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寶寶常見的疹子疾病

2022-01-08 羊親親羊奶

長疹子也是寶寶身體出現異常的一種信號,不過媽咪們無須因為寶寶長疹而感到擔心,因為一般在幾天過後,長疹的症狀就會自然消失,通常醫師會根據寶寶長疹的顏色及模樣,診斷出所罹患的疾病種類,若在發高燒時,伴隨可疑的長疹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Part1.觀念篇

小寶寶長疹子,哭鬧不停,讓一旁的家長看得好焦急!本單元將請專業皮膚科醫師分析6種常見的長疹疾病,並教導家長面臨長疹症狀的預防措施及應對方法。


6種伴隨長疹症狀的常見疾病

1. 水痘

經過2~3周的潛伏期之後,大多數病患會先出現發燒發冷、頭痛、疲倦、喉嚨痛等感冒症狀,寶寶首先會開始發燒至37~38℃,約1天過後,臉部、胸部、腹部等部位會出現紅色的疹子,第2天後,長疹的部位會開始化膿,3~4天之間,會擴散至頭部、口腔和性器官等各個部位。
依據時間的不同,會表現出紅色丘疹、水皰、膿皰、結痂的膿皰,異常搔癢是其特徵,有時會癢會痛,所以常會會因為騷癢而弄破水皰引發感染,甚至留下疤痕。水痘的皮疹會逐漸結痂,發燒的狀況也會逐漸改善,等所有水皰都結痂後便不具傳染力,通常得過一次後就會終生免疫。

引發原因


主要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通常由呼吸道吸入感染,但若弄破水皰直接接觸也可能會被感染水痘,傳染性強,尤其好發於9歲以下的小孩。

預防方法

1.疫苗接種


(1)水痘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接種後約有95%的人可產生抗體,可維持至少7年以上。而成人仍有部分於接種疫苗後感染水痘,但感染後的症狀較減輕微。


(2)接種劑量:出生滿12個月至未滿13歲接種一劑,13歲以上接種二劑,間隔4~8周。


(3)常規預防接種對象及時程:自2004年1月1日起,政府提供2003年1月以後出生且年滿12個月以上的幼兒免費接種。

2. 麻疹
潛伏期約10~14天,發病的初期有結膜炎與一些上呼吸道症狀,寶寶會先出現高燒、倦怠、咳嗽、鼻炎、結膜炎等症狀。出疹子之前,在頰黏膜內側會出現克氏斑 。一般麻疹都是先從臉部開始出現紅斑丘疹,然後由上往下,漸漸蔓延到脖子、手臂、手掌、身體,最後是腿部、腳掌,麻疹大多不會發癢,常有一些小的出血點,疹子之間會互相融合而成為較大的斑塊,第三天後,會依出現先後次序開始消退,在恢復期會留下棕色的色素沉澱,並可能會出現脫皮現象。


沒有併發症的話,發燒與皮疹的病程約持續7~10天。診斷重點除了克氏斑以外,還有所謂的「3C」,即明顯「結膜炎」、「流鼻水」與「咳嗽」的症狀。麻疹病毒的致病力相當高,沒有麻疹免疫力的個體接觸到病毒以後,絕大部分都會發病。麻疹有時候會並發肺炎、腦炎等病症,在嬰幼兒時期特別容易發生併發症,也可能導致死亡。

引發原因


由麻疹病毒引起,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潛伏期7~18天,通常為14天,發疹之前後各4天最容易傳染。寶寶自母體得來的抗體只持續6~9個月,所有不曾得過麻疹或者不曾接種麻疹疫苗的人,都可能感染麻疹,但得過麻疹的人有終身免疫力。

預防方法


(1)注射含麻疹活性減毒的疫苗後,可以使95%以上的人產生主動免疫。


(2)常規預防接種時程: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3. 德國麻疹
感染德國麻疹臨床上病人會有輕微的症狀,如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與麻疹或猩紅熱發疹相似,疹子約維持3天。約有20%~50%並無明顯的發疹,有部分受感染的人會關節痛或發生關節炎,尤其是成年女性。而年紀越小的小孩,潛伏期越不明顯,初期可能是輕微的發燒與鼻咽炎,從臉部開始由上往下迅速蔓延出現紅斑疹,第二天會開始由上而下消失,典型的病例出疹狀況只會持續三天,不會有色素沉澱。

引發原因
由德國麻疹病毒所引起,可由接觸到感染病人的鼻咽分泌物而傳染。潛伏期約14~17天,發疹前1周至發疹後至少4天都會傳染。

預防方法


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均可產生永久性的免疫,媽咪懷孕可施打疫苗,有免疫的母親生下的嬰兒,大約6~9個月內有媽媽的抗體保護。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德國麻疹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將近98%~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

4. 玫瑰疹

因其為玫瑰般色澤的疹子,因此命名為玫瑰疹。達到40℃的高燒會持續3~4天,伴隨不明顯的呼吸道症狀與腹瀉,頸部或耳朵後面的淋巴結會開始紅腫。因為罹病的寶寶年齡很小、體溫上升很高、沒有明顯的症狀,常會使人擔心有敗血症的可能。但是這些病童在用藥退燒以後,精神與活力大多良好,有經驗的醫師常常可以根據這些特點,就會預測可能是嬰兒玫瑰疹。退燒以後,在臉部與軀幹會出現紅斑或稍微鼓起的丘疹,四肢較輕微,不會感到搔癢。無需進行特別治療,但會出現傳染的危險,所以須注意。
除了患病者年齡很小、燒很高、活力很好的特點以外,「燒退以後才出現疹子」也是診斷的要點,因為其它感染症的疹子幾乎都是在燒到最高的時候出疹子。初期玫瑰疹發作,容易被誤以為是藥物過敏或其它病毒疹,必須根據特點做綜合判斷。

引發原因


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以第6型及第7型人類皰疹病毒最為常見,由於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體內有來自媽媽的抗體保護,所以較不容易罹病,但是當嬰兒6個月大之後,發病機會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好發於6個月至2歲半的嬰幼兒身上,其潛伏期約5~15天。


預防方法


玫瑰疹全年都可能發生,以春、秋兩季發生機率最多,要特別注意。傳染途徑以飛沫傳染為主,病毒多在健康成人的唾液中,經由口腔、鼻腔或結膜黏膜進入嬰幼兒體內,進而發病。很少經由接觸傳染,所以並不容易造成大流行。

5. 腸病毒

腸病毒以「皰疹性咽峽炎」、「手口足病」都是最常見的典型症狀,皰疹性咽狹炎患童通常會發燒、口腔後部出現水泡潰瘍,比較大的孩子通常會喉嚨疼痛,小小孩則有拒食的傾向。潰瘍持續1周左右。手口足症患童於手掌、腳掌、有些於手肘、腳膝蓋或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之紅疹,疹子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其中腸病毒71型的疹子較小需仔細觀察,疹子大多不癢、不會結痂,口腔也會發生潰瘍。近期是腸病毒的流行高峰期,因此許多家長會因為寶寶手上或腳上有一些紅疹而緊張求醫,其實,大多數腸病毒都是一個良性可自然痊癒的病程,給予支持性治療即可。許多較嚴重的個案發生併發症則以腦炎、腦膜炎、心肌炎、出血性結膜炎為主,則需密切觀察。

引發原因


目前發現共有六十幾種病毒,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1型伊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71型腸病毒。腸病毒將可能引起多種疾病,潛伏期約3~5天,有些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有時候則會出現比較特殊的臨床表現。

預防方法


目前仍未研發出可應對的疫苗,而且通常得過一次腸病毒,也沒辦法對其它類型的病毒完全免疫,因為有不同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寶寶一年有可能得到2~3次腸病毒的感染。腸病毒經由飛沫傳染,例如噴嚏、咳嗽時所產生的口鼻分泌物,或糞便亦可能是傳染途徑之一,所以會提倡多洗手、戴口罩的保護性措施。


6. 猩紅熱
3大臨床症狀為「咽頭炎」、「發高燒」、「皮膚疹」,有時伴隨著頭痛、嘔吐、腹痛等症狀,此時寶寶容易被誤診為一般感冒或腸胃炎,1~2天後,從頸部開始出現瀰漫性紅色點狀皮疹,向下蔓延到軀幹及四肢,皮疹有時候會有輕微癢感,皮膚摸起來會有點粗粗的觸感,尤其在頸部、腋窩、腹股溝處等皮膚皺摺處,紅疹更明顯,一般而言,患處非常搔癢,過了2~3天之後,舌頭會出現顏色像草莓一樣鮮紅的疹子,紅疹約3~4天開始消退,皮膚會開始脫皮,但不會留下疤痕。


皮膚以外的症狀,包括喉嚨紅腫疼痛、頸部淋巴結腫大、草莓舌合併嘴周泛白。在發病的頭2天,舌頭上覆蓋一層白色分泌物,中間散布著紅腫的乳突,稱為「白色草莓舌」,發病的第四天會有白色分泌物脫落,舌頭變紅且發亮,稱為「紅色草莓舌」。有機會引致中耳炎、肺炎、腦膜炎、骨或關節毛病等併發症。

引發原因


主要是感染了A型鏈球菌,10歲以下兒童為高危險群。A型鏈球菌可存活於患者的口腔、咽喉和鼻子,透過飛沫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系統分泌物接觸而傳播。潛伏期約1~3天,一開始會出現咽頭炎、發燒、頭痛、嘔吐等情形,1~2天後開始出現紅色點狀皮疹,一般而言,紅疹約3 ~4天開始消退,會有脫皮現象,可持續1周至1個月。

預防方法


目前並無疫苗可以預防猩紅熱,但保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可減低感染機會,當雙手被口鼻分泌物汙染後,應立即用清潔劑洗手,避免與他人共享個人物品。若已感染,抗生素可有效治療猩紅熱。如出現猩紅熱的病徵,應儘早求診,並依照醫生的指示服用抗生素、退燒藥物,多休息和補充水分,有助於緩解症狀。

Part 2.照護篇


寶寶長疹時的應對方法


寶寶皮膚發疹的常見原因,其皮疹型態及合併症狀並非每個人都一樣典型,但如果只是單純皮疹而未合併其它不適症狀,小朋友活力也都正常,媽咪們可先自行觀察。


.確認是否因發燒而引起的長疹


首先應該測量寶寶的體溫,確認長疹是否因發燒而引起。因為有時在發燒時也會出現長疹的狀態。


.確認全身的長疹狀態


如果出現長疹的症狀,首先應將寶寶的衣服全部脫掉,從頭部開始,到耳朵、口腔、身體、腿部,一一確認全身長疹的狀態,因為這是找出引發長疹病因的重要線索,才能在接受診療時對醫生說明情況,對治療產生幫助。

如何緩解搔癢症狀?


首先,媽咪們必須先確認造成搔癢的可能原因,例如最常見的6種伴隨長疹症狀的疾病、接觸性過敏、食物過敏而引起的搔癢、藥物過敏造成的搔癢、皮膚乾燥造成搔癢、汗疹引發搔癢等,寶寶的皮膚細嫩,較易受外界環境及過敏原影響,因此也會有各種搔癢症狀,不過,要提醒家長的是,會造成皮膚搔癢的原因很多,若搔癢症狀持續,仍建議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另外,在就醫前家長必須先仔細觀察小朋友搔癢時皮膚的表現,如果出現任何皮膚疹子,媽咪須記住疹子的外觀或拍照,提供醫師參考,因為皮疹外觀常會因時間而有不同變化。


如何緩解搔癢症狀?林宏謙醫師說明,由於搔癢的感覺會因為體溫升高而惡化,所以,「降低皮膚表面的溫度」有助於緩解癢感,可以適度的涼水冰鎮,在沒有傷口的狀況下,建議可衝冷水或隔著一層毛巾冰敷局部較癢的地方,或是使用痱子水或痱子膏,減少癢的感覺。另外,媽咪也要減少寶寶的活動量,因為體溫升高及流汗,都會加重搔癢感。媽咪最好不要幫寶寶擦拭成人的止癢藥膏,畢竟寶寶的皮膚不同於成人,坊間涼涼的藥膏常含有薄荷等成分,臨床上也偶爾會遇到使用藥膏止癢,反倒引發過敏的狀況,要特別留意!


哪些狀況必須緊急就醫?


皮膚長疹通常都不太有急需到醫院的狀況,除非是突發性的蕁麻疹,造成寶寶搔癢難耐而無法入睡,才需要就診打針以止癢,但若是皮膚疹合併身體其它不適症狀,如發燒、肚子痛、關節痛、喉嚨痛、眼睛黏膜充血泛紅、食欲不振、全身倦怠、不停哭泣、皮膚疹起水泡或甚至產生水泡破皮,則有可能是水痘或嚴重型的藥物過敏等,需要儘速就醫!

治療藥物會不會對寶寶有副作用?


治療皮膚長疹、搔癢的藥物,包含「類固醇」及「抗組織胺」,專業皮膚科或小兒科醫師會根據寶寶的臨床症狀給予最合適的治療,許多家長對於類固醇藥物有刻板印象,認為服用後會有月亮臉、皮膚變薄等副作用,事實上,這是早期未經醫師處方使用所留下的陳舊觀念!目前外用或口服類固醇仍是最有效及最安全的用藥,尤其大多數疾病僅需使用短期、低劑量的類固醇,就能獲得緩解,醫師會根據寶寶的體重給予適當劑量,待疾病改善後,便會將劑量調降或停用,幾乎不會產生不良反應,但若是家長不按醫師處方長期使用,就可能產生副作用!

另外,抗組織胺也是相對安全的藥物,主要分成長效及短效的抗組織胺,長效一天服用1~2次,較無嗜睡的副作用,短效需服用3~4次,較易產生嗜睡,故醫師常常會搭配長短效的抗組織胺同時治療,如白天吃長效類型不嗜睡、睡前吃短效類型則可減少因搔癢而無法入眠的現象,專業醫師會給予寶寶最合適的抗組織胺,對病情絕對是有好處的。臨床上常看到家長因為過度害怕藥物副作用,而延誤就醫,導致小朋友因搔癢難耐而將皮膚抓破,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後續需要更多藥物治療,反而讓寶寶難受更久,提醒家長們,在寶寶的身體或皮膚出現異狀時,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才能縮短病程,讓寶寶提早恢復健康!





相關焦點

  • 寶寶長疹子未必是皮膚疾病,常見3種會出疹子的疾病
    只要寶寶身上出現疹子,或許爸媽多會認為是皮膚疾病,但對嬰幼兒來說,任何症狀的出現,都應從整體表現來找尋可能病因,避免只把焦點放在皮膚狀況異常,而忽略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當寶寶身上出現疹子,媽媽會怎麼做?覺得是皮膚疾病,趕快去皮膚科就醫?或是拿個藥膏擦擦,看看是否會消掉?如果幾天還沒消再做打算。
  • 9種最常見的寶寶皮膚疹子護理方法之熱疹的誘因及護理
    新生爸媽護理經驗不足加上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嬰幼兒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皮膚疹子問題。總結下來一共有9種最常見的皮膚疹子:乳痂、口水疹、痤瘡、粟粒疹、痱子、尿布疹、蕁麻疹、溼疹以及幼兒急疹。
  • 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疾病有哪些?如何預防嬰幼兒皮膚疾病?
    今天就教爸媽如何識別10種常見的皮膚問題及如何做好應對處理。 六、蚊蟲叮咬 經歷了南方漫長的雨季後,帶寶寶出門遊玩的家長增多。此時需要特別注意防止蚊蟲叮咬。一般被蚊子叮咬後問題不大,頂多紅腫瘙癢,可自行痊癒。
  • 關於寶寶最常見的7種皮膚問題
    感興趣的請戳▼寶寶總是「紅屁屁」? 先看這6件事情做對了沒以上就是寶寶常見的幾種皮膚問題了,希望麻麻們能夠正確地分辨,寶寶們也能夠得到及時的護理和治療,祝寶貝們都能擁有滑溜溜、水噹噹的健康好皮膚!近來,不少媽媽都在諮詢寶寶的皮膚問題。媽媽們總說:「孩子原來還好好的,怎麼一夜之間滿身都是紅紅的疹子,還有水泡?」「是溼疹嗎?還是其他什麼疾病?要緊嗎?要不要看醫生?」  春天來了,各種病毒也活躍起來,稍不注意,小疹子就隨之而來,讓媽媽不知所措。春天,究竟哪種疹子多發?如何護理和預防呢?
  • 育兒知識|寶寶各類疹子的分辨與護理
    寶寶最近臉上起了好多小紅點,是不是溼疹?孩子身上長得是什麼疹子,麻煩給看一下?寶寶脆弱嬌嫩的皮膚上,經常會悄悄的出現一些小疹子,各種疹子常常讓人傻傻分不清,如痱子、溼疹、口水疹等,這些疹子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又該如何護理呢?
  • 【科普】一招教你辨別寶寶的各種疹子
    那麼,如何通過疹子的特點來識別疾患呢?針對不同的皮膚疾病,又該採取哪些針對性療法呢?  幼兒急疹也叫「燒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疾病。多見於1歲以內的嬰兒,大多數兒童在2歲前都得過此病,本病特點是突發高燒,一般持續4天左右,然後全身出現粉紅色斑點樣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以冬春季為多。
  • 母乳寶寶起疹子,媽媽飲食有講究
    2013年赴美國Henry & Ford Hospital工作學習,並多次參加國內外營養,胃腸疾病的培訓。為育兒雜誌撰寫科普文章,並通過微博和講座進行育兒科普。具有美國兒科學會及心臟病學會認證的兒童高級生命支持(PALS)證書及新生兒高級生命支持(NALS)證書。美國AHA認證高級生命支持培訓師。
  • 寶寶常見疾病,怎麼買保險?
    問題:娃生過病,哪些疾病會影響買保險呢?超哥答:寶寶健康出生是我們最大的心願,但是有時也會伴隨一些疾病,讓我們憂心不已。比如常見的早產、低體重、黃疸以及先天性心臟病。以黃疸為例,足月的寶寶發生率在 50% 左右。這時候作為父母,就更想為寶寶添置保險作為牢固的後盾。這些常見的疾病會對買保險有哪些影響呢?1、 早產:正常懷孕,一般會到40周生產。寶寶不滿37足周就急著出來的稱為早產。
  • 經驗分享 | 寶寶發熱出疹子莫驚慌,一篇教你如何應對!
    當下我就問醫生,會不會是幼兒急疹,但醫生說只有到疹子發出才可以確診,如果三天後要是還持續高燒,一定要再來醫院!之後我們隔幾小時就幫安安量個體溫、搭配退燒藥,直到第四天凌晨,高燒終於退了,也沒有像之前反覆發作;下午檢查安安身體,發現屁股、前胸、臉上都開始起疹子,最終確定是幼兒急疹,持續兩天後疹子開始消退,熬到了「熱退疹出」,老母親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 10個寶寶9個長疹子?大多都這5個原因,再不注意兒科都排不上了
    >皮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先是小片粒紅,起痘痘、水皰等,瘙癢難忍、反覆發作、且大多具有傳染性,會導致皮膚潰亂,嚴重時會引發多種病變。:急性傳染性皮疹包括水痘、猩紅熱、登革熱等疾病。寶寶患了皮疹後,不僅會出現成片的疹子,很多時候還會伴有難以忍受的瘙癢。
  • 寶寶身上起的小疹子,到底是啥?該咋應對?
    Q:寶寶臉上出現了成片的紅疹子,是溼疹嗎?如何才能消下去? Q:我家寶寶身上起了這樣成片的小疹子,上面還有些小白點,這個是啥呀?應該怎麼辦? Q:寶寶現在是23天,母乳餵養,這兩天發現寶寶臉上出現了這樣的紅色疹子,兩邊臉頰都有一些,請問這個是熱疹嗎?
  • 8個臉部問題該注意...長疹子竟是腸道疾病?
    臉長出疹子不一定就是過敏,也很有可能是腸道出現問題。(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下同)臉突然莫名其妙長出疹子...是過敏嗎?相信大家都知道,「臉」不只是一個人的門面,同時也可以看出身體狀況。對此,國外網站《Indiatimes》就列出你該注意的臉部8大跡象,如果你的臉上長出疹子,很有可能不是過敏,而是腸道再發出警訊了,趕快往下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這些問題!1.肌膚/嘴唇乾燥
  • 長紅疹、胎記、脫皮…寶寶常見8種皮膚問題
    ,潮溼的氣候及環境因子的幹擾,肌膚就容易出現敏感不適的問題,要怎麼細心呵護才能讓寶寶白白嫩嫩的呢?通常出現在兩頰、額頭、胸前或其他身體皺褶處,例如脖子、腋下、鼠蹊部等地方,會有紅色、密密麻麻的小疹子。只要讓嬰兒保持清潔、乾燥、涼爽,不要大量流汗就可改善。 寶寶長痱子,是否可以使用痱子粉?粉塵類製品不建議使用在寶寶身上,避免吸入粉塵,造成吸入性肺炎。
  • 6大常見疹子,治療千萬別亂來
    但可能是連天氣都羨慕他們嬌嫩的皮膚吧,入冬以來,多數寶寶都被溼疹「折磨」著,反反覆覆的,讓家長們很是鬧心。寶寶還有哪些常見皮膚問題呢?今天一起說說!其它常見皮膚問題寶寶皮膚問題大全,對照分辨護理看這篇就夠了1、10個孩子8個溼疹,溼疹到底怎麼引起?如何甩掉它?2、一文讀懂丨寶寶溼疹、口水疹、尿布疹、痱子、大腿根、脖子、腋窩褶皺處淹了…怎麼辦?3、熱化了!痱子、溼疹、淹脖子、蚊子包全來了,8大夏季皮膚問題怎麼辦?4、你家娃發過這3種疹子嗎?
  • 長紅疹、胎記、脫皮,寶寶常見8種皮膚問題
    通常出現在兩頰、額頭、胸前或其他身體皺褶處,例如脖子、腋下、腹股溝部等地方,會有紅色、密密麻麻的小疹子。只要讓嬰兒保持清潔、乾燥、涼爽,不要大量流汗就可改善。寶寶長痱子,是否可以使用痱子粉?粉塵類製品不建議使用在寶寶身上,避免吸入粉塵,造成吸入性肺炎。
  • 這8個臉部問題該注意...長疹子竟是腸道疾病?
    ▲臉長出疹子不一定就是過敏,也很有可能是腸道出現問題。(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下同)臉突然莫名其妙長出疹子...是過敏嗎?相信大家都知道,「臉」不只是一個人的門面,同時也可以看出身體狀況。對此,國外網站《Indiatimes》就列出你該注意的臉部8大跡象,如果你的臉上長出疹子,很有可能不是過敏,而是腸道再發出警訊了,趕快往下看看自己是否也有這些問題!1.
  • 寶寶身上長疹子,痱子還是溼疹,新手寶媽咋區分
    一般到了夏天,寶寶的皮膚護理就是讓寶媽撓頭的事情,寶寶的皮膚比較嬌嫩,一旦護理不到位,寶寶身上會出現一些成片的疹子,有點像痱子,也有點像溼疹,那麼新手寶媽應該如何正確區分呢?01痱子主要是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發,使角質層浸漬腫脹,汗腺導管變窄或阻塞,導致汗液瀦留、汗液外滲周圍組織,形成丘疹、水皰或膿皰,好發於皺襞部位,是常見的表淺性、炎症性皮膚病。溼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症,為嬰兒時期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
  • 八個月寶寶過敏紅疹子推薦用鵲膚霜
    八個月寶寶過敏紅疹子推薦用鵲膚霜,新生寶寶溼疹怎麼辦?用鵲膚霜一招搞定  鵲膚,只為呵護您和寶貝的健康肌膚而生  (淘寶京東正品銷售,或者登陸鵲膚霜官方網站)  新生兒的健康牽動著初為人父人母的心,新生兒有一點點問題都可能使媽媽寢食難安,對於新手父母在照顧嬰兒時因為缺乏經驗總是忙中出錯;像常見的新生兒溼疹紅紅的、額頭及四肢乃至全身都是密集的紅疹,雖然寶寶不會表達,但其實溼疹是非常難受的,新手媽媽也許不理解小寶寶因為溼疹歇斯底裡的大哭時
  • 寶寶出疹子,可用這種按摩方法!
    媽媽的煩惱寶寶1歲多的時候,有一天突然發起了高燒,體溫到了39℃,父母嚇壞了,趕緊帶著寶寶去醫院,老醫生檢查了以後說不要緊,這是幼兒急疹,開了點退燒藥,說發燒的時候服用,6個小時吃一次,不燒就不用吃了。還告訴家長說發燒3天才能退,燒退出了疹子病就好了。
  • 寵物貂常見的六大疾病
    飼養寵物貂的貂友們一定會對它們的健康問題關注的更多一些,寵物貂是非常聰明的小動物,並且也是現在非常適合居家環境飼養的小型寵物,但你手否了解過寵物貂在日常飼養過程中比較容易患的幾種疾病呢?一、禿毛  寵物雪貂常見的禿毛原因為副腎的良性或惡性腫瘤使得皮質功能亢進之病症(又稱庫興症候群),由於病變以及症狀極為明顯,多可無需作詳細的副腎功能檢查便可根據症狀診斷。本症可發生於一歲至六七歲的寵物雪貂, 平均發病年齡為三歲半, 70%的病例見於雌性寵物雪貂。禿毛病變多自尾部開始漫延至全身以至體軀完全禿毛只剩下頭部以及四肢有毛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