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酒肉臭,「臭」的意思是香氣?讀懂背後真意才明白杜甫的深刻

2020-12-15 文者心語

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文學,楚國的騷,漢朝的賦,唐代的詩,宋代的詞,每一種文體,都代表著當時最高的文學成就,後世難以繼承,更難以超越。

美麗的唐詩宋詞,具有穿越歷史長河的無窮魅力,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擁有無數的讀者,那些膾炙人口的名句,更是人人倒背如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一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寫出了窮人與富人的巨大懸殊,寫出了苦與樂的兩極分化,飽含血淚的筆觸足以穿透人心。

但對「朱門酒肉臭」一句的理解,歷來卻有著諸多的爭議,「臭」的意思究竟是「臭味」還是「香味」,兩種解釋都有何淵源,哪種解釋才更符合杜甫的本意呢?

「朱門酒肉臭」的出處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句出自杜甫的名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言志,歌詠言」,杜甫的一生非常坎坷,從他的詩歌中便可以感受到他人生所受的諸多苦難。天寶十四年,在長安漂泊了十年的杜甫,終於被授予了一個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八品小官,主要負責看管兵甲器仗,這一年,杜甫已經44歲。

這一年的十月份,杜甫向朝廷請假離開長安,去探望遠在奉先(陝西蒲城)的妻子和孩子。詩人一路上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社會的動蕩,而最高統治者唐玄宗還帶著自己的寵妃楊貴妃在驪山華清宮宴飲玩樂。

為了生活,杜甫獨自在長安奮鬥,將妻子兒女都拋在了奉先縣,老妻幼子,無依無靠,一想到妻兒每天都過著挨餓受凍的生活,杜甫就非常憂心。在交通不便、通訊落後的古代,杜甫要回一趟家非常困難,他爬山涉水,過江渡河,終於回到了家裡。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一進家門,杜甫就聽到了陣陣的撕心裂肺的哭聲,原來杜甫的小兒子已經因為沒有吃的,被活活餓死了。如此慘狀,連鄰居們都跟著嗚咽淚流,杜甫心裡更是無比慚愧,一個做父親的人,竟然沒有能力養活自己的孩子,沒有能力給自己的孩子弄到飯吃。

杜甫好歹還是一個小官,可以享有不服兵役、不交租納稅的特權,然而杜甫家的情況已經如此糟糕,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只有更加難過,失去土地的農民背井離鄉,守衛邊疆的士兵缺衣少食,在國家多災多難的動蕩時刻,沒有一個人的日子是好過的。

百姓們過著食不果腹的貧困悽慘生活,統治階級卻一如既往的浮華奢侈,皇宮中用的是金盤寶器,穿的是貂鼠皮襖,吃的是駝蹄羹湯、美味珍饈,朱弦玉管一起演奏,如仙子般的美人翩翩起舞。

君臣的耽於享樂,百姓的生活艱難,一個在酒池肉林的天堂,一個在餓殍遍野的地獄,兩種世界,一樂一苦,這種社會的鮮明對比,階層的巨大懸殊,終於讓杜甫悲憤地大聲疾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人家的酒肉多的吃不完,都放的腐敗發臭了,緊隔著幾步之外的大路上,卻到處是那些凍死餓死還沒有人埋葬的窮人屍骨。

「朱門酒肉臭」的兩種解釋

對「朱門酒肉臭」一句的爭議,主要是在「臭」字上,第一種解釋認為,「臭」字應該讀xiù,意思是香味、氣味。第二種解釋認為,「臭」字讀chòu,就是現在大多人所理解的臭味之意。

兩種讀法,兩種解釋,究竟哪種才是對的,哪種理解更符合杜甫的本意呢?

「臭」字讀xiù,理解成香氣,全句的意思就是:「貴族人家裡的酒肉散發著香味,窮人們卻在街頭凍餓而死」。這種讀法和解釋也是有依據的,《周易》中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同心協力的兩個人,他們的力量可以斬斷堅硬的金屬,同心同德的兩個人說出的話,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其臭如蘭」中的「臭」字就是「香氣」的意思。初唐駱賓王《詠懷》中也有此用法:「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蘭。」

「臭」字讀chòu,意思是臭味,全句的意思就是:「貴族人家裡的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這個解釋也有出處和典故,《孟子·梁惠王》中寫道:「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孟子在這裡用肥肉、肥馬和饑民、餓殍相對比,已經有了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雛形。

《孫子新書》:「楚莊攻宋,廚有臭肉,尊有敗酒,而三軍有飢色。」這裡已經明確地提出了臭肉一詞,杜甫是詩歌的集大成者,胸中讀了百卷書,最善於引經據典、活學活用,面對小兒子被餓死的人間慘劇,懷著對貧富差距的滿腔悲憤,化用典故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名句自然是水到渠成。

杜甫晚年寫的《驅豎子摘蒼耳》中也有:「富家廚肉臭,戰地骸骨白。」富人家的廚房裡堆滿了肉,放的臭了不能食用,「臭」字的意思是「穢惡之氣」,與「朱門酒肉臭」的意思一致。

結合全篇來看,「朱門酒肉臭」理解成「臭味」確實比理解成「香味」更妥當,「富貴人家的酒肉散發出香氣」,只是非常平淡普通的一句對富貴人家生活情形的描寫,遠遠沒有「富貴人家的酒肉放得臭了」來得深刻,酒肉多得都放臭了,看起來是誇張的說法,實際上卻是富貴人家奢侈生活的真實揭露。

殷紂王以酒為池、以肉為林,長夜飲宴,杜甫的「朱門酒肉臭」,揭露的正是統治階級這種生活的極其荒淫、極端奢侈,令人觸目驚心。「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因為有著如此深刻的批判性,才會讓「朱門酒肉臭」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杜甫的詩歌被譽為「詩史」,是時代最真實的見證,他寫下這首詩歌的同一年,便爆發了安史之亂,唐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相關焦點

  •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城市燈紅酒綠,山區孤兒衣不遮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一種諷刺,但卻是現實的一幕,不管在世界哪個地方,還是每個年代,這一幕都真真實實的存在!國內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從當初的一窮二白,到現在實現全面脫貧,城市高樓大廈,燈紅酒綠!現實總歸是現實,看似繁華,背後依舊存在許多無奈,他們並不是不努力,而是他們的命運多舛。這種現象,並不是個例,而且只能依靠外力才能改變,望在他們無助時,那渴望的眼神能得到援助,讓他們那樂觀的笑容保持下去!
  • 話說詩聖杜甫是詩仙李白的「迷弟」嗎?
    可是杜甫怎麼會明白呢?他崇拜李白,卻又不理解李白。在文學上,李白才高八鬥,名聲頗高,詩才令杜甫欽佩。但是他不明白,這樣有才的一個人,為什麼不去考取功名為國效力,而是千金散盡,整日飲酒,他更不知道,為什麼飲酒歡心,愁又愁在哪裡呢?
  • 62歲朱玲玲與富豪老公拍拖逛街看樓市,香港網友:朱門酒肉臭
    但也有人吐槽:「朱門酒肉臭」。今年62歲的朱玲玲,祖籍廣東江門臺山,在緬甸出生,9歲回香港定居,19歲奪得香港小姐冠軍,之後嫁給霍英東的兒子霍震霆,成為最早一批嫁入豪門的女星。朱玲玲為霍震霆先後生下霍啟剛、霍啟山、霍啟仁三個兒子,但在2005年,他跟霍震霆的「幸福婚姻」經歷27年的光陰後,最終走向衰亡。不過,第一段婚姻也算好聚好散。
  • BBC拍杜甫紀錄片火了,但古詩翻譯令人尷尬
    來源:澎湃新聞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海報近日,BBC推出58分鐘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歷史學家麥可·伍德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足跡,從鞏義、西安到成都、長沙,用幾首著名的杜詩,串聯起了杜甫波瀾壯闊而又顛沛流離的一生
  • 偉大詩人杜甫是唐朝的公知嗎?看看郭沫若是怎麼說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一千多年來,沒有比這句詩歌更深刻更形象表達出貧富差距的,入骨三分驚心動魄。偉大詩人杜甫因為記錄了唐朝百姓的生死離別痛不欲生,而被後人稱他的詩為「詩史「,解放以後被公認為是」人民詩人「。
  •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也許你不懂!走進詩聖杜甫
    這句話來自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當時的杜甫正想通過這首詩把自己推薦給一位韋姓的大官,這句話其實是杜甫對自己的概括。作為詩壇史上一顆耀眼的星,杜甫留給我們的是大量的詩篇,我們從小就背他的詩,然而在那些古詩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杜甫的故事。
  • 新松恨不高千尺,杜甫的這個詩詞名句,如何理解
    大詩人杜甫的詩歌裡有很多經典名句,給我們欣賞閱讀時增加了很多驚喜。如著名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
  • 從中國紅仿古門窗來了解古代「朱門」的意義「冠墅陽光」
    「朱門」在古代有什麼說法嗎?下面我們就從中國紅仿古門窗來了解古代「朱門」的意義。紅色仿古門窗在古詩詞中經常會有描寫「朱門」的:畫堂昨夜西風過,繡簾時拂朱門鎖。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屬朱門帝子家。金戈鐵馬過江來,朱門大第誰能顧。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杜甫這首詩短短28字誇了4個人,卻罵了一群人,最後一句非常解氣
    臺灣著名作家蔣勳曾經說過,他年輕的時候從來沒有喜歡過杜甫,可是到了五十歲,卻非常愛杜甫。李白是詩仙,仙人當然看不見人間疾苦,所以可以看到李白的詩大多是很浪漫灑脫、豪邁奔放的。而杜甫是詩聖,這個聖是心懷天下的寬廣。
  • 劉禹錫的一首竹枝詞,明白如話,字裡行間卻滿蘊深情
    比如李白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其中的「帆」就指代船;再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作者就用朱門和死骨借 代富貴之家和屍體。下面介紹劉禹錫的一首竹枝詞,明白如話,字裡行間卻滿蘊深情。竹枝詞唐代:劉禹錫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 BBC為杜甫拍紀錄片,58分鐘密集點名這20首詩,有何深意
    有網友評論,「為治癒我們破碎的世界,團結一致,請讀杜甫的詩,這對世界是有好處的。」杜甫大約有1500首詩被保存下來。《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Ian McKellen)爵士在片中為我們朗誦了十餘首杜甫的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分別是哪些詩,有何深意。
  • 讀懂才知辛棄疾的高尚與豪情
    比如杜甫的「天子呼來不上船」,一直以為「船」就是交通工具。直至後來通過一些學者的講解,才知道「上船」大概意思是整理好衣襟,這句詩是形容李白放蕩不羈,即便是見唐玄宗,也衣衫不整,毫不在意。還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一直是以為詩仙描寫自己當年辭去翰林學士的職位,離開長安城時的灑脫。
  • 一首什麼樣的詩,竟讓詩聖杜甫讀之流淚?
    讀「漫捲詩書喜欲狂」則喜不自禁,讀「從此無心愛良夜」則惆悵失落,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既悲且怒…… 唐詩中很多反映現實、表達悲情的詩讀來不僅僅情緒為之感染,甚至還催人淚下。比如戰爭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寫生活困頓的「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還有悼亡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等等都是催人淚下的名句。
  • 杜甫魏徵朱棣都是鼠年出生
    緊跟著走向我們的是唐朝詩聖杜甫。杜甫出生於712年,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杜甫一生命運多舛,顛沛流離,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折射。杜甫年輕時曾經在長安生活了10多年。期間,他見慣了上層社會驕奢淫逸的生活。755年冬天,杜甫從長安回家,剛剛走進家門,就聽到一陣哭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