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冊書內容豐富,涵蓋了9種情緒,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它緊緊圍繞害怕、傷心、生氣、平靜、衝動、擔心、快樂、果斷和面對死亡這9種情緒,展開一系列故事,讓孩子跟隨著故事主人公一起經歷每一種情緒的產生和變化過程。
同時,在它講述每種情緒的過程中,它採用了孩童們經常會遇到的小故事引入,並採用非常形象具體的描述,讓每一種情緒都可觀可感。
比如說,本書在描述傷心時,就選用了「肩膀上的沙袋」來表達,而在表達擔心時,則又用了「頭頂的烏雲」來表示。當我和孩子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是很驚嘆這些生動的比喻的,因為這些都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很難去想像的。這種適合孩子的表達,讓孩子更加容易接納和理解。
在故事中摻入具體的生活場景,用孩子的視角去描摹當時的狀態。
以書中的「衝動情緒」故事為例,在繪本中講了一個這樣的小朋友:他每天早起都要出去玩兒,顧不上吃早飯,回來又覺得很餓。當他玩好了回到家裡時,結果發現廚房沒有了。後來再經過他幾次,衝動出去玩兒之後,自己發現了,廚房為什麼會沒有了呢?最後自己找到解決方案,早起先吃好飯再出去玩,廚房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這樣的描述方式,在成人看來可能會覺得很荒誕,但是在孩子看來,卻會覺得非常容易理解,並能從中很方便地借鑑、找到自己面對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案。
更為重要的是,在每個情緒故事之後,本書還專門設計了四大步驟的活動:明確情緒、描繪情緒、控制情緒和應對情緒。這無疑是在感性認知之外,再次幫助孩子有意識地認知和管理自身情緒。事實上,這些互動活動都是基於巴塞隆納自治大學兒童精神病學的研究,並在西班牙幼兒園和小學得到了廣泛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篇幅短小,設計精美,繪本精良,非常適合孩子主動閱讀。
這9冊書每本圍繞一個主題情緒展開,一本書的故事描述也不過數百字。情緒和句子描述簡單、通俗,適合初識字的孩子進行自主閱讀。我的女兒7歲,正在讀一年級,她基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講完整套故事。可見,這9冊內容是多麼淺顯易懂。
正是這種簡單、方便的閱讀門檻,讓孩子可以基本無難度地在語言表達和繪畫的活動中,綜合性地提高情緒認知和管理的能力。這無疑是我們每一個家長想要達到的效果。
總的來說,在各種教育風靡的今天,情緒教育絕對是不可缺失的一環。通過這冊書的情緒描述和引導,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也為他們長長的人生路奠定了堅實而健康的成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