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軍軍官軍服上那根黃色綬帶可不是裝飾,而是有特別意義

2020-12-13 騰訊網

李三萬

摘要:從二戰的歷史照片中,經過可以看到日軍軍官軍服上,從肩頭到胸前,總有一根黃色的綬帶,這根綬帶可不是裝飾,而是有著特別的意思,究竟到底表示什麼?

圖1:日軍軍官軍服上的綬帶表示什麼?

相信,看過二戰歷史照片和二戰題材影視劇的朋友,肯定都會發現,日軍軍官的軍服上,從肩頭到胸前,總有一根黃色的綬帶,和其他國家軍服上的綬帶不同,這不是裝飾,而是有著特別的意思,那麼這根綬帶到底表示什麼?

日軍軍官軍服上的綬帶正式名稱是「飾緒」,綬帶只是俗稱。而且並不是所有軍官都有飾緒,只有兩種軍官才有,一種是將級軍官,另一種則是參謀軍官。所以飾緒也就有兩種,將官飾緒和參謀飾緒。

將官飾緒是黃色的三股三進金絲編織而成,只有在穿著禮服時才會佩戴,平常的常服是不佩戴的,所以將官飾緒除了重大活動,平時是很難看到的。參謀飾緒則是六股六進金絲編織而成,顏色比將官飾緒要淺一些,而且不論禮服還是常服,都可以佩戴。所以在歷史照片上看到的大都是參謀飾緒。

圖2:將軍常服沒有飾緒,倒是參謀常服上就有飾緒

將官佩戴飾緒自然是為了顯示高級軍官的地位和權威,很好理解。那麼參謀為什麼也會有獨特的表示參謀身份的飾緒?

因為在日軍中,參謀的地位相當特殊。當時日本憲法規定「天皇統帥陸海軍」,並賦予軍令長官帷幄上奏權」,就是說軍隊平時的日常工作管理由隸屬於政府部門的陸軍省和海軍省管理,但是軍隊的戰略方針和戰術制定、訓練大綱、命令的下達等都要由參謀總長(陸軍)和軍令部長(海軍)負責,並且直接向天皇負責。因此日本的參謀實際上就成了軍隊的決策指揮者。所以,當年在整個日本軍隊中,參謀是非常牛的,甚至一個將軍都會對佩戴參謀飾緒的少佐非常客氣,彬彬有禮,而且這種情況在等級觀念森嚴分明的日軍中居然是習以為常的。

圖3:日軍的參謀飾緒

所以,在日軍中就出現了很奇葩的情況,部隊主官管不了參謀,參謀長也管不了參謀,只有高級參謀(海軍叫先任參謀,也就是資歷最深的參謀或者是主任參謀才能管得了那些牛氣哄哄的參謀。

於是乎,遇到作戰或者準備時候,作戰計劃從戰略到戰術都是各級參謀在搗鼓了。不過不能說日軍的各級部隊長就成了聾子耳朵擺設了,雖然他們還是可以批准或者否決參謀提出的方案。但是就算他們否決了,接下來還是這些參謀們去搗鼓新的方案。最厲害的是,上級機關的方案,這些部隊主官是不可以否決的,而來傳達上級作戰方案的是誰?還是上級單位的參謀……

而且在那個時代當上參謀也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必須是陸軍士官學校(海軍則是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畢業後,而且畢業成績還要在前20%,再到基層部隊服役鍛鍊,然後經高級軍官推薦,考進陸軍大學或者海軍大學,只有陸軍大學或海軍大學的畢業生才有資格成為參謀。

圖4:參謀都是日本軍隊中的佼佼者

在陸軍大學畢業時的前六名,會得到天皇御賜軍刀的特殊榮譽,所以被稱為「軍刀組」,如果是「軍刀組」,那就更不得了。一般來說,參謀尤其是高級統帥機關的參謀,基本上都是「軍刀組」出身。至於有說什麼中國的蔣百裡也得到過天皇御賜軍刀,那就是瞎扯了,因為蔣百裡只是士官學校畢業,就算是士官學校的前三名也只有天皇御賜銀懷表,而不是軍刀。何況士官學校裡外籍學生本來就是和日本學生分開計算成績,根本不可能搶了日本優等畢業生的銀懷表,就更別說什麼軍刀了。

日軍為了培養未來的高級軍官能夠了解和熟悉不同的戰場環境和國外情況,經常把有培養前途軍官派到國外當駐外武官,例如岡村寧次、東條英機和山本五十六等曾經當過駐外武官。必須要承認,日軍參謀的業務水平確實是相當的高,在太平洋戰爭準備前期,面對著浩瀚的南中國海,日軍要跨洋作戰進攻並佔領東南亞,在當時的交通、物資保障、衛生檢疫和通信情況下,日軍最著名的參謀之一的辻政信寫了一本《看了就能打贏》的小冊子,基本上將所有的問題解決了,使日軍五個月內就佔領了東南亞全境,所以日軍在二戰初期的優勢很大一部分是參謀的功勞。

圖5:日軍最著名的參謀辻政信,他就佩戴著參謀飾緒

這些參謀在日本軍隊中可以說是相當厲害的角色,他們都是陸軍、海軍中的佼佼者,所以日軍中流行一句話「十年人事」,也就是說,只要是陸軍大學或者海軍大學畢業的人,經過十年肯定能晉升到大佐,而此時他們也就四十歲左右,再進一步得到將軍的將星也就指日可待了。

如果是將軍,同時又是參謀,那麼他在軍服上會佩戴什麼飾緒?答案是非常明確的,一定是參謀飾緒,由此可見,在日軍中參謀飾緒可要比將官飾緒還是牛!

圖6: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海軍大將,他就佩戴著參謀飾緒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本軍官胸前的黃色綬帶有什麼含義?不只是用來裝飾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衣服上的配飾實際上並不是為了裝飾,而是有特殊的含義的。尤譬如出席什麼場合穿什麼樣的衣服,大多都有特殊的含義。即使是在戰場上,不同服飾所佩戴的飾品也有著不一樣的含義。
  • 二戰時期日軍軍服為何如此難看?模仿德制軍服,卻成為四不像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球國家中軍隊的軍服德制的,被評價為史上最帥的軍裝,畢竟德國人嚴謹的態度是不容許他們設計出劣質的產品的。但如果說哪國的軍服最難看當屬日軍軍服了,不論是軍服的款式還是用料以及剪裁上,日軍軍服和德軍軍服一比之後,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 二戰時日本鬼子的軍服為什麼特難看?就像是冬瓜插了四根香腸
    作者:狂奔於天路要說二戰時期各國軍服誰家最好看,通常大家都認為是德軍的最帥,這基本達成了共識,要說是哪支軍隊的軍服最難看,可能就見仁見智了。如果範圍局限到東方國家,我們圈定是誰,是說難看,不是說簡陋,可能有相當多人的感受是,日本鬼子的,對,應該就是它了。
  • 軍服上的黃繩子:不同國家意義大不同,關於綬帶知識,你知道多少
    在軍人的衣服上,我們不難看到一根黃繩子,它經常掛在軍人的胸前。那麼,這根黃繩子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它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軍人常服上的黃繩子——綬帶 這根黃繩子,它有著自己的名字——綬帶,有時候也可以稱為穗帶。它們通常是呈現半橢圓形的狀態,一端掛在肩膀處,一端掛在胸前。
  • 二戰五大經典軍服,德軍帥出歷史巔峰,日本軍服「醜陋無比」!
    日本軍服:二戰時期,各國的軍服可以說是個有個的風格,首先我們來看下最熟悉的日本軍服,軍官禮服可以說是最醜陋的,特別是那尖頂帽子,看著很有喜感! 蘇聯軍服:蘇聯十分革命後,蘇軍打造了自己風格的蘇式軍服,用現代眼光來看,蘇軍的二戰軍服中規中矩,軍官禮服分海陸空三軍,用制服的一些標誌色調來區分。
  • 軍人常服上的黃繩子是什麼,參謀長為何格外喜歡「掛繩子」?
    當過兵或者熟悉軍事的小夥伴們應該都見過軍人常服上有一根「黃繩子」吧,我國的人民解放軍將這一「黃繩子」習慣性地稱為「綬帶」,還擁有專門的英文名稱是Aiguillette,可其實並不貼切,在清末民初時,這條「黃繩子」被稱為「參謀帶」,這個名字才是比較符合歷史的。
  • 二戰時期德國軍服被譽為最帥軍服?獨樹一幟是有原因的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服那絕對是一大亮點,甚至被人譽為是最帥的軍服。軍服無論是從美觀度,還是從華麗程度上來說,都是獨樹一幟的,是很難被超越的。尤其是禮服,更是很多人心目中顏值最高、最帥氣的軍服。今天的這篇文章,拋開政治的因素,只是從美學角度來討論二戰時德國的軍裝。
  • 日軍軍服沿革:越變越醜
    今天筆者為大家帶來了一份圖集,來用圖片為大家介紹一下日軍軍服的歷史沿革。第一張圖片是日軍1875年明治維新後的軍服樣式,此時士兵沒有統一的軍裝,但是軍官普遍採用明治六式軍服。這張照片拍攝於1885年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此時日本軍服受到普法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勝利的影響,開始德國化。而這張照片和上一張可以形成對比,這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日軍「美國化」的軍服,仿製南北戰爭美國北方軍的制服。這張是昭和天皇,身著大元帥正裝。此圖,是日軍第一款制式軍服,明治六式軍服,通常被稱作「大禮服」。
  • 二戰期間,日軍為何愛把白襯衫領子翻在外面?
    《太平洋的奇蹟》中的日本軍官不過,在二戰電影和老照片裡,你經常看到好多日本軍官就是這麼穿的:襯衫領子翻在軍服外總體來說,日本軍服的設計理念仿照自西方國家,二戰期間日軍主要是三種軍服,一種「昭和五式」,特點是立領和肩章;一種是「九八式」軍服,特點是折領和領章;一種是「三式軍服」,類似於「九八式」軍服的簡化版。 抗戰時期在中國大陸的日本兵,基本都穿這三種正規軍服,但是軍官制服都沒有襯衣外翻這一說的,那樣看上去比較輕浮,很不正經。
  • 二戰時期日軍步兵全系列詳解
    右為日本海軍第三艦隊的海軍陸戰隊列兵,日本第三艦隊在二戰期間主要承擔對中國沿海和江河的佔領,是當是中華民國海軍的對手,1931年1·28上海抗戰中就是由盤距在上海的日本第三艦隊的海軍陸戰隊挑起的。1938年入侵中國南部左為日本陸軍炮兵少校,其領章為黃色。中為日本陸軍步兵中校,其軍銜表現在領章上,兵種設在胸口上的倒山字型胸章,紅色為步兵。
  • 二戰期間,各國的軍服都是什麼樣的?德國的隊服最帥,但日本最醜
    0202、美國軍裝:簡潔、幹練、修身、有型如果說有哪個國家二戰時期的軍服與德國相媲美,那很可能就是美國。而軍官的制服風格多樣。夾克的設計有不同的口袋安排,有開放的按鈕和隱藏的按鈕。戰爭期間,為了克服氣候多樣性的問題,包括為士兵提供額外的防寒服,發放皮靴和一雙防水套鞋等。都體現了美國軍服的設計原則,仍然是以適應氣候為核心。其中不得不說的是,美軍的野戰夾克不僅防水,前部可以通過拉鏈收緊,還採用了特殊設計的隱藏式門襟,以備不時之需。
  • 為什麼日本軍官愛把白襯衫領子翻在外面?
    但是在今天,如果你走在大街上敢這麼穿,絕對需要很強氣場才能hold住,敢這麼穿就好像在宣布:「我很痞我很屌!」圖:70年代的好萊塢明星約翰·特拉沃爾塔不過,在二戰電影和老照片裡,你經常看到好多日本鬼子的軍官就是這麼穿的:襯衫領子翻在軍服外,難道,日本人這麼穿是在耍酷嗎?
  • 紅色的盛裝,二戰蘇軍軍服為什麼經典
    1935年12月,蘇軍開始使用新的軍銜領章、袖章等軍銜識別標誌,以不同數量的五角星、菱形、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符號來區分軍銜,這就是蘇軍二戰時使用最廣泛的1935型軍服。蘇軍由於地處溫帶和寒帶,冬季較長,因此夏裝和冬裝區分明顯,更加加劇了蘇聯軍服的識別難度。
  • 為什麼二戰後期我軍通過日軍軍靴和行軍聲音就能判斷是不是主力?
    在電視劇亮劍中,有這樣的鏡頭:李雲龍準備伏擊一個據點內的日軍,但是當日軍部隊開出來之後,李雲龍卻說這不是原來據點裡的鬼子,原來的鬼子都穿軟底膠鞋。從日軍部隊集體踏步的聲音,李雲龍判斷這不是原來的日軍。這雖然是電視劇,但是這個情況卻是真實的。
  • 短褲與蘇格蘭裙——「二戰」中的英軍軍服
    在蒙哥馬利將軍的司令部,幾百米外的地中海浪花起伏,一隊英軍士兵在海邊洗完澡後躺臥在沙灘上。邱吉爾疑惑地發現,這些英軍士兵好像都穿著白色的遊泳褲,但是在他的記憶中,英軍軍服中並不包括這項服飾。定睛一看,邱吉爾哈哈大笑.其實這些英軍士兵什麼都沒穿,英軍沙漠軍服的下身是短潸,炎熱的天氣使很多英軍只穿著短褲而赤裸上身,看起來像穿著白色遊泳褲只不過因為那是全身唯一沒有被曬黑的地方。
  • 二戰時期,日軍帽子上的「狗耳朵」實在太有用了
    在看抗日劇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日本士兵有個十分顯眼的特徵,那就是帽子上左右兩片耷拉著的黃布。不只是帽子,就連鋼盔上面都會有這兩片黃布。看起來十分搞笑,我們稱之為「狗耳朵」。日軍的這種設計在當時其他國家軍隊中並沒出現過,那麼日軍的帽子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呢?
  • 軍服收舊規定放寬!看解放軍的軍裝有多帥
    《條令》刪除了舊版中作出「軍人退出現役時,應當將標誌服飾上交」的條款。 軍裝到底有多帥!軍服,顧名思義,軍人的服飾。由於軍人帶有獨特的職業風格,軍服也由此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 二戰德軍軍服第三顆紐扣上有一條紅色斜布條,是幹什麼用的?
    德國軍裝不是隨著納粹的掌權而突然變好看的,而是有其歷史傳承的,是繼承自普魯士的軍裝傳統的。在此強烈的呼籲,請不要再盲目的推崇關於納粹德國的一切,希特勒及納粹黨對德國的影響被嚴重誇大了。納粹掌權時期的德國那些美好的東西,並不屬於納粹,而是屬於德國,是屬於整個歐洲文明。一個國家的某個政權與這個國家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都沒必然關係。
  • 抗戰時,為啥繳獲的日軍大衣無人敢穿?血的教訓不敢忘
    導語:抗戰時,為啥繳獲的日軍大衣無人敢穿?血的教訓不敢忘二戰時期,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在發生戰爭。其中,日本和德國的侵略性最強,這兩個國家都在戰爭中侵略了三十多個國家,加大了戰爭的損失。如果身份是日本軍官,那在冬天他還可以得到一件大衣,這跟普通士兵有著很大的區別。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日本軍官在戰場上會成為我軍的主要設計對象。在將敵人擊斃以後,會有人專門來清理戰場。這時候會繳獲一切可以使用的東西,比如說武器裝備、還有他們的軍大衣。這些軍大衣看上去十分暖和,不過,在繳獲之後不會有人敢穿。這是為何呢?
  • 「第三帝國」軍服誘惑:欺騙德國眾多懵懂青年,實戰卻暴露弊端?
    希特勒上臺後,開始傾心打造自己的納粹「第三帝國」,重整軍備中,畫家出身的希特勒卻對軍服設計特別上心,由此一系列德軍制服,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二戰時期最帥氣的軍服,沒有之一!他的青年時期,當時最大的理想可不是成為德國元首,而是做一位享譽天下的大畫家。但藝術家的夢想破碎以後,卻意外掌控了整個德國的至高權利,那麼,他當然要在軍服方面鼓搗一下自己的「藝術細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