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下午,大連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大連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曰承介紹大連機場「嚴防輸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一、嚴格執行乘機旅客離連查驗程序
大連機場不斷修訂完善各類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加強輸出關口把控。 按照市防疫總體要求部署,自2020年12月22日起,查驗離連人員7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今年1月1日起,查驗離連人員3日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同時,持續落實體溫檢測、查看「遼事通健康碼」、「國務院防疫行程卡」等相關疫情防控要求,制定老人、兒童等特殊人員查驗方式,幫助、引導旅客有序進站。在候機樓設置了已完成14天隔離的入境旅客乘機出行使用的專用值機櫃檯、安檢通道和旅客休息區。嚴防疫情輸出,做好關口把控。
二、多措並舉減少疫情傳播風險
一是大連機場採取對廊橋、值機櫃檯、候機區、衛生間等重點區域每天5次消殺,每日航班結束後對環境、設施設備進行整體全面消殺的工作方法,確保對機場各區域進行全面徹底消毒。 二是嚴格控制進入候機樓商鋪的人員數量,推廣掃碼支付,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在人員易密集區域,劃設1米間距黃線;通過各種宣傳方式,提示旅客佩戴好口罩、排隊保持1米間距;在旅客候機座椅上粘貼「疫情期間請間隔就坐」等提示標識。 三是每日15次連線大連交通廣播告知乘機出行市民提前準備「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碼、大數據行程卡」等,減少旅客到達候機樓排隊等待時間;研發啟用「疫碼通」小程序,匯總全國各地防疫政策及通行碼,方便旅客進行各類信息填報,有效避免旅客聚集。
三、做好國際航班進港貨物、行李消殺工作
做好「嚴防輸出」防疫工作的同時,大連機場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加強進境貨物、行李運輸保障消殺工作。 一是嚴格國際庫區疫情防控管理。建立庫區「一對一」負責制,實行「人盯庫」掛牌監管。對國際貨物庫區、旅客行李分揀區域實施封閉管理,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工作人員按照二級防護標準做好防護措施;聘請專業消殺公司,對作業區域、設施設備、保障車輛進行隨幹隨消;每日結束後對庫區進行整體消殺,定期對庫區環境進行檢測。 二是對境外貨物、行李採用四步消殺法。目前大連機場平均每周保障境外進境航班18班(其中貨機13班、客機5班),每周保障國際進港貨物300餘噸。儘管目前沒有冷凍食品從大連機場入境,但大連機場依然按照大連市防疫工作總體部署,結合當前冬季低溫特點,提升貨物、行李的消殺標準。在國際貨運庫區設置「首站定點倉庫」,做到「批批檢件件消」;對國際快件貨物,做到「件件檢件件消」,同時在庫內封閉儲存3天後,再發放給貨主,進一步夯實國際貨物疫情防線,全力遏制病毒傳播風險。
四、定崗定位定人做好員工健康管理工作
疫情發生後,大連機場認真落實省市關於對進口冷鏈食品「鐵桶式」防控和加強高風險人群集中封閉管理的工作要求,優化調整境外來連航班保障流程,完善保障人員防護方案和操作規範,加強高危崗位人員健康監測管理、核酸檢測、人員防護等各項防控工作。 一是保障人員分類、分級、定崗、定位。將直接參與境外航班保障的工作人員按照不同風險等級進行劃分,實施分層分級管理。對境外來連航班的行李、貨物搬運人員實施專班封閉管理,41名專班人員全部實行集中居住、專車點對點接送、每日健康監測;對機上清潔、國際旅客服務崗、倉儲管理崗、醫護崗、特種車輛駕駛崗等關聯崗位,設立專門保障小組,實施備案管理、重點監控。 二是開展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工作。大連機場對境外航班保障高危崗位工作人員每3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對其他一線崗位工作人員每7天開展一次核酸檢測。目前完成4859人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已完成境外航班保障高危崗位293名員工的疫苗接種工作。 三是加強專門保障小組人員管理。對境外航班保障工作人員,從就餐、休息等細節方面加以規範,設立醫護人員全程監管,尤其對穿脫防護服實施定點管理。對一線值班人員堅持每日3次測溫並記錄,確保能夠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對員工宿舍、休息室每日3次通風與消殺,儘可能縮小高風險人員的活動區域,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下一步,大連機場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總指揮部工作要求,適時根據疫情變化調整機場防控舉措,統籌做好民航疫情防控和運行保障工作,守牢民航防控陣地,確保人民群眾安全、健康、便捷、舒適出行。
來源:大連國際機場圖片:張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