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張大千聯手揮毫潑墨,畫了我大浦東的這個村!來看可以入畫...

2020-12-21 澎湃新聞

我大浦東,有個美麗鄉村的牆畫特別厲害!作者是黃賓虹、張大千!

1932年,國畫大師黃賓虹、張大千曾應傅雷表姐顧飛之邀,來周浦欣賞桃花。賞花後興致盎然的兩人,聯手揮毫潑墨一幅《紅梵精舍圖》,界浜將其作為牆畫,裝飾在房屋立面上。

從海濱小村到如今的「世外桃花源」,老港鎮大河村脫胎換骨;從默默無聞的小村莊「逆襲」成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周浦鎮界浜村已是一派新時代農村風貌……引起變化的秘訣之一,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2019年起,浦東新區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首年便完成了204個村全域整治。今年年初,浦東又結合美麗庭院建設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管理工作,在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的同時,健全長效機制,打造一流城郊環境。得益於此,在浦東,像大河村、界浜村這樣的「美麗鄉村」正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在百姓眼前,不僅讓鄉村生態宜居、村民安居樂業,更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了底色。

不見髒亂差 處處是美景

前不久,老港鎮大河村村民劉彩芹帶著小孫女在口袋公園玩耍,偶遇一批攝影愛好者。他們拿著「長槍短炮」,對著鄉村美景不斷按下快門,用鏡頭記錄下新農村的美麗畫面。劉彩芹和小孫女綻放的笑臉,也成為攝影愛好者美好的素材。

一條建中路,是通向大河村的主幹道。大河村以「道路黑化、路燈亮化、河道淨化、杆線序化、環境美化」為目標,對建中路進行了改造提升。如今,建中路不僅寬敞平整,兩側風景也更加宜人。

事實上,大河村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核心區範圍內共39條、5.1公裡村支路,都已完成「白改黑」提升改造。與此同時,大河村還在核心區內串聯起了一條3.6公裡長的鄉村步行道。這條慢行步道注重鄉土化、生態型,與沿途的美麗庭院特色「小三園」、村級口袋公園等相融合,走在路上,猶如走入畫中。

原本一處處「髒亂差」的衛生死角,被打造成了一個個「網紅打卡點」;150多戶農宅風貌提升工程全面完成;25段河道輪疏工程完工驗收,劣V類水體全面消除;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全面完成,生活汙水處理率達100%;宅前屋後、田間窩棚的環境煥然一新;體現自然質樸特色的「口袋公園」、富含鄉村文化的牆畫、「穿衣戴帽」的農房等等……「大河村現在步步有景,我們村民的生活也更幸福美滿,是要好好記錄下來。」劉彩芹驕傲地說。

大河村黨總支書記楊世華介紹,大河村圍繞「潔、齊、美」,深入開展拆五違、治河道、清垃圾、鋪綠化等工作,使得村莊全域整潔乾淨,顯現出「轉角遇新景,處處見新顏」的農村新形象。

「見新顏」的不僅是大河村。從龍陽路乘坐地鐵16號線一路向東,途經惠南東站時,一片巨幅七彩稻田畫會映入眼帘。這幅畫由多色水稻勾勒出「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字樣和地鐵、大飛機簡圖。畫旁邊,騎行道蜿蜒,在稻浪中若隱若現。

「再過半月,隨著水稻成熟,這幅七彩水稻畫即將再次『變色』,屆時一派金燦燦的景象,寄託著滿滿的豐收喜悅,將讓海沈村更加引人矚目。」 惠南鎮海沈村黨支部書記莊平說。

走進海沈村,村宅外圍的特色主題牆繪融入傳統文化詩詞,還原了一片田園風光。閒置輪胎、農具等再生為裝飾品,點綴在宅前屋後、大街小巷。優美的村容村貌不止於此。在村裡角角落落出現的「小三園」,讓海沈村處處是景。

在海沈村「美麗庭院」五星戶家庭陳可娟阿婆家,沿著院子邊的鐵藝圍欄,一盆盆各具特色的盆栽整齊排列,有仙人掌、有繡球、三角梅……在各種花草的映襯下,院子裡一棵近兩層樓高的銀杏樹顯得格外高大。經過精心打理,陳阿婆家成了村裡的一道風景線,到處充滿勃勃生機。「現在自家庭院就是個小花園,家裡的小輩們搬回來跟我們一起住了。」她說。

挖掘鄉土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

河網密布、水系發達的周浦鎮界浜村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雖然已從默默無聞的小村莊,逆襲成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上海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但濃濃的鄉愁卻從未散去。

鄉愁,體現在界浜的角角落落。村裡有一座建於1778年的古橋,名為「德潤橋」,是百年間村民前往瓦屑老鎮趕集的捷徑。這座被列入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名單的石橋,如今仍發揮著作用。為了更好地保障村民出行,界浜村為德潤橋加固河堤和欄杆,甚至為保護古橋,特意向區職能部門申請,調整了可能會破壞德潤橋的外環運河延伸段設計方案。「我們堅信合理的保護和利用是對文物最大的尊重。」界浜村黨總支書記姚輝說。

國畫大師黃賓虹、張大千曾聯手揮毫潑墨的一幅《紅梵精舍圖》,被界浜作為牆畫裝飾在房屋立面上;「浦東宣卷」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村民張福良傳唱浦東宣卷六十載,古調填新詞,吟唱人情風貌;村裡雜草重生的荒地被打造成了「宣卷廣場」、百年老宅化身「幸福屋」、老物件展示廳陳列農村農具,展現舊時農事情景……界浜村通過一系列方式展現鄉愁,讓界浜的人文氣息更加濃鬱,也賦予這座美麗鄉村獨特的氣質和內涵。

與此同時,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除了天天有時裝秀、合唱、太極拳、廣場舞等文化活動,界浜村還邀請張福良開班教學,以非遺傳承室為平臺,定期「福良送戲」,讓村民感受非遺文化帶來的樂趣。

界浜村隔壁的棋杆村,同樣也有著百年歷史。在建設新農村之時,棋杆村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底蘊。

明嘉靖三十二年,時有倭寇入侵瓦屑,村民巧妙地在倭寇登陸處附近樹起一面旗幟作為暗號,以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敵情,綠色旗幟代表安全,紅色則代表有倭寇入侵,警告村民做好準備拿起武器,抗擊倭寇。這便是棋杆村村名的由來。如今,這段故事以長篇牆畫的形式,展現在棋杆村的「成長樂園」裡,讓年輕一輩了解抗倭故事,熟知村莊歷史,感受並傳承棋杆村村民勇於抗爭的精神。

位於棋杆村18組,至今已有近兩百年歷史的顧家老宅,同樣訴說著棋杆村的鄉村記憶。走進這套古色古香的清代民宅,老宅客堂「承裕堂」的牆頭依然懸掛著顧家族譜、族規家訓。以老宅為載體,村裡將「孝善」婦女驛站、核雕收藏館、知青紀念屋等置入其中。「不只是環境的提升,美麗鄉村更要有人文情懷。」棋杆村黨總支書記張軍說。

為了更好地傳承「家文化」,棋杆村不僅定期組織孩子們來顧家老宅誦讀《顧氏家訓》,學習為人處世之道,還開展「老宅裡的故事」公益項目,村幹部義務做起老宅「導遊」,接待一批又一批慕名而來的遊客,為他們講述老宅故事。棋杆村計劃對顧家老宅進行修繕,賦予老宅更多功能。「之後,棋杆的旗幟文化、家文化和農耕文化等,都將在這裡得以展現。」張軍說。

村民自治助推農村建設

10月17日,棋杆村村民周泉伯來到村裡的「愛心農場」,打理這片公用菜園。臨走前,他特意割了幾把青菜、摘了一些茄子,送去高齡老人顧夢生家。「這些菜夠老顧吃兩天了,到時候我再給他送去。」周泉伯說。

「愛心農場」是棋杆村人居環境提升的成果之一。近1000平方米的「愛心農場」,原本是一片荒地。在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村委會徵詢村民意見後,將其改建成了菜園,由黨員志願者與村民代表進行管理。「愛心農場」分為5個區域,分別種上了芹菜、草頭、花菜、蘿蔔等十餘種蔬菜。「這片菜園全權由村民管理,想種什麼,想怎麼種,都由村民說了算。」張軍說。

不僅如此,村民還會定期將「愛心農場」產出的蔬菜送給村裡的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及殘疾家庭。此外,村裡的「百果園」「成長樂園」等也是村民自治的載體。「人居環境直接反映村子的宜居程度,想要長久保持下去,後續的長效管理離不開村民的共同努力。」張軍說。

只有讓村民參與進來,打造出來的美麗鄉村,才是他們真正所期盼的,效果才是可持續的。在界浜村,同樣如此。

對水系發達的界浜村而言,村民的宜居生活與身邊的河道息息相關。村域內111條中小河道,經過整治、截汙納管及生態河道治理工程,如今已變得水清岸綠,還有不少成功「轉型」為景觀河道,成了村民平日休憩散步的好去處。村裡也專門組建了一支「草根河長」志願隊,由村組長及村民骨幹組成,分區域包幹河道,參與河道巡查、治理等工作。

事實上,界浜村的志願力量遠不止這些。平時喜歡用手機拍風景照的張阿姨,迷上了用「微平臺」裡叫做「隨手報」的小程序拍「五亂」:路上的暴露垃圾、村宅裡的違章建築、商鋪門前的佔道經營等,都在她的「涉獵」範圍中。這是因為她有個新身份——網格志願者。在界浜村,像張阿姨一樣的志願者有170餘人,他們每天的任務就是圍繞農村人居環境的26個要素,在各自負責的網格區域內開展巡查走訪,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上傳「微平臺」,後續就會有工作人員及時跟進處置。「我們只要動動手指拍個照片,就可以向村裡反映各種問題了。」張阿姨說,「工作人員跟進的速度也很快,有時候繞一圈回來,剛上報的問題就已經解決了。」

有了村委幹部、網格工作人員,以及村民志願者,界浜村真正做到了聯勤聯動工作24小時在線,112個攝像頭搭載大數據平臺,全天候監控著村裡各個角落。「我們發動廣大黨員和村民志願者參與村域治理,通過『技治』與『人治』相結合,讓農村治理更加精細化。」姚輝說。

為了鼓勵更多村民成為志願者隊伍的一員,界浜村還研究出了一套激勵機制。姚輝介紹,村民發現問題後,利用「微平臺」上報處置,每發現一個問題或者完成一個任務都會得到一定的積分,達到一定的積分數額後,就可享受到獨屬於界浜村志願者的「福利」,比如送周浦花海門票、民宿免費體驗住宿一晚等。「我們希望調動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大家共同營造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姚輝說。

文字:沈馨藝

部分攝影:鄭峰 倪竹馨

原標題:《黃賓虹、張大千聯手揮毫潑墨,畫了我大浦東的這個村!來看可以入畫的小鄉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名畫賞析】張大千畫扇合集
    張大千 Chang Dai-Chien(1899-1983) 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 【名畫賞析】張大千-《潑墨山水》
    張大千 Chang Dai-Chien (1899-1983) 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原來是這麼畫的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曾經數度改變,晚年時歷經探索,在57歲時自創潑彩畫法,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係,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可貴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
  •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是這樣畫出來的!
    張大千 1969年作《松峰曉靄圖》       張大千的潑法,不是單純地往畫紙(絹)上潑墨,其繁複處理過程,非十天、半月不能完成。
  • 巨匠張大千:畫山水畫,能夠提升一個人的思想
    巨匠張大千:畫山水畫,能夠提升一個人的思想文/文涓中國近代歷史中,有許多非常優秀的山水畫家。不過要說在這流派中有誰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麼應該要數張大千了。張大千曾經說過:畫山水畫,能夠提升一個人的思想,培養一個人的情操!可見,他對山水畫的理解是多麼的深刻,也正是因為這樣張大千才能夠成為一位山水畫的宗師人物!張大千出生於書香世家,所以他從小就和書法美術等打交道。
  • 張大千的畫:霸主,無人能撼動
    在「庸禮居珍藏中國書畫」專場和「中國書畫」專場上,張大千共有23件作品,是上拍書畫家中最多的,且所有作品全部成交,成交率100%,在前十位成交價排行榜中,大千一人獨佔7席,其中,拔得頭籌的為張大千1983年創作的潑墨潑彩《桃源圖》,若按每平尺計,高達1500萬港元。那麼,張大千作品再次引爆蘇富比春拍意味著什麼?
  • 張大千畫作中禪意探源(一):對於文人畫禪意傳統之承繼
    至第三階段的潑墨、潑彩、潑墨彩畫,更是空逸圓融,筆墨簡淡,不僅為山水畫開闢了新天地,而且為其藝術創造宕開了新的境界,使其畫作充滿了現代氣息。由於張大千圓融淵穆的禪意境界在其荷花系列畫作中表現得尤為集中、典型,我們以其「不似之似」的荷花妙象為契入點進行探源。
  • 張大千:色彩運用到極致的國畫大師,其潑墨潑彩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潑墨潑彩對於普通人來說,應該更容易欣賞,不說其它,光是這水色氤氳中的朦朧山水,以及鮮豔濃烈的色彩變化,就十分引人注目了,我認為這種以中國基本繪畫技法為基礎的作品,還是相當符合中國人的口味的。張大千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他自身的文化修養、人生經歷都離不開。根據本人的回憶,張大千最小從九歲開始畫畫,十二歲就能買畫賺錢了!
  • 50分鐘罕見視頻,張大千的潑墨山水原來是這樣畫出來的
    張大千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 論潑墨潑彩技術手法在張大千作品中的表現力!
    二,張大千潑墨潑彩畫的藝術表現力1.筆力雄渾,水色出眾潑墨的方式由來已久,對中國的繪畫藝術產生重要影響,強調將墨汁進行潑灑,使得畫作能夠體現出內在的魄力與精神對潑墨手法進行具體分析可知,可以細分為很多種類,每種方式都有其獨到之處雖然其操作方式看似簡單,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必須能夠讓墨與顏色進行和諧交融,如此才能夠讓畫的創作具備較強的現實意義張大千由於晚年患有艱疾
  • 娶了10個老婆,做了100天和尚,畫了1000張假畫,中國最貴畫家說:「再老也要談戀愛」
    張大千和民國當時著名畫家黃賓虹有交往,黃賓虹最喜歡清代畫家石濤的畫,是當時收藏石濤畫最多的人,也是鑑賞石濤畫作的頂級權威。張大千也喜歡石濤,但他手上沒有精品,於是就向黃賓虹借,黃賓虹一聽臉就耷拉下來:「你開什麼玩笑啊,這幅畫怎麼能借?不借不借。」
  • 張大千:畢卡索年輕時的畫最好,越畫越差
    畢卡索曾經贈給張大千一幅畫,畫上只見碩大一張臉,五官不具人形。有人傳說這幅抽象速寫是畢卡索為張大千畫的肖像。「畢卡索怎麼會選中這一幅畫送您呢?」美國華文作家謝家孝問道。張大千指著他的夫人徐雯波說:「這要問我太太,她還後悔得不得了呢!」原來,畢卡索曾經捧了五大本畫冊請張大千觀摩,看到這幅畫時,當時張大千隻覺得畫得很怪,坐在一旁的徐雯波也不由好奇地問:「這張畫的是啥子呀?」畢卡索說:「西班牙牧神,畫得好不好?」徐雯波當然只能說很好很好,很好的結果是畢卡索破例題名送畫。
  • 娶了10個老婆,做了100天和尚,畫了1000張假畫,中國最貴畫家說:「再老也要談戀愛」 !
    要實際說,張大千是千年來難得一個的書畫天才,不僅天賦高,而且勤奮。張大千和民國當時著名畫家黃賓虹有交往,黃賓虹最喜歡清代畫家石濤的畫,是當時收藏石濤畫最多的人,也是鑑賞石濤畫作的頂級權威。張大千也喜歡石濤,但他手上沒有精品,於是就向黃賓虹借,黃賓虹一聽臉就耷拉下來:「你開什麼玩笑啊,這幅畫怎麼能借?不借不借。」張大千吃了閉門羹,於是心生一妙計,黃賓虹不是喜歡石濤的手卷嗎?
  • 嘉峪關市美術館線上藝術大講堂——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畫
    嘉峪關市美術館線上藝術大講堂: 第八講:中國繪畫欣賞— 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畫
  • 一代宗師張大千的三次奮鬥
    張大千由上圖可知近40年來,當我們再次重新審視張大千這個人物時,依然覺得張大千這個人物很罕見、很神奇、甚至不可思議。張大千他是一位極富個性、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其趣聞軼事之多、流傳之廣,影響甚大。當時的張大千作為一名外來者,要想在十裡洋場的大上海畫壇立足談何容易,當時老資格的畫家有吳昌碩、吳湖帆、馮超然、吳待秋、吳華源、陶冷月、張石園等,張大千要在上海灘賣畫維持生計更是難上加難。張大千第一次闖蕩海上畫壇主要是以學習為主,先後投在曾熙和李瑞清門下,儘管曾、李都是以書法著稱,但是收藏頗豐,閱歷很深,有一流的書畫鑑賞能力。經他們的點撥,張大千進步很快。
  • 張大千、劉海粟開啟了潑彩畫的興盛!潑彩畫雙年展帶來視覺驚豔
    ■聶危谷 《祥光慶雲 》 「潑彩畫雙年展」的主題是「潑彩畫」,中國畫的潑墨潑彩自古已有,但此前沒有形成自身的特點和體系。20世紀後期,在東西方各種藝術思潮的碰撞下,張大千、劉海粟等畫家開啟中西融合理論上的探索和實踐上的創新,帶動了潑彩畫的興盛。 之後朱屺瞻、謝稚柳、宋文治、魏紫熙、侯北人等一批畫家在這一領域做出了傑出創造,為中國畫在新時代的發展探索了一條新的表現之路,對中國畫的寫意傾向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 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畫法步驟解析
    潑墨山水畫是我們中國畫中一種獨特的繪畫技法,潑墨畫是在紙上面用墨大面的塗抹,不用刻意去打稿,完全憑感覺,然後跟隨著墨的走勢去合理勾勒出景物與物體,這個就很考驗畫者的畫功與經驗。潑墨山水畫的創造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所創造的繪畫技法。
  • 張大千潑墨潑彩繪畫的辯證美學研究
    關鍵詞:張大千;潑墨潑彩;辯證近世以降,關於張大千畫藝的研究,多著眼於其藝術造詣達至巔峰狀態的「潑墨潑彩」畫作之上。就目前研究現狀而言,經幾代學者從不同視點與維度的研究或批判,關於大千潑墨潑彩畫作的研究已有多方共識。大千晚期潑墨潑彩畫風的形成,就社會共時性一面而言,有賴於自清末民初以來「西學東漸」壓迫性話語權威裹挾下的突圍。
  • 張大千珍貴的幾幅畫 (最貴),一起來欣賞
    桃源圖TOP1《桃源圖》是張大千的晚年潑墨彩畫作,當時張大千居住在北郊外雙溪,張大千性情恬淡,但隨著這裡的人越來越多,這裡的環境也變得不再幽靜,於是張大千就畫了這麼一幅畫,並題詩自我安慰。嘉耦圖TOP2《嘉耦圖》184.5×95cm成交價:RMB 159,917,220香港蘇富比(拍賣時間2011-05-31)愛痕湖《嘉耦圖》以荷花入畫,寓意佳偶天成。畫中精工細緻的描金朱荷,在墨綠漬染的田田茂葉的襯託下,富麗堂皇而無匠俗之氣,濃陰中的雙棲鴛鴦色彩斑斕、悠然自得。
  • 張大千集大成之潑墨潑彩繪畫,驚豔十足,美到可以設置成聊天背景
    張大千在駕馭水、墨、色方面堪稱出神入化,他最出色的還是要數潑墨畫,潑墨潑彩,不知道是否有人熟悉這種畫技,這是張大千在多年的繪畫生涯中,融合中國傳統潑墨畫後,對山水寫意表現技巧的一次創新,這種傳統、獨特、創新的畫風,形成了他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一般來說,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潑墨畫,也就是將水墨揮灑在紙上,隨意發揮,進行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