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一書一淨土,一浮一沉一人生

2021-12-10 國學文化

來源:安般蘭若(ID: anbanlr)

人生,是一場修行,也是一場旅行。

旅途中,有春的溫柔,夏的熱烈,秋的素簡,冬的清寒。

四季流年,在指縫裡悄然滑過。

時光總是匆匆,一茶一書,卻可以幫我留住光陰,溫暖歲月。

一個人的時候,泡一盞茶,讀一本書,聽一曲輕音樂,別有一番滋味。

此生,與茶,與書結緣。打開心門,開闢一方淨土,書慢慢讀,茶淡淡品,緣淺淺遇。

生活中,有人喜歡紅酒的浪漫,也有人喜歡咖啡的濃醇。而我,喜歡茶的清寂和淡雅。
人,只有靜下來,才能認清自己,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能夠做什麼。認清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為。日省吾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總覺得,人是要有一點孤意的。偶爾遠離喧囂的人群,在一盞茶的寂靜裡,回到自己這裡。自己與自己,可以好好相處。淡而無味,無味之味乃至味。生活,不可能一路繁花似錦。更多的時候,是平凡,是瑣碎。正是這些煙火如常的瞬間,構建了我們真實的人生。焚香,插花,讀書,泡上一盞茶。香韻嫋嫋間,心生典雅。生命中,有太多的人,來去匆匆。有太多的事,擾亂安寧的心緒。而茶和書,可以讓我們在萬千浮華中,養心,養意,養精神。浮,是為了釋放內在的馨香。沉,可以成就醇厚內斂的滋味。一浮一沉之間,茶煙嫋細香,仿若置身於幽蘭深谷,溪澗潺潺,香韻嫋嫋。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浮時淡然,沉時坦然。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拿得起,是生活的責任。放得下,是人生的淡泊。

一些淡然,一些自在,一些渺遠的意境,都在一盞清雅的茶中。淡看流年煙火,細品靜好人生。行到山窮水盡處,正是坐看雲起時。

倚窗而坐,有風徐來。細碎的陽光,透過玻璃窗,落在指尖,斑駁地跳躍著。秋色寂寂,靜默安然。茶韻嫋娜,墨色生香。有茶,有書,便是最愜意的時光。「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可以體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也可以感受「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茶,在杯子裡浮浮沉沉,恍若我們的人生,起起伏伏,最後歸於平淡和安寧。拋開塵世的喧囂,於心靈深處守一份淨土,讓靈魂有地可棲,有枝可依。

作者:茶詩花,來源:安般蘭若(ID:anbanlr)

你若喜歡,點個 

相關焦點

  • 一茶,一書,一靜謐
    人生,總是要經歷春的明媚,夏的熱烈,秋的成熟,才能感受冬的靜謐。喜歡一個人散步,走在清冷的冬韻裡。心懷一份安然,煮一壺暖茶,讀一頁閒書,靜靜地,不染季節風霜。不去問遠行的故人何時回來,也不想明天的路究竟在何方。且不說來日方長,也不求天長地久。
  • 人生真味,一書一墨,一雨一茶
    在家這段時間,趁著閒暇,遠離喧囂,遠離塵俗,在一書、一墨、一雨、一茶中,享受片刻的清淨,品飲生活的真味 一書 把書作為生活的常態,是生命最美好的習慣。 如果手頭、桌頭、床頭,總有悅心的書陪伴,是一生的幸事。書在左右,或信手閒翻,或傾心細讀,或一笑看過,或反覆品賞,芬芳盈口,滿心餘香。
  • 一個人,一杯茶,一本書,一縷陽光,一種人生
    一個人這樣靜靜的坐著,沏上一杯茶,在氤氳的茶香裡想一些事情,只是不曾想起什麼。忽然喜歡上了獨處,一桌,一椅、一茶杯、一個人,就這樣靜靜的發呆。- 2 -有時候更喜歡一個人,隨手一杯咖啡,一盞茶,享受生活帶給我的一縷清閒。一個人,一杯茶,一個下午,一顆靜心,以旁觀者的身份與世界對話,我想這便是最好的時光最好的我們。
  •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
    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盛夏時節,一池清水中蓮葉田田,蓮花悠然而立,優雅而安靜地綻放。與微風共舞,與綠葉同醉,每一朵蓮花都在盡情地釋放生命的清雅美麗。晚來月色琉璃,清波漣漪,寂靜中,唯見幾枚蓮瓣飄然落下,似乎在尋覓一個純淨的皈依。當蓮瓣片片落盡,所有的喧囂繁華都沉寂,唯有一蓬蓮子碧玉般靜靜獨立,留一顆蓮花的心……此處即是清淨世界。
  • 一茶一世界,一舍一浮生.
    從繁華中來,到靜謐中去;飲茶追求的是一份清新與雋永的本質,一杯清茶,一方小桌,一兩位好友;香味四溢,在這浮華中享受著片刻的安寧。以往的茶文化都是以最簡單樸素為基調,不需要加入太多的修飾營造氣氛;飲茶,飲的是茶,感受的是意境;精緻的茶具,味醇的茶香,抿一口就倆字兒:舒坦。
  • 一蔬一飯、一詩一茶,便是人生嚮往的生活
    早晨起床,黃老師總要用一杯茶來開啟新的一天,準備迎接蘑菇屋的客人,晚上用一桌豐盛的晚餐、一杯清甜爽口的茶來犒勞辛苦一天的家人們。老友重逢,茶邊夜話,是節目的看點,更是無數人嚮往的生活。一杯清茶,於茶葉浮沉間品味禪意,享受這份寧靜致遠與悠然自得。
  • 星羅萬象一茶味——小林一茶的俳句藝術
    這一年,「葛飾派」重鎮二六庵小林竹阿(1710—1790)從居留二十載的大阪回到江戶,二十六歲的一茶轉拜他為師,學習俳諧之道,同時可能幫忙照料高齡竹阿之起居。後又轉入竹阿師弟「今日庵安袋」森田元夢(1728—1801)門下;元夢1788年刊行的《俳諧五十三驛》一書中,收錄了一茶以「今日庵內菊明」為名的十二首俳句。
  • 一茶,一石,一知己
    茶如人生,淡中有味,虛懷若谷,怡然自得。喝出了苦和甜,清和澀。人生就是一本書,譜寫出了成功和失敗,幸福和快樂。人生必有一知己無話不談,無話不說。人生何求?一杯茶、一方石、一知己……一杯茶「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總會苦一陣子」。人生該怎麼走,這在於自己的選擇,需像茶一樣,靠慢慢品味,我偏愛沏香醇鐵觀音,靜靜放鬆心情,那散發著淡淡的蘭花香,給人予味覺、視覺及精神上的享受。
  • 聞其名號丨一佛、一法、一淨土
    一想,還沒達到,「那我怎樣去修五戒十善啊?我去多求善法,變成一個善男子、善女人再來念佛吧」,這樣就來不及了。以上是對根機、對這個法門攝機的解釋。善導大師沒有多餘的話,我們把他解釋這一段核心經文的所有法語拿來一對照,就很清楚。這不是我個人的解釋,而是彌陀化身善導大師的解釋,這就很有力量。我們學淨土法門,一定要聽淨土宗祖師的解釋。
  • 潮人福利丨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在濟南尋一處茶室,細味人生.
    對於中國人而言喝茶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品嘗而是一種文化 一種精神上的儀式一茶一世界 一味一人生恬靜怡然的空間最能讓躁動的心沉靜下來投茶▼在濟南 我們尋一處茶室邀二三友人煮一壺茶細味人生 品讀城市風韻在嫋嫋茶煙中消磨著最愜意的悠閒慵懶時光
  • 待歲月滄桑,落葉歸根時,一杯茶,一頁書,一訴平生
    我們都曾是鮮衣怒馬的少年,一腔仗劍天涯的熱血,一心揚名立萬的壯志,一種柔情萬種的纏綿,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以為天南地北的相遇,能衍生眼花繚亂的故事,待歲月滄桑,落葉歸根,一杯茶,一頁書,一訴平生。現實卻惡狠狠屠宰了少年心願,凡塵過往滿載滄桑,心中生出遼遠的荒蕪,風雨過後,淹沒星辰,卻遲遲不見彩虹。
  • 人生清幽處,半卷閒書一壺茶.
    尋一方庭院,安放我心,沏一壺清茶,平淡我心,讀一本閒書,寧靜我心。願尋一角落,片刻的悠遊,一杯清茶,閒坐半日理思緒。有茶的日子,有一種愜意,蘊隱於茶水中; 有一種共鳴,產生於沉浮間;有一種靜雅,相向於清香上;有一種懂得,感知於冷暖時。若心入茶,茶不負人。如此,一杯茶,潤澤了一份心境,成就了自己渴求已久的一種活法。
  • 一壺茶,淺煮人生
    幾千年來,中國人與茶結下不解之緣,共度了無數個春秋。喝茶是一種享受,令人心情舒暢,交流更加流利;喝茶也是一種思考,在品味遐想中回歸自我,在茶葉苦澀香鬱的滋味中,感悟人生沉浮。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奔騰、起落、綻放香醇。
  • 午逅Story 一茶一世界, 一味一人生
    不管是對疲憊一天歸家的主人,還是來串門的客人,「我把茶壺坐上了,一會兒來一杯」這樣的話,都是讓人快樂的語言。除了中國以外,印度、斯裡蘭卡、印尼、南非等都是產茶大國。和葡萄酒一樣,每片土壤因為氣候等諸多不同的因素,出產的茶葉口味也不盡相同,顏色、包裝等更是千變萬化。
  • 每日一書推薦:紅遍中國的《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麥家小編也和大家分享了許多《人生海海》不同的讀後感。莫言說:「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能不存在的人物寫得仿佛是我們身邊的朋友,麥家的《人生海海》就是這麼迷人。」哈佛教授王德威從《人生海海》裡讀到了許多深沉的話題:「善與惡、誘惑與背叛、屈辱與報復、罪與罰,此消彼長,載沉載浮……」董卿則被這本書感動落淚。而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的,是有著和寫作者相似經歷的「我」。
  • 一草一木,一水一茶.
    愛茶的人都知道,一杯茶常分三口喝,第一口輕抿,試茶溫,第二口淺嘗,聞茶香,第三口才慢慢啜飲而盡。過去的文人雅客每每論學問,談詩詞,總少不了一壺溫潤的茶水相伴,以茶為範,以茶載道。在一片茶香茶韻當中,品茶給人們帶來舒適的心境,即使身處喧囂或煩悶中,心靈也歸於寧靜。一杯清淡的茶飲是草木之精華,洗滌了人們身上的俗氣,更令人感悟出淡泊謙和的心境。
  • 飲一杯人生的下午茶
    如果有可能,我一定會飲一杯下午茶的。我並沒有小資情結,也並不刻意追求生活的精緻與雅趣,只是覺得應該在這段時光裡好好享受輕鬆。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如果讓我剪一段時光,我必定是要剪下午這一段的。剪,是一種心境,就像從花枝上剪下花朵一樣,時光之剪上留有縷縷芬芳,可以讓人輕鬆愉悅起來。光線飽滿的午後,我從短暫的小睡中醒來,感覺神清氣爽,於是準備淨手煮茶。
  • 人生就像一杯茶,正如蘇軾的一生,一盞清茶,一生不羈
    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澀,第三口甜等回味時,才明白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甜是它的饋贈。人生亦是如此。李白的詩裡飄著酒氣,蘇軾的詩裡更多的是溢出茶香。「茶雨已翻煎處腳」是其形態,沸騰的茶末像潔白的乳花在翻卷,「松風忽作瀉時聲」是其聲勢,倒出的茶水發出林間松濤鳴蕩的聲音。而放開了喝過之後,是坐在那裡聽荒涼的城市裡,或短促或悠長的打更聲。一如人生——繁華過後,獨自承受的寂寞和冷清。人生如茶,茶具有精緻有簡陋,然而我只求吃飽睡好就心滿意足。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 一茶一飯的尋常滋味——茶泡飯
    小時候,母親最常做的食物,是茶泡飯。周作人把茶泡飯寫得雅,「米飯上放鰹魚屑、海苔絲、梅幹、納豆等物,玉色茶湯衝泡,佐以醃菜,確有『平淡而甘香的風味』。其實,那時家裡清貧,母親做茶泡飯只因它方便,省料。哪有魚乾海苔等物,熟米飯往粗茶裡一泡,就著醬菜就是一餐。母親疼愛我,怕我嫌淡,吃不下,所以每次都在放一顆梅幹在上頭。我自然很歡喜。
  • 《茶之書》序一《一碗人情,百年茶典》
    1906年,岡倉天心以英文寫出《茶之書》,向西方介紹東方的茶道文化,這本小書僅只百來頁,輕巧纖薄不盈一握,分量卻如泰山盤石,歷久彌堅。一百多年來,《茶之書》不斷新刊重印,流傳世界,除了各種英文版,還有德文法文、瑞典文等版本,而由英文譯回的日文版,更有多種譯本,可見其經典地位。至於中文版,就我所知,近二十年來,《茶之書》至少有四種不同的繁簡體譯本,加上這本新譯的版本,意義尤其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