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莫納
來源 | 插坐學院
昨天半夜,我在電腦前寫稿,曾經的同事小魚忽然在微信上找我,吞吞吐吐說想找我聊聊。恰好也到了瓶頸,就當緩衝一下。
「莫納,你換工作以後是不是感覺很好?我現在每天過得好壓抑,想辭職又沒勇氣,客戶難纏,領導奇葩,小 T 現在還是每天向我吐槽,但是感覺她和她吐槽的人關係都很好啊,我在公司孤零零的……」
「公司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人,H 就是個活得很明白的前輩,你沒事可以多跟他聊聊。」「但是我不喜歡 H 他們那群人,喜歡擺架子,而且我聽說……。」
我越來越聽不下去。
「過得好與否和在哪家公司沒有關係,但像你這樣糊裡糊塗,一輩子都不可能過得好。我一直跟你說,要懂得思考問題,有自己的判斷,你怎麼還是不聽?」
小魚跟我同歲,當年跟我一同入職,那時她在職能部,我離職以後她自己申請調到我之前所在的市場部。原因很明確,她覺得市場部比較單純,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而職能部有財務總務人事等多個科室,女孩子太多,每天疲於應對各種陰陽怪氣的同事,而由於外企的管理層大都是外國人,和上司文化差異大,很難溝通,她每天吃飯都會刻意坐到我旁邊,哭喪著臉對我說「莫納,我真羨慕你啊。」
小魚是個很簡單的姑娘,和小魚很親密的小 T ,是從集團其他分部調來的,自從跟小 T 混熟以後,小魚經常在我耳邊念叨一個詞——「棒子」,而且是極富感情色彩的那種,久而久之,在小魚眼裡, H 他們那堆「棒子」好像處處都戳中她的敏感部位。
我後來聽說,小 T 曾在兄弟公司被外國同事當眾指出錯誤,顏面盡失。
職場這片汪洋中,有太多「小魚」,她們不懂得職場存活之道,對人際圈完全沒有概念,慢慢失去方向,變成了洪流中的沉木。
那麼,要怎樣維護管理好自己的職場人脈呢?
其實,要成為職場中一條瀟灑快活的魚,也就是可以在各種對象面前遊刃有餘,處理好各方關係。而要想自在穿行其中,就需要遵循「三要四不要」的準則。
「一要」:
要明白,
再多的人際關係處理之道,
也比不過實打實的工作能力
無論你怎麼苦心經營職場人脈圈,多會遊刃有餘,但如若你工作能力不上道,別人打心底裡還是瞧不起你,也許會有表面上的客套,但是出現了問題,大家為求自保都不會選擇幫你,因為以你的工作能力,沒有人會在你身上消費領導的信任度。
反過來,如果你平時並沒有花很多精力在人際關係的維護上,但工作能力讓人心悅誠服,不管是領導同事或是客戶,都會對你另眼相看。其實這是一個觀念問題,一直以來,對於任何問題,我首先會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可能這就是大家一直說我「三觀正」的原因吧。
「二要」:
要分開同事、領導、客戶、朋友
對於跟客戶交朋友的做法,我持保留態度,相比之下,我更贊同「客戶即上帝」這種做法,除非你是深諳職場生存之道的大牛,否則根本無法掌控這個度。一則是有利益牽扯的雙方,無論多麼熟絡,總是會因為各種權衡導致雙方存在間隙;二則這種「半生不熟」的朋友,既不能好好處理業務,又不能好好做朋友,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另外這樣也不利於你口碑的樹立。
特殊情況下,幫忙可以,但是底線必須把握好,絕對不能毫無保留。如果對方萬般央求,你可以選擇幫他推進一下事情的進展,然後說「真的是很困難,看在我們是朋友的份兒上,背了很大代價只能做到這樣了,下面的工作我真的愛莫能助」
而同樣的,同事、領導關係,也是一樣,可以關係親密,但是千萬不能在自己尚和他們處於同一個圈子裡的時候,就掏心窩子把人家當朋友,我說過,只要有利益,就不能完全做朋友。
「三要」:
要懂得對事不對人
相信很多領導批評人以後都會說「我這是對事不對人」。但是我今天要講的,不是在批評方面,而是誇也要講求「對事不對人」。
「拍馬屁」這種事,對誰都奏效,但是情商低的人往往一不留神會拍到馬腿上,起反作用,尤其是拍領導的「馬屁」,而且「拍馬屁」容易讓人忽視你本身的能力,給人一種總覺得你是起了歪心思的印象。若學會「對事不對人」,比如當領導教了你一個小技巧,你可以說「這個正好是我想了很久沒想通的,這一下解決了我的大難題,太棒了」。這樣不就是毫不尷尬誇了領導嗎?
「一不要」:
不要搞小團體主義
雖說我們要有團體意識,講究集體主義,但是小團體主義真的要不得。
我了解大多數剛邁入新集體的人,都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迫切想要結交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方便分享工作體驗,交流工作心得。而這些本著交朋友的初衷去結交到的人,最終都會發展成「小團體」。
不過其實「小團體」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利用恰當的話,也是有正面作用的,或許可以在關鍵時刻拉你一把。不過更多的情況是,你以為你已經融入到這個小團體中,但是別人只是向你展示表層友好,從內心裡並沒有完全接納你,沾染了壞習氣不說,還會把你推出去當擋箭牌。
尤其領導是最不希望看到下面的人成立各種小團體,這樣不僅破壞公司良性競爭,嚴重的還會對公司發展帶來阻礙,影響到和諧的工作氛圍。
「二不要」:
不要急於給身邊的人貼標籤
之前有人說,進入一個新的團體,要想最快跟群體裡的不同人建交,可以給具有不同特徵的人貼標籤。但在我看來這個方法要慎用,因為這會將相處方式禁錮,從而缺乏靈活性,一旦有些人被你貼上不好的標籤,你很難跳出這個富有感情色彩圈子去找到她身上的閃光點。
就好比小魚將H這類人都貼上了「愛擺架子的棒子」這種標籤,自此以後,凡是像 H 這樣的人,小魚都會存在偏見,然後就失去了很多取經的機會。
「三不要」:
不要急著為自己辯解
不管面對領導、同事、還是客戶,別人如果在指出你的問題,說明你還是個可塑之才,這時候你大可以虛心接納,認真反思,好好改正。
而如果是受了委屈,你也沒必要急著跳腳,放寬心,相信我,如果是對方的錯誤,他肯定會意識到,而那時候的頓悟,帶來的不光是對你更大的肯定,還有意識到之前誤會你而產生的歉意,這種歉意會讓你以後在他面前無形中多了幾盞綠燈。
職場中,「受委屈」是難免的,情緒失控則是萬萬不能有的。
「四不要」:
不要太「好說話」
絕大部分職場新人都默默遵循著蘑菇定律,當著「便利貼女孩」,每天累死累活,幹著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受著最多的窩囊氣,首先要知道這很正常,沒有哪個新人會被委以重任,但是也不能任其發展,必須儘快建立自己特有的「職場人格」,讓大家看到你的能力,不然長此以往,你肯定會被湮沒。
小魚就是這樣,不敢得罪任何人,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思想很容易受人掌控,最終將自己封死在一個圈子裡,不管怎麼樣都走不出去。
另外,有個特殊情況需要特別說明——辦公室戀情。這個問題其實還是要基於公司規定,有些公司嚴令禁止,而有些公司則不做表態。要我來看,我也不太贊成辦公室戀情。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每天上下班都在一起,很快就會厭倦,況且一旦其中一位被指責,另一位肯定會不知所措,而這種不知所措,必會誘發矛盾,更何況公司人員混雜,動不動就會打翻「醋罈子」,造成很多麻煩。而和上司談戀愛這種做法,我就更加不贊同了。
不知道小魚什麼時候才可以真正做到我教她的生存之道,但我還是希望用我的職場之道,影響更多「小魚」,讓他們都可以自由暢快地在職場洪流中遊刃有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