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留不住年齡,卻可以留下知識;歲月茫茫,留不住青春,卻可以駐足奮鬥;相信凡是經過努力的,必定留下輝煌;凡是經歷的,都難以忘記。初中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一段重要而關鍵的路程。我們也從懵懂的少年步入青年的行列。
六九年九月份,我去溫嶺初中讀書。我上初中,母親好像我考上了大學,為我縫製了全新的棉被和新衣服,購置了生活用品,千叮嚀萬囑咐,飲食起居,頭疼腦熱,深怕出半點差錯。開學那天,父親為我背上行李,母親把我送出村頭,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母親,直到走了很遠,母親還站在原地,遠遠地望著我們,翻過一座山頭,看不見了小山村,看不見了母親,我才隨著父親,邁開大步走向溫嶺初中。
溫嶺七年制中學坐落在溫嶺和窯子上兩村之間,前後共有兩排窯洞,前面是教室、辦公室、夥房,後面是教員室、學生寢室。學校有1—5年級複式班、兩個初中班。校長李滿收,副校長郝守權。我和張亮、張杰、陳福春在一連二排(初中二班),班主任張錦富老師代語文,葛佔奎老師代數學和體育,郝守權老師代工業基礎知識,段茂福老師代農業基礎知識和音樂。張亮被選為班長,我當學習委員。
溫嶺初中是社辦初中,經費缺乏,過冬取暖主要靠師生自己打柴。
吃罷早飯,全體同學排著整齊的隊伍,迎著初升的太陽,一路唱著「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毛主席領導革命隊伍,披荊斬棘奔向前方;向前進!向前進!革命氣勢不可阻擋。」向榮莊子村猴兒山出發。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登臨猴兒山,景色盡收眼底。深秋的晉北是一副五彩斑斕的畫卷。「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藍藍的天空,白色的雲朵,遠方的恆山山脈橫貫南北,雄踞雁北大地。那銀白色的桑乾河彎彎曲曲猶如一條飄帶,在陽光的照耀下煜煜生輝。同蒲鐵路的火車滿載黑色的煤南來北往,不時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汽笛聲,奔向祖國大地的各條戰線。和同蒲鐵路平行的大運公路綠樹成蔭,猶如一道綠色的長城,各種汽車穿行在綠色長廊之中。遠方的朔州煙霧繚繞,朦朦朧朧,幾座高大的煙囪是神頭髮電廠,向中南海毛主席住的地方和北京市輸送光明。那一望無際的朔州盆地秋收後田野裡一片空曠,一群群白羊點綴在美麗的鄉村大地上。馬頭山麓,猴兒山下,「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雄偉壯麗的明長城,氣勢磅礴,蜿蜒曲折,雄踞在群山之巔。「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站在高高地長城上,遙望遠方,觀如畫的風景,感嘆「江山如此多嬌」不僅放聲歌唱。「登上雁門關,回頭四下看。那桑乾河流……」
同學們手拿鐮刀,不一會兒就每人砍了一捆叫「胡榛子」的灌木。晴空萬裡,烈日當空,一行行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南飛去。我們各班也吹響了集合的哨子,同學們懷著喜悅的心情走在回校的路上。回到學校大家汗流浹背,飢腸轆轆,吃罷午飯,下午上課。
經過一個星期的辛勤勞動,師生們備足了冬天的取暖柴,轉入正常的上課。
在溫嶺中學讀書,第一件事是想家。我從小在兩位母親的懷抱中長大,從未離開兩位母親,開學後第一個星期我們宿舍的全體同學熄燈後集體哭泣,班主任張老師每晚在窗戶外聽,生怕同學們半夜跑了。每到星期五晚上,同學們就把回家的行李米麵袋子、繩子等收拾好了,星期六中午下課鈴一響,同學們就像脫韁的野馬奔向各自回家的路上。我每次回到家中,母親早已站在大門外,望眼欲穿地等著我回來,火蓋上的莜麵餃子,已翻了一次又一次,最後不能翻了又用臉盆扣住生怕涼了。我進門後連鞋也顧不上脫就上炕了,一口氣吃二十多個莜麵餃子,直到一火蓋莜麵餃子一個也沒有了,我才放下碗筷。大約過了一個多月,同學們的情緒才開始穩定。
在溫嶺中學讀書,第二件事是餓肚子。早飯莜麵硬旦、小米稀飯,午飯莜麵餄餎,晚飯小米稀飯。早、午飯尚可,晚飯一碗稀飯,沒有到下自習就已經飢腸轆轆,飢餓難忍。當下課鈴響起同學們向箭一樣飛快地跑回校舍,狼吞虎咽地吃著各自的乾糧。母親給我帶的是炒麵,父親給我的是糧票和錢,每當我吃完炒麵後,就到供銷社買個山尖子。其他家境不好的同學就只好自己在土灶上燒土豆。有時,土豆吃完了,餓的實在沒有辦法了,同學們就讓我到公社豆腐坊要豆腐渣吃。豆腐坊由公社原黨委秘書宮慶恆叔叔負責,他在文革中被鬥倒了,下放到豆腐坊勞動改造。我每次去要豆腐渣,宮叔叔就說:「孩子,什麼時候餓了就來吃」。我說:「還得給同學們拿上點,」宮叔叔說:「可以,可以,你自己拿」。有時候當天的豆腐沒有賣完,宮叔叔還給我一塊豆腐吃。我吃完後給同學們滿滿的拿一碗豆腐渣。回校後我把豆腐渣給同學們分開,再和炒麵拌在一起,酥軟香甜,美味可口。豆腐渣是我讀初中時的最好乾糧,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流口水。我和父親說了此事,父親嚴肅地說:「你千萬要注意,讓紅衛兵看見你宮叔叔又要遭罪了。」
曾記得那年過「臘八節」,母親像往年那樣安排我,到溫嶺供銷社買上半斤紅棗,早早回來過「臘八」,我到校後提前買了紅棗,初七下午下課後到張老師家中請假,張老師說:「不要回去了,明天早上到我家吃紅粥。」我一聽張老師不準假,兩眼充滿了淚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張老師看我哭了急忙說:「那你和張杰同學一起回去吧,但不能誤了上課」。我一聽張老師準假了,高興地叫上張杰就往家中趕。溫嶺離我們村十裡山路,神池的臘月,數九寒天,滴水成冰。我們兩踏著厚厚的積雪,迎著刺骨的寒風,手拉手艱難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翻過山頭已經能看到我們村了,整個村莊籠罩在暮色中,炊煙嫋嫋,燈光點點。我們兩的心情一下激動起來,一口氣跑下山,分手時張杰問我明天幾點走,我說:「不能誤了上課,六點鐘準時走」。第二天清晨,我和張杰早早吃了紅粥,七點半就到校了。
開學後,學校進行摸底考試,成績一公布我傻眼了,語文、數學都是第三名。這次打擊對我太大了,我在我們村小學從來都是第一名,我思想負擔很重,幾天也抬不起頭來。張老師是我表親,看出我的心裡有壓力,把我請到他家吃了一頓飯,臨走送我一本散文書,並說:「好好學習,努力用功。」從此,我仔細閱讀了張老師送我的散文書,也找到了我的不足之處,主要問題是「文革寫法」,每遇到問題《毛主席語錄》找答案。比如,寫遇到困難就想起毛主席的教導:「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記敘文對時間、地點、人物、環境、解決問題的過程、辦法、結果等都沒有細緻、深刻的刻畫描寫,一條毛主席語錄就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說明文語言貧乏,論點論據不明確,多是批判式口號。找到問題的結症所在,我又買了一本《新華字典》和《漢語成語小詞典》,每天背成語,在張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的作文進步很快,在期末考試中終於拿回語文第一名的成績。數學就沒有語文那麼容易了,由於我從三年級開始就沒有課本了,老師講課我們聽,講完後老師在黑板上布置作業。在四、五年級時小數和分數我就拉下了,每遇到小數和分數,我就找不到平衡關系列不出方程了。期末考試數學我還是第三名沒有進步。
1967年在全國一片「提高警惕,保衛祖國,加強戰備,準備打仗。」的備戰聲中,舉世矚目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岢嵐飛彈基地)開工了。同時寧岢線鐵路也開始動工,鐵路經過溫嶺鄉七個自然村,沿途的孩子們都撿廢鐵賣到收購站。七九年冬,我上初中時鐵路已近尾聲,下午下課後,鄰村的同學就到鐵路沿線施工場地撿廢鐵,大家戲說「發洋財」。我隨同學們去過幾次,給堂叔撿了廢鐵絲、廢鐵釘,給自己撿了一個炸藥箱,做了一個「溜冰車」。有一天,有人說:「今天鐵路開通了,火車要從寧武開到神池」,同學們聽到後興奮極了,我雖然在陽方口見過幾次火車,但沒有坐過,有的同學連火車也沒有見過。下午下課後,我們班大多數男同學一起沿鐵路線迎火車,大家說說笑笑,心情激動。我給大家講故事,「有一個村民兒子帶他去省城,到了火車站,當火車進站汽笛長鳴時,父親趕快把兒子按倒在地上,爬在兒子身上,兒子問:怎麼了?父親說:小日本鬼子的紅頭飛機來了。不一會兒火車進站了,長長的列車看不到尾,兒子帶父親上車時,父親說:這火車爬下還這麼高,站起來不知有多高呢?」
我們從小狗兒澗村上鐵路,沿鐵路線往南走,經過鬥溝村過了陳家溝隧道,在車站邊休息邊等火車。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染紅了整個天際,一朵朵火燒雲千變萬化猶如畫展。夜幕開始降臨,綿延起伏的山巒籠罩在暮色蒼茫之中,氣溫開始下降了,呼呼的西北風越來越大。同學們冷得站不住了,有的在原地跳躍,有的兩耳貼在鐵軌上聽火車的聲音。
天完全黑了。遠處的村莊星光點點,亮起了燈光。車站上燈火通明,猶如白晝。同學們站在凌厲的寒風中,飢腸轆轆,簌簌發抖。有的同學提議「回吧!今晚火車不來了」。在回校的路上,同學們個個垂頭喪氣,心有不甘,誤了一個晚自習,沒有看到火車,明天還要受批評。穿過陳家溝隧道,忽然有位同學高聲叫道「這個螺栓正好搗鹽」,同學們圍上去一看,是道軌與道軌之間的夾板螺栓,於是,大家都從道軌上擰螺栓,我給母親和奶媽家各擰了一個螺栓。擰上螺栓後,同學們興高採烈地走在回校的路上,覺得今晚總算沒白來。
回到學校剛進校門,就聽到學校緊急集合的鐘聲,同學們放下東西,趕快到操場集合。到了操場只見李校長和全體老師陪同兩位鐵路公安警察,神情嚴肅地站在那裡,我馬上意識到出事了,班主任張老師點完名後,李校長嚴肅地說:「同學們:今晚火車試通行,車到陳家溝車站,由於同學們把軌與軌之間的螺栓擰去了,火車不能前進,現在請同學們把螺栓全部交到辦公室。」李校長講完話,同學們的頭皮發麻了,沒想到無意中的一件事,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假如火車出軌翻了,可闖下大禍了。大家迅速把螺栓交出來,由兩位鐵路工人裝到袋子裡,李校長和全體老師送走警察和鐵路工人一行。
原來,我們剛走,火車就來了。車到陳家溝站檢修,巡道工人匯報,夾板螺栓讓同學們給擰去了。車站馬上匯報寧武站公安所,等我們回校後,鐵路警察早已到了學校,向李校長匯報了情況。第二天,學校專門召開了維護鐵路交通安全,嚴厲打擊盜竊、破壞鐵路設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大會,嚴令今後任何學生都不得到鐵路施工現場撿廢鐵。從此,我們再沒有到鐵路撿廢鐵去。
七零年開學後,葛老師生病了,我們村高登雲老師接替葛老師代數學。高老師和我一個村,神中畢業。從小學習刻苦,成績優秀。畢業後一直當民辦教師,在溫嶺小學教書。我過去列方程解應用題主要難點在分數,特別是象「路程除以時間等於速度」等距離題,始終找不到平衡關係。高老師發現存在問題後,舉一反三,細緻入微地給我講解。在高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期末數學考試成績我和賈明同學取得100分的優異成績。
七零年後季開學,我升初中二年級。學校老師做了調整,張錦富老師去了我們村教書,高登雲老師去了丁莊窩村教書,張越老師給我們當班主任代語文課,段茂福老師代數學課。張老師和段老師兩人天性和善,不善言辭。我們班紀律鬆弛,成績下降。
這個學期,我開始迷上了看小說,讀了很多小說,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三國演義》,蘇聯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國內的《紅巖》、《苦菜花》、《迎春花》、《晉陽秋》、《滿山紅》、《紅旗譜》、《播火記》、《紅日》、《烈火金剛》、《平原遊擊隊》、《鐵道遊擊隊》、《青春之歌》、《呂梁英雄傳》、《三裡灣》、《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林海雪原》、《豔陽天》、《金光大道》、《草原烽火》、《煙火春風鬥古城》等等。因為愛看小說,結識了幾位書友,溫嶺村的丁俊義、喬文明、山後村的邢果培,大家每借來一本小說互相輪著看。有一次,星期六晚上學校輪我值班,我向丁俊義借了一本《武松》,他說明天早上歸還,我說沒有問題。晚上,我在昏暗的小煤油燈下看了一晚上,兩個鼻孔成了黑油油的煙筒。第二天早晨,我如約歸還了丁俊義同學書後,回了老家南莊子村。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紅巖》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鄧穎超說:「同新中國一起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年,有誰沒有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等書中汲取過力量的源泉,找到過人生的路標。」溫家寶總理說:「奧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育了中國幾代人。」特別是他那段關於「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的名句早已成了千百萬青年人的座右銘和樹立自己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坐標。
學校文藝宣傳隊排演樣板戲《紅燈記》,鄔國珠老師任總導演,喬文明扮演李玉和、丁秀蓮扮演李母、趙金華扮演李鐵梅、麻海全扮演鳩山、尹文扮演王連舉、高財貞扮演遊擊隊員磨刀人、邢廣培、袁永等同學扮演群眾演員和樂隊。我參加樂隊學習打鑼。
在鄔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同學們刻苦排練,並且幾次去神池劇團觀摩學習,在過新年期間排出《紅燈記》1——6場,元旦晚會,我們為全校師生和公社機關幹部、職工、家屬演出,受到了公社領導和觀眾的好評。以後又為溫嶺村、窯子上村、全公社勞模大會等演出,都受到了觀眾的好評。
七一年開學後,學校領導和老師作了重大調整,李滿收校長去了東湖聯校,高闊校長來了溫嶺聯校,張越老師去了楊家坡學校任校長,從城關調來李世凡和王宜民老師,兩位老師德高望重,教學經驗豐富。李老師給我們當班主任代語文課,王老師代數學課。開學後首先進行摸底考試,成績公布後,我語文、數學都是全班第一名,我被樹為我們班的學習標兵,期末被評為「三好學生」。
二年的初中本來應該畢業了,但是教育部把秋季招生改為春季招生,因此,我們繼續上初中。開學後,我和兩位老師住到教員室,我負責打水、掃地、燒火。下午放學後,我幫兩位老師批改作業。在兩位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我對代數的列方程反應遲鈍,但對幾何反應靈敏,因此,七年級數學考試我每次都是滿分。我的作文李老師在每個星期六的作文課上當作範文給同學們講評。開學後,我寫了《難忘的暑假》,李老師對王老師說,郝守華的作文我快批改不來了。學校出牆報都是由我負責,公社召開批林批孔大會,我代表學校發言。畢業以後,在神池高中,我寫了一首《歌唱偉大、光榮、正確的黨》,被學校選為慶「七.一」牆報,張貼在縣革委會大門對面的牆上,並刊登在校辦刊物《東風之花》上。過新年,我寫了一首《放眼望北京》,代表我們班參加學校舉辦的「新年歌詠、詩詞比賽」,由高雅俊同學朗誦,獲得了一等獎,並刊登在《東風之花》上。當《東風之花》郵遞到溫嶺學校後,李老師看了我寫的詩高興異常,把我的詩當作範文給同學們講評,並鼓勵我的兄弟們和同學們向我學習。我上高中後,有一次星期天沒回家和同學們逛街,當走到二道街李老師家門口,正好碰到李老師,李老師問我學習情況,我說:「語文還可以,數學不行。」李老師聽了勃然大怒,大聲訓我:「你知道不行還逛街?」我被李老師批評的臉紅脖子粗低下頭不說話,後來李老師又鼓勵我好好學習。初中畢業後,公社和學校推薦我念五寨師範,由於我得了重感冒,學校又推薦了賈明同學。我參加工作後,每次遇到李老師,他都愧疚地對我說:「當年沒有推薦成我上五寨師範」。現在回想起來,李老師真是我的良師益友,是我最好的老師之一。我深情地祝福李老師全家幸福安康。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二年半的時光就這樣匆匆度過,七二年元月份我們初中畢業了。同學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校園,離開了敬愛的老師。從此,有的升了高中,有的參了軍,有的當了工人,有的當了民辦教師,有的回村務農,奔赴在祖國的各條戰線上。
我們村四位同學,我和張杰升了高中,張亮當了民辦教師,陳福春回村務農。
讓我難忘的初中時光,難忘的各位老師和朝夕相處的各位同學,讓我留戀的溫嶺中學,永遠地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時光荏苒,四十多年過去了,但老師們的音容笑貌,諄諄教導,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熟悉的臉龐,溫馨美麗的校園,至今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點擊以下文字連結,閱讀山西憶舊系列:
山西憶舊丨郝守華:難忘神池南莊子村小學
山西憶舊丨梁建軍:當年紅寺村園田化
山西憶舊丨郝守華:學生時代的勤工儉學勞動
山西憶舊丨飽餐曾是我的夢
山西憶舊丨梁建軍:那個熱鬧的東崗糧庫家屬院
山西憶舊丨張健民:那年冬天有點冷
山西憶舊丨童年憶事
山西憶舊丨黑白電視機
山西憶舊 | 我是賣報的小行家
山西憶舊 | 小帳單折射出計劃經濟的影子
山西憶舊 | 無愛婚姻的犧牲品——改梅姨
山西憶舊 | 綠皮火車漫憶
山西憶舊 | 遠去了的豆腐皮兒香
山西憶舊 | 記憶中的「假領子」
山西憶舊 | 攢糧票
山西憶舊 | 白襯衣與小襯領
山西憶舊 | 吃食堂的歲月
山西憶舊 | 綠皮車斷想
山西憶舊 | 你說該哭還是該笑——那個年代的小幽默
山西憶舊 | 我的「飛鴿」
山西憶舊 | 打酸棗
山西憶舊 | 一雙麻線實衲鞋底見證的患難真情
山西憶舊 | 家裡有個小喇叭
山西憶舊 | 「春荒」記憶
山西憶舊 | 趣說老家的鄉村媒婆
山西憶舊 | 太原城坊街的那些花燈
山西憶舊 | 燈山廟前憶當年
山西憶舊 | 燒土記憶
山西憶舊 | 憶逝去的打麥場
山西憶舊 | 吃包皮面的時代記憶
山西憶舊 | 前所街住的「油罐罐」
山西憶舊 | 太鋼六平房奶奶家的火炕
山西憶舊 | 煤場記憶
山西憶舊 | 那時結婚流行「36條腿」
山西憶舊 | 五坡支農記
山西憶舊 | 回味蒸汽機車的日子
山西憶舊 | 不堪回首的「六二壓」
山西憶舊 | 記憶中的蛤蜊油
記憶中的棒棒油
山西憶舊 | 我所經歷的的1960年壓縮城市人口
山西憶舊 | 六十多年前的鄉村生日宴,繁複的儀式至今難忘
山西憶舊 | 夢魂牽繞的老宅
山西憶舊 | 記憶中的菜窖
山西憶舊 | 難忘并州路上的那個地攤兒
山西憶舊 | 38年前的山西省三好學生夏令營
山西憶舊 | 五臺大山裡那個被洪水衝走的小山村
山西憶舊 | 剪不斷的忻州情
山西憶舊 | 我與呂梁山的淵源
山西憶舊 | 伏天軼事
山西憶舊 | 穿越母親河
山西憶舊 | 兒時的記憶——五福庵糧店
山西憶舊 | 在許堡,那些難忘的光輝歲月
山西憶舊 | 買土豆遭遇「逼婚」
山西憶舊 | 難忘晉源南城角的那眼老水井
山西憶舊 | 西海子的夏日記憶
山西憶舊 | 80年代最流行的花格襯衫與蛤蟆鏡
山西憶舊 | 大山深處的710
山西憶舊 | 中學生下鄉掃盲親歷投毒事件
山西憶舊 | 糧票往事
山西憶舊 | 八十年代的夜校時光,我的燃情歲月
山西憶舊 | 童年的爆米花
山西憶舊 | 故鄉風箏故鄉人
山西憶舊 | 1982年,帶著美女掛曆回故鄉
一九七二年的春節供應
山西憶舊 | 想起少年吃請的日子
山西憶舊 | 1978年春節買豬頭祭祖的曲折經歷
山西憶舊 | 神奇的雀便:你還記得太原電池廠的解放牌電池嗎?
山西憶舊 | 化客頭憶舊
山西憶舊 | 電話的變遷
山西憶舊 | 酸澀的彈弓往事
山西憶舊 | 我遙遠的晉祠大米
山西憶舊 | 太原縣裡看大戲
山西憶舊 | 「拉鋸、扯據」,溫暖的兒時回憶
山西憶舊 | 「票證時代」的記憶
山西憶舊 | 介子平:當年趕集
山西憶舊 | 在省委工作隊下鄉吃派飯的回憶
山西憶舊 | 珍惜與留戀:那個年代看電影的記憶
山西憶舊 | 1982年在東臺頂上觀雲海日岀
山西憶舊 | 溫馨的紅薯,溫情的記憶
山西憶舊 | 晉源秋收時的掐谷兒活計
山西憶舊 | 上安村知青遺事
山西憶舊 | 「大躍進」時期晉源古城營放開肚子吃食堂的記憶
山西憶舊 | 太谷鄉下看秧歌的悠悠歲月
山西憶舊:42年前在五臺生活的那些日子
山西憶舊:難忘當年打煤糕
山西憶舊:難忘鄉村冬日暖,當年嚴寒中的種種記憶
山西憶舊:臘月二十三,家家忙祭灶
山西憶舊:五十多年前我在大同歷經的春運
山西憶舊:通往故鄉芮城的路,三代人跋山涉水的記憶
山西憶舊:上過背棍的女孩一定能找到好人家
山西憶舊:知青歲月,管涔山愛情故事
山西憶舊:63年前太原拆二代團購豪車的壯舉
山西憶舊:記憶中的國慶
山西憶舊:一個老太原的1964年國慶
山西憶舊:1970年韓石山在昔陽驚心動魄的那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