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古典文學世界,為詩意的靈魂尋找棲所

2021-03-01 為你讀詩

在這個物質豐盛的時代,人們時常會被消費主義的浪潮挾裹著向前。狂歡式的購物之後,空虛與悵惘感會瞬時湧上心間。

 

若你也有同樣的感受,不妨沉靜下來,用一種別樣的方式去度過2020年的雙十一 。

與「為你讀詩」一起,開啟一場古典文學世界的漫遊旅程浸潤於詩意之美中,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豐足而充盈

在這段漫遊旅程中,我們可以:

 

●跨越3000年時光,從春秋戰國到唐宋明清,追尋中國古典文學發展軌跡,感受古典文學的深蘊與變遷。

●與40+位文化名家以詩文相會,了解其生平往事,聆聽其經典作品,感受不同時代人情風俗,體悟傳統文學魅力。

●重溫經典古詩詞,體味古典審美情境,感受古詩詞中的生活情致。

●與國學大師同行,從國學經典中汲取養分,擁有一顆單純、無偽、專一的「詩心」。

.

我們於10月15日特別推出「摯友計劃」,將原有的會員體系升級。令我們欣喜的是, 」「為你讀詩」· 摯友計劃 "一經推出,就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

大家在社群內暢意交談,分享自己對於詩意與美的體會與感悟。在這裡,許多人找到了久違的安寧和歸屬感

從《詩經》《楚辭》到《人間詞話》

3000年文學長河,溯流而上

悠悠3000年古典文學長河,我們想做拾取一些閃亮貝殼的人。

因而從《詩經》《楚辭》《古詩十九首》《唐詩》《宋詞》《人間詞話》《納蘭詞》和《文言文》中選取241部精華之作, 製作成為音頻節目《讓經典說話:中國古典文學系列》

希望帶你追本溯源,梳理中國古典文學發展軌跡,感受古典原文美感,了解古典文學知識,培養基本文學素養。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我們讀古人的詩詞歌賦,其實品味的是他們的悲歡離合。

因而在《漫捲詩書:中國傳統文化篇》中,我們帶大家走近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44名文人,通過「小茶館」說書風格,介紹其生平往事和藝文傳說,了解其生活時代的社會背景

除此之外,我們沿用了一貫的「詩歌原文+內容賞析」形式,帶大家細細品讀其有著獨特審美情致的代表作品。

忙碌紛擾的都市生活時常令人覺得內心壓抑,不得喘息。

或許你可以每天花上幾分鐘時間,暢聽《詩意的人》系列節目,在聲音裡,與那些詩意的人相逢,縱情山水,在一幅幅風俗畫卷中恣意徜徉。

截至目前,《詩意的人》系列專欄已推出蘇軾、李白、陶淵明、杜甫四個音頻專欄。每個專欄以八篇文章介紹各自不同的人生側面,體會他們亙古流芳的詩意魅力和思想力量。

古人用詩歌記錄生活、抒發情感,我們從古人的詩作中常常可以窺見相似的生活、共通的情感。

「為你讀詩」攜手讀詩藝術指導朱衛東共同推出《相伴四季:古詩詞特輯》。藉由呈現四季流轉的100首古詩詞,讓你跨越時光,身臨其境,感受到古人對待萬事萬物的方式,保持對世界的好奇的善意。

顧隨是一位被遺漏的國學大師,其門下弟子周汝昌、葉嘉瑩、歐陽中石等,早已是名滿於天下,而其本人,直至近些年來有關書籍出版,才逐漸被大家所熟識。

為可以再現大師風採,還原其心中的中國古典詩文世界。「為你讀詩」在《顧隨中國古典詩文講錄》(珍藏版)系列圖書中,精選24篇文章,原汁原味,製作成24期有聲朗讀節目

上述專欄已全部加入「為你讀詩」會員課程體系,購買會員即可暢享涵蓋此內容在內的1000+節付費課程價值2000+元

未來將有更多與「詩歌和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特別內容上線,每月1~2個新專欄任你暢聽。

為了更好的展現古典文學的雅與美,我們邀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音指導衛東老師擔任首席語言藝術指導,希望他用文人雅士般的聲音,帶我們走進中國古人的詩意世界。

除衛東老師外,我們擁有陣容強大的聲音班底,希望大家在學習古典文學知識同時,可以被溫柔而醇厚的聲音撫慰和治癒。

在這個浮躁的碎片時代,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如潺潺流水般的聲音來傳遞古傳統文學經典,讓大家內心沉靜,感受安寧的詩意之美。

打開耳機,合上雙眸,傾聽「為你讀詩」的一部專欄,給靈魂片刻自由。

點擊【閱讀原文】,領取30元優惠券

成為「為你讀詩」會員,開啟詩意生活

相關焦點

  •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明亮的詩行
    她在潦草複雜的日常生活中尋找溫潤明亮的詩行、清純靜美的唱詞,用靈魂去感悟世事,用熱情去詮釋生存的意義,以常態的書寫表達著非常態的文化意義,完成一次次詩意行走。這種行走既是一種行者習見的漫遊,也是一種精神求取的虔敬之旅;既是一種閱歷的疊加,也是一個感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詩人的視野日益開闊,思想漸趨飽滿。
  • 七彩東歐——為浮躁的靈魂尋一個詩意棲居之地
    THIS  TIME法歐私途(Faou』persovoyage)帶你來到一個靈魂可以詩意棲居之地——七彩東歐。>等文學巨匠的土地,這裡可能是最適合聚心悠閒致敬時光的所在。11天10夜,七彩東歐給你一個屬於你的童話一個屬於你的靈魂詩意棲居之地哈爾施塔特Hallstatt--薩爾茨堡salzburg(372km)乘車前往古老鹽都,世界最美的小鎮哈爾施塔特,哈爾施塔特氣候溫暖,一年四季都適宜旅遊。
  • 105種植物+210首詩詞,這套書帶孩子走進古典文學中的植物園!
    比起那些枯燥難啃的同類書籍,它是一套更適合孩子的讀物:有料——延伸105個植物背後的故事、植物相關生活常識,囊括植物與文學相關的方方面面;實用——105種生活中常見植物,倍感親切,讓孩子學有所用;詩意——210首植物相關詩詞,帶孩子走進古詩詞中的草木世界;可賞——400餘張高清植物專業攝影圖,拉近植物與孩子與植物的距離。
  • 文學陝軍第四代之寇揮:文學異象源自終極思考
    他的創作,為讀者打開了掃描世界文學的窗口,從寇揮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世界經典文學的多種面孔,一定程度上,是對讀者文學視野的拓寬和文學審美的提升,同時這也體現著他對創作表達「自由狀態」的執著探索。無論是其長篇,還是中短篇,寇揮的作品中所隱含的重大思想意義,不應時代的變化而存在。
  • 聽捷克古典音樂會、賞波西米亞水晶,2017捷克文化周末盡在方所
    要聽見古典音樂在文化空間與讀書聲共鳴靈感,要看見耀眼水晶與時尚服裝搭配出多姿態質感,要在世界上心儀的各個角落深度理解專屬文化,所以方所加入了流行的視覺、人文的觸覺、感官的聽覺,世界文化紀元,現在發聲。關於文學之城英國愛丁堡、非洲音樂國度南非、世界瑜伽之都印度瑞詩凱詩的故事,即將來到方所成都店。
  • 燈和鏡 ‖ 張文剛詩歌評論 《「要遇見更多純美的靈魂」》
    傳統文明中保有的完整、和諧與詩意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愈行愈遠,回到故鄉的詩人已經變成了「客人」和「陌生人」,這比唐朝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中的「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有著更多、更深層次的內涵。詩人要回歸的是以故鄉、故土為載體提供的一份久遠而浪漫的回憶,或者說是要回歸一份傳統的美好和詩意,亦即尋找現代文明中傳統文明的「最後的一脈秋波」。
  • 美國女博士「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她續填李白的詞,蘊含東方古典美
    去年,她初次登上《經典詠流傳》的舞臺 以一首《夢蝶:一百萬個可能》 讓觀眾看到莊子的浪漫和哲學思想 那之後,正在攻讀中國古典文學博士的她 一直跟隨古代文人腳步尋找詩意 當她走到寧夏中衛沙坡頭時
  • 蘭波: 靈魂的本質就是詩意
    他的這首寫於十六歲的短詩在唯美的詩句中正不知不覺地開啟了他的詩意哲學——詩歌就是靈魂本身,靈魂的本質就是詩意。這首《感覺》清新亮麗,充滿了浪漫童真的感情,交織著夢幻和初愛體驗,像一段黃昏中的自言自語,一個少年人對快樂和自由的追尋。「做夢的靈魂」在這裡被染上了秀美的色彩,藍色的傍晚、金色的麥田、綠色的小草,都散發著夏日的芬芳,還有腳步窸窸窣窣的聲音。
  • 手工書套,浮躁世界裡的慢靈魂
    讀書人成了大地上的異鄉者,茫然地尋找著同類。還好有這樣的人,懷著對書籍的敬畏之心,在浮躁的世界裡秉持匠心,願意給每本書穿上衣服。Echo和Kid開了一家書套生意的小店,還在LOFTER開設博客EchoKid手工書套,記錄他們做書套的點點滴滴。這些美麗的書套,每一份都凝結著愛書的心情。
  • 慢手工 手工書套,浮躁世界裡的慢靈魂
    常常聽人說:「我這麼忙,哪有時間讀書」。  天光濃  臨川  手工製作的事物,魅力在於設計者和製作者付諸靈魂的一段時間。
  • 《路邊野餐》:文學與電影的連接與相融
    它像極了魔幻現實主義對時態和空間的想像,非線性敘事,時間空間交疊,夢境和現實在影像的世界裡自由馳騁。它又傳承了「詩電影」的本質,即電影具有「抒情詩」的本性,影像要最大限度地探索隱喻、表意和抒情的功能。 導演畢贛把一個囿於南國之境的「尋找」母題,呈現出了「詩電影」的品格。
  • 姚瑤:閱讀,觸摸有溫度的靈魂 領讀中國 悅讀貴陽
    這幾個大學生都非常喜歡讀書,他常躲在他們家裡,翻閱那些厚厚的書籍,雖然讀不懂,但卻為他打開了另一個世界。從一本本連環畫開始,姚瑤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閱讀,開啟了姚瑤的另一扇窗戶,為他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 格力地產無界文學季|以詩歌之名,還時間答案
    格力地產"2020無界文學季"以"站在世界的入口"為主題,自11月至2021年1月,無界文化特邀周瓚、楊克、凌越、陳東東、梁小曼等著名詩人及先鋒獨立音樂人莫西子詩,在海浪輕聲低語的海岸邊,以詩歌之名相遇,在海邊醞釀一場詩意。唯有詩歌可以打敗時間。
  • 音樂是靈魂於世的故鄉,寫作是與靈魂對話|看音樂寫作的纏綿繾綣
    1、「樂迷」大作家,沒有音樂,就沒有我的文學——音樂是靈魂在這個世界上的故鄉1.1 沒有音樂,就沒有村上春樹在《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書中,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坦言自己最愛做的兩件事就是跑步和聽音樂音樂具有作用於靈魂的力量,正因為如此,村上春樹才可以在自己的異世界中無拘暢遊,如同身處童年時的故鄉,激發出讀者不同尋常的共鳴,指引著我們在繚亂的生活中尋回思考的力量。
  • 王維詩:詩畫意境寰宇傳(文學聚焦·中國古典文學在海外的傳播③)
    影響美國意象派詩歌運動  王維詩歌在英語世界的翻譯,著名漢學家翟理思1901年出版了第一部全面介紹中國文學的《中國文學史》,是英語世界裡較早介紹包含王維詩歌在內的唐詩文字。英國著名翻譯家阿瑟·韋利也翻譯了王維的一些詩作。此後一批美國學者加入翻譯和研究隊伍,如美國著名漢學家華茲生1986年翻譯出版了《中國詩選》,收有王維詩英譯作品。
  • 程弋洋/張偉劼/張禮駿:拉美文學世界,孤獨而熾熱
    ,給靈魂深深的一擊,也給人留下難以理解之感。魯爾福為我們呈現了墨西哥革命的背後一面,在他的筆下,被革命席捲過的鄉村世界非常荒涼,宛若廢墟。 就像《佩德羅·巴拉莫》開頭展示的那樣,如果民族神話是一種象徵,何為拉美?它就像是西班牙爸爸和一個土著媽媽結合之後生下的孩子,爸爸拍拍屁股跑了,留下拉丁美洲成為永遠的孤兒。 他們似乎一直在尋找,卻又不忍回首過去,15世紀祖先的叩問仿佛預言一般悲傷;「難道我們真的紮根在這片土地?不是永遠在這裡,僅僅瞬息而已。」
  • 與深度和廣度的文學盛宴:青年作家小說《上山》研討會
    安慶市文學評論家協會主席、評論家、散文家蒼耳主持了研討會,並對《古典語境中的現代意識》進行了評論,將《上山》語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表層語境,表現為「古典地貌」;第二,內層語境,是安史之亂前後不同人物之間的衝突與碰撞,交織著「下山」(入世)和「上山」(誕生),以及兩種聲音的三分之一,深層語境是作家的不同審視,它跳出「入世/出世」的傳統思維模式,給作品帶來了深層空間
  • 在傳統與現代中尋找美術的靈魂之家,「詩與遠方」周藝文美術作品展...
    在展覽開幕式上,湖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朱訓德表示,藝術是向著未來的,是創新的,周藝文的作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從中可以看到他對世界的探索、在藝術上所做的努力與創新,期待他取得更好的成績。此次展覽總策展人文竹認為,周藝文在藝術上有自己獨到的美學追求,他對色彩有大膽的處理,對生活有細膩的體驗,他有一顆渴求美的赤子之心,這次展出的只是他作品中很少的一部分,具有特別溫暖的治癒效果與收藏價值。
  • 獅記古典珠寶創始人錢鍾書: 我給予它重生,你賦予它靈魂
    紐約時代廣場上,有一塊「世界第一屏」,各國秀美風物、人文精粹全都集結於此。2016年6月,屏上出現一位文儒風雅的身影,他不是明星和企業家,卻引來頻頻駐足。他叫錢鍾書,獅記古典首飾的創始人,是全國首個受邀登上納斯達克大屏的中國古典主義風格的珠寶設計師。
  • 古典音樂與文學「跨界互動」令樂迷如痴如醉
    圖為「文學與音樂的天作之合——《雪楓文學音樂課:古典音樂中的文學名著》新書發布會」現場,擠滿了近百名樂迷。新華社記者張漫子攝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記者張漫子)「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在中國古代,人們已經關注到音樂與文學之間的緊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