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東北三兄弟黑吉遼先後飄起了雪花。一時間,#東北請你來看雪#衝上熱搜。身在廣東的老鐵穿著半袖頂著大太陽看著我們打雪仗降溫。雖然瀋陽的雪比不上雪中扛把子—哈爾濱。但自從降雪之後,這氣溫就跟坐了滑梯似的往下滑。
老話說,美不美,看大腿,而我媽一聲吼,讓我套上了2020年的第一條秋褲。
要溫度,要風度?——你可能還不知道低溫症的可怕。
有些小可愛肯定要問,啥是低溫症?
敲黑板,劃重點啦:在這裡,我要給大家普及一個概念——低溫症,也叫失溫。
失溫在醫學上是指人長期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下,身體喪失過多熱量後體溫逐漸降低,生理機能隨之減弱,在嚴重情況下甚至導致死亡的症狀。
長期暴露於低溫環境(包括水中)、大風、缺氧,加之缺乏適當的保暖措施,極易發生失溫。
當直腸溫度降到攝氏35度以下時,人體即已進入失溫狀態。
在戶外,溼氣和風是最大的殺手。在冰點以上,我們容易被環境溫度所麻痺,有些人不自覺的讓自己走的大汗淋漓,這時溼掉的內衣增加了身體熱量傳導速度,是幹內衣的5倍甚至更高。而據調查顯示,在0~10攝氏度時低溫症的高發區間。也正是媽媽們耳提面命提醒穿秋褲的溫度區間。在這裡,我先用一張簡單的圖表闡述一下失溫的分級以及對應的症狀。
分級
分度
溫度
表現
I級
輕度失溫
33-37°C
顫抖、心律升高、排尿變多、呼吸頻次升高、肌肉不協調、蹣跚、行為異常。
II級
中度失溫
29-33°C
恍惚、顫抖減少甚至消失、虛弱、思維麻木、智商降低、口齒不清、記憶障礙、視覺障礙、心律不齊、瞳孔放大。
III級
嚴重失溫
22-29°C
昏迷、神經反射消失(對疼痛沒有反應)、呼吸頻率和心律極低、低血壓、可能出現心室纖顫、患者無法自主調節體溫。
IV級
致命階段
低於22°C
肌肉僵硬,很少能覺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現心室纖顫然後真正死亡。
其實,判斷是否失溫很簡單。只要在寒冷的環境中,出現行為語言異常,就該懷疑對方失溫。例如我們經常在晚上接到120急救中心送來的找不到家屬的一些人。
大多是在飲酒後醉倒在路旁——飲酒出汗內衣浸溼。在風冷的環境中不知呆了多長時間。還記得散局後大家說的最後一句話:「你們先走,我在後面慢慢走,醒醒酒。」然後扶著樹幹大吐醉倒。飲酒會經歷一個毛細血管擴張的階段,體表變熱,更快的帶走核心體溫。此時,喝酒暖身這句話約等於飲鴆止渴。醉倒後,你的血管才會收縮,你會覺得冷,容易出現凍瘡,凍傷。
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急診醫學中心全體醫護提醒:小飲怡情,酒大傷身,切莫貪杯。
資料表明,很多已經2級失溫還有意識可以行動的患者都希望自己在後面慢慢走。他們常說「你們先走,我很好。不用管我」
「我很好。」就是一句謊言。就像是一個剛剛失戀的人告訴你我很好一樣。
也許你會說,就是低體溫,暖和暖和不就過來了麼。
但事實上卻是——沒那麼簡單。
1.對3級以上失溫患者進行體外復溫,一般認為只能延長生命,並無法治癒。只能送醫院進行體內復溫,例如通過靜注、利用呼吸機加熱胸腔。口對口人工呼吸,也有一定的體內復溫作用。
2.較嚴重的失溫患者(2級以上)身體嚴重脫水,體液和細胞液濃度升高,身體內的生化環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適應低溫環境,如果復溫過於猛烈,可能會出現悲劇。例如浸入溫水強制復溫、把失溫患者和健康人放進同一個睡袋「密切接觸」,都會有一定的風險。
3.復溫休克
復溫要循序漸進,復溫過快過猛可能會發生復溫休克。
① 不要搓患者的手心腳心促進復溫
失溫的同時伴隨的是脫水。這時,身體四肢和外皮的血液循環基本關閉,形成一個「保溫層」身體將溫暖的血液集中到內臟,保證內臟的存活。這個時候,猛搓手,腳會讓冰冷的血液回流到內臟,造成低血壓,進一步降低核心體溫,引發室顫或出現復溫休克,
正確的體外復溫方式應該是集中在核心部位(如圖)。復溫不要求快,循序漸進為好。
② 不要給2級以上的失溫患者喝熱水。
同理,也不能給2級以上的失溫患者熱水喝,這會劇烈擴張血管,導致低血壓,進一步降低核心體溫,可能會造成復溫休克。熱水所帶來的溫度杯水車薪,但造成的副作用卻很大。要等患者恢復到1級失溫狀態再給其含糖的溫水。
注意!
注意!
注意!
正確的做法是:
1. 將患者轉移到安全的地方。(轉運時記得輕抬輕放,像對待骨折患者一樣)。
2. 將潮溼的衣物脫掉換上乾燥的衣物。
3. 為患者準備一條溫暖的毛毯裹住身子和頭部,一定要露出口鼻。
4. 準備好AED以備患者發生惡性心律失常。
5. 準備急救箱。
6. 緩慢復溫,不可急於求成。
天冷加衣,是一句多麼簡單樸實的話呀。所以,不要為了美讓我們凍得失去知覺。畢竟我們的美靠的是氣質。
我是隔壁王翠花,點關注,不迷路。更多科普小知識在瀋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急診醫學中心微信公眾號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