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是瑞幸咖啡火速崛起的見證者。但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樓塌之後,站得近的人難免惹上一身塵埃。
作者 | 五福
來源 | FN商業(ID:FN-24H)
不可否認,2020年4月3日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中概股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推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之後,瑞幸股東措手不及,生態鏈如地震海嘯般動蕩,神州系更是被秀得頭暈眼花。擠兌優惠券的顧客在瑞幸門店前排起長隊,場面火爆,堪比迴光返照。
而在漩渦的中心,瑞幸咖啡內部上下一心:「今天也要元氣滿滿。」
坑慘創投圈
瑞幸咖啡22億元數據造假事件一出,震驚了全球的投資圈,不管是泥足深陷的150多家機構投資者,還是置身事外的上萬家投資機構,甚至可能波及數以億計的創業公司。
來看看創投圈知名大佬們的「警世之言」:
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朋友圈評論稱:現在還在鼓吹瑞幸財務造假是個人行為、瑞幸咖啡商業模式沒有問題、瑞幸咖啡好喝的人,不是蠢就是壞,這樣的中概股老鼠屎對中國企業的形象影響是破壞性的,對中國創業企業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經此事,全社會很多的經濟成本會提高,因為信任已經被破壞了,而信任是最昂貴的。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朱嘯虎,4月2日朋友圈,轉發《瑞幸咖啡盤前股價跌幅擴大至逾80%》並評論「自己退市吧,看不懂的商業模式堅決不碰!」4月3日朋友圈,轉發神州暴跌超70%的股價圖,評論「要贏得好的聲譽需要20年,而要毀掉它5分鐘就夠!且行且珍惜。」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朋友圈點評:創業也好,投資也好,自己把信用糟蹋了,也就基本沒辦法在圈內正常混了。當年ITAT的夥計們,基本已從主流圈子消失十年。珍惜自己的信用,比賺錢重要至少一百倍。
中糧基金CEO吳曉鵬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上的財務造假性質十分嚴重,對普通投資人和資本市場的傷害巨大,不僅管理層,做審計的安永、做IPO的普華永道、做盈利預測的摩根等機構均可能受到監管機構的高額處罰或刑事訴訟。」
一位創業公司創始人在朋友圈評論稱:「本分踏實做業務的公司會被害死。」
在瑞幸上市的答謝晚宴上,陸正耀一口氣答謝了N多人,包括團隊、員工、合作夥伴、供應商、投行、會計師和律師事務所、媒體。
也不知道現在這些人都是什麼心情?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投資機構:愉悅資本(增持),大鉦資本(瘋狂減持)、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減持)、中金公司、貝萊德集團等,還有二級市場新入局的機構投資者;
聯合承銷商:瑞信、摩根史坦利、中金國際、海通國際;
審計機構:安永華明會計事務所;
律師事務所:金杜、競天公誠、達維等。
以上,怕是無一可以倖免!
其實,瑞幸咖啡原本就是資本坐莊攢起來的一場賭局,每一個參與方都不無辜!
資本圈裡一直存在涇渭分明的兩種投資趨向,堅持長期性價值投資VS沉迷造假式資本運作。不管如何標榜自身,一旦投資項目數據造假爆雷,那過往的所有投資邏輯、投資方法論都將成為啪啪打臉的明證!
搞懵生態鏈
瑞幸是最擅長搞「合作」的企業之一。
對供應商——攜手法國路易達孚、瑞士Schaerer、韓國CJ、日本UCC、法國MONIN、DHL等全球產業鏈頂級供應商,建立藍色夥伴聯盟;
對加盟商——給出「合伙人」的高級title和「0」元加盟費的噱頭,獲得大批努力工作的流量入口;
對其他品牌——跨界營銷玩的飛起,無論是飲料、食品,還是音樂、體育,只要能一起玩耍,都是好朋友;
……
危機一出,命運與共。
最直接被牽連的是加盟商。
作為造詞高手,瑞幸在「不接受任何形式加盟」的flag即將倒下時,打出「合伙人」這一高級詞彙,利用小鹿茶作為獨立品牌拉開了加盟大幕。
據一位瑞幸咖啡某區域總監透露,受疫情影響,小鹿茶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暫停加盟。而已經加盟的店鋪則在疫情之下遭受了二重打擊,收回成本遙遙無期。
簡單算一筆帳,合伙人的前期投入總計約為30萬元,其中門店裝修費6-8萬元,設備採購費15萬元,保證金5萬元。這還不包括房租、人工、水電等等。
而瑞幸則為合伙人提供選址指導、原料採購和數據後臺支持。瑞幸的算法是這樣的:以北京市場為例,依據瑞幸咖啡門店的實銷數據測算,每天能賣出300杯,剝去歸屬瑞幸的毛利潤並分成,加盟商到手的毛利潤為41000元。去掉運營成本,加盟商每個月的淨利潤為16000元,所以約在18個月回本。
但想想瑞幸直營店尚且離盈利很遠的事實,這一預測似乎只能是美好的想像。即便這些都能實現,如今的小鹿茶加盟店能不能撐夠18個月的回本期都很難說。
另一被嚴重波及的群體就是瑞幸上下遊龐大的供應商體系。除了前面提到過的藍色夥伴聯盟,瑞幸的供應商中也不乏上市公司。
曾在渾水放出的報告中出鏡的分眾傳媒就是其中一個,它是瑞幸品牌建設的幕後功臣之一。瑞幸自曝後,這家市值600億的傳媒巨頭一度大跌逾6%。
牛奶供應商高管傑瑞則在網易科技的採訪中說,他的合作夥伴有些擔心瑞幸哪一天資金鍊會斷裂,自己血本無歸,但又懷著一股僥倖的心理期待和瑞幸合作,而標籤工廠、瓶子和杯子工廠等其他供應商也抱著類似的想法。因為供應商和大甲方合作都有結帳周期,這對實業來說缺乏安全感,「大家都在陪瑞幸一起玩」。
鏈條一朝崩塌,對供應商們來說不但失去了大客戶,更面臨著帳期內貨款打水漂的危機,中小供應商甚至可能被拖垮。
此外,瑞幸的1.2萬名全職員工和上萬兼職員工都面臨著找工作的現實,現存的4500餘家直營店租賃方能否如期收帳也成了未知數。可以說,在整個瑞幸生態鏈上,幾乎沒有倖存者。
更神奇的是,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瑞幸上個月調整了公司的經營範圍,新增了零售藥品、銷售日用品、化妝品、通信設備、服裝鞋帽、家用電器等。
如果不是這次突如其來的自曝,這些行業可能也免不了被牽連的命運。
拖垮神州系
瑞幸暴雷後,港股神州租車早盤直線下跌。截至發稿,神州租車跌至1.96港元,跌幅達54.42%,暫停交易。登陸新三板的神州優車應聲下挫近24%,創下4年來跌幅新低。
眾所周知,瑞幸咖啡無論是核心管理層、早期團隊、商業模式還是資本運作思路都脫胎於陸正耀的「神州系」。當然,直接左右市場情緒的還是二者之間的資本勾連。
2017年,瑞幸咖啡向陸正耀公司、錢治亞、董事陳敏等借出4筆為期一年的免息借款,累計金額達到3.82億元;2018年,瑞幸咖啡再次向陸正耀旗下公司申請了一筆1.48億元的免息貸款。
2019年瑞幸上市前,陸正耀本人持股比例約為30.53%,他的姐姐Sunying Wong持股12.4%,僅次於瑞幸創始人、前神州租車COO錢治亞。
瑞幸和神州系也共享同一套資方班底。
曾對陸正耀多次傾囊相助的黎輝和劉二海也是瑞幸的早期投資人。瑞幸A輪融資2億美元,黎輝的大鉦資本、劉二海的愉悅資本、大鉦資本的LP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以及劉二海前東家君聯資本依次進場,將A輪估值抬到10億美元。
在此後僅5個月就啟動的B輪融資中,這個數字翻了一番,資方陣容裡也多了一個中金公司。據悉,中金資本總裁丁瑋是神州租車的獨董,CFO陳良芸是神州租車董事會秘書長。
今年2月,瑞幸遭渾水做空時,中金公司曾發表題為《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證據》的研報力挺瑞幸。此外,身為投資人的中金公司也作為承銷商對瑞幸一路保駕護航。
與瑞幸頗有淵源的還有神州優車旗下的寶沃汽車。在2018年神州優車收購寶沃時,陸正耀的朋友兼同學王百因就通過「倒買倒賣」寶沃股權輕鬆套利1.37億。期間,神州優車還曾為這筆交易提供過24億元的信用擔保。
2019年8月,王百因又成立了以咖啡機、食品原料銷售為主業的公司,直接開在了瑞幸廈門總部的旁邊,而這家公司的業務來源正是瑞幸。
至此,陸正耀及其家人、下屬、投資人和旗下公司全員惡人,均在局中。
渾水報告顯示,陸正耀、Sunying Wong以及錢治亞早已通過股票質押套利約25億美元,折合人民超過100億;大鉦資本和GIC也已相繼減持。其中,大鉦資本通過拋售3840萬瑞幸股權,一舉套出2.32億美元。
局內人自然懂得金蟬脫殼,只可惜了資金鍊岌岌可危的神州系公司。
其實在被瑞幸拖下水之前,神州租車就已經被陸正耀和關聯資本合夥掏了個遍。神州租車於2014年在香港上市,一年後陸正耀就以每股9.2港元套現了34億港元。
陸正耀之外,神州租車的投資方赫茲、聯想、華平資本也在同一時間出售了大量股票。
神州租車2019年年報顯示,集團於報告期內實現總收入同比增長19.35%達到85.84億港元,但稅後利潤卻僅有3077萬港元。此前虎嗅曾援引知情人士稱,神州租車已經考慮啟動私有化,並依然由中金公司擔任顧問。
同樣遭遇的還有神州優車。根據神州優車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下降48%,淨利潤爆降550%,帳上的現金流不足8億元,年報則遲遲沒有披露。隨著神州優車股價下滑,包括聯銀創業、谷欣投資在內的企業投資機構均處於浮虧狀態。
受神州優車影響,寶沃也瀕臨崩潰。
一度將賣車生意做成「口紅帶貨」模式的寶沃,截止今年1月的市佔率僅有0.12%,盈利難如登天。加之還欠前東家59.5億元,寶沃的破產速度可能會超出市場預測。
蒙塵中概股
「一個爛蘋果,會影響一筐蘋果」,曾任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兼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的徐光勳,在對獨角獸公園談及瑞幸對中概股的影響時如是說。
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多達231家。瑞幸熔斷後,超50家中概股跌幅居前。其中,蔚來、和信貸、房天下、蛋殼公寓、人人等知名中概股跌幅在10%左右,尚德、信而富、寺庫等下跌逼近15%。
更糟糕的是,瑞幸只是風暴的開端。徐光勳對媒體直言,瑞幸事件一出來,中概股公司日後在美國融資的難度會增加。
徐光勳解釋稱,2010年渾水做空大連綠諾後,中概股IPO的審核周期長了一兩個月。「美國的中介機構會擔心中概股造假,他們必須更詳細的審計,審計費用、律師費用等,都會提高,這是一環扣一環的。未來中概股的發行價、股價、估值,可能都會受影響。」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2002年,美國在安然公司財務造假後出臺了一部《薩班斯法案》,法案顯示,上市公司編造虛假財報表,最高可處500萬美元罰款或20年監禁。篡改文件處20年監禁,證券欺詐可處25年監禁。
聯繫此次事件,瑞幸在面臨美股處罰的同時,還有可能依據3月1日以來實施的新證券法而在國內被追責。
今天,證監會在官方微信號發文稱,證監會將高度關注瑞幸財務造假事件,證監會將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打擊證券欺詐行為,保護投資者利益。
擠兌消費券
4月3日早尖峰時間段,FN商業(ID:FN-24H)隨機採訪了一位手提多杯瑞幸咖啡的消費者,該消費者表示並非瑞幸重度用戶,只因擔心瑞幸咖啡倒閉,所以一次性用完了所有優惠券。
「平時早上十點前,排號一般在200左右,今天的號是700多,看來大家想法一樣。」
以清空消費券的方式,給這家所謂「國貨之光」企業最後的支持。
此外,該受訪者還表示,「ofo和小藍車的押金都沒能及時退掉,這次不會再重蹈覆轍。」
這正是大部分消費者擔心的問題。
疫情期間出門不便,而瑞幸門店布局也偏向於商圈而非住宅區,如果瑞幸咖啡倒閉,之前的消費券很可能會作廢,連「排隊退押金」的資格都沒有。
4月3日中午,當第二輪「擠兌式消費」高峰期到來時,瑞幸咖啡的App、小程序均出現崩潰,頁面無法正常打開、登陸。
成立兩年多來,瑞幸咖啡的拓客方式兇猛且激進,通過多次如免費試喝、打折、優惠券等線上線下的優惠活動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如果瑞幸咖啡倒閉或者大面積關店,對這部分消費者的影響就不是優惠券作廢那麼簡單。
他們面臨的是消費方式的強制性改變。
因為儘管被戲稱為褐色豆漿,但不同於豆漿的是,咖啡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癮品,對用戶的消費行為有很強的塑造力。
規律性飲用咖啡的用戶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這一消費行為。
數據造假、偽造銷量,本身就是對消費者的欺騙,因為這些都曾是其商業宣傳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內容。
此外,籤約代言人是瑞幸咖啡的另外一種營銷手段,張震、湯唯、劉昊然、肖戰都是瑞幸咖啡或其子品牌的代言人,瑞幸咖啡官方微博發布的內容中,每隔幾條就會出現以代言人為主體的宣傳海報。
憑此,瑞幸咖啡也成為粉絲經濟的分食者。
2019年9月,瑞幸咖啡宣布旗下品牌小鹿茶將成為獨立品牌並獨立運營,同時宣布籤約肖戰為小鹿茶品牌代言人。但瑞幸咖啡代言人劉昊然也參與了小鹿茶的宣傳,而小鹿茶官博發博稱肖戰是小鹿茶唯一代言人。
這一行為引起劉昊然粉絲的不滿,瑞幸咖啡官方微博解釋稱肖戰是瑞幸咖啡子公司小鹿茶的代言人,瑞幸咖啡的代言人只有張震、湯唯和劉昊然三位,這樣的解釋又引起了肖戰粉絲的不滿。
那麼此次數據造假事件,就將引起四位代言人粉絲的不滿。
我們都曾是瑞幸咖啡火速崛起的見證者。
但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樓塌之後,站得近的人難免惹上一身塵埃。
參考資料:
1、《瑞幸迷局》,來源:網易科技,作者:孟倩;
2、《瑞幸咖啡:對韭當割,人生幾何》,來源:倪叔的思考暗時間,作者:倪叔;
3、《瑞幸咖啡事件後續:董事長發聲、公司最新回應 行業連鎖反應已現!》,來源:FX168財經報社(香港),作者:Sarah;
4、《瑞幸咖啡的最後底牌:一位高人,兩個徒弟,三段空城計》, 來源:衝浪普拉斯 ,作者:徐衝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