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則重磅消息登上英國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百年老店福來莎百貨(House of Farser)將關閉半數店鋪。這家曾被中國商家收入囊中的百貨業翹楚一度被認為前途無量,如今卻掙扎於破產邊緣。而它也成為今年以來瑪莎(Marks &Spencer)、一鎊店(Poundland)、玩具反鬥城(ToysR UK)等紛紛宣告無力經營的英國高街百貨中的一員。
意外
對於許多英國購物愛好者來說,6月7日是一個悲傷的日子——具有169年歷史的福來莎百貨當日宣布將關閉59家店鋪中的31家,包括其位於倫敦牛津街的旗艦店。前往英國最著名購物街的人士可能在不久後將再也無法享受這家中高檔百貨商店所帶來的購物樂趣了。
而這種形勢也讓許多人始料未及。BBC在福來莎百貨的牛津街分店門外採訪到的一位購物者說:「我很震驚。我作為這裡的顧客已經有21年了,我想也許因為這裡是牛津街,他們就不會讓這家店關張。即使不購物,人們也總會來這裡轉轉。」另一位購物者說:「非常、非常吃驚!我總來這兒買東西,化妝品、衣服,這是家可愛的商店。」
福來莎百貨在1869年始建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到了1959年已經成為一個零售帝國,擁有超過100家百貨商店,其中包括如今大名鼎鼎的英國奢侈品百貨——哈羅德(Harrods)。之後曾幾經易主,直至2014年4月,南京新百東家——江蘇民企三胞集團收購了福來莎百貨89%的股份。
當時福來莎百貨在英國和愛爾蘭擁有61家分店,旗下員工超過7300名,每年營業額達十數億英鎊,被City A.M.稱為英國高街最具商業革新理念、因此也最具潛力的百貨公司之一。
然而,彼時的繁華似錦現如今都成了鏡花水月。福來莎百貨近年來開始捉襟見肘,連續虧損,債臺高築加上缺乏資金注入令其走向破產邊緣。
圖片來源:BBC、FX168財經網
對於陷入困境的原因,福來莎百貨承認是管理決策出了問題,無論是網站經營還是削減女裝品牌都犯了致命的錯誤,但罪魁禍首還是被歸咎於整體環境。在福來莎百貨2017年財報的主席聲明中,第一句話就是「2017財年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對於此次關閉店鋪並裁員的決定,福來莎百貨執行長埃歷克斯·威廉姆森(Alex Williamson)表示,形勢嚴峻,我們別無選擇。
凜冬
這些表態並非妄言,實際上,英國整個高街零售業仿佛都在走入「凜冬」。所謂高街(High Street),是指英國的主要商業街。這裡曾經是英國民眾趨之若鶩的日常購物所在。像牛津街這種商業街更是成為馳名海外的旅客必遊景點。但如今這種形勢則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雖然仍舊會看到人潮湧動,但客流量高峰的頻率和幅度已經大不如前了。瑪莎、一鎊店、玩具反鬥城、母嬰用品店Mothercare、時尚品牌New look,這些耳熟能詳的「大牌」陸續倒下,即便不是徹底倒閉,也不得不關閉分店、削減開支、大幅重組。
電商的崛起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亞馬遜、ASOS等物美價廉又快捷便利的電子商務專家迅速擴張,據統計,英國零售支出中已經有1/5移至網際網路。這讓顧客被「拉」走的同時還要面臨高額租金的傳統零售商們「情何以堪」。
不幸的是,英國的商家們還面臨著諸多本土因素的「雪上加霜」。比如他們所需上繳的稅務近年來不斷上升。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統計,2016年時英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中地產稅最高的國家。2014年英國地產稅佔稅收總量的12.7%,而經合組織35個成員國的平均水平僅為5.6%。由全球來看,自1965年起,國際平均水平也已降至8%。這些地產稅中就包括讓佔用商業用地的企業頭疼不已的商業稅。
同時,英國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水平,這也令零售商們的僱用成本提高。
更糟糕的在於,2016年的退歐公投後英鎊大跌,這讓零售商們的進口成本激增,物價也隨之走高。另一方面,金融危機以來英國產能的低下讓各行各業的工資都增長緩慢。英國消費者由此面臨「什麼都漲、只有工資不漲」的尷尬境地。雖然購物成狂的英國人不在少數,但他們也不得不顧及迅速幹扁下去的錢包。
這些都讓英國零售業「壓力山大」。根據破產處理公司Begbies Traynor統計的數據,英國有2.3萬家零售商面臨嚴重的財務壓力。
這讓人不禁想起金融危機時的情景,根據零售研究中心的分析,2008年,英國共計有54家零售商破產,受到影響的僱員達7.4萬名。現今的形勢也許更為嚴峻,因為像電商競爭這種因素很可能是永久性的。正如福來莎百貨主席弗蘭克·斯萊文(Frank Slevin)所說,零售業正經歷基本性的改變,迫切需要快速適應,才能在未來生存。
未來
而對於福來莎百貨來說,這次的「忍痛割愛」能否換取得以生存的未來還屬於未知。
5月份,三胞集團與另一家中資公司——千百度達成協議,轉讓福來莎百貨51%的股權。但前提條件是福來莎百貨的重組計劃必須獲得通過。
此次福來莎百貨公布的計劃屬於英國《破產法》規定的一種公司自願安排程序(CVA)。在這種程序中,負債公司可與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負債公司提出重組計劃,債權人同意後則延緩或減免部分債務清償。
包括滙豐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在內福來莎百貨債權人將在6月22日進行投票,只有在75%的債權人允許的情況下,才可繼續營救計劃。
即使獲準,也並非萬事大吉,英國玩具反鬥城在這種協議獲準數周后仍難逃倒閉命運就是前車之鑑。要執行關閉半數店鋪的計劃顯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而對於福來莎百貨乃至整個英國高街店鋪來說,如何選擇對的產品和購物體驗、把購物者拉回商店、提高營收和利潤,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可能都將成為他們需要深思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