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學大講堂的前世今生
iBioChina(生物醫學大講堂)是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Ron Vale,領導建立的生物類學術視頻網站--iBioSeminars和iBioMagazine的第一個海外姊妹網站。和iBioSeminars和iBioMagazine一樣,iBioChina免費提供大量的學術會議講座、生物基礎知識講解視頻以及科學家關於生物科學發現、實驗技術工具使用、生物類職業發展等的簡短視頻。這些視頻集成了世界頂尖生物學家的思想和觀點。
名師名課 免費觀看
David Baltimore
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197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
1:病毒和HIV的介紹
2:為什麼基因治療能成為消滅HIV的合理工具
3:HIV:免疫工程的大挑戰
Elizabeth Blackburn
舊金山分校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教授。端粒和端粒酶研究領域的先驅,並因在該領域的貢獻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端粒和端粒酶的作用
2:端粒和端粒酶在人類幹細胞和癌症中的作用
Cynthia Kenyon
舊金山分校生物老化中心總監,基因美容專家,研究生物衰老的遺傳分析
1:控制老化的基因
2:來自生殖系統的信號顯示衰老的規律
Bonnie Bassle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發現細菌的群感效應。
1:細菌交流通過群感效應
2:霍亂弧菌群體感應和新型抗生素
Mary Beckerle
猶他大學癌症研究所的CEO兼董事
1:細胞粘附、信號和癌症
2:粘著蛋白的發現和表徵
3:焦點粘連作為壓力傳感器
Ari Helenius
生物化學教授,蛋白質摺疊和病毒細胞相互作用領域的專家
1:病毒與宿主細胞表面結合的方式
2:病毒包膜的內吞和滲透作用
3:牛痘病毒如何進入細胞
Richard Losick
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研究領域包括RNA聚合酶、σ因子、基因轉錄調控、細菌的發育,特別是考察枯草芽孢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的孢子形成。
1:枯草芽孢桿菌中芽孢的形成
2:多細胞生物的新研究
3:枯草芽孢桿菌的不確定性和細胞結局
Erich Jarvis
神經生物學副教授,研究動物聲音學習的神經生物學
1:控制聲樂學習行為的大腦通路
2:聲樂學習起源的肌動模型
3:聲樂學習與特定的軸突導向基因的表達有關
Richard McIntosh
科羅拉多大學教授
1:在染色體分離中有關長度和數量的問題
2:通過實驗了解有絲分裂
3:有絲分裂後期:染色體向紡錘體兩極移動
Ira Mellman
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主要研究腫瘤細胞生物學
1:免疫反應的細胞基礎
Melissa Moore
麻州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教授
1:基因分裂和RNA剪接
Norma Andrews
馬裡蘭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主要研究原生動物的免疫學
1:克氏錐蟲和Chagas病
2:利什曼原蟲和利什曼病
3:入侵細胞和在細胞內生存的策略
Carolyn Bertozzi
放射化學和系統生物學教授
1:化學糖生物學
2:生物糖組成像方法
Roger Hanlon
布朗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
1:頭足綱動物的偽裝和信號
2:對頭足綱動物視覺感知機制的探索
3:頭足綱動物的可變化的皮膚細胞
Stephen Harrison
哈佛大學教授
1:病毒結構的一般原則
2:病毒的膜融合
3:非包膜病毒如何侵入細胞
本視頻系列由科普中國和生物醫學大講堂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