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立體化支援武漢「戰疫」

2020-12-23 騰訊網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

2月23日一個周日的下午,一場京鄂兩地高級別遠程多點多學科會診正在進行。一邊是由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院士親自領銜的多學科專家團隊,包括吳文銘副院長,醫務處潘慧處長,遠程醫學中心秦明偉處長,風溼免疫科張奉春教授、曾小峰教授、趙巖教授和張文教授,血液內科趙永強教授,腎內科李雪梅教授。一邊是由張抒揚書記領隊的協和援鄂醫療隊,韓丁副院長、護理部吳欣娟主任和孫紅副主任護師、感染內科李太生教授、劉正印教授和曹瑋副教授,心內科嚴曉偉教授、重症醫學科周翔副教授、消化內科吳東副教授等核心組成員參加。醫療隊駐地、中法新城院區ICU、北京協和醫院多點接入,近10個頂尖學科的20餘位專家共同為一位極危重症患者的炎症風暴問題展開討論。而這樣的高級別遠程會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北京協和醫院舉全院之力支援武漢前線醫療隊,從學術支持到物資調配,從科學救治到精準施策,以期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早日見到曙光。

▲2月23日下午,協和援鄂醫療隊與北京協和醫院多學科專家團隊進行遠程會診

遠程會診:全面學術支持武漢前線

病人為什麼會死亡?這是每一個醫務人員在職業生涯中苦苦求索的問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至今沒有特效藥,「炎症風暴」引起單器官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對患者致命的打擊。而協和醫療隊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裡救治的患者,絕大部分屬於這一類。

協和大後方對武漢前線的支持,已從選派專家醫護團隊、提供豐富物資與生活保障,轉入提供全面學術支持的新階段。後方多學科專家團隊針對前方提出的臨床問題及時研究討論,第一時間提供最合理的治療策略方案,指導科學精準施治。

「這個病人存在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他的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同步升高,這肯定不是纖溶亢進,他還在高凝階段,應採取抗凝治療。」「他的氣道壓力很高,我們需要建立血流動力學監測評估,如果是全身的原因,要從全身去想辦法。」在另外一場高級別遠程會診中,血液內科趙永強教授、重症醫學科隆雲教授、血管外科鄭月宏教授針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且持續時間長的高凝狀態,達成技術共識,要在無禁忌症情況下廣泛開展抗凝治療,減少DIC發生。

▲2月19日下午,協和多學科專家團隊針對前線提出的臨床問題及時研究討論

此外,還有更多的學術交流與探討在武漢與北京兩地通過電話、微信群等各種方式展開,前後方擰成一股繩,殫思竭慮地尋求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併發症的解決方案,一個面向重症患者的診治建議方案正在醞釀形成。

三軍會師:「全村的龍已把最硬的鱗給你」

中法院區協和ICU的病人有多重?第一批醫療隊隊長、感染內科劉正印教授告訴我們,「工作量最高的時候,32張床有28名患者上呼吸機。這裡收治病人的嚴重情況已經超過了北京協和醫院ICU的病人。」

1月26日、2月7日,北京協和醫院先後派出2支醫療隊,共計164人馳援武漢,整建制承擔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32張床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務。

▲第一批援鄂隊員出發前與院領導合影

▲第二批援鄂隊員出發前大合影

在這164名隊員中,包括重症醫學、呼吸與危重症、感染疾病、消化病等多個相關學科,絕大多數隊員經歷過重症醫學及相關專業的輪轉培訓。協和3名專家入選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其中2名都在武漢第一線。

醫院根據武漢前線的專業需求,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又組建了第三批醫療隊。這支由心臟專業、腎臟專業和重症醫學專業醫護人員組成的20名「特種兵」,於2月19日完成與協和第一二批醫療隊164人大部隊的會師,向重症新冠肺炎救治發起「總攻」。

▲第三批援鄂隊員在高鐵站合影

戰在你身邊:從物資保障到心理支持

醫療隊的隊員有多累?第二批醫療隊員、消化內科吳東副教授說:「一天下來全身都溼透了,連鞋墊都是溼的。回到駐地的時候整個人都是飄的。」身體上的疲勞只是一部分,由於病人離去所帶來的揪心和壓力,同樣是壓在他們心頭沉甸甸的石頭。

▲脫下防護服後全身溼透的隊員們

醫院後方每天了解醫療隊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提供人財物全面支持。應急物資保障與管理小組對前方醫療隊的需求第一時間響應,做到「前線需要什麼,後方就滿足什麼」。前方23日遠程會診時提出需要氣管鏡,立刻調配了30根一次性氣管鏡當日寄出,24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王京嵐教授、範俊平醫生就已經用上了。前方需要排痰機,馬上調劑送到,同批寄出的還有呼吸溼化器、易撕膠帶、一次性成人呼吸管路等。

▲第一時間送抵前線的震動排痰機

大量的生活物資和醫用物資,從工會、器材處、開發公司,到總支、科室、支部、分工會、個人……源源不斷地輸向前線,幾乎每天都有數十個箱子甚至上百個承載著全院職工的牽掛,風雨無阻地向著武漢進發。為此,後勤保障處負責對接「北京-武漢」的綠色專遞,專車配送援鄂物資,保證「愛的包裹」以最快速度抵達武漢。

醫院成立生活保障與員工關懷組,通過「一對一愛心聯絡人」了解隊員本人各方面需求,慰問隊員家屬及解決家庭困難。內科黨總支與分工會建立「心手相連,共渡難關」工作群,擬定了切合前線人員及後方家屬實際需求的暖心馳援方案。外科黨總支為每位隊員購買智能音箱,希望隊員們在繁重的工作之餘能夠休息好,心情好。健康醫學系在隊員出發前就成立「武漢一線臨時黨小組」工作群,總支書記、支部書記、分工會主席、總護士長、護士長成立後勤保障小組,密切保持與前線隊員聯繫,解決實際困難。國際醫療部護士楊璐在日誌中寫道:「下班後掏出手機有二百多條未讀信息,很多來自朋友們的關心問候,擔心我的身體狀況。他們還幫忙籌備物資,各種連我自己都想不到的貼心小物件紛紛打包從北京寄來……我的眼眶溼潤了,愛你們!」

▲各種物資打包成箱,及時運送到援鄂隊員身邊

此外,醫院各科室還自發為醫療隊隊員們定製各類健康科普知識。心理醫學科與武漢協和醫院聯合編寫《新冠肺炎疫情中各類人員心理防護實用手冊》,並加急製作有聲導讀版,幫助前線隊員減少心理上的壓力。皮膚科編寫《如何防治戴口罩帶來的皮膚損傷》,骨科製作「能量恢復包」小視頻,口腔科提供《口腔潰瘍等黏膜病的防治及護理專家建議》……林林總總、點點滴滴,無不是對醫療隊員的關心關愛,為他們加油鼓勁兒。

▲心理醫學科與武漢協和醫院聯合編寫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各類人員心理防護實用手冊》

大後方的深情厚誼讓前線隊員們心懷感恩。2月14日情人節之際,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醫療隊特別寄出了一封「戰地情書」,信中這樣寫道:「前幾天,國家接連出臺多項關愛醫務人員的務實舉措,社會各界和醫院大本營也給予了充足的保障。我們在這裡衣食無憂,防護得當,一切安好。請你們不要牽掛,一定保護好自己。我們將在前方心無旁騖、英勇奮戰,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用勝利的捷報守護好家的港灣。」

來源:協和醫生說公眾號

編輯:範恬宇

相關焦點

  • 「中國夢·踐行者」武漢協和醫院發熱門診:以青春之軀駐守戰疫堡壘...
    武漢協和醫院發熱門診:以青春之軀駐守戰疫堡壘前哨。視頻剪輯:綦智鵬武漢協和醫院發熱門診團隊。武漢協和醫院 供圖  這是一個特殊的團隊。武漢協和醫院 供圖  2019年12月31日,當疫情初現時,武漢協和醫院便迅速響應,24小時開放發熱門診。  發熱門診是前線中的前線,被稱為堡壘裡的哨點。開放之初,這裡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 為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打call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參評「昌平榜樣」年度評審工作,點讚投票!投票時間截止至11月30日17:00投票規則每個ID每天限投十票行勝於言 危難中濟世懸壺2020年1月27日12點,北京清華長庚醫院11名醫療隊員接到醫院緊急電話通知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7位醫療隊員支援地壇
    人民網北京6月16日電 15日下午4點半,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接到外援任務,20分鐘確認名單。16日一早7點半,7名清華長庚人整齊著裝,趕赴北京地壇醫院支援。「關鍵時刻,感謝大家再次挺身而出,責任擔當。在之前的戰疫中,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得到了一些鍛鍊,相信這次會是一次更加從容的應對。」臨行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黨委書記周月紅對支援隊員們說。黨委副書記、院長董家鴻院士,副院長魏來、張萍,護理部副主任沈犁、趙文靜及相關科室護理負責人、黨辦副主任高茹等一同為大家送行。
  • 格蘭仕捐贈光波爐助力北京「戰疫」
    當前,北京市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目前市區兩級共設置採樣場所數百個,這些核酸檢測點不少設置在街道、社區、醫院和教育機構的臨時場地中。正值酷暑天氣,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因需長時間身著防護服工作出現中暑現象,對防暑降溫和衛生保障需求迫切。
  • 武漢協和醫院首次挺進復旦中國醫院排行榜前十,創歷史新高!
    武漢協和醫院首次挺進復旦中國醫院排行榜前十,創歷史新高! 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武漢協和醫院  全國第十!        2020年初,身處戰疫中心的武漢協和醫院,新冠疫情期間隔離病毒,但不隔離科研助力「健康中國」的使命,充分彰顯了國家隊的責任與擔當。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醫院及時暢通新冠應急科研渠道,加強對疫情相關的臨床研究支撐,積極推進抗疫相關科技成果的臨床轉化和應用,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快速有力的科研支撐,為戰疫貢獻了「協和智慧」。
  • 國際頂級期刊:戰疫一線新發現,降低武漢協和病亡率
    北京市援鄂醫療隊、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張黎明團隊,聯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超聲影像科謝明星團隊、血液科胡豫團隊,以「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病率、危險因素及轉歸」為題,5月19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irculation》(《循環》,影響因子23.054)在線發表論文
  • 高校戰疫!121所高校組織277家附屬醫院3994名醫護人員施援武漢
    截止到2月5日,全國共有121所舉辦醫學教育的高校組織277家附屬醫院3994名醫護人員施援武漢抗擊疫情,其中中央部門所屬舉辦醫學教育的全部24所高校組織了61家附屬醫院1034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97所地方高校組織216家附屬醫院2960名醫務人員支援武漢。
  • 武漢協和醫院官方闢謠:「協和醫院西院自製口罩及塑膠袋充作防護服...
    闢謠:「協和醫院西院自製口罩及塑膠袋充作防護服」為虛假信息關於網傳「協和醫院西院自製口罩和塑膠袋充作防護服」的圖文均不屬實,純屬謠言,已報警,特此聲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2020年1月31日 【此前報導:疑問:武漢醫生用垃圾袋做防護服,手工製作口罩,是不是謠言?】
  • 瑞幸持續支援抗疫一線 無人咖啡機入駐武漢方艙、金銀潭等醫院
    武漢開發區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建設完成20天、正式收治患者14天後,醫護人員休息大廳裡飄出了咖啡香。2月26日,瑞幸無人咖啡機「瑞即購」入駐武漢開發區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為醫護人員免費提供現磨咖啡飲品。下午四點,第一杯熱騰騰的焦糖美式出爐,咖啡香為方艙醫院增添了一絲暖意。
  • 武漢抽檢數十家超市及市場共2028份環境樣本,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6月20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派出醫療隊出發馳援北京。據了解,華科同濟醫院將對口支援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華科協和醫院將對口支援北京協和醫院,兩家醫院派出的醫療隊員將主要承擔核酸檢測任務。
  • 全國2000家協和醫院,只有3家是真的
    一提起北京協和醫院,人們總習慣於把它放在醫療金字塔頂端。 「協和」兩個字,基本上是醫療權威的象徵。協和醫院更是成為本次「戰疫」的「扛把子」。
  • 新型肺炎疫情晚報|疫情|武漢協和醫院|武漢
    數據來源:國家及地方衛生健康委2、被訓誡醫生確診新型肺炎武漢醫生李文亮今日微博發文稱其已確診新冠肺炎。其系此前武漢公布疫情遭武漢警方訓誡的 8 名醫生之一。李蘭娟在出徵現場表示,因新冠肺炎疫情進入關鍵期,武漢危重症病人增多,浙江在抗擊H7N9時,總結了人工肝、「四抗二平衡」等經驗,希望把這套經驗應用到武漢危重病人救治上。據了解,李蘭娟帶領的醫療團隊包括該院感染科、重症監護、人工肝治療方面的專家。
  • 北京協和醫院領導班子調整:吳沛新任黨委書記,張抒揚任院長
    ,免去趙玉沛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長、黨委常委職務,轉任其為北京協和醫院名譽院長。根據任免通知,新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長、黨委常委是張抒揚,另外,吳沛新被任命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 武漢支援醫護車隊司機:初一凌晨,我接到了去醫院的第一單
    是為抗疫日記系列之二,來自武漢支援醫護車隊的一名滴滴司機劉邱斌。內容由劉邱斌口述,深網整理編輯。1月24日,除夕我是武漢黃陂的,之前一直在武漢這邊做服裝生意,直到去年有段時間服裝生意不景氣,就開始跑滴滴,跑了三個月,沒想到趕上疫情爆發。
  • 多家大三甲醫院,被約談
    6月20日凌晨,北京市衛健委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6月18日市領導對院感防控不到位的部分醫療機構進行約談,點名4家醫療機構:中日友好醫院、北京世紀壇醫院、北京市慧慈醫院、北京永民康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第一診所。
  • 這些戰疫瞬間刻骨銘心
    來自銅陵市的支援湖北武漢醫療隊員結束一天緊張忙碌的工作,下班時疲憊的樣子讓人心疼。  夜幕下,戰疫中的疾控人  請查收這份特殊的生日禮物  2月15日,是安徽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來到武漢的第19個工作日。當日,武漢大雪,溫度驟降,天氣寒冷,可對於安徽支援武漢第一批醫療隊隊員、ICU護理人員胡芳芳來說,卻倍感溫暖,因為她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 向生命致敬 向醫師致敬(一):不忘醫者初心——記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
    ↑拼版照片:劉正印肖像(左圖,2月24日拍攝於湖北武漢, 季春紅攝;右圖,8月14日拍攝於北京協和醫院,新華社記者張玉薇攝)。↑8月14日,劉正印在辦公室展示寫給中國醫師節的寄語。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獲得者劉正印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2020年1月26日,正是大年初二,北京協和醫院響應國家號召,吹響馳援武漢的號角,劉正印作為第一批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的隊長,披甲出徵。
  • 「四大天團」武漢會師 川大華西醫院近300名醫務人員前線抗疫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供圖  新華網成都2月8日電(鄭瑋)2月7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派出131人作為國家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赴武漢開展救治工作。這是四川省第五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也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增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派遣的第三支醫療隊伍。此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已有162名醫務人員戰鬥在武漢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 武漢聯線 | 北京協和鏗鏘玫瑰的戰地日記
    來自協和大後方的保障,詳細的工作要點,我們的生活起居,甚至特別細微的事,都替我們考慮到;來自於家人、朋友、同事、姐妹、閨蜜的叮囑和盼望,來自病情稍轉好、有一點點力氣說話的病患一句輕輕的謝謝,讓我們在喘憋的工作中又有了幹勁!苦難中開花的中國,有著最可愛的中國人,有著我們協和大團隊。時光是一臺發電機,一直源源不斷地傳導著能量。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一定能更好的相見!
  • 北京小湯山醫院啟用 清華長庚支援31位白衣戰士
    3月16日,北京市小湯山醫院正式啟用。作為北京市屬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分三批共計支援小湯山31位白衣戰士,助力境外輸入人員疫情防控。為盡力保證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北京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決定,小湯山醫院主要用於境外來(返)京人員中需篩查人員、疑似病例及輕型、普通型確診患者治療。籌備過程中,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即時響應,根據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部署,先後組織3批支援隊,醫、護、技領域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