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風味雲南,一筷豆花一口米線
在昆明,米線是人們無法割捨的舌尖摯愛,罐罐米線、臭豆腐米線、滷米線……幾天不吃就讓人心癢嘴饞。吃慣了米線的雲南人對於米線的做法和吃法也要求頗高,豆花米線便是在激烈的「米線江湖」中憑藉多層次的口感在昆明市場站穩了腳,逐漸成為昆明小吃中的佼佼者。
鮮嫩的豆花(6月21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豆花是昆明人對豆腐腦的一種叫法,米線是用米製作而成,豆花米線即是加了豆花的米線。
豆花米線(6月21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豆花、甜醬油、鹹醬油、冬菜、韭菜、油辣子、花椒、胡椒、花生碎……將佐料拌勻,一碗地道的老昆明豆花米線便可大口開吃了,小小的一碗豆花米線,那豐富的味道通過味蕾直接沁入心頭。
艱苦創業 德勝橋邊醞釀美食
說起豆花米線,不得不提昆明人耳熟能詳的老品牌——德勝橋豆花米線。這家源自昆明市德勝橋附近的豆花米線店於1984年創立,至今已在風雨中走過三十餘載。發展至今,數十家分店已遍布昆明的大街小巷。
德勝橋豆花米線店的創始人楊美淮(資料圖)。新華網發(供圖)
德勝橋豆花米線店成功的背後,是其品牌的創始人——楊美淮潛心努力的結果。楊美淮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北古城鎮狗街子村的一戶農家。上個世紀70年代,家庭貧困的楊美淮從農村老家來到昆明賣豆腐。每天早上4點鐘起床,磨豆子、煮豆漿、點豆花,天一亮便挑著豆花沿街叫賣。
後來,楊美淮又添置了三輪車,賣起了涼卷粉、豌豆粉等小吃,全靠自己起早貪黑地經營著小生意。
「上世紀80年代,當時興辦個體戶,我就辦了個執照,在德勝橋推著三輪車賣卷粉和豌豆粉。」楊美淮介紹,雖然是用三輪車拉著賣,但是她的佐料罐罐、為米線遮灰的紗布乾淨又衛生。「有一次昆明鐵路局中心衛生防疫站的科長來檢查衛生,他將三輪車蓋著的棉布掀開以後,看見裡面的筷子和佐料乾淨又整齊地擺放著,就將我評為了衛生先進個人,我當時感動得哭了。」楊美淮說,從那時起,她對飲食衛生更加認真負責。
憑藉可口衛生的新派小吃和誠信的經營態度,越來越多的顧客前往德勝橋光顧楊美淮的攤位,她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後來,楊美淮租了7平方米的房子,賣起了豆花米線。再後來,7平方米的小店鋪變成了100多平方米的「得勝橋豆花米線店」。隨後,這家老昆明口口相傳的豆花米線店,從一家小店,陸陸續續發展到在全省有三十多家門店。
風味獨特 靈魂出自平凡佐料
豆花米線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一碗豆花米線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佐料的搭配和作用的顯現。
被燙熟的米線(6月21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取適量米線放入燙水中,慢慢攪拌,使其均勻熟透,就可以把米線挑起裝碗。再放入一大勺鮮嫩的豆花。一些人並沒有察覺,豆花米線所用豆花不同於北方的豆腐腦,豆花比豆腐腦更有質感,用筷子也可以夾起來吃。豆花與米線碰撞之後,各種佐料逐一加入,一碗豆花米線的滋味就在各種食材的融合中誕生了。
製作豆花米線所用的佐料(6月21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豆花米線的靈魂在於佐料。甜醬油、鹹醬油、冬菜、米線醬、油辣椒、韭菜、顆粒花生、花生碎、花椒、胡椒缺一不可。」德勝橋豆花米線店的廚師邊抬碗做豆花米線邊說到其中的「奧秘」,甜鹹醬油是提升豆花米線風味的點睛之筆;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具有開胃的作用;油辣椒滿足雲南人對辣味的基本需求;綠色的韭菜能提高豆花米線的色澤和增加香味;整顆的花生脆性十足,咬到讓人心生暢快……這幾種配料的搭配是通過多年的摸索才配置出來,讓豆花米線吃起來風味恰到好處。
多種佐料的搭配讓豆花米線看起來顏色豐富(6月21日攝)。新華網 徐華陵 攝
將佐料和豆花米線攪勻之後送入嘴裡,多種佐料的香味在嘴裡釋放,層次分明,在夏季裡可讓人直呼過癮。
熱心公益 小米線有著大能量
對於昆明人而言,豆花米線不僅是熟悉的街邊小吃,它還賦予了人間溫情。
德勝橋豆花米線創始人楊美淮還是一位熱心做公益的普通人。
因為小時候家裡貧窮,楊美淮讀書很困難,這讓她對教育很是關心。曾今,在那個一碗豆花米線只賣一角五分的年代,楊美淮便向雲南一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捐了一萬元,而一萬元對於當時的楊美淮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楊美淮被評為「昆明好人」(資料圖)。新華網發(供圖)
後來,楊美淮還把賣豆花米線賺來的錢用來修路、為家鄉建小公園、幫助貧困山區孩子……據統計,1992年至今,她已捐出40多萬元。小小的豆花米線有著大大的能量。
葷豆花米線(6月21日攝) 新華網 徐華陵 攝
如今的小吃大餐多得讓人吃不完數不清,很多昆明人卻對那一碗豆花米線情有獨鍾,或許是因為它陪伴昆明人走過無數或悲或喜的歲月,用那份碰撞出的滋味,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滄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