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復旦大學舊址

2020-12-21 石家莊樂步者

嘉陵江畔,縉雲山腳,美麗的北碚小鎮給你一種緩慢而舒緩的時光體驗。稍加耐心,你就能在鎮上安靜的區域看到令人難忘的紅磚樓房,灰白馬路,水泥小拱橋等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北碚的夏壩,還保留著上世紀復旦大學西遷重慶時的校址。

古老的校門靜靜地矗立著,遒勁筆體刻寫的「國立復旦大學」重現了80多年前復旦師生初次到來的場景。1937年12月,一群身背著大木箱、衣衫上布滿塵土的大學師生來到了重慶北碚。他們是從上海江灣輾轉而來的復旦大學師生,千裡跋涉的疲憊也絲毫掩不住他們每個人眼神裡的渴望與喜悅,從此,他們在嘉陵江邊的這一個角落,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夏壩歲月。

夏壩位於縉雲山下,嘉陵江旁,山水環繞。當時由於地理位置較偏僻,夏壩還是一片荒蕪,建校初期的復旦師生只能借附近的廟宇、祠堂、民宅作為教學、學習和居住的場所。因為沒有電燈,到了晚上幾個同學就共用一盞煤油燈學習,教室的桌椅不夠,很多學生只能站著聽課。雖然生活學習條件艱苦,但復旦人的學習熱情卻絲毫不減。

走進舊址,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正對校門的登輝堂,它是復旦大學遷至重慶修建的第一個禮堂,也是復旦大學舊址的標誌性建築,它以復旦大學老校長命名,現如今已成為復旦大學抗戰陳列館。登輝堂二樓則被設置為陳望道教授的生平事跡展廳,他一直堅持從事文化界抗日救亡活動,在屢遭迫害後來到重慶北碚復旦大學任教。當時的夏壩原名「下壩」,後來陳望道取「華夏」之「夏」,表達師生的愛國救亡、振興中華之意,夏壩之名也就由此得來。

登輝堂右側還有一座孫寒冰教授的墓碑。從五四運動開始孫寒冰教授就投身於愛國運動,矢志不渝。1937年他創辦了我國第一期《文摘》雜誌。但在1940年5月日軍轟炸北碚時,孫寒冰教授和其他5位師生不幸罹難。碑上刻有校長李登輝、周谷城等題書的碑文《孫寒冰教授墓誌》《復旦大學師生罹難碑記》等。孫寒冰教授曾提出,《文摘》的任務是宣傳「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字裡行間為國人樹立了抗戰必勝的信心,也體現了復旦師生的堅定信念和理想。

北碚夏壩,大門前的嘉陵江滾滾東流,那幢淡黃色的小樓依然挺立,時光悠悠,歲月遠走。在重慶北碚的復旦大學已成遺蹟,點滴印象也已匯聚成歷史的滄桑,但八年時間內它給人內心帶來的震撼與感動卻歷久彌新經久不衰。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武漢這所大學曾在重慶南濱路辦學七年
    抗日戰爭時期,私立武漢中華大學輾轉流亡到重慶南岸龍門浩繼續辦學,走過了一段自強不息的歲月。12月10日,華中師範大學(原中華大學)黨委書記帶隊到南濱路米市街探訪學校遺址,開啟了一段尋根之旅。中華大學在米市街的臨時校址遺址1938年,日寇直逼武漢,中華大學西遷湖北宜昌小溪塔。武漢淪陷後,又遷至重慶南岸龍門浩的米市街,利用南岸下浩禹王宮前殿和正殿繼續辦學,那時候有師生共約500人。
  • 南僑機工回國抗日圖物展在復旦大學舉行
    12月15日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歷史圖片實物展在復旦大學開展這是南僑機工精神首次走進高校將在復旦大學展出至21日復旦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志敏,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趙冬梅致辭並為展覽揭幕。此次展覽由復旦大學和州委、州政府主辦,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承辦,以「不能遺忘的衛國者」為主題,分「狼煙籠罩 華夏危急」「義捐款物 輸財救國」「未雨綢繆 築路滇緬」「祖國召喚 告別南洋」「生死搶運 喋血滇緬
  • 劉學新一行赴復旦大學調研
    劉學新一行赴復旦大學調研 2020-12-18 2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烽火弦歌·走進雲浮華南研學基地② | 抗戰時期國立中山大學在羅定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抗戰時期國立中山大學曾遷至羅定,在羅定學宮及牖明學校一帶辦學。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但卻給羅定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日前,本報記者在羅定市社科聯主席蘇智勳,羅定傑出鄉賢、中山大學教授彭綺文的引導下,走訪當時國立中山大學辦學舊址,尋覓當年師生生活、學習的痕跡。
  • 《光華大學與成都十年》出版 揭開滬蓉兩地高校歷史淵源
    會上,西南財經大學與華東師範大學兩校黨委書記為合作編撰出版的《光華大學與成都十年》一書揭幕。抗戰西遷,創造教育史奇蹟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數十所大學紛紛內遷,從滬遷蓉的光華大學,便是這漫長西遷隊伍中的一支。
  • 中大的坪石抗戰歲月:戰火中堅持辦學4年多,培養近2萬學子
    除了天文臺,坪石還見證了中大在抗戰期間堅持救亡圖存、教書育人的故事。10月8日,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帶隊到中山大學坪石辦學舊址調研,先後來到坪石鎮三星坪碼頭、中山大學原校長許崇清及其他師生住所舊址、坪石老街校本部舊址、廣同會館、中山大學理學院天文臺遺址。陳春聲表示,保護抗戰時期中山大學辦學舊址,是對中山大學辦學歷史的珍惜和追憶,更有助於中大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位於中國上海,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隸屬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復旦大學的前身為復旦公學,是一批脫離震旦大學的學生,擁戴馬相伯在吳淞創辦復旦公學。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併成新的復旦大學,實力更加強大。復旦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其中1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化學 、材料科學和臨床醫學入榜全球前1‰,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復旦排名第六,非常不錯。很多來到復旦的學生都是帶著複雜的情緒的。
  • 復旦大學上新啦!
    今天,復旦大學迎來2020級本科新生,來自全國各地的3600多名新生步入他們嚮往已久的校園,開啟求學生涯。為營造更多元而豐富的迎新氛圍,提供更高效而周到的報到體驗,復旦大學各部門聯動,推進信息化、人性化服務。為減少聚集、減少流動,本科生的線下迎新調整為五大書院在各自住宿園區內迎新。
  • 復旦大學: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復旦大學復旦大學,QS排名3學校簡介: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位於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歷史: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後,學校成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科院校。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 廈門大嶝島金門縣政府舊址
    來到廈門翔安大嶝島,一定要去位于田墘村的金門縣政府舊址看看。那裡不僅是當年抗日戰爭的歷史見證,那一座座紅磚古厝也是當地一景。1937年10月26日,日軍侵佔領金門島,次年初金門縣政府遷至大嶝島借用民居辦公,從而能繼續有效領導並組織軍民堅持抗戰,直至抗戰勝利。
  •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組織輔導員赴大田「第二集美學村」開展教育活動
    大田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塗建志、實驗小學校長張江梅,集美大學校外輔導員、大田縣關工委副主任範立洋,集美大學誠毅學院黨委副書記顏承志,學工部、團委、就業辦和各教學系(院)負責人和輔導員老師們參加了活動。抗戰時期,集美學校內遷大田縣堅持辦學,和大田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與大田民眾結下情誼,大田也因此享有「第二集美學村」的美譽。
  • 原創|「徽章上的百年中國」專題0026:「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復旦...
    (徽章與榮譽公號 原創文章)復旦大學是我國著名的高等學府。關於這所百年老校的名字,一般說來,認為出自《尚書》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句。是否如此?今天我們來共同回顧這所學校之肇始,追溯其源頭。1903年3月1日(光緒二十九年二月初三),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在上海徐家匯老天文臺創辦震旦學院,後改名震旦大學。震旦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馬相伯自任監院(校長)。該校實行學生自治,提倡學術民主、思想自由,資助學院的耶穌會遂決定這所學校變為一座完全的教會學校。
  • 烽火弦歌·走進雲浮華南研學基地④ | 抗戰時期廣東省立庚戌中學在...
    青磚、泥磚、瓦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體廣東省立庚戌中學舊址——康家大屋位於河口寨村中部,與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三羅組織在這裡設立的地下交通聯絡總站舊址、黃河交通站舊址一起,成就了河口寨村成為全省首批「紅色村
  •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復旦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
    復旦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兩所學校的「品牌」差距並不大,都是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這是官方評定的結果,具有指導性和權威性。之所以說具有指導性,主要是因為,目前體制內擇優選調,都是以「雙一流」高校為標準,很多崗位,都要求必須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畢業生。
  •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雙一流建設學科,世界知名國內頂尖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介復旦大學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始創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
  • 【MBA院校:復旦篇】復旦大學MBA報考指南
    復旦MBA項目介紹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部1991年批准的首批試點舉辦工商管理碩士多年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立足中國國情,藉助上海得天獨厚的經濟優勢,充分擷取國外先進工商管理教育經驗的精華,形成了自身的獨特優勢和品牌價值。 2001年,復旦大學MBA項目獲得教育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0年,項目被教育部列為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
  • 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曲孝麗一行調研考察復旦大學
    今天(12月18日)下午,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曲孝麗一行調研考察復旦大學。雙方圍繞選調生招錄、科技成果轉化等內容展開交流。她指出,復旦大學正按照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確立的「三步走」戰略,努力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學科建設等方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代表國家民族在世界學術之林發出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 陝西寶雞:戰火中的工業奇蹟——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
    緊靠隴海鐵路的寶雞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就是當年從漢口遷來的榮氏申新紗廠舊址。這裡從一片荒原變成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工人們頂著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堅持生產,為抗戰源源不斷地供應軍需民用產品,鼓舞了廣大民眾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念。他們雖然手上沒有武器,沒有直接上戰場,卻同樣在共赴國難,以實際行動贏得了海內外反法西斯陣線的關注和尊重。
  • 93歲老教授憶接管復旦:校長數次拒絕遷往臺灣
    青年時期的張薰華參與挽留復旦校長抗戰期間,復旦由上海內遷至重慶北碚。當時的校長章益是國民黨的一員,屬於CC派。1945年,幾位復旦學生要坐船橫渡嘉陵江前往解放區。途中船翻了,這幾位同學不幸遇難。當時,船的老闆是復旦大學體育部的主任,是個特務頭子,大家懷疑這次翻船事故是蓄意的。事情發生後大家都很憤慨。
  • 第四屆北大—復旦「國家治理深度論壇」議程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
    陳志敏(復旦大學副校長)俞可平(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蘇長和(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主旨演講劉建軍(復旦大學)「中國新型政治知識體系的確立——以馬克思主義知識化為視角」句華 (北京大學)「協作治理中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