帶了一本書,並在心裡暗暗發誓,無論多苦多累,他也要繼續讀書學習,直到改變命運為止。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朋
    但多蟲莠,需以魚腹腥水澆。人多以盆植為清玩。」這已簡單說明了栽培繁殖月季的主要原則。並可看出有白色月季遇日光變紅的品種,類似當今栽培的某些現代月季品種。由於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到新中國建立,中國大多時間處於戰亂年代,民不聊生,中國的本種月季在解放初期僅存數十個品種在江南一帶栽種。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原創】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免不得七情六慾,免不得為己謀利,免不得爭強好勝,也就免不得嫉妒仇恨,而背後的「評判」則是發洩這些情緒不滿的一種方式,也是打敗競爭對手的一種手段。輕者受人排擠,重者喪失性命。這就是「評判」的偉大功能!我們無法左右別人,我們無法得到每個人的認可,如果刻意的去迎合每個人,我們便把自己活成了別人,成了沒有靈魂的人。
  •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留的為人處世道理
    老人言:水至清則無魚,由字面也能看出他的意思,清澈到一眼見底的水中,往往是不存在有魚的這也便有了水清無魚這個成語,僅僅幾個字,便能傳遞人生真理。可能古代人總結出來之後,沒有意識到他這深刻的含義,但親身體驗過之後就能得出他的真理。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水至清則無魚的話,就是說水裡沒有一絲一毫 的雜質,那麼就無法滋生魚類所需的營養物質,魚兒也會因為沒有遮蔽物,而 無處躲藏,從而暴露自己,被一些天敵殺死。
  • 成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中,「徒」的準確意思是啥
    (秦皇陵裡的步兵俑)(2)跟從的人。《左傳·昭公四年》:「旦而皆召其徒,無之。」杜預注稱:「徒,從者。」 早晨召見手下有從人,沒有像夢中見到的人。(3)徒黨;同一類或同一派別的人。(6)服徭役、勞役的人或者犯人。《廣韻·模韻》:「徒,隸也。」比如《荀子·王霸》:「人徒有數。」楊倞注稱:「人徒,謂胥徒徭役者也。」即役使的奴隸有一定的編制。也泛指奴僕。比如唐代白行簡《李娃傳》:「時望甚崇,家徒甚殷。」即用奴僕意。
  • 名師論道·宋圭武:紅顏何故薄命:一種經濟學的解釋
    成語「紅顏薄命」意思就是自古以來美女的命運就多舛,其下場通常都不太好。  歷來小說和詩詞裡常有慨嘆紅顏薄命的句子。  《西遊記》第七十回:「…誠然是:自古紅顏多薄命,懨懨無語對東風…」  歐陽修有:「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蘇軾有:「自古佳人多薄命,閉門春盡楊花落。」
  • 阮玲玉:自古紅顏多薄命,薄命多因薄性情
    只是,無論怎麼看,也很難從這個俊秀小生的臉上看出半分的厭惡之情,相反,無論他的一顰一笑,還是他那透著股作弄與糾纏的眼神,都讓人不禁又愛又恨。他說,張達民這個人,真的是無藥可救的。在《阮玲玉》中,梁家輝飾演了阮玲玉第三個情根深種的人——蔡楚生。有人說,如果當初他和阮玲玉能大膽一點,能衝破世俗的阻力,也許阮玲玉也就不用死了。事實上,這無關乎愛情之間是否有勇氣,蔡楚生放棄帶阮玲玉走不是因為他在老家還有個髮妻,也不是因為他不愛阮玲玉,只是他愛得還沒有那麼深,至少沒有深到他可以為了她放棄自己的一切,他也害怕那如潮水般的流言會毀了他好不容易奮鬥得來的一切。
  • 感悟生活:水至清則無魚,下一句是什麼還有意義嗎?
    從字義上解釋這句話;意思就是湖水太清了,就不會有魚兒遊來遊去。學會默默承受著生活給予的一切不得不承認自然是最具有運行規律的主宰 生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失去驀然回首心亦老,情遠疏此時的心境就像那清清的湖水已經看不到精靈活潑的魚兒在遊動不是魚懶了不在遊動而是水裡的魚沒了想到這些不僅心裡泛起絲絲涼意湖還是那個印象裡的湖只是魚再也沒有了影蹤
  • 水至清則無魚?看完這一幕,難道我上學時學到的是騙人的?
    實習護士到底有多狠,拉近鏡頭那刻,看得我心慌!世界橋梁看中國!這一幕看得我熱血沸騰,厲害了我的國!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一幕讓我開眼了,有錢人的世界我們不懂!樹上竟然長出這個東西,這一幕直接把我看愣了,這是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