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像中的修道院是什麼樣的?如果告訴你在上海的復興路上,有一座又漂亮又浪漫的房子,不是修道院卻以它命名的房子,還能免費參觀。你想去看嗎?
復興路是舊租界的主要馬路,道路兩旁留下的都是充滿著異國風味的房子,閱盡滄桑的復興路上積澱了豐厚的歷史,許多文人墨客和藝術大家曾聚居於此,他們所帶來的文化氣息使復興路的品味始終不俗,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在這條路上追尋到他們流存的足跡。而他們所留下的故事都離不開這條馬路上的房子,當你徜徉在這條馬路的時候,當你靜默著看向建築的時候,她才會為你展現她豐盈純粹的美麗。
復興路是上海最寧靜的馬路之一,在幽靜的復興路西上,梧桐深處的轉角,有一幢鵝黃色外牆西班牙風格建築的房子,房子分前後兩幢,前幢為兩層,後幢為為三層,前幢為住宅(面臨復興西路),後幢為車間(面臨永福路)。柱廊連接,非常的精緻漂亮,這就是本篇文章即將要分享的修道院公寓。取名修道院公寓,可能和靠近永福路有關,永福路老早以前曾經叫過「古神父路」。所以取名為修道院公寓也不足為奇了。
修道院公寓是華麗的,其內涵也是硬核的,房子裡留下了很多傳奇人物的痕跡,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曾經是這裡的座上賓,上海外僑圈內名噪一時的文化沙龍。
修道院公寓(The Cloister)建於1930年,復興西路62號,建築面積2741平方米,佔地面積3086平方米。原是徐匯區人民政府湖南路街道辦事處,經過翻修後現已作為衡復歷史風貌區展示館,主要展示的是向廣大市民展示衡復區域的歷史變遷和相關人物事跡及多元的文化。展示館通過線上預約後,到門口測量體溫登記後可免費進去參觀。
展覽分為歷史回溯、活化利用、衡復建築、紅色記憶、百年人文、復興西路62號記事等6大主題,全面回顧了該區域從開發到保護的歷程,系統地梳理了該區域的人文歷史,並通過展示風貌區的歷史變遷和多元文化,展望未來卓越的全球城市街區和海派文化範本。
修道院公寓這座建築保存得相對比較完整,建築外觀和室內裝修均為西班牙式風格。紅色的屋頂,黃色的水泥拉毛牆,穹頂的窗戶,精細鏤花的黑鐵欄杆。內部空間的組合富有層次變化,由裡到內的裝飾都帶著濃厚的西班牙建築風格,如公寓門窗多用鐵花格柵,室內部分,分隔也用鐵花柵欄,這在一般低層公寓中並不多見。立面除紅筒瓦坡頂、券齒線腳,螺旋形柱外,還採用拱券窗洞、弧形斷簷山花、鑄鐵窗柵等。
最近,隨著全國跨省旅遊恢復,相信會有不少朋友都會選擇到上海來旅行,七八月的上海雖然如火如荼,不過梧桐樹下的復興路,少了一份灼熱,多了一份斑駁的美。
你若來到復興路,大可先從房子看起,從馬路上這些漂亮的建築看起,在離修道院公寓不遠的復興西路上的柯靈舊居是可以一同預約的。雖然兩處的建築都是西班牙的房子,但是還是有區別的,來上海旅行的朋友可以一起把兩處的房子都一起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