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鏡(Dermoscopy)下的皮損可表現為不同的形態特徵,如網狀、小球狀、腦回狀等結構,也可出現不同的顏色,紅色、黑色甚至白色,其中白色是大家關注度較低的一個皮膚鏡特徵,因此常常在臨床診療中對這種皮膚鏡特點理解度較差。
此次EADV,來自義大利摩德納大學(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modena reggio emilia)的Caterina longo博士以「White color」為題,分享了她對皮膚鏡下皮損中含有白色的理解,該報告為更好的掌握皮損的皮膚鏡結構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在此,我們對演講重要內容進行梳理,供交流學習。
圖1. 線上演講現場(來自演講截屏)
Caterina longo博士在演講中提到,皮膚鏡下出現白色的可能原因主要為角化過度、白色鱗屑、膠原等。根據疾病的特徵,將其分為兩大類:
1)包括鱗狀細胞癌、良性附屬器腫瘤等腫瘤性病變。
2)銀屑病、扁平苔蘚、盤狀紅斑狼瘡、白癜風等的非腫瘤性病變。
隨後Caterina longo博士根據這兩大類疾病的特點,對皮膚鏡下的白色表現進行了逐一分析。
1)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是臨床上常見的皮膚腫瘤,其皮膚鏡下的白色可表現為多種形式,比如角蛋白、無結構區域、圓圈、暈等結構,見圖2。
圖2. 鱗狀細胞癌的皮膚鏡表現(來自演講截屏)
鱗狀細胞癌是一種外生性腫瘤,邊界清楚,當皮膚鏡下出現白色時,說明其為一種高分化的組織病理亞型。Caterina longo博士認為白色鱗狀細胞癌的標準有助於小腫瘤的早期診斷,見圖3。
圖3. 白色鱗狀細胞癌的標準有助於小腫瘤的早期診斷(來自演講截屏)
2)毛髮上皮瘤
毛髮上皮瘤是一種良性的附屬器腫瘤,其在皮膚鏡下可表現為乳白色的結構,具有一定的特徵性,見圖4。
圖4. 毛髮上皮瘤在皮膚鏡下可見圓形乳白色結構(來自演講截屏)
3)皮膚纖維瘤
皮膚鏡下,皮膚纖維瘤中央可見瘢痕樣白色斑片,病變中心為輪廓不規則且清晰的白色區域。在非偏振光皮膚鏡檢查中,其顯示為白色的疤痕狀區域。在偏振光皮膚鏡檢查中則顯示為具有或不具有明亮的白色線性條紋(亮白線)的亮白色區域,見圖5。
圖5. 皮膚纖維瘤的皮膚鏡表現(來自演講截屏)
4)惡性黑素瘤
惡性黑素瘤,具有多種典型的皮膚鏡特徵,如藍白結構:若主要為藍白結構的存在而沒有其他皮膚鏡特徵表明瘤體存在退化;白色光澤條紋,只能通過偏振光皮膚鏡檢查可見,見圖6。
從組織學上講,它們與基質改變和纖維化(皮膚膠原蛋白增加)相關,同時膠原束的雙折射特性也是形成原因之一。在惡性黑素瘤、非典型生殖器痣、spitz痣中均可見白色光澤條紋。當然,它們還與惡性黑色素瘤的皮膚浸潤相關。
圖6. 惡性黑素瘤的皮膚鏡表現,藍白結構(左),白色光澤條紋(右)(來自演講截屏)
隨後Caterina longo博士報告了非腫瘤性病變在皮膚鏡下呈現白色的情況,其中以膠原病變為主,重點展示了硬斑病、扁平苔蘚、硬化性苔癬、白癜風等疾病的皮膚鏡特點,見表1。
表1 皮膚鏡下表現為白色的非新生物疾病
硬化萎縮性皮膚病
色素減退性病變
病種
皮膚鏡表現
病種
皮膚鏡表現
硬斑病
·纖維束
外生殖器點狀硬化萎縮性苔蘚
·見於硬化萎縮性皮膚病
硬化性苔蘚
·粉刺樣開口
·白色斑片
花斑糠疹
·界限清楚的白色區域,皮溝細小鱗屑
點狀白癜風
·界限分明,密集發光的白色區域
·毛囊周圍色素沉著
硬化性苔蘚和硬斑病的皮膚鏡表現,見圖7。
圖7. (A) 硬化性苔蘚在皮膚鏡下可見典型的「粉刺樣開口」(毛囊角栓)和白色斑片;(B) 硬斑病在皮膚鏡下可見白色纖維束(來自演講截屏)
花斑糠疹和色素性疾病亦可同樣在皮膚鏡下表現為白色,如圖8。
圖8. (a)花斑糠疹在皮膚鏡下可見界限清楚的白色,主要位於皮溝中;(b)白癜風在皮膚鏡下可見界限清楚的白色斑片,通常可見毛囊周圍色素沉著(黑色箭頭)數個規則或不規則白色斑片;(c)特發性滴狀色素減少症多個小區域合併成不規則/多環的斑片,伴數個白色陰影,邊界清晰或不清晰,周圍環繞著斑駁的色素沉著網(多雲模式);(d)炎症後色素減退可呈現一些特殊的皮膚鏡表現,如圖中結節性痒疹的星形排列(來自演講截屏)
總 結
一旦發現自己的眼睛產生異物感、酸脹感、眼睛痛、眼睛紅、畏光等,就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在平時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定要保護好眼睛,儘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長時間在電腦桌上工作,就應注意適當休息,避免乾眼症的產生。圖10. 皮膚鏡下白色表現的原因及相關疾病(整理自演講視頻)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