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徐靜波:京都,日本文化的心像地圖|知微行遠論壇報名

2020-12-10 MBA中國網

京都楓葉正紅。在這樣一個美好季節,讓我們跟隨徐靜波教授的腳步,去探訪京都的古老建築,去品味日本茶道、花道、和食,從這些獨特的生活方式中,去感受另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活,去探索日本文化的心像地圖。

他是國內研究日本文化的資深學者,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著作頗豐,將宏大的千年日本文明史娓娓道來;他喜愛旅行,尤其注重用自己的足跡去考證古籍史料;他熱愛美食,早年是研究梁實秋的學者,後來自己出版數本關於和食的起源和發展的著作,洋洋灑灑的數十萬字裡,呈現了大和民族獨特的生活美學。

他曾在日本長野大學、國立愛媛大學、國立山口大學、國立神戶大學、東洋大學、國立京都大學等多所大學任教。在這些城市裡,他對京都情有獨鍾。在前往京都大學任教前,他曾踏上京都的土地30多次。半年的任教經歷,讓他能夠從容地走遍這個城市的角角落落,觀察這個千年古都的底色與當下。

在他看來,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一座京都城,就是一本活著的日本文明史。它融合了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和極度繁華美學意象;它在對先進文明的模仿中,創造出了甚至超越原文明的各種新生美學形態;在傳統和現代的交融中,生發出新的文明。

2020年11月,在第一場線下的知微之旅中,我們有幸邀請到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的徐靜波教授,他將帶領大家走進京都,在古典與摩登的交響中,享受一場穿越千年的日本文明之旅。

論壇信息

論壇時間:2020年11月29日(周日)14:00~16:00

論壇地點:李達三樓104教室

論壇主題:京都:日本文化的心像地圖

主講嘉賓:徐靜波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辦單位主辦:

知微·行遠論壇

協辦:復旦MBA讀書會

名師簡介

徐靜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首席專家,曾在神戶大學、京都大學等日本多所大學擔任教授。研究領域為中日文化關係、中日文化比較。著作有《東風從西邊吹來——中華文化在日本》、《近代日本文化人與上海(1923-1946》,《困惑與感應——近代日本作家的中國圖像》、《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種形態》、《解讀日本:古往今來的文明流脈》等10種,譯著有《白河夜船》、《蹇蹇錄》等16種,編著有《日本歷史與文化研究》等12種。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10篇被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首席專家

最新著作

《原色京都:古典與摩登的交響》

《解讀日本:古往今來的文明流脈》

《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種形態》

報名方式

請點擊下方「原文連結」或識別二維碼報名:

關於我們

知微行遠 論壇簡介

知微之顯,知遠之近,方能行遠。君子立天地間,當見彼而知此,見微而知著。思,不囿於物,動,不滯於形。

「知微·行遠」源起於復旦百年之際,至今已舉辦十餘載。「知微·行遠」以人文復旦為依託,廣邀名家名流,賢達放曠之士,解讀百家精華、傾聽大師智慧、分享人生歷練。商科教育,旨在優術育人,成就菁英。知微行遠,意為知義不惑、自省省人。

加入知微行遠,與大師比肩,感受百年人文復旦精神。師生攜手,遊心燦爛文藝思想,感悟心靈與生活之美。志同道合,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深思對社會責任的道義擔當

相關焦點

  • 心像的風景:日本庭園
    點擊上圖查看招募詳情,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頁面。將到來的深秋京都紅葉季,有方再度邀你同往東瀛攬勝,體會「暖酒燒紅葉」的秋意。「心像的風景:日本庭園·第7期·紅葉季」(2019年11月17日—11月24日)正在招募。
  • 護理去日本留學如何申請京都大學研究生
    N同學也特別開心,非常感謝蔚藍的老師幫助她順利獲得日本京都大學的內諾,實現了她赴日讀研的夢想。 護理去日本留學如何申請京都大學研究生 申請難點:日語無等級;對於專業要求比較細緻,符合學生要求的教授非常少,最想去京都大學,符合條件的教授就更少了
  •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雙一流建設學科,世界知名國內頂尖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介復旦大學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始創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
  • 在日本京都大學就讀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京都大學是僅次於日本東京大學的頂級學府。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京都大學:放蕩不羈愛自由!京都大學從初代校長木下廣次開始就堅持自由的學風,尊重自由的研究。由於獨樹一幟的大學學風,使得學生自主性極高,所以出現了罕見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的奇裝異服現象,不過如今也變成學院的傳統特色。
  •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網紅浪潮要提防流於文化「風潮」本身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城市的文化是誰的文化?在人本城市理念下,市民作為城市文化主體早已深入人心。但若要對「市民」再做進一步界定,則可能會帶來不同答案。在10月29日於成都舉行的2020第三屆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主論壇上,復旦大學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給出他的見解:城市文化不僅是土著的文化,更應是移民的文化,城市文化需要在移民和土著的文化碰撞中形成更加開放、富有生命力的文化。
  • 復旦管院教授李若山:用會計學解讀熱點的UP主
    預告:2021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年論壇無科創,無未來!2021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年論壇把目光投向產業發展動能中的最強音——科創,圍繞相關話題奉上深刻洞見和前瞻思想,踏浪逐新,瞰見未來。新年論壇將於1月16日舉行,小編陸續帶大家與演講嘉賓「預見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李若山教授將在新年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從我國當前經濟生態看企業風險管理」。
  • 日本大學生人口比例第一的「京都」的三大名校巡禮,感受青春氣息
    答案就是古色古香的「京都」!來到京都自由行時,不妨來一趟「京都三大名校」之旅:京都大學、同志社大學、立命館大學,這三所是日本關西地區同時也是全國排名頂尖的一流學府,除了有廣闊優美的校園,還有哪些振奮人心的校園故事呢?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前進三大名校吧!
  • 習近平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勉勵廣大黨員
    習近平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勉勵廣大黨員 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關注學習進行時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給復旦大學
  • 福州高中女生看動漫學日語 考取日本京都大學(圖)
    目標是國立大學  張爽報考了千葉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北海道大學、京都大學四所國立大學,最終結果是兩勝兩敗。頗有獨立想法的張爽沒有把私立大學放在考學的視野裡,她嚮往國立大學,而且從經濟上來說私立大學負擔重。高中時,張爽就開始查找日本的國立大學,她在自己的書柜上貼了「北大」兩個字——指的是北海道大學。
  • 抗戰時期復旦大學舊址
    在北碚的夏壩,還保留著上世紀復旦大學西遷重慶時的校址。古老的校門靜靜地矗立著,遒勁筆體刻寫的「國立復旦大學」重現了80多年前復旦師生初次到來的場景。1937年12月,一群身背著大木箱、衣衫上布滿塵土的大學師生來到了重慶北碚。
  • 九個日本頂尖教授,寫了部有野心的世界史,白巖松羅振宇讀完都推薦
    而我們的鄰居日本,世界史中似乎並沒有他們濃重的筆墨。但他們卻一直在向西注視著亞歐大陸,向東關注著大洋彼岸勢力的崛起,同時南顧那片單純亦複雜的文化集群。因此,這套書作為展現日本人視角中世界帝國興衰史的集錦,聚焦於從「興亡」和「世界史」兩方面刷新我們的認知。
  • 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中新網12月9日電 據「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 提到京都,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前首都所在地,有著1200年的悠久歷史,具有濃鬱的日本風情,街頭巷尾無處不有姍姍而來撐著紅紙傘身著和服的日本女子,是全日本最為熱鬧的祗園節的所在地。」 除了這些典型的文化印象以外,有著雄厚的歷史底蘊、優秀人才層出不窮,那就是不容忽視的是日本的京都大學。
  • 令和、《萬葉集》與中國文化的淵源:日本人用漢字寫的「國書」
    4月1日,在日本東京,一名小朋友展示自己拿到的當日號外報紙,報紙頭版頭條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作者:徐靜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對於新年號「令和」的頒布,不僅日本朝野十分重視,也引起了一洋之隔的鄰邦中國人的關注。
  • 第四屆北大—復旦「國家治理深度論壇」議程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
    第四屆北大—復旦「國家治理深度論壇」議程7月18日8:30-10:00領導致辭陳志敏(復旦大學副校長)俞可平(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蘇長和(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主旨演講劉建軍(復旦大學)「中國新型政治知識體系的確立——以馬克思主義知識化為視角」句華 (北京大學)「協作治理中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
  • 復旦大學42歲女博導英年早逝……
    記者從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獲悉,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司佳逝世。 該學院官網介紹,司佳1978年6月生於上海;2006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2016年11月起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近現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方向。
  • 復旦大學李鬱芬教授逝世,她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教委、上海科技成果獎等;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勞動模範等稱號。
  • 第三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
    開幕式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祁述裕教授,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姜龍董事長,武漢大學傅才武教授,南京藝術學院李向民教授,北京大學陳少峰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周泓洋教授為論壇作主旨發言。5日下午舉行了「長江經濟帶與長江文化」「『十四五』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兩個分論壇。
  • 復旦大學教授為你揭秘→
    復旦大學教授為你揭秘→ 2020-12-15 0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