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園區冷庫大門的每一輛車都要全面消毒。
11月26日下午,東西湖區武漢巨力鼎興冷鏈股份有限公司綠色田園萬噸冷庫,一樓走廊盡頭一間600平方米獨立庫房內,約2萬箱來自巴西的進口冷凍牛肉和雞肉被整齊堆放。
兩輛纏著顯眼紅膠帶的叉車,是這裡的專用工具。在總經理代雅菁的指揮下,2名「專職」員工用黃色油漆在庫房門口地上劃出兩條「界線」,砌了一堵牆,隔出一條專用通道,「進口產品專用庫」「閒人免進」兩個大字牌赫然在目。
這間特殊的庫房,每天要消毒3次。
■ 從裝卸到入庫查驗各環節,疫情防控一點都不能馬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從裝卸到入庫查驗各環節的疫情防控成為代雅菁的一項重要任務。
「為最大限度減少感染風險,我們採用叉車直取的方式對所有進口冷鏈食品進行整箱裝卸,全流程避免人和物直接接觸。」她說,「我們已有的2萬件庫存進口肉全部進行了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11月27日,派駐市市場監管局紀檢監察組進口冷鏈食品監督工作專班採取「四不兩直」方式,暗訪綠色田園萬噸冷庫,現場監督檢查時,代雅菁拿出進、銷臺帳,上面詳細記錄著進口冷鏈食品的名稱、產地、數量、進口商信息、流向、聯繫人及聯繫電話,她一一向紀檢監察組介紹。
「這裡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運輸車,進入我們冷庫大院首先要保證安全。」代雅菁說,對進出物流園冷庫交易者、運輸車輛司機等人群嚴格進行體溫測量、全身消毒、口罩佩戴等措施,「員工每周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談話了解中,監督工作專班對該冷庫落實防疫措施情況表示肯定,但仍不斷地提醒:「對庫內地面、牆壁、工作檯、門、運送車輛工具、稱量工具、下水道等都要開展消殺工作。重點部位做好定期消毒和人員防護,一點都不能馬虎,絲毫不能有鬆懈!」
■ 每一份進口冷鏈食品的最小單元,全部進行核酸檢測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帶來疫情輸入風險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當前,全鏈條全面管控進口冷鏈食品已成為我市疫情防控防輸入工作的重中之重。
武漢要求:11月13日起,採購入庫的進口冷鏈食品必須即到即檢,且每箱全覆蓋核酸檢測,並於3日內完成,檢測合格後才可上市銷售或作為食品原料使用。而此前僅要求抽樣檢測,督促落實進口冷鏈食品全面消毒和核酸檢測,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強。
派駐市市場監管局紀檢監察組介紹,對進口冷鏈食品防疫管理的監督檢查,首先查驗「三證明一報告」,即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海關進口貨物報關證明、冷鏈食品消毒證明,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報告。
「沒有取得以上憑證的,一經發現,立即就地下架封存,一律嚴禁入庫、入廠(入店)、入市,同時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處置。」派駐市市場監管局紀檢監察組組長樊啟發說。
進入冬季疫情防控,有上遊供應商提供的「一報告」是前提,還不能放心,武漢自己還要「再把關」,再進行「每箱全覆蓋」的核酸檢測,即到每一份進口冷鏈食品的最小單元,全部進行核酸檢測。
「對於需要拆封進行生產、加工、零售的,要求對每一件拆封后的產品內包裝再進行全面消毒,全面消毒後才能入庫、上市銷售或作為食品原料使用。」這一點上,紀檢監察組特別注意針對生產企業和餐飲單位,查驗在拆除外包裝、使用加工前,對產品內包裝進行全面消毒的記錄或證明。
■ 「人物地」全流程監測,緊盯冷鏈運輸等重點環節不間斷督導督查
為最大限度減少感染風險,對進口冷鏈食品全鏈條管控,武漢還採取了一個重點防疫措施:嚴格按照「專庫、專人員、專通道、專臺帳、專工具、專消殺」(簡稱「六專」),絲毫不放鬆抓實抓細進口冷鏈食品「紅區管理」。這些都是監督檢查的關鍵點。
「11月初,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冷鏈防控有關部署安排,市紀委監委組織15個區紀委監委、33個市紀委派駐紀檢監察組,15個巡查組,圍繞『人物地』全流程監測,聚焦冷鏈運輸等疫情防控重點環節開展督導督查。」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11月中旬,市紀委監委再次重申有關要求,嚴明紀律:對經武漢入關的進口冷鏈食品切實做到「四全」,即採樣全覆蓋、樣本全檢測、包裝全消殺、商品全追溯;對外省市輸入的進口冷鏈食品,運輸、儲存、市場流通實現全流程監管。
同時,不間斷督導冷庫、商超、農貿市場、生產經營企業及餐飲單位等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對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肅追責問責。
截至目前,根據監督檢查情況,已制發相關通報2期,含25個冷鏈防控方面具體問題,均已現場反饋或通報,督促整改落實。
長江日報記者高萌 通訊員尹蘭蘭 陸愷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