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這裡是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所有內容均為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歡迎各位加入膠捲迷俱樂部活動QQ群,94014103
1954年PHOTOKINA
今年是2016年,兩年一度的德國科隆PHOTOKINA大展已經開始了,就和進入數字時代的每一次PHOTOKINA一樣,這個風光無限的展會,現在充斥著無聊,單調的數碼產品。
但是,60多年前,戰爭結束還不到10年的1954年PHOTOKINA,那是一個真正的吸引人的高科技展覽,1950年第一屆,1954年是第三屆。
這屆PHOTOKINA開啟了徠卡M時代,留下了下面這張經典照片:
德國徠卡公司專門做了一個超大的徠卡M3模型,這張照片也成為了傳世經典,成為那屆PHOTOKINA的標誌。
很多人可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徠卡是先有M3,再有M2,M1的?
徠卡本來的相機編號,使用A,B,C來編,後來,出了LEICA 標準型,並且把這個盲拍,沒有對焦系統的系列叫做1系列。
徠卡D,就是II系列的原型機,被叫做DII,後來又出了一個帶有慢門版本的徠卡D,也就是III系列的原型機,然後推出了徠卡F,就是III系列,最初的II和III的快門速度都只有500,後來推出了徠卡G,快門速度到了1000。這一年是在1935年,因為納粹政府的關係,徠卡相機被重新編號,徠卡G變成了IIIa,然後,徠卡的主流一直是III系列,經過戰後資產清理後,徠卡IIIf在1950年面世,製造商是西德徠卡,德國已經分裂。同時,II系列也被復刻了,推出了IIf,II系列和III系列快門不同,III系列可以被當成專業機,而II系列則是百姓機。
徠卡M3在1954年的PHOTOKINA上推出,M3是帶有了M卡口的III系列相機的意思,所以,M3最早期的快門刻度和IIIf1952年後的刻度是一樣的,是25 50 100 的格式,而不是現在流行的30 60 125 。
同樣,M2就是M口的II系列的意思,比3系列要弱一點。而徠卡M1,就是帶M口的1系列,所以也的確是盲拍機,因為1系列是盲拍機。這就是為什麼M系列是先有M3,再有M2,M1的原因。
由於徠卡沒有4系列,有停產了L39後,系統改成了M系列。
這一年的展覽上,哈蘇還推出了SWA相機,開創了經典的哈蘇SW系列,後來發展出了SWC相機。
最早一代哈蘇
1954年PHOTOKINA海報
這是稍微小一點的模型
1954年PHOTOKINA的放大機展臺
1954年PHOTOKINA上的西德蔡司展臺
會場外的ADOX廣告車
大模型是當時徠卡的宣傳手法之一
LEICA M3的廣告
徠卡M3的宣傳單頁
當年的閃光燈
那個年代最火的明星還是奧黛麗赫本
用徠卡M3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II
拿著M3掛著測光表的貓王普萊斯利
掛著徠卡M3的美國歌王弗蘭克辛納特拉,就是唱下面這首歌的。
出現在英劇DR.WHO中的徠卡M3
伍迪艾倫和一大堆相機,正中間是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