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美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其中,美股航空股的集體上漲吸引了市場矚目。
其中,截至收盤,波音漲5.96%領漲板塊,收於237.20美元,最新總市值為1338.87億美元,而今年以來,其股價累計跌幅已超過41%。
數據來源:富途牛牛
回顧過往,可以發現,這一年多來對于波音而言可謂是「十分煎熬」。
前有兩大飛機失事的空難陰雲,後有新冠疫情的肆虐,波音的經營可以說是雪上加霜,股價連連下跌,市值蒸發超1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75億元),業績表現也不盡人意。
根據最新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波音營收達到141.39億美元,同比下降29%;淨虧損4.6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11.67億美元;每股虧損0.79美元,而去年同期每股收益2.05美元。此外,第三季度運營現金流為負48.1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負24.24億美元,近乎翻倍。
「計劃在明年年底之前再撤銷7000個工作崗位,使得通過退休、流失和裁員而減少的員工總數達到30000人。」——公開數據
而在嘗盡了受困於疫情以及空難而業績下滑、無奈裁員的苦楚之後,波音終於有機會撥開雲霧,重見天光。
這也就是波音近期大漲的主要原因,即波音737 MAX重獲美航局(FAA)的認可,且獲得了停飛後首個大訂單。
重獲美航局認可
兩周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批准了波音737MAX的復飛,正式標誌著:737MAX結束了它長達20個月的停飛期。
具體來看,在FAA管轄範圍內包括美國境內的航空公司獲許採取必要步驟恢復該機型的運營,並允許波音開始交付飛機。
12月2日,美國航空開始啟用波音737MAX執飛AA9750次航班,首次搭載民航業及監管機構人員以外的人士飛行。
本次試飛旨在減輕外界對該機型的擔憂,以證明經重新設計的737MAX飛機的安全性。其中,飛行時長45分鐘,機上搭載了美航員工、媒體記者等95名人員。
倘若計劃順利,從12月29日起,美航將正式恢復737MAX機型的商業服務,主要執飛邁阿密和紐約拉瓜迪亞之間的定期商業客運航班。
「我們無意成為復飛737Max的第一人...但是,真正樹立信心的唯一方法就是放飛它,一直停靠在地面上難以建立公眾對737MAX的信心。」——美國航空營運長David Seymour
隨著美國航空高調率先恢復啟用波音737MAX,美聯航和西南航空也計劃分別在明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恢復737Max飛機的商業運營。
除此之外,波音也收穫了停飛後的第一筆訂單。
歐洲廉價航空公司瑞安航空將在與波音的現有訂單下額外訂購多達75架的737MAX噴氣式飛機。
而根據最新的訂購價,瑞安航空的訂單總價值超過220億美元,在行使選擇權後,訂單量也將由135架增至210架。此外,預計波音將從2021年初開始首批交付737 Max客機,並將在2021年春季至2024年12月期間完成訂單交付。
航空業的後期展望
整體來看,由於遭遇疫情黑天鵝,全球航空業都迎來了一次至暗時刻,出行需求因受疫情防控影響而暴跌,虧損成為了常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航空業收入預計達到3280億美元左右,淨損失將達到1185億美元,遠遠高於6月的預期(虧損843億美元)。其中,預計美國四大航空公司(西南航空、達美航空、美國航空 、美聯航)2020年全年的虧損合計或將達到270億美元;與此同時,四家公司的股價在今年也跳水明顯,遠遠低於標普500和道指的可比回報率。
雖說近期新冠疫苗方面頻傳利好,但總體來說,進入秋冬季,全球各地疫情出現的反彈之勢也不容忽視,依舊會制約航空業的良性發展。
而在此情況之下,目前靠政府的財政支持而維持經營的多數航企的生存空間或會繼續吃緊,畢竟客運量或在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目前來看,2020年客運業務所有的主要運營參數顯出負面之象。其中,乘客人數降至18億人次,同比下降60.5%;預計客運收入將下降至1910億美元,不到2019年總收入(612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
但相對於海外航空業的不振,由於國內疫情防控有效,復工復產早已步入正軌,國內航空業正在穩步恢復景氣。
國信證券認為,由於國內航空需求回升,公司逐步減虧,疊加國外航空需求緩慢回升,航空公司票價和機場免稅消費有望進一步提升,從而帶來較大的盈利彈性。對此,國內機場板塊具有長期成長邏輯,航空周期中短期投資彈性可期。建議布局春秋航空以及三大航,等待全球疫情拐點確立、宏觀經濟明顯復甦帶來的戴維斯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