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最近有一貼特別火爆的討論話題,與近期人物周刊出版的《中國式不好好說話實錄》的話題不謀而合。
說起「不好好說話」的場景的確是罄竹難書。看看下面這些招式,總有一招是你曾經用過的或者是曾經別人對你使過的。
「姐,看我的新髮型咋樣?」
「整的跟街道大媽似的。」
「爸,好煩呀,找實習工作那麼長時間都沒有合適的實習」
「我真想辭職了,受不了單位那些人」
「就你?你能受得了誰呀?還想辭職,辭了職看你上哪兒找工作去」
「媽,我把碗打碎了!」
「多大的人了,連洗個碗都幹不好,你還能幹啥?」
.
這不能好好說話的十八般招式,著實招招穩!準!狠!「絕對刀過留痕,句句扎心」。似乎每個人都曾接過從家人、親人、朋友、同事.嘴中仍出的"刀",並在內心留下劃痕,似乎我們每個人也曾因無法面對自己的虛弱、無力感,把刀子捅到別人的心裡以證明自己強壯。
如果要總結一句在不好好說話排行榜榜首的話,一定就是這句。這句話也是我在家經常不自覺的說出的話。
「你就不能 好好說話嗎?」
「你就不能 專心點嗎」
「你就不能 早點睡嗎」
「你就不能……」
不能!
還真是不能
這就好比是問,你就不能考好一點?你就不能多掙點錢嗎?
不是對方不想,是真的不能,沒有能力能,也沒有能量能,真的是「成妾做不到呀!」
多半不能好好說話的原因無外乎四個不字。
不滿:對自己婚姻的不滿,對孩子的不滿,對父母的不滿。因為不滿有不會用恰當而正確的方式表達不滿,說出期待,就用挖苦、諷刺、訓斥、批評來表達不滿。
不服:爭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爭我應該權威的,你應該是服從的,說出的語言往往是命令的、不容置疑的,詆毀、貶損的。
不接受:不接受達不到期望的孩子。不接受不能理解自己的家人,不接受身邊的同事朋友,當對方無法達到期待,就無法接納,無法接納便心生怨懟。在怨懟下明明可以溫和講述,卻總是反問,明明是關心,說出來的卻是責備。
不爽:心情不爽就需要發洩。明明是老闆的氣,孩子卻成了出氣筒。明明是受了其他人的委屈,家人卻成了發洩的對象。將對別人的憤怒,轉移到離你最近,最親密的身邊人的身上。
想要克服這麼多的「不」字,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想想看的確,在一個人不滿、不爽、不服、不接受的時候,還能夠心平氣和,字字珠璣的好好說話,確實非一般人能做到。
這樣的牛人至少要做到兩點:
一是走腦,在情緒下還能想清楚如何清晰的表達感受、需求、期待。
二是走心,不帶攻擊不帶情緒的真誠而忠實的表達自己。
想要做的走心和走腦,就需要在自己能量很低的狀態下,快速的察覺,調整,穿越,提升自己的能量。下面這張情緒能量表可以清晰的看到在負面的情緒狀態下能量是很低的。
沒有能量狀態下,又怎會有力量說出走心又走腦的話來?每一個不好好說話的人,在那個不能好好說話的當下,內心都要有一個沒有被看見,沒有被理解,沒有被能量填滿的洞。
相比走心走腦,發火,生氣、揶揄、指責這些走腎的說話方式要簡單容易得多。腎上腺激素一上升,直接自動化反應,存在我們潛意識裡的曾經傷害過我們自身的那些「小刀子」,搜搜搜的都飛出來了,不需要學習,不需要分析,不需要邏輯,不需要真心,啪啪啪,「小刀子」就從嘴裡一把接一把的飛出,一氣呵成,解氣、爽!
發火、諷刺、指責、揶揄是最簡單最輕鬆最本能的說話方式。
想要做到好好說話其實不難只需要做到三步。
第一步:清理垃圾,提升能量
先允許自己憤怒,不要壓抑感受。和恐懼、喜悅一樣,憤怒也是一種感受,是人性的一部分,表達出憤怒。比如可以用力捶打枕頭,對惹你生氣的人的照片吼叫,發洩出你想對他說的話。從順從、妥協、害怕種種關係模式中解放出來。
「只有釋放了內心的悲痛和憤怒,只有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沒有歸還的必將轉移」—《原生家庭》
只有清理了這些內在的垃圾,自身能量才會提升,才能夠遇事是心平氣和,才能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
第二步:自我覺察
不經意間的言語造成無心的傷害,說者雖然無意,傷害卻已真實發生。在避免傷害發生之前,第一步就是察覺,只有意識到了自己語言的「暴力「才能不讓錯誤成為一個鏈式傳遞的惡性循環,才能努力行動起來打破它。
多問自己幾個問什麼?
為什麼有些話會刺痛我?
我的情緒體驗是什麼,我為什麼有這樣的體驗?
為什麼同樣一句話我會有這樣的解讀?
表達者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這是自我察覺的過程也是個了解自我的過程。
第三步:換位思考
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和方式表達給他聽。俗點說就是把話說到別人心坎裡,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正如真正表達愛的方式,不是按照你以為的愛的方式去表達,而是用對方需要的愛的方式去表達。
所以按照別人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別人。這也就需要我們了解別人是怎麼想的以及他們的需要是什麼。
好好說話就像我們學習遊泳,學習開車一樣,是一種能力,是需要刻意練習的。沒有人天生就會開車,天生就會遊泳,都是在不斷體驗、實踐、練習的狀態下習得的。
好好說話,經過刻意練習你也可以做到。
不能表達真實的需求和期待的話,不能好好說的話,何止是一把刀?是把雙刃的劍,刺痛對方的同時,也傷害著自己。
經過刻意的練習,把嘴裡的那把刀,那把劍變成愛的語言,感恩的語言。
因為愛,我們好好說話,因為你嘴上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每個人都值得過充滿愛的人生。
(這篇文章其實是上周《有話好好說》的修改稿,希望能在為什麼做不到有話好好說這問題上有個更接地氣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