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字是怎樣被認出來的?復旦大學教授為你揭秘→

2020-12-15 澎湃新聞

古漢字是怎樣被認出來的?復旦大學教授為你揭秘→

2020-12-15 0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0日

「大隱·五角場」人文講壇第五講

在大隱書局創智天地店1樓舉辦

本次講座是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郭永秉老師帶來講述《古漢字是怎樣被認出來的》。

郭永秉老師講座現場照片

說到漢字就不得不提

它的歷史淵源

READING

一、漢字的歷史

漢字的歷史至少有三四千年。其實漢字並不是最早的文字類型,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都比漢字出現得早。但是漢字有一個特點——連續性,它是獨一無二、沒有中斷的。從甲骨文時代到今天,漢字的系統沒有中斷,沒有被其他文字影響過,是一個完整連續下來的序列。而且漢字和漢語是互相匹配對應的,是最適合漢語的一種文字書寫系統。新文化運動以來,不斷有學者提出要廢除漢字,用拼音或者拉丁文字來取代,最後都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漢字還是最適合漢語書寫的文字體系。

漢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存在

使用漢字的好處也不勝枚舉

READING

二、使用漢字的好處

古代文人階層使用的是文言文,就是大家熟悉的古文。總體來說古文系統沒有本質性的變化,因為它的物質載體是漢字。漢字是非常適合文言這種書面系統的記錄的。如果我們是一種標音文字,像西方的拼音文字,實際上不能形成這樣穩定的書面語系統,就是文言系統。西方很多語言都是用拼音文字,拼音文字記錄的是口語,口語稍微一變,拼式就會發生變化,所以西方人可能幾百年前的文獻就已經無法讀懂。但是我們現在依然能看懂明清小說,甚至更早的一些文獻。

《施氏食獅史》用的全部是「shi」這個音節。「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石室是一個地方或者住的房子,一個喜歡吟詩的讀書人姓施,非常嗜好吃獅子,所以誓言要吃十個獅子。如果用拼音來記這樣一段話,沒有人讀得懂,但是我們用漢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這就是漢字記錄漢語的一個重要好處。

從古代的甲骨文演變至今

漢字也一直在變化

其中的「密碼」你都破解了嗎?

READING

三、漢字解碼的方法

漢字解碼的方法有四個:一是看圖說話;二是與後代漢字縱向聯繫,找出其後來的位置;三是分析字形結構,找出讀解的途徑;四是靠文句內容卡死。

上圖表示的是車輪,古代的車就是從草原西北傳到中原華夏的。車輪也是內蒙巖畫中常常表現的東西。

READING

四、秦始皇時期的文字

古漢字分界線是在秦始皇統一前和統一後兩個時代。秦始皇統一六國用秦文字代替當時的六國文字,對後來漢字影響至關重要,結束了古文字的時代。

他用什麼統一六國文字?實際上就是當時的隸書。所謂的隸書就是徒隸佐書,是當時官府裡的文書小隸,每天要處理文件、處理檔案的文字。

漢代許慎撰寫的《說文解字》是現在研究古文字最重要的一部書,是溝通古今文字的橋梁。因為它保存了一套從秦代流傳下來的比較完整的一萬字的小篆系統。

READING

五、古文字釋定的原則

古文字釋定有兩個原則,一個是分析字形,還有一個是分析文例。比如用梅花代表未釋讀的字。我們沒有辦法認定這是什麼字,可能是紅花、紅色,也可能是黑花、黑色。如果縮小範圍,又可以是紅旗、藍旗、黃旗,但是藍花、藍色也要能通,就這樣一步步縮小範圍。

21世紀以來,因為材料的發現越來越多,古文字面臨非常多的機遇和挑戰。戰國楚墓裡面發現的戰國文字對於我們了解和釋讀古文字有非常大的意義,推動我們大規模識字。但是識字以後,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古文字資料認識古人的思想、思維和古代歷史,要一代代傳承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

講座結束後,郭永秉老師還和現場讀者進行了互動,一起探討中國古漢字。

郭永秉老師為讀者籤售

據悉,在接下來的每個月,「大隱·五角場人文講壇」將陸續邀請張曉虹、段懷清、江曉原、葉舒憲、胡曉明等知名嘉賓帶來不同主題的文化講座。

資料:魅力五角場

原標題:《古漢字是怎樣被認出來的?復旦大學教授為你揭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學生追憶復旦大學植物學家鍾揚教授:他視學生為天使與棟梁
    學生追憶復旦大學植物學家鍾揚教授:他視學生為天使與棟梁 「復旦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2017-09-26 08:21
  • 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中新網12月9日電 據「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 抗戰時期復旦大學舊址
    嘉陵江畔,縉雲山腳,美麗的北碚小鎮給你一種緩慢而舒緩的時光體驗。稍加耐心,你就能在鎮上安靜的區域看到令人難忘的紅磚樓房,灰白馬路,水泥小拱橋等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北碚的夏壩,還保留著上世紀復旦大學西遷重慶時的校址。
  • 復旦大學李鬱芬教授逝世,她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教委、上海科技成果獎等;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勞動模範等稱號。
  • 復旦大學教授徐靜波:京都,日本文化的心像地圖|知微行遠論壇報名
    他是國內研究日本文化的資深學者,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著作頗豐,將宏大的千年日本文明史娓娓道來;他喜愛旅行,尤其注重用自己的足跡去考證古籍史料;他熱愛美食,早年是研究梁實秋的學者,後來自己出版數本關於和食的起源和發展的著作,洋洋灑灑的數十萬字裡,呈現了大和民族獨特的生活美學。
  • 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復旦大學教授攻克3nm晶片關鍵難題,國產高端晶片不遠了?就在本月月中,我國的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傳來好消息:在目前全球最頂級的3納米製程晶片上,周鵬教授的團隊已經實現了GAA電晶體技術的突破性研究,並已經在國際電子器件大會上向全世界公布了我們的這一技術突破。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 重慶珍檔 | 北碚黃葛的文化人:復旦教授剪影
    復旦的教師等級分教授、講師、助教幾類,唯一特別點的是馬寅初,1937年時是特級講師。復旦大學兼容包收,只要有學問都可以到復旦任教。復旦大學部分教師復旦的教授有專職,就住在黃葛或者北碚,也有兼職,坐船坐車上來,教完課就走。復旦有很多短期聘任的教授,聘期一學年,甚至一學期。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抖音直播...
    愛是無邊無際,愛不隱不藏,為愛而生,為愛而滅,愛是上帝,上帝就是愛。如果人類想要存活下去,如果我們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還想拯救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生靈,愛則是唯一的答案。這封信是真實的嗎?4月15日晚,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施鬱用物理概念對愛因斯坦給女兒的信進行了詳細解讀。最後他指出,這封信是偽造的,愛因斯坦沒有寫過這些。
  • 中醫大師為你揭秘!
    中醫大師為你揭秘!大師介紹朱鼎成教授「共享推拿」項目的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朱氏推拿療法」代表性傳承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朱氏一指禪推拿療法」代表性傳承人,嘉定黃牆中醫第七代傳人,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推拿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 93歲老教授憶接管復旦:校長數次拒絕遷往臺灣
    據說,復旦大學是最早接到國民黨「教育部」的遷臺命令的學校之一,並數次密令章益到教育部任職再轉赴臺灣,都被章益拒絕了。在這場和國民黨爭奪復旦大學的鬥爭中,復旦大學除一名教務長隻身跑往臺灣,全體師生以及圖書資料、儀器設備等都完好地保留了下來,為解放後新復旦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復旦教授李鬱芬逝世,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李鬱芬,生於1928年2月,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建華教授來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舉辦學術...
    2020年11月14日,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王建華教授來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杏林講堂」,以《單細胞測序在腫瘤領域中應用》為題做了一場精彩的學術講座。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科研管理辦公室主任陳謹、科研創新團隊成員、專業教師及2020級醫學檢驗技術本科班同學參加了本次講座。講座由醫學技術系副主任張發蘇主持。
  • 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
    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晶片是智能化時代的依賴產物,只要是電子類產品都需要用到晶片,隨著手機越來越智能,對於晶片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最先進的5nm晶片工藝也已經用於手機製造上了,搭載5nm晶片的iPhone 12以及Mate 40,在性能表現上都格外的突出。
  • 靜以致知,定以彰德——復旦大學政治學學科帶頭人陳明明教授
    陳明明,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法學博士,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政治學系主任、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此外,陳老師還長期擔任《復旦政治學評論》主編,在圈定選題、審閱稿件、編排書籍方面展現出一名優秀學者的全面素質,使期刊得到了學界同仁的一致認可。
  • 大學老師每月上萬?看看復旦大學教師的工資單,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而且,小學教師、初中教師、高中教師以及大學教師等等, 每一個職位都有著不同的薪資,普通的教師的薪資沒有班主任高、班主任的薪資沒有教授高等等, 之前有報導,普通班主任的工資平均每月只有2800元左右,就有很多人有猜想,那大學教師的工資是不是會翻上很多倍呢?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盧向華教授帶你讀懂「社區團購」背後的邏輯
    為此,南都記者專訪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盧向華。空談社區團購「壟斷」風險,無法得出結論Q:但外界往往會擔憂平臺藉此壟斷「割韭菜」,你怎麼看?Q:還有觀點稱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是「搶賣菜小販的生計」,你怎麼看?
  • 復旦大學教授抖音直播教學財務分析 超5萬人在線觀看
    朱蕾介紹,神探夏洛克辦案通常需要經歷收集證據、分析作案手法後,才能探究真相。「你可以造假一個指標,但不能造假所有指標,你可以一時造假,但不能一直造假」,朱蕾說。一個小時左右的案例分析課程下來,讓前來聽課的學生豁然開朗,他們紛紛評論,「沒聽夠,講得太好了」、「我聽得津津有味」、「這可能是我離復旦最近的一次了」,甚至還有非金融專業的學生前來聽課,其中不乏機械、藝術系學生。
  • 復旦管院教授李若山:用會計學解讀熱點的UP主
    2021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年論壇把目光投向產業發展動能中的最強音——科創,圍繞相關話題奉上深刻洞見和前瞻思想,踏浪逐新,瞰見未來。新年論壇將於1月16日舉行,小編陸續帶大家與演講嘉賓「預見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李若山教授將在新年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從我國當前經濟生態看企業風險管理」。
  • 復旦大學上新啦!
    今天,復旦大學迎來2020級本科新生,來自全國各地的3600多名新生步入他們嚮往已久的校園,開啟求學生涯。為營造更多元而豐富的迎新氛圍,提供更高效而周到的報到體驗,復旦大學各部門聯動,推進信息化、人性化服務。為減少聚集、減少流動,本科生的線下迎新調整為五大書院在各自住宿園區內迎新。
  • 陳果,復旦女教授,詮釋幸福的含義
    陳果,復旦女教授,一個「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的女人。1999年,陳果入學復旦讀本科;後來,進階碩士;其後,作為復旦大學哲學博士,曾在芝加哥大學師從心理學博士Evelyn。也在哈佛大學學過神學,論文題目是《耶穌為何如此言語?》。她曾是復旦大學哲學系學生會主席,連續五年拿獎學金。大學聯歡會上,她跳過活力四射的熱舞。因身材高挑,還曾兼職過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