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徐暉
12月9日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教育同行齊聚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剛一落座,就收到了學校自創的兩副撲克牌。這是請專家們來學校打「紅五」嗎?大家拆牌細看,卻紛紛點讚。撲克牌裡到底有啥玄機?
錢報記者也拆開了手中的兩副牌,果然令人耳目一新,這竟是安吉路實驗學校九年一貫大閱讀課題研究的文創作品。
兩副牌各有一個主題:其一是「全學科經典閱讀」,上面印有一至九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等全學科閱讀推薦書目,每一張撲克牌對應一本不同年級和不同學科閱讀的推薦書目,比如紅桃5,是語文老師推薦的適合五年級學生閱讀的名著《西遊記》,方塊7,是英語老師推薦的適合七年級讀的英語經典名著《愛麗絲鏡中世界奇遇記》;其二是「數學家的故事」主題,上面印有54位中外歷史上對數學作出重大貢獻的數學家,每一張對應一位數學家的介紹及其發明的重要公式。
原來,安吉路實驗學校近年來在推動經典閱讀這件事情上做了很多探索,希望通過撲克牌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大閱讀課題的研究成果傳播出去。據了解,兩副撲克牌一推出,學校教學部早早就將其預訂作為期末學生獎品;數學老師也紛紛來預訂,將撲克牌作為學生經典遊戲24點的道具;還有更多的老師希望能夠拿到這些撲克牌贈送給親朋好友。
這次學校邀請各路專家學者打「紅五」是假,借「牌局」邀請各路專家學者為「九年一貫」辦學把脈、引路是真——創建於1954年的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1990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九年一貫學制改革,今年已經是第30個年頭了。和普通中小學相比,「九年一貫」有哪些優勢?會遇到哪些問題?未來之路應該如何走?為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安吉路實驗學校專門舉辦了九年一貫辦學三十周年研討活動,並以「實驗創新智慧治理」為主題。
社團展示精彩校園文化、一封家書三代人傳遞安吉路情緣、校長講述辦學歷程、專家引領主題論壇、名師智慧課堂研討……學校本著「輕負高質 多元發展 智慧創新」的辦學特色,以講述「安吉路九年一貫的故事」為主線,以課程為核心,從師生、校長、專家的講述中串起學校九年一貫德育、課程、品牌特色,全方位展示九年一貫三十周年所走過的歷程。
根據這三十年的探索歷程,安吉路實驗學校校長王盛之總結出了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幾大優勢,包括有利於中小學教育教學一體化,分散難點,減緩坡度;有利於緩解壓力,促進身心健康,實現輕負高質;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持續發展;有利於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核心素養的提高;有利於資源整合,增強潛力,放大效益,推進均衡;有利於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的教師幹部隊伍。
但同時,九年一貫制學校也會遭遇區域課程、教材教學進度和評價體系不同;中小學生年齡跨度大,身心發展不同;中小學作息時間不一致,課程目標不同;拓展性一貫課程的組織管理要求不同等問題。
王盛之認為,安吉路的「九年一貫學制」著力於「一貫」,致力於辦學思想、育人體系、課程體系的「一貫」。他認為九年一貫制學校不是簡單的小學和初中的組合,不是兩所學校在一個院子裡辦學,而應是一個有機完整的集體,就像人的身體部位一樣,左手和右手、左眼和右眼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配合、資源整合,做好了就不是6+3=9,更不是6+3<9,而是大於9。
為此安吉路實驗學校這30年來,進行了多種嘗試——
整合課程,讓一至九年級的課程「活」起來。由於中學和小學各學科的知識點在能力要求上各有側重,因而在中小過渡時存在一定程度的銜接困難。學校通過對各類教材進行系統比較和研究,開發出符合學情的校本教材,作為對現有教材的有力補充。同時,利用「刪」「增」「合」「換」「立」,將一至九年級課程進行梳理,刪除重複內容,增加拓展課程,並對全階段課程進行內容整合,甚至調整課文前後順序,小學中學教育教學工作互通,讓一至九年級的課程「活」起來。
初步建立了立足生命成長的「九年一貫育人體系」。其中儀式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亮點和特色,既有固化的成長儀式,如新生入學儀式、入隊儀式、紅領巾換戴成長儀式、離隊人團儀式、畢業典禮,又有動態的成長儀式,如「大手牽小手」開學典禮、「重走九年路」的百日誓師等。不同的儀式貫穿孩子9年的學習成長過程。每個儀式都是學生階段性成長的一個標誌。
有效破解教學質量提升難題。九年一貫制優勢給予教與學方式的探究以巨大的空間。比如:語文學科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綱,以PISA閱讀能力評價指標為導向,把目光投向《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小學語文一至六年級每個單元的閱讀要素分解到每一課,分成一課一得、習得過程、一組一測3個模塊,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搭建有意義的支架,實現一課一小得,一單元一大得,有效破解教學質量難提升的問題。
未來,安吉路實驗學校將加強與浙江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合作,促進中小銜接課程科學設置的進一步深度化地推進;通過若干的核心研究項目,凝聚國內知名九年一貫制的兄弟實驗學校的智慧思想和有效方法,利用智能平臺實現跨區域數據共享;通過信息技術搭建智能教育平臺,探索「智能平臺賦能的個性化教育路徑」。
研討活動中,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課程研究合作項目啟動,21所學校成為課程研究合作項目首批成員學校;語文、英語、數學和科學四門學科八位優秀教師圍繞「如何解決好中小學學科教育銜接」的主題進行智慧課堂研討;教育專家圍繞「智能時代背景下中小銜接課程及教學方式新變革」、「公民同招背景下九年一貫學制優勢及機制新探索」、「提質強校背景下九年一貫學校時間管理的新思考」等議題進行沙龍論壇。
【背景連結】
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創建於1954年,是一所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創辦的「對內示範、對外開放」的新型小學。學校先後成為浙江省重點小學、浙江省實驗小學。1989年學校被列為「全國百所名校」。1990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九年一貫學制改革,改名為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2020年,恰逢浙江省實施九年一貫學制30周年。
30年來,學校不斷拓寬外延發展格局:1995年初,與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聯合創辦了國有民辦「大成實驗學校」;2004年,在省青基會希望工程部的牽頭下,援建淳安縣「安吉路威坪鎮希望小學」;同年10月,成立安吉路教育集團,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杭州市大成實驗學校、杭州市安吉路早期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和淳安縣安吉路威坪鎮希望小學皆為成員單位;2006年9月,杭州市景成實驗學校依託集團實施九年一貫辦學;2010年,學校聯手萬科南都房地產有限公司創辦安吉路良渚實驗學校;2020年8月,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團新天地實驗學校正式掛牌。
30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安吉路人的傳承創新,學校承擔了探索和示範的使命,秉持著「科研為先,育人為本,服務為上」的辦學思想,充分發揮「九年一貫」學制優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一集團二校園三校部」的辦學格局。學校作為多元辦學體制共存的安吉路教育集團領銜學校,培養了一批批基礎紮實、學有潛力、個性優化、素質全面的優秀學子,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彰顯了無法用數字表達的名校品牌效應。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