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教育評價改革,「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建設提上日程

2020-12-13 澎湃新聞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在會上發表演講。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圖當前,教育領域已經成為人工智慧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儘管人工智慧介入教育引發了有關倫理、隱私保護等問題的探討,但人工智慧與教育融合仍是大勢所趨。12月11日,由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聯合主辦的「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央電化教育館黨委副書記李萍介紹,此次大會為期2天,著力當下,放眼未來,從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最新技術切入,設置了1個主論壇、9個分論壇,議題涵蓋了人工智慧、大數據、腦科學、心理健康、智能化教學、教學評價等多個領域,邀請了國內外百餘教育專家、業界精英,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實踐經驗。

會上,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們認為,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科技正在推動教育變革,應轉變教育觀念,通過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推動教育評價改革,提升教育質量。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會上表示,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與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等相關單位正致力於建立「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

與此同時,面對人工智慧帶來的社會倫理和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新挑戰,專家學者們提醒,要加強社會價值引導,注重保障數據安全、算法公平,做好風險防控、隱私保護。

教育轉向智能化、個性化,需關注其中風險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在會上指出,人工智慧正在引領科技變革,教育則正在從數位化、網絡化向智能化轉變。構建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終身化教育體系,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這是智能教育的核心,是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目標。

類似的,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認為,當前5G、人工智慧、大數據、虛擬實境等技術,正驅動教育結構性的變革創新,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發生變化,未來教育必定朝著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協同化、集成化的方向發展。

如何藉助人工智慧促進教育向智能化、個性化轉變?

劉利民認為,可藉助大數據的學習分析技術,幫助教師更加精確的掌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優勢潛能和學習特徵,進而設計個性化的學習推送方式,讓教師可以專注於課堂教學,真正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實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雷朝滋則認為,新形勢下應重點強調抓好四個環節:首先即要以智能技術促進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觀念的轉變,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其次,要深入一線研究實踐,對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等關鍵問題提出理論指導。第三,採取多種方式,全面提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推動教師主動適應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第四,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充分發揮信息化生動、直觀、形象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主角,實現個性化成長和全面發展。

與之同時,劉利民提醒,「人工智慧在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新挑戰,主要集中在社會倫理和數據安全等方面,需要我們加強注重社會價值引導,注重保障數據安全、算法公平。」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也提醒,教育信息化中要解決三個問題,即認識問題、軟硬體問題和教師的技能問題。其中認識問題,即教師要能認識到人工智慧、大數據+教育的優勢在哪;人工智慧應用到教育中時有沒有風險,會不會引起家校之間、家長之間的矛盾。軟硬體的問題在於,一些測量、評價或幫助教師批改作業的工具還需開發改進。

「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建設提上日程

在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看來,教育的評價與改革是當前教育實踐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而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在賦能教育評價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董奇表示,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與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等相關單位已開始著力於建立「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

澎湃新聞注意到,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於2007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揭牌成立。該中心的主要任務是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身心健康狀況以及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監測,準確地向國家報告基礎教育質量的現狀,為教育決策提供信息、依據和建議。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則是由北師大與教育部考試中心及多所師範院校、研究機構於2012年共同建立,是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在會上介紹「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建設計劃。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圖今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董奇認為,只有把這四個評價落到了實處,才能真正落實文件要求、真正建立起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評價制度。而要做到這幾個方面的改革,則需要對學生成長的數據進行持續追蹤的分析和研究,需要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數據進行記錄,需要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數據進行分析。這些分析要考慮到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並需要對學生高階的思維能力進行更有效的評價。他指出,目前的評價更多以紙筆測驗為主,偏重知識和技能,信息模態較單一,而且缺乏過程性的數據,反饋滯後。因此,藉助信息技術來展開探索,創新評價工具,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建立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這一重大工程,董奇表示,他相信通過5-10年的努力,可以取得豐碩成果。未來,這樣一個系統將具有智能化的數據採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診斷能力,以及很強大的反饋能力、為用戶提供改進建議和指導的能力,它不僅能提供多維多模態信息、及時反饋、精準服務,減輕師生負擔,而且最終還可形成一個閉環,能夠對改進的評估狀態進行再評價。

董奇強調,只有在相關的理論問題、基礎科學問題、應用問題、技術方法問題等方面實現突破與創新,這個系統才有可能實現它的功能。要實現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實現跨界協同,這需要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尤其是一線中小學的老師校長一起緊密合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上海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形成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他介紹了上海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助力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實踐探索,繼續教育實現了三個轉型:即二級辦學向一級辦學的體制轉型、學歷教育向非學歷培訓的結構轉型、合作辦學向自主辦學的主體轉型。繼續教育工作圍繞學校發展目標和規劃要求,強化自主辦學理念,強調規範管理措施,突出「教師教育」特色,服務上海基礎教育,服務上海城市發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支持中西部發展,參與扶貧與鄉村振興,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 用評價改革激活教育第一資源
    科學的教師評價系統是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關鍵。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教師評價改革進行了整體部署和系統重構,提出了若干具體舉措,為更好引導廣大教師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提供了政策指引。
  • 北師大校長:科技賦能教育可在教育評價上大有作為
    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馬海燕)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央電教館和科大訊飛共同舉辦的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11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表示,科技賦能教育可在教育評價上大有作為。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演講。
  • 改革號角!上海市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培訓...
    12月9日-10日,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舉辦本市學習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培訓班。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秘書局局長、教育部綜合改革司司長劉自成,市委副秘書長燕爽,市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王平出席培訓會。
  • 以評價改革引領教育創新的長沙新探索——長沙發布2019年教育質量...
    「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6月30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提出「四個評價」。長沙市一直以來積極探索教育評價改革工作,自2013年被確定為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後,研製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增值評價模型、研發評價系統平臺、創新教育評價進機制,持續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探索運用「四個評價」破解「五唯」,撬動教育發展,構建了長沙新時代教育評價的新模式。
  • 如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教育部11問答詳解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就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進行了集中論述,明確提出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強調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要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對學校、教師、學生、教育工作的評價體系要改,堅決改變簡單以考分排名評老師
  • 提高基礎教育英語教師語言評價素養
    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教師們帶著課改的新理念審視著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力圖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演員」身份,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多位一體的「導演」角色。可是對教學評價的認知,教師主要扮演著閱卷評分員角色,即使是最優秀的教學能手型「導演」,也未能準確地把握自己在教學評價過程中的角色。
  • 李鴻忠深入市第九中學調研教育評價改革情況並召開座談會
    與會同志討論交流熱烈深入,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貫徹落實《總體方案》,結合現實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就建立符合新時代要求評價標準和體系、破除「五唯」傾向、健全職業院校評價機制、建立完善師德師風評價標準、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思辨能力、加強督導督學、改革思政課教師評價體系、改進美育和勞動教育評價、強化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優化幼兒園保教聯動機制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豐富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建成教育強國打下堅實基礎,需要破解教育評價改革這個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指明了方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以破除「五唯」為導向,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 以教育評價釋放學校發展活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針對不同主體、不同學段、不同類型的教育特點和教育規律,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本期「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系列談」欄目繼續推出三篇專家文章,就教育評價改革中針對不同階段和類型學校的相關舉措及其重要意義、政策要點等進行解讀,並提出意見、建議。
  • 改革!教育評價指揮棒將怎樣變化?——《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31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改革!教育評價指揮棒將怎樣變化?——《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解讀  新華社記者胡浩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
  • 彭州市昇平小學組織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學無止境,彭州市昇平小學於1月12日組織召開教職工大會,深入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貫徹落實文件精神,為切實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和個人能力提升做準備。校長李太明組織學習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新時代深化改革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 過去一年我國基礎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回顧
    基礎教育的重點難點工作,涉及多方利益,原因複雜,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既有頂層系統的設計和部署,亦有地方破釜沉舟的勇氣;既有對公共政策邏輯起點的準確把握,亦有對普通百姓教育期待的回應。我國基礎教育整體發展水平邁入世界中上行列,這些重點難點領域的綜合改革,貢獻不可磨滅。
  • 劉嘉:多元教育評價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基礎教育的指南針必須從「唯分數、唯升學」的單一評價轉變為注重「德智體美勞」並舉的多元教育評價體系,從而為我國培養具有21世紀核心素養的創新人才提供支撐。為實現此目標,應依據腦科學與心理學的最新實證研究結果,採用先進的心理測評技術,結合多模態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優勢,構建創新人才的多元教育評價體系。
  • 範國睿:以教育評價釋放學校發展活力
    《中國教育報》「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系列談」欄目推出專家文章,就教育評價改革中針對不同階段和類型學校的相關舉措及其重要意義、政策要點等進行解讀,並提出意見、建議。範國睿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首席專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教育評價影響和決定教育的發展方向,影響和決定學校辦學的價值取向和辦學行為。
  • 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 青羊區探索區域教育評價改革
    ……11月13日下午,作為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的區域分論壇,成都市青羊區「基於『新人文教育』的綜合評價改革」論壇在成飛中學舉行。分數真的不再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嗎?孩子們的藝術、綜合素質「成績」如何打分才公平客觀?青羊作為成都優質教育的名片,青羊區基礎教育的改革一舉一動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本次年會聚焦教育改革深水區的教育「指揮棒」,年會釋放哪些信號呢?
  • 山東基礎教育改革攻堅實現「三個清零」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2日訊 (記者 葛婷婷)12月22日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舉行的「基礎教育改革攻堅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全面完成基礎教育控輟保學、消除大班額、整治配套園「三個清零」。
  • 高等教育評價改革「破」與「立」
    《總體方案》明確了對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用人評價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改革思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規劃了推進措施、工作抓手和方式方法。上述改革的對象不同、各有側重,但又指向一致、有機統一,構成了一個科學、系統的評價體系,重點和難點之一在於改進學科評估。
  • 怎樣建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目標任務的龍頭之戰、關鍵之戰和攻堅之戰。江蘇省張家港市教育局充分認識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緊迫性、系統性和全局性意義,全面構建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激活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的「一池春水」。
  • 關注|對外經貿大學專題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夏文斌還分析了教育評價改革在學校可具體操作的六個方面包括: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加強黨建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依法治校辦學;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加強生命教育與安全教育等。夏文斌詳細介紹了針對高校評價改革的四個方面:改革學校評價、學科評價、教師評價,以及學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