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深圳灣變遷的歷史嗎? 聽「濱海溼地守護者」孫莉莉講紅樹林...

2020-12-12 SZNEWS

▲孫莉莉老師授課中。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7日訊深圳晚報記者耿銀 文/圖)每年冬天有多少候鳥會光臨深圳?答案是約10萬隻。在昨日的福田文明學院第6期經典課上,紅樹林基金會(MCF)發起人、終身榮譽理事,福田紅樹林生態園園長孫莉莉給福田文明學院的學員們講述了福田紅樹林裡的三個小故事:深圳灣變遷的歷史、紅樹林溼地的保護以及深圳灣的「小鑰匙」。

在政府的支持下,2015年12月,紅樹林基金會託管了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這是國內首個由公益組織託管的市政公園,孫莉莉由此也成為深圳公園管理史上的第一個公益型園長。通過8年時間,她逐漸探索出濱海溼地「社會化參與的保護模式」,並為全國溼地保護提供了深圳樣板。作為「濱海溼地守護者」,孫莉莉從黑臉琵鷺RU24的故事講起——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唯一位於城市腹地的國家級保護區,是鳥兒眼中的樂園。

孫莉莉也提到,這片「樂土」得以留存,是深圳的生態保護事業不斷走向深化的結果。她帶領市民一起回溯歷史,回首深圳灣多年的變遷。同時,在她看來,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是一把守護生態的「小鑰匙」、也是一把開啟自然學習的「小鑰匙」。「紅樹林基金會對公園進行管理後,我們做了很多環境提升的工作,並且一開園,就積極開展面向公眾的各類自然教育活動。」孫莉莉表示,許多深圳人已成為守護紅樹林和這片海灣的志願者,他們將自己的熱情和智慧貢獻給了這片美麗的海岸。

分享結束後,孫莉莉接受了現場市民朋友的互動提問,解答大家的系列問題。

「聽完老師的講座,覺得深圳非常注重對環境生態文化的保護,當深圳慢慢地將溼地保護模式推向國際,並將這種觀念滲透進市民的生活文化,我覺得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深圳精神。」來自潮汕的宋小姐說。

據了解,福田文明學院是2020年福田區打造的中國首座線上線下交互式學院,是一個針對全體市民打造的以解讀文明、弘揚文明、實踐文明為目的的公益性教育宣傳陣地,後續將繼續為市民朋友帶來一場場文化盛宴。(耿銀文/圖)

相關焦點

  • 阿拉善SEE溼地保護議題聯盟成立
    其中93%為內陸溼地,7%濱海溼地。短短13年,損失量甚至超過了我國天然溼地面積的總和(5360萬公頃)。 以陸地與海洋之間的濱海溼地為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我國損失了11000km的自然岸線、53%的溫帶濱海溼地、73%的紅樹林和80%的珊瑚礁。圍墾與土地利用改變、水與固廢汙染、資源過度利用、氣候與水文變化、入侵種以及非法盜獵等使得濱海生機不再,也威脅到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黑臉琵鷺開始在深圳過夜了 深圳灣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持續提升
    這裡既是深圳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地帶,更是展示深圳現代濱海生態城市魅力和形象的城市名片,其中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和濱海休閒帶已成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而數年前,深圳灣曾經歷汙染之痛,水質超標、海水黑臭、生態失衡等問題十分突出,受到廣泛關注。
  • 溼地保護|紅樹林修復提速 仍有難題待解
    近年來,由於沿海地區開發強度加大,大規模圍填海造成濱海溼地喪失,加之近海海水汙染、過度捕撈等,我國紅樹林面積銳減。 生態文明建設的號角下,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今年8月,我國首個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出臺,明確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現有紅樹林實施全面保護。
  • 紅樹林植物葉片觀察體驗
  • 「一葉一世界」——紅樹林植物觀察體驗
    小樹姐姐說:你不可能在紅樹林裡找到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對生的兩片老鼠簕葉子是不是一模一樣呢?地球上的植物約有50萬種,你知道植物學家如何快速、精確的分辨和查找它們的嗎?植物的葉子裡面,又隱藏著哪些植物的秘密呢?生活在海邊「潮間帶」的紅樹林裡面的植物,葉片又有那些特殊的本領來適應惡劣環境?葉片的作用又是什麼?
  • 深圳西灣紅樹林公園-生態溼地公園之美!
    2014年12月30日,位於金灣大道與西海堤交匯處的深圳寶安西灣紅樹林溼地公園建設工程(一期)開工。於2015年8月26日開園。公園(一期)沿西海堤布局,長約705米,面積約9.3萬平方米,其中陸域面積約3.3萬平方米、海域面積約6萬平方米。
  • 深圳西灣紅樹林溼地公園附近沙灘垃圾遍地
    原標題:西灣紅樹林溼地公園附近沙灘垃圾遍地   日前,有讀者向本報反映稱,深圳西灣紅樹林溼地公園附近的濱海沙灘上滿地垃圾,一些生活垃圾、建築廢棄料長期未清理。   5月9日下午,深晚記者來到讀者反映的沙灘,沙灘位於寶安區金灣大道與西海堤交會處。
  •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紅樹漸成林
    11月30日,在位於儋州市光村鎮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監測站巡護員羅理想如往常一般挎起相機,拿著望遠鏡,在溼地公園的各個角落監測。在他眼裡,溼地公園有一股靈性:灘涂紅樹林叢生,潮汐往來間留下俏皮的小蟹;鳥兒翩躚而來,飛得近時,仿佛一伸手就能夠著它們……  「生態之美,離不開人們對溼地的保護。」
  • 候鳥南歸季,打卡廣東最美溼地!
    3、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福田紅樹林毗鄰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溼地——香港米埔保護區。福田紅樹林有鳥類194種,其中23種為珍稀瀕危物種,每年有數萬隻長途遷徙的候鳥在深圳灣越冬或停歇。深圳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由內伶仃島和福田紅樹林組成。
  • 「海上看深圳」或延伸到紅樹林 遊船可從蛇口郵輪母港開至人才公園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海上看深圳」或延伸到紅樹林&nbsp&nbsp&nbsp&nbsp首期工程完工後,遊船可從蛇口郵輪母港開至人才公園
  • 紅樹林保護修復提速,再造「海上森林」有多難?
    「海岸衛士」「海洋綠肺」「海上森林」……作為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紅樹林能防風消浪、淨化海水、固碳儲碳,還能維持生物多樣性,也因此擁有許多譽名。 近年來,由於沿海地區開發強度加大,大規模圍填海造成濱海溼地喪失,加之近海海水汙染、過度捕撈等,我國紅樹林面積銳減。
  • 【市縣熱線】溫州龍港市網聯會尋找網紅打卡地——紅樹林溼地公園...
    【市縣熱線】溫州龍港市網聯會尋找網紅打卡地——紅樹林溼地公園火了 2020-11-10 15: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題會議:將霓嶼紅樹林溼地公園打造成國家級海洋溼地公園
    12月14日下午,區委書記王蛟虎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北京土人城市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對霓嶼紅樹林溼地公園規劃設計介紹,區領導張方任、朱學進等參加會議。 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洞頭探索保護性種植和培育紅樹林,累計投入近700萬元,經過多年造林培育,目前洞頭霓嶼近500畝的紅樹林種植區域內海洋生態逐漸修復,紅樹林、白鷺、彈塗魚
  • 【定格深圳】秋日西灣紅樹林,打卡醉美落日晚霞!
    要問深圳哪裡能看到最美的日出,答案可能五花八門;如果問深圳哪裡能看到最美的日落,絕大多數人的答案一定是西灣紅樹林溼地公園。 4.9公裡長的濱海綠道,搖曳生姿的連綿紅樹,逶迤婀娜的海岸景致,視角遼闊的無敵觀景臺,燃燒天邊的豔麗晚霞,橫臥碧波之上的雄偉長橋,翩躚曼舞的大群候鳥,時時划過天際的飛機……你能想到以及完全想不到的落日情景
  •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強化溼地保護與修復——訪國家林業和草原...
    吳志民:2019年,我們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盡責,溼地工作取得新進展。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溼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開展了紅樹林專項調查,組織編制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和黃河流域溼地保護修復工作方案。
  • 為什麼是紅樹林?丨世界海洋日
    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視頻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司)鬆軟的灘涂,鹹澀的海水,不間斷的海浪衝刷,颱風摧殘……在遭受這種種「凌虐」後,它們依然牢牢挺立在灘涂之中,並且不斷繁衍生息,屹立成一道獨特的海岸線,保護著海岸和海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它們有一個名字叫「紅樹林」。
  • 聽,山海同歌紅樹林
    聽,山海同歌紅樹林 2020/12/11 08:18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王一川 瀏覽:1264
  • 紅樹林的居民——招潮蟹
    媽媽帶我去了深圳灣,對紅樹林進行了仔細的觀察。這次主要是探訪紅樹林的居民——招潮蟹,我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秘密。
  • 視頻|互動遊戲、趣味介紹,中山有個紅樹林溼地科普館
    在中山翠亨溼地公園,開放有紅樹林溼地科普館,越來越多市民帶著孩子走進科普館,認識這片被稱為「海上森林」的熱帶灘涂特有植被——紅樹林。走進「紅樹林溼地科普館」內,能看到不少沉浸式、互動式的體驗模塊。其中,室內設置一個環球形的電影院,市民能通過360度沉浸式的影片,近距離看到紅樹林水底下的生態。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紅樹林根系紛繁纏繞,紮根水下灘涂。
  • 在海南紅樹林溼地公園第一次看到了神奇的胎生植物,真的太有趣了
    離海口市區大約30分鐘車程的海南紅樹林溼地保護公園是我到海口後查了攻略才發現的旅遊景點,因為在海口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好逛的。一大早我就坐車去到這裡,景區人不多,空氣很好,一下車就能聞到溼潤的空氣。在我來到紅樹林之前,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胎生植物,一直都以為植物成熟後果實就落下來,然後才會生根發芽長出一株新的植物。但到了紅樹林才見識到紅樹的胎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