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脂肪走高是各種病症導火線!你內脂高了嗎?

2021-02-12 健康者指南

       內臟脂肪是人體必需的脂肪,它圍繞著人的臟器,主要存在於腹腔,少部分集中在肝臟,能儲存熱量、保護內臟。如果一個人體內的內臟脂肪過少,臟器就沒法呆在它原本的地方,嚴重危害身體健康。

  不過內臟脂肪可不是越多越好,通常我們所說的肥胖指的都是皮下脂肪過多,因為這種肥胖對外形影響大,一眼就能看出來。其實,內臟脂肪一樣會囤積,人體的內臟脂肪囤積過多,危害將遠遠大於皮下脂肪的過量囤積。

        過多的內臟脂肪當然會讓腹部贅肉堆積,但這只是表層危害,它還會讓代謝遲緩、內臟機能異常,如肝功能衰退、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

  因為內臟脂肪一旦存儲過多,脂肪就會溢向血管,還會在代謝過程中產生毒素,破壞人體有益菌,給有害菌提供溫床最終導致內臟中毒降低內臟機能。還有研究表明,女性月經異常也與體內脂肪含量有關,皮下脂肪型導致月經異常的症狀約為14%,而內在脂肪型則高達67%。

        人體脂肪有聯動性,一般來說皮下脂肪囤積嚴重必然連帶內臟脂肪過量。因此肥胖程度嚴重的人群,減重塑身關乎健康,需求強烈。

  體型標準的女性朋友就難免鬆懈,覺得我都這麼瘦了還用擔心肥胖問題嗎?但科學研究表明,有不少身材勻稱體重正常的女性朋友體脂率偏高。當我們都在用BMI來衡量一個人胖或不胖的時候,有沒有多留意一下自己的體脂率有沒有超標?

  下面為大家推薦兩個簡單的自測方法,可以從腰臀圍狀態和生活習慣兩方面綜合推斷自己的內臟脂肪是否超標。自測只能作為參考依據,精確的內臟脂肪含量測定需要到醫院使用特殊儀器測量,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在每年的定期體檢中加入相關項目哦!

1、腰圍:一般來說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就要小心內臟脂肪過多的問題。

方法:筆直站立,輕輕吸氣,用捲尺測量肚臍上方腰圍與最凸出臀圍。

男性腰臀比例>0.9,女性>0.8,就表明是內臟脂肪過剩的高危人群,需要馬上進行下一步測試。

3、測試腰腹皮下贅肉方法。試著捏肚臍周圍,如果能輕鬆捏起2釐米,表示堆積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捏不起來,表示很多脂肪是堆積在內臟裡。營養師總結了17種易致內臟脂肪型肥胖指標,請在與自己生活習慣相符的項目旁打√。

1、如果以上情況佔3個以下:還算健康,但要預防,儘早剔除危險因子。

2、如果以上情況佔4-9個:屬內臟型肥胖群,請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

3、如果以上情況佔10個以上:屬內臟脂肪高度危險群,要改善根本生活方式。

  過多攝入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將導致過多的糖分被代謝出來,從而讓內臟脂肪囤積在腹腔。選擇低卡高質的碳水化合物食材,三餐攝入的比例保持在5:3:2,這樣才是更有助於消化與代謝的黃金比例。

  遊泳、慢跑、快走、跳操等有氧運動對減去內臟脂肪都很有幫助。對上班族來說,每天25分鐘快步走,就可以提升體內脂肪的激素含量,快走所消耗掉的內臟脂肪比慢走要多47%。但是快走的節奏很重要,根據自身能力調整快走的步伐,舒服地享受運動,才能讓身體充分地吸收氣氛,充分燃燒內臟脂肪。

  愛吃宵夜,嗜好肉食、晚飯吃得太晚、熬夜睡眠質量差、嗜酒……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造成內臟脂肪堆積的重要原因。睡前攝入的熱量太多,多餘的熱量無法消耗,自然造成脂肪堆積。

  熬夜或睡眠時間過少,體內褪黑素分泌失衡,也會影響人體熱量的自然消耗。做到早睡早起、三餐定時、飲食均衡,不僅能幫助內臟脂肪含量減少,還能讓身體更健康。

  內臟脂肪含量過高的人群通常都有便秘困擾。長期便秘,體內毒素無法正常排出自然會產生鬱積,給身體帶來負擔。循環不佳對內臟脂肪的分解也有影響,攝入葆苾康纖維素因此保持排便通暢定期排毒對減掉多餘內臟脂肪也有一定好處。

  身體會通過堆積脂肪的方式來對應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社會壓力。你不能奢望控制這個社會,那麼就學會管理自己的壓力反應。多和家人朋友談天,冥想、並積極的參與運動都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緩解壓力。

  我們每天都只有有限的時間,因此如果你只能夠做一件事的話,運動就是收效最快和最好的選擇,既可以保持身材,也可以幫大腦更好的控制壓力。

肥胖,指的是體內堆積許多脂肪的狀態,若是肥胖與三高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組合在一起,發生心臟疾病如心肌梗塞等危險性便隨之增加。根據調查顯示,「內臟脂肪型肥胖+三高症」中的二高,心臟病發的機率為5.8倍。若是「內臟脂肪型肥胖+三高症」,發病機率立刻躍升為35.8倍。由此我們可以大膽假設,過度堆積內臟脂肪,即是百病之源。

話雖如此,很多人此時心中可能會浮現出「內臟脂肪究竟是什麼」的疑惑。內臟脂肪是比皮下脂肪更容易消減下來的脂肪。甩掉內臟脂肪等於除去高血糖、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發作的可能性,讓你身體健康,病痛自然不上身。

內臟脂肪是"體內的司令塔"

脂肪細胞釋出各種生理活性物質,提供身體進行機能調節。但是當內臟脂肪增加,長期處於內臟肥胖狀態時,這些生理活性物質的分泌開始失調,進而使得生活習慣病、動脈硬化或其他病症形成的可能性大增,這是內臟脂肪過多的主要危險性。

新陳代謝症候群不僅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還會引發狹心症、心肌梗塞、腦梗塞等重大疾病,絕對輕忽不得。現在正在治療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症的人,除了服用藥物降低數值之外,更應該致力於徹底消除內臟肥胖,這樣才能夠制止病情惡化、避免可怕的疾病降臨在自己身上。

甩掉多餘內臟脂肪,等於除去高血糖、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發作的可能性,身體自然健康,病痛不上身。

體脂肪率體脂肪率是指「人體脂肪」與「體重」之百分比,以前判斷個人胖瘦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身高及體重之比率(即BMI,身高除以體重的平方值)來判定,不過此種方法容易忽略人體脂肪之多寡。

一般來說,正常人體內約有1/4是體脂肪,有人會驚訝,如果以體重60公斤來算,那身上就約有15公斤的脂肪,想想15公斤的肥油是很恐怖的一件事,不過適量的脂肪對人體是具有保護作用的,因為脂肪可以保護人體脆弱的臟器,可以使其固定、不亂動,因此脂肪還是有其必要的存在性。

一般而言,男生正常體脂率約在15 ~ 25%之間,女生約在20% ~ 30%之間,年齡愈大體脂率會較高;成年男子的體脂肪率超過25%,成年女子超過30%,就達到醫學上所謂的「肥胖」。

體脂肪率的標準值和肥胖值(標準因性別及年齡而有所差別):性別  標準值  肥胖標準男性 14 ~ 20%> 25%女性 17 ~ 24%> 30%

這裡有個很實際的例子給大家參考!網友指出說林書豪與連勝文兩人身高皆為192、體重分別為91與92公斤,兩者之間只相差1公斤,體型卻差很大。讓人看了不禁納悶,到底是甚麼因素,才會造成如此差異?專業營養師分析,運動員長期運動,肌肉量含量較高,體脂肪較低,因此看起來就會比較結實。

林書豪體脂大概只有7% ~ 8%!至於連勝文,可能大幅超標了!1公斤的綿花和1公斤的鐵,畫面看起來就是差很大啦!

人的肥胖種類其實依照脂肪在身體內堆積的地方可以分成兩種:在下腹部、腰圍、大腿、臀圍等皮下堆積脂肪的類型,被稱為「皮下脂肪型肥胖」,因體型又被稱為「洋梨型肥胖」;而脂肪堆積在內臟附近的則稱之為「內臟脂肪型肥胖」,因體型又被稱為「蘋果型肥胖」。這兩種肥胖種類,「皮下脂肪型肥胖」較易從外觀看得出來,但「內臟脂肪型肥胖」則不易從外觀看出,也就是因為從外觀較不易看出,因此才容易讓人忽視他的重要性。

有健康問題請掃描下面二維碼可以一對一諮詢哦

新版的微信有訂閱號的'置頂'功能了,快快置頂「健康者指南」吧"

 

 回復5   訂購產品
 
 

如果您想加入我們了解此項機會請添加

人微信號:c2357360102

歡迎收聽健康者指南

添加微信公眾號:USANA8899

相關焦點

  • √內臟脂肪堆積的危害你知道嗎?減掉多餘內臟脂肪,身體自然健康.
    內臟脂肪是比皮下脂肪更容易消減下來的脂肪。脂肪細胞釋出各種生理活性物質,提供身體進行機能調節。但是當內臟脂肪增加,長期處於內臟肥胖狀態時,這些生理活性物質的分泌開始失調,進而使得生活習慣病、動脈硬化或其他病症形成的可能性大增,這是內臟脂肪過多的主要危險性。新陳代謝症候群不僅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還會引發狹心症、心肌梗塞、腦梗塞等重大疾病,絕對輕忽不得。
  • 內臟脂肪含量超標,更易患三高!輕鬆測試:你的內臟脂肪多嗎?教你8招...
    內臟脂肪就是脂肪嗎?瘦子內臟脂肪就一定少嗎?內臟脂肪少吃就能減少嗎?我怎麼知道我是否內臟脂肪正常啊?內臟脂肪過多應該怎麼辦啊?這些問題下面一一告訴你!一白遮百醜,一胖毀所有!這是一個「以瘦為美」的時代,尤其是女人,不論她看上去多麼「苗條」,「減肥」是永恆的旗號!
  • 簡單測試:你的內臟脂肪多嗎?教你五招,輕鬆減脂肪!
    提到減肥,就不得不提到肥胖,提到肥胖,就會讓大家想到脂肪,而脂肪有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那麼,內臟脂肪是什麼鬼?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與皮下脂肪(俗稱肥肉)不同,它主要存在於腹腔內,包裹著臟器。內臟脂肪的居所:主要存在於腹腔內,很難排除。
  • 你的體脂率與內臟脂肪達標嗎?
  • 減肥的關鍵是減內臟脂肪,內臟脂肪怎麼減?3類食物「吃掉」內臟脂肪
    為什麼說減肥,減內臟脂肪是關鍵?!有些人雖然看起來比較瘦小,但是並不代表你的脂肪含量就少,特別是內臟脂肪,它與身體上可以摸到的脂肪不同,它深藏在我們的身體內部,特別是腹部,因為腹部聚集了我們身體大部分的臟器。
  • 【體脂率與內臟脂肪】
  • 什麼是內臟脂肪?內臟脂肪的危害?怎麼減少內臟脂肪?
    一、人體脂肪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看得見的脂肪,即皮下脂肪,它們貼在皮膚下,有幫助人體保溫的作用。但積累過多,會讓我們看起來胖。另一類則是看不見的內臟脂肪,它們將我們的各種內臟,如肝、胰、胃、腸道等包裹、填充起來。
  • 內臟脂肪過多就是定時炸彈
    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與皮下脂肪(也就是我們平時所了解的身體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 不同,它圍繞著人的臟器,主要存在於腹腔內,如肝、胰、胃、腸道等器官的周圍和內部。研究表明,體內脂肪會破壞人體內部的信息傳導系統,被脂肪包裹的內臟器官會向身體輸出錯誤化學信號,致使器官內部也開始囤積脂肪。內臟脂肪長期堆積,會引發三大問題:一,形成水桶腰、將軍肚,繼而引發粗胳膊、肥屁股、大象腿等全身性肥胖。二,厚達3-8釐米的內臟脂肪,不斷擠壓腸胃,嚴重影響消化功能,導致便秘。
  • 你的內臟脂肪超標了嗎?
    你或許會有這樣的情況:一直在減肥,方法都用了,但是肚子還是瘦不下來;或者以前習慣不好,肚子異常的大。也許你身體裡住著一個「小怪獸」,那就是內臟脂肪。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與皮下脂肪(也就是我們平時所了解的身體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 不同,它圍繞著人的臟器,主要存在於腹腔內。
  • 體脂率和內臟脂肪
  • 你的內臟脂肪等級過12了嗎?
    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與皮下脂肪(也就是我們平時所了解的身體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 不同,它圍繞著人的臟器,主要存在於腹腔內。
  • 體脂率和內臟脂肪!
  • 測一測,你的內臟脂肪超標了嗎?
    而內臟脂肪位於身體內部,主要存在於腹腔內,圍繞在如肝、胰、胃、腸等器官的周圍或內部,可以稱得上是一種「隱形」脂肪。適量的內臟脂肪是人體必需的,能夠對內臟起到支撐、穩定和保護的作用。但如果超標,內臟脂肪會破壞人體內部的信息傳導系統,致使器官內部也開始囤積脂肪,誘發內臟型肥胖,是誘發各種代謝性疾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
  • 什麼是「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並不是表面意義上的長在內臟中的脂肪,更不是我們以往理解的「肥肉」。與皮下脂肪一樣,內臟脂肪同樣屬於三酸甘油脂,主要存在於腹腔內,很難排除。5.下午3點左右,一般是白領們的加餐時間,慕斯、乳酪、巧克力應有盡有,但是你卻忘記了,午餐後沒有任何運動,身體內的毒素還在體內「休息」,再補充高熱量的美食,可想而之,後果不堪設想!6.加班成為常態,宵夜在所難免,上一輪脂肪還沒有排出,新的脂肪又進來了!
  • 內臟脂肪是怎麼形成的 內臟脂肪高有哪些症狀
    內臟脂肪通常與代謝性疾病和胰島素抵抗的發生相關,以及可能造成死亡率的上升,這對於BMI(身高體重指數)正常的人來說亦是如此。那麼,內臟脂肪怎麼形成的?內臟脂高有哪些症狀?內臟脂肪怎麼減?下面,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一下關於內臟脂肪的相關知識吧!
  • 內臟脂肪,你知道多少?
    研究表明,體內脂肪會破壞人體內部的信息傳導系統,被脂肪包裹的內臟器官會向身體輸出錯誤化學信號,致使器官內部也開始囤積脂肪。 內臟脂肪長期堆積,會引發三大問題: 一,形成水桶腰、將軍肚,繼而引發粗胳膊、肥屁股、大象腿等全身性肥胖。 二,厚達3-8釐米的內臟脂肪,不斷擠壓腸胃,嚴重影響消化功能,導致便秘。
  • 為什麼一定要減內臟脂肪?測試一下你的內臟脂肪多嗎?
    雖然看起來比較瘦小,但是並不代表你的脂肪含量就少,特別是內臟脂肪,它與身體上可以摸到的脂肪不同,
  • 五招教你減掉內臟脂肪!
    過度的肥胖不僅令身材走樣,健康也受到危害,各種慢性病的困擾因它而起……但你知道嗎?我們身體內還藏有一個更可怕的「隱形殺手」它比一般的脂肪更可怕……那就是                ​    內 髒 脂 肪滿大街的大肚腩,遊泳圈也是內臟脂肪超標的標誌之一!
  • 「內臟脂肪」,人體的定時炸彈!
    內臟脂肪並不是表面意義上的長在內臟中的脂肪,更不是我們以往理解的「肥肉」,而是圍繞在我們臟器周圍的一種脂肪。★它的居所:主要存在於腹腔內,很難排除。脂肪進入肝臟就是脂肪肝,進入心臟就易導致心包油,進入血管易導致粥樣動脈硬化等。★它的顏色:白色。
  • 你知道嗎?內臟脂肪過多就是定時炸彈!
    外脂就是皮下脂肪,也就是我們平時所了解的身體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