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北大—復旦「國家治理深度論壇」議程
7月18日
8:30-10:00
領導致辭
陳志敏(復旦大學副校長)
俞可平(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
蘇長和(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
主旨演講
劉建軍(復旦大學)
「中國新型政治知識體系的確立——以馬克思主義知識化為視角」
句華 (北京大學)
「協作治理中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變革與挑戰」
主持人
熊易寒(復旦大學)
會議室 一7月18日
10:10-11:40
01
單元一 政治秩序與國家治理
主持與評議:曾渝(北京大學)
王正緒 趙健池(復旦大學)
傳統中國民本賢能政體: 政治信任研究的緯度
李丹成(上海交通大學)
當利維坦遭遇獨角獸:
新興技術背景下的國家治理挑戰
郭磊(同濟大學)
中國之治:「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下的區域政策互動研究
劉倫(北京大學)
重資訊時代的城市治理創新:數據科學與政策評估
1:30 - 3:00
02
單元二 中國歷史與政治
主持與評議:張長東(北京大學)
鄧涵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The Merit of Misfortune: Taiping Rebellion and the Rise of Indirect Taxation in Modern China, 1850s-1900s
田耕 韓禮濤(北京大學)
私鹽流動與財政國家的收放——清代河東鹽政改革,1743-1805
邵良(中國人民大學)
中華帝國的誕生:漢王朝政治實踐與地方主義威脅
樊英傑(成都大學)
地方自治的背離
——以民國榮縣基層會議記錄為主的考察
3:10 - 4:40
03
單元三 比較政治
主持與評議:包剛升(復旦大學)
魏英傑 朱亦菲(上海交通大學)
國家認同、族群暴力與選舉政治
——基於衣索比亞的分析
邰浴日(華東師範大學)
匈牙利選舉制度的談判淵源
——對1989年圓桌談判相關進程的歷史考察
費海汀(北京大學)
國家建構與政體選擇
——以15-16世紀俄羅斯國家為例
曹航 馬天航(復旦大學)
「關鍵節點」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
——歷史常識還是理論創新?
7月19日
8:30-10:00
04
單元四 公共輿論與治理評價
主持與評議:馬嘯(北京大學)
季程遠(上海交通大學)
The Performance Foundation of Regime Support: Evidence from A Global Dataset
蔣安麗、張匯泉(澳門大學)
東亞社會的政府信任:央地信任差異的宏觀微觀視角
劉元賀 孟威(南京大學)
媒體使用與地方治理評價:公眾政府觀的中介效應
左才 曾慶捷 王中原(復旦大學)
From Poverty to Trust: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Anti-Poverty Campaign in China
10:10-11:40
05
單元五 中國政治:基層民主與精英互動
主持與評議:左才(復旦大學)
陳川慜 黃冬婭(華東政法大學)
Workplace-based Connection: Incentives of Amateur Deputies in China’s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張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Varieties of Authoritarian Learning and the Chinese Guerrilla Style:
The Rise of Community Deliberation in China
林慕華(中山大學)
制度約束與履職激勵:
基層人大代表聯絡站如何有效運作?
馬嘯(北京大學)
The Politics of Paying Visits
會議室 二7月18日
10:10-11:40
06
單元六 腐敗與反腐敗
主持與評議:李輝(復旦大學)
何鑑孜(俄亥俄州立大學)
Too Close to Be Caught: Industrial Land Marketization and Local Violation in China
魏必(清華大學)
How Anti-Corruption Affects Public Perceptions of Governance in China
鄭冰島(復旦大學)
反腐敗與受賄量刑中的自由裁量權
——基於判決文書數據的實證分析
黃杰(南京大學)
「民企二代」更容易獲得政治安排嗎?
——一項基於全國性調查數據的分析
1:30-3:00
07
單元七 政治經濟學
主持與評議:鄭宇(復旦大學)
李寅(復旦大學)
制度空缺、地方治理和企業創新:
基於中國上市公司專利的實證研究
王軍洋(山東大學)
政商關係如何決定了鄰避項目的成敗?
——基於對廈門PX、番禺焚燒廠和什邡鉬銅事件的比較
閻述良(多倫多大學)
Domestically Oriented Economic Statecraf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Technology
封凱棟 姜子瑩(北京大學)
中國的創新政策與政府創新政策能力的歷史變遷
3:10-4:40
08
單元八 政治壓力與地方治理
主持與評議:曾慶捷(復旦大學)
馮煜清 曾瑜(東南大學)
Political Pressures and Discriminative Adjudication vis-à-vis Petitioners in China
陳慧榮(上海交通大學)
Campaign Mobilization, Political Coalition, and State Capacity: The Cases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翁士洪 李楊 陳斌(華東師範大學)
拒斥與吸納:治理模式轉換背景下地方政府決策的知識運用邏輯——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例
雷敘川(西南交通大學)
「戰疫」中的社會恐慌與基層治理
——基於網絡大數據與案例的混合研究
7月19日
8:30-10:00
09
單元九 民間社會與多元治理
主持與評議:胡鵬(復旦大學)
梁平漢 鄒偉(中山大學)
同一片藍天:環境關注、公眾參與和環境治理
喬麗楠(南開大學)
社會組織數量增長的影響因素研究
——基於2007-2017年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
曾渝(北京大學)
Why Does a One-Party Regime Promote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The Case of Chinese Homeowner Associations
李春濤 李朋衝(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院長學術水平與學院研究產出的關係
——來自CNKI的證據
10:10-11:40
05
單元十 全球治理
主持與評議:費海汀(北京大學)
賀嘉潔(復旦大學)
建構非傳統安全共同體:
瀾湄合作與中國周邊區域治理的新路徑
陳拯(復旦大學)
統籌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的中國實踐
——以反腐敗國際追贓追逃為例
薛福岐(中國社會科學院)
國家資本社會關係視角下歐亞地區的國家治理
11:40-12:00
會議總結
李輝(復旦大學)
張長東(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