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流行語中有句「年輕人不講武德」,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個美國版年輕人「不講武德」的創業故事。
12月9日,美國最大餐飲外賣服務公司DoorDash於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這是由3個華人建立的外賣網際網路企業,運營模式也複製了中國的外賣模式,如今的「向中國學習」網際網路模式興起,美國版「今日頭條」、印度版「拼多多」、中東版「淘寶」」……各種各樣的中國式創新正在全球蔓延,成為中國創新活力的象徵。#孫正義的倔強#
01
「華裔三劍客」的相聚,IPO後身家均過百億
27歲的時候,我們都在幹什麼?有人27歲就坐擁百億身價,而有人依舊月薪3000元。外賣平臺的巨大造富效應,三個斯坦福華人學生聚在創立的美國外賣配送平臺,12月9日上市首日,公司股價上漲85.8%至189.51美元/股,市值超600億美元,也就是4000億人民幣。
巧合的是,這三個聯合創始人都是華人,在其成功背後,完美再現了中國美團式的兇猛打法和拼多多式的下沉戰略。
徐迅(Tony Xu)出生於1985年,4歲隨著父母移民美國,其母親曾經是一名醫生,因為中國的醫生執照在美國不被認可,母親到美國後,只能和有些清華北大的教授一樣,到餐館做服務員,Tony Xu很小就到母親打工的餐館做洗碗工,算得上是童工,這也為徐迅後來創辦Doordash幫助中小餐館配送外賣埋下了種子。
2012年,27歲的TonyXu在史丹福大學讀商學院,在這裡,他遇到了同樣是從中國移民過去的AndyFang和StanleyTang,他們三個斯坦福華人學生聚在一家食品店跟老闆娘交流行業痛點,老闆娘說訂單多,人手又不夠,沒法完成配送。為解決了沒送完的訂單後,他們因為送外賣這事,花了一個下午做出了一個簡單的網頁,上面放了一些菜單,這些菜單都是以附近幾家餐館的名義掛上的,當然,留下的電話是他們自己的,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不過,讓他們感到驚喜的是,網站上線僅45分鐘,就收到了第一份泰國餐廳的訂單,然後Tony Xu開車到餐廳去買來食物,送到了顧客手中。華裔三劍客Tony Xu、Andy Fang和Stanley Tang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更是兼顧這項快速發展的業務,上課、送外賣、當客服、發傳單,盡他們最大努力推廣DoorDash。
堅持5個月後,也就是2013年9月,DoorDash獲得了24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三個人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外賣服務中,開啟了一段轟轟烈烈的創業生涯。同年11月,美團開啟了外賣服務。
2014年,紅杉資領投了DoorDash 175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簡直就是夢幻的開局,隨後幾年,Doordash逐漸壯大,在美國外賣行業的「超速行駛」真正開始了,此時美國外賣行業開始呈現Doordash、UberEats、Grubhub以及Postmates 四足鼎立的狀態。
在近6年的發展過程中,DoorDash共完成了7輪融資,其中包括:2014年A輪1730萬美元,2015年B輪4000萬美元,2016年C輪1.27億美元,2018年的D輪和E輪融資近8億美元,2019年的F和G輪融資11億美元。
而在2020年6月,DoorDash完成了4億美元的H輪融資,由Durable Capital Partners和Fidelity領投,該輪融資給出的公司估值為160億美元。如今上市市值有望達到389億美元的DoorDash估值將翻240%。
如今,成立僅7年的DoorDash已經獨佔了美國外賣市場份額的近一半,並且成功將強大的競爭對手Grubhub和Uber Eats都拉於馬下。值得一提的是DoorDash的創業故事具有傳奇色彩,其創始人為三位非常年輕華人,Tony Xu36歲,Andy Fang28歲,Stanley Tang27歲。而美團創始人王興的年齡是41歲,比他們年齡中最小的合伙人斯坦利·唐要大14歲,也就是說他們剛開始創業的年齡分別是29歲,21歲和20歲,真是青春逼人。
更厲害的是,DoorDash在2013年1月上線,美團外賣則是在2013年11月上線,他們比王興和王慧文的動作要早了整整10個月,但現DoorDash的估值並沒有美團大,因此該平臺也經常被稱作是「美國版美團」。也有不少網友認為,學習中國外賣模式走向成功的DoorDash,引發全球科技業界和資本業界廣泛關注,被看做是中國模式、中國創新對外輸出的又一經典型案例。
02
DoorDash上市讓孫正義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眾所周知,自投資出阿里巴巴這個網際網路巨頭之後,軟銀孫正義的就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投資案例了,並且從軟銀巨虧1.4萬億日元之後,孫正義就變得低調許多。但風水輪流轉,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在「虧損」烏雲中籠罩了許久的孫正義押寶「美版美團」DoorDash的決定卻非常成功,無疑是打了一個十分漂亮的翻身仗。
美版的「美團」DoorDash上市引發了國內網友們的熱議,也讓網友們注意到了從巨虧到「成功翻身」低調許久的孫正義。據悉,在DoorDash上市之前,由孫正義領導的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曾給DoorDash投入了6.8億美元的資金,但是此次DoorDash成功上市,孫正義的6.8億美元,已經成功地變成了115億美元,孫正義由此獲得的回報增長了1500%。除了孫正義之外,三位華人創始人就是最大的贏家了。
對於全球外賣市場來說,一個相對光明的未來則是非常確定的。而中國的外賣市場相對比較成熟,競爭格局也已經基本成形,但歐美以及東南亞市場則都還有不小的想像空間。
03
DoorDash上市,美國外賣大戰才剛剛開始
如果回到國內市場來看,隨便一個數字拎出來都足以碾壓DoorDash,畢竟中國5年前就已掀起的外賣之戰,市場教育和用戶培養早已完成,但中、美兩個市場根本上的不同,也很難做比較。
據相關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外賣行業的滲透率為6.1%,線上化率為74%,而對比美國外賣滲透率非常高,為12.5%,但線上化率僅為6%。因為美國的餐廳很多都接受電話點餐,並不願意接入高佣金的線上平臺,另外國外的外賣平臺配送費加上給騎手支付小費,算下來價格很高。相比中國,國內的外賣市場可以說是被線上教育起來的,而美國的外賣市場在線下市場就已經成熟。
今年6月,歐洲最大外賣公司Just EatTakeaway收購了GrubHub;7月,Uber以26.5億美金收購了外賣平臺Postmates。至此,美國市場基本確立了「三強」格局,美國市場即將發生中國5年前的景象,割據戰正在外賣市場興起。去年年底至今,包括「三強」以及其他一些垂直品類外賣平臺在內,美國外賣行業共發生了超過7起融資事件,共吸金超過4.6億美元。
現在,DoorDash的上市預計將使得外賣市場的熱度進一步升溫。可以預期的是,隨著DoorDash上市美國外賣格局的排位戰才剛剛拉開。
對於DoorDash,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