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每天每日,給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療養。——汪曾祺《翠湖心影》
雲南昆明素有「春城」之稱,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人民生活安樂自由。
城市的中心有一汪翠綠的湖水,它是昆明的眼睛、是城市的心臟、是鑲嵌在人間的綠寶石。
相信你也猜到了,它就是「翠湖」。
這個免費開放了20年的老公園,集百年歷史文化和園林藝術為一體,每個季節都在為遊人們帶來不一樣的風景。
但要小象說,冬天的翠湖才是最讓人難忘:西伯利亞的「紅嘴鷗」與人類和諧共處,銀杏樹灑落金色的光芒,冬日暖陽映照著湖水波光粼粼……
話不多說,小象這就帶你去看看翠湖是怎麼過「冬」的!
1985年的冬季,成千上萬隻紅嘴鷗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來昆明越冬,從此昆明人與海鷗結下深厚情誼。
此後每年都有6000多隻海鷗到翠湖來,它們主要集中在東、西、南門和九曲橋之上,公園景觀與海鷗相映成趣,成為昆明冬春時節的一道亮麗風景「翠湖戲鷗」。
36個年頭過去了,在這個人鷗「定情之地」,依舊是和諧美好景象。
可能是受昆明慢生活節奏影響,或是人們過於溺愛這群小傢伙,它們的生活那叫一個慵懶自在!
天蒙蒙亮,小傢伙們就蹬著腳丫在湖面上等待餵食,遊累了停在公園各處歇腳曬太陽,看見有人拍照還會擺上幾個「POSE」。
這群悠閒的吃貨,其實可聰明著呢。
鷗糧店的奶奶只要稍稍一挪動身子,海鷗們就喧鬧著湊到跟前,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惹得老奶奶無耐苦笑。
10塊錢可能買不到什麼好東西,卻能收穫餵海鷗的快樂,高高拋起手中的鷗糧,海鷗俯身飛來靈活地叼走,給你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
翠湖冬日的植物確實不如往常那麼茂盛了。
蓮花池子內如今只剩一片枯萎的枝幹,看起來有些蕭瑟,像一個穿著蓑衣的老者佝僂著身軀,默默不語。
這與湖心的竹林島形成了鮮明對比,翠竹無比挺拔,仿佛直衝雲霄,茂密的竹葉遮住陽光,島上有一種與外界不同的肅殺氣氛。
竹子是一種耐寒的植物,所以全年都是蒼翠的,而旁邊的柳樹卻已經開始凋零,綠色的枝條中夾雜絲絲淺黃,變化多端。
枯萎的褐,凋零的黃,在人們的潛意識中總是有些悲傷。
但有些樹的枯黃,卻是一番美景。
從觀魚樓往前走去,一片耀眼的金黃突然出現在眼前,這是翠湖裡的銀杏,整棵已經完全染上金黃,小扇子一樣的葉片隨著微風飄落。
昆明許多地方都有銀杏美景,翠湖的銀杏不出名,卻獨樹一幟。
紅牆綠瓦,映照得黃色更加燦爛,即便只有藍天相稱,也十分醉人。
銀杏下,蘆葦蕩隨著風輕搖,小鴨子們穿梭期間,天鵝在湖心展翅膀。
這些冬日特有的顏色,何嘗不是另一種美感呢?
自從「相親角」搬走後,翠湖少了一些家長裡短,卻依然熱鬧非凡。
老人們最愛去翠湖,這裡有長槍短炮的老攝手,有穿紅戴綠的姐妹團,更有會唱會跳的花燈表演者們。
看見老熟人,熱情地打著招呼,扎堆坐在亭子裡開始吹起散牛,從國家大事聊到街坊鄰裡,歡笑聲響徹公園。
翠湖公園多少年如一日的生機,離不開這些可愛的遊客們。
每天在翠湖周圍跑步鍛鍊,也成了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新風尚。
無論年紀大小,每個昆明人都深深熱愛著這個老公園,他們愛貪吃的小海鷗,愛四季不同的景色,愛生活在這裡對心靈的治癒。
小象聽說,未來翠湖公園將通過恢復歷史景觀,重造公園格局,打造更具特色的文化旅遊景區。
法式建築的外國風情風情,遇上亭臺樓閣的老昆明情懷,相信翠湖的下一個冬日會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