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餐飲市場表現出高端萎縮、中低消費剛性需求、大眾需求強勁的態勢。但在餐飲行業,過去五年數據顯示,火鍋產業發展迅猛,保持著22-35%的份額。在國家釋放經濟「內循環」,提振國民消費的口號下,火鍋已成為餐飲業刺激大眾消費的主力軍。
行業報告顯示,疫情之後,消費者在點選火鍋時比去年更加注重性價比,《2020火鍋產業消費市場大數據分析報告》數據,2019年底全國火鍋門店超過70萬家,受疫情影響,2020第二季度,門店數量減少10萬家。
作為深受大眾喜愛的火鍋,門店消費需求受挫,對性價比要求提高,創新消費場景和提高性價比成為刺激國民消費的有力抓手……
火鍋「到家消費」場景潛力釋放
2017年,鍋圈供應鏈在國內首創了食材連鎖便利超市模式,隨後,業內以火鍋食材為主的超市零售形態興起,以鍋圈食匯為代表的實體超市+即時配送的企業,讓「在家吃火鍋」的消費場景成為可能。
事實上,「在家吃火鍋」這種形式一直存在,但始終沒能成為百姓的家常餐,究其原因是在家吃火鍋往往不能讓人「盡興」,一方面,日常超市購買的食材常常不夠新鮮,很多火鍋店的食材無法買到。另一方面,火鍋口味、吃法、蘸料也往往跟店裡沒法比,鍋底不正宗,蘸料沒感覺。
據了解,鍋圈食匯火鍋食材店依託自身供應鏈優勢,一舉解決了在家吃火鍋「無處買、買不到、買不好、買不全」的痛點。鍋圈食匯組建了專門的採購團隊和研發團隊,溯源產地、考察工廠、精心研發,目前,鍋圈食匯產品累計有12大品類、400+種食材,涵蓋底料類、蘸醬類、調料類、川渝特色菜、牛羊肉類、時令蔬菜類、粉面類、酒水飲品、休閒小吃、丸滑類、燒烤類和用品用具等,產品品類豐富,在店裡可一站式購買火鍋料理。
在配方上,鍋圈食匯要求上遊工廠採購指定產地的辣椒,按照鍋圈的工藝流程做出符合要求的味道;在製作底料是,對用什麼鍋、鍋的直徑、油溫、油的品牌等都有嚴格要求,保證產品在家食用與店裡吃到是一樣的美味。
事實上,疫情之下,火鍋門店業績下降的同時,「到家火鍋」場景的創新,又成功讓火鍋消費搬上了普通大眾的家庭飯桌。不僅讓低頻的火鍋店消費,轉移為高頻的日常家常餐。而且這種食材連鎖超市也讓火鍋從固定式的店裡場景消費,轉變為移動式的消費模式,無論在辦公室、外出就餐、還是家中聚餐,都能夠隨時隨地開啟一頓正宗的火鍋美食。
掀起火鍋行業的性價比「革命」
火鍋食材連鎖超市讓大眾有了在家火鍋的機會,但真正讓火鍋入駐家庭餐桌成為常態的,是火鍋食材的高品質、低價格,也就是性價比。
一直以來,火鍋食材居高不下的原因是,火鍋菜品品類繁多、上遊供應鏈分散,食材標準不一,真正要做到標準化、規模化,是有門檻的。
「好吃不貴」是鍋圈食匯的宗旨,也是口號。鍋圈食匯自成立後,在業內就掀起了性價比的「革命」,通過火鍋食材連鎖超市,將用戶在店裡動輒上百元的火鍋消費,拉到了人均30-40元的標準,成為大眾人人都能消費得起的餐飲。
而這得益於鍋圈的供應鏈能力。據介紹,鍋圈食匯擁有自建的生產基地和食材供應鏈,通過7年的面向2B火鍋食材的供應,相對完善了供應鏈從源頭到終端的所有基礎設施建設,而且通過抓取大量的消費行為數據,不斷優化了產品,才將全國各地好吃的產品從產地輸送到零售門店,以此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
同時,鍋圈還建立了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在全國擁有10大倉儲中心,形成了冷藏、冷凍、常溫等多規格標準化的倉儲,能夠保證全國門店的食材的新鮮和即時配送。在門店管理運營方面,鍋圈也全麵食用大數據管控,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店倉一體化,保證高效的運轉體系,做到真正的品質可控、價格可控。
刺激三四線城市居民大消費
從城市結構來看,能夠帶動國民消費、提振經濟、驅動內需,下沉市場三四線城市的居民才是真正的主力。據了解,鍋圈食匯自成立以來,就以"搜尋全球好食材,世界美味共分享」為願景,立志為縣鄉下沉市場8.3億老百姓吃的消費升級做好服務。
截止2020年10月底,鍋圈食匯全國門店突破5000家,覆蓋15個省3個直轄市,200個地市,1000個縣城,累計服務超1.3億家庭。以鍋圈食匯連鎖門店為渠道,正在成為下沉市場的基礎設施服務商,中國家庭廚房食材的入口,真正滲透並刺激下沉市場的消費。
除了線下的布局,鍋圈食匯的線上也正在發力。鍋圈聯合創始人孟先進透露,鍋圈的線上銷售佔比達到15%、並已經擁有200萬社群會員、1000萬數位化會員……在線上,鍋圈以門店為核心,依靠自營小程序商城、餓了麼、美團等到家載體輻射居家、辦公、酒店、戶外等場景,做到線上線下同步發展。
為了讓居民像收更實惠的食材,鍋圈還不斷展開一系列利民優惠活動。如「618狂歡」、「717粉絲嗨吃節」、「818在家吃火鍋」等福利活動,9月份,鍋圈也圍繞「時尚消費月」,以更普惠的價格回饋消費者。
孟先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鍋圈的產品都是從廠家直接到店面,把所有優惠讓利給消費者,讓消費者花最少的錢,吃上最好吃的火鍋燒烤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