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澀,第三口甜等回味時,才明白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甜是它的饋贈。人生亦是如此。
李白的詩裡飄著酒氣,蘇軾的詩裡更多的是溢出茶香。不管是「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的粗獷和隨意,還是「浮石已幹霜後水,焦坑閒試雨前茶」的悠然閒適,嗅著著縷縷茶香,我們仿佛能看到宋朝茶文化的繁榮景象,更能品味出人生味道。
「香濃奪蘭露,色嫩欺秋菊」是蘇軾《寄周安儒茶》詩裡的句子,全詩太長啦,600字,120句,從取水到煎茶到斟茶到喝茶,整個過程,實在是不想贅述,選這一句,重點是言明茶的香,茶的色,至於好味道,就不言而喻了。
蘇軾留下了近百首關於茶的詩詞,但還不是最多的;陸遊寫了三百來首!歐陽修、 梅堯臣 、辛棄疾、黃庭堅、楊萬裡、李清照這些文人墨客對茶的描述都不少,因為喜歡蘇軾,所以讀他的詩詞就多了一些。
人生如茶,講究水質和火候,有的事要親力親為。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汲江煎茶》
茶講究「緩火炙,活火烹」,活水,就是有源頭常流動的水;活火,是肉眼看得見的燃著火苗的火。為了喝上好茶,自己去江邊釣石處取深且清的水。而且是懷著浪漫的喜悅心情,不然他也不會說大瓢裡舀了月亮,小杓是「分江」——江水為之減輕了分量。
「茶雨已翻煎處腳」是其形態,沸騰的茶末像潔白的乳花在翻卷,「松風忽作瀉時聲」是其聲勢,倒出的茶水發出林間松濤鳴蕩的聲音。而放開了喝過之後,是坐在那裡聽荒涼的城市裡,或短促或悠長的打更聲。
一如人生——繁華過後,獨自承受的寂寞和冷清。
人生如茶,茶具有精緻有簡陋,然而我只求吃飽睡好就心滿意足。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人活水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我今貧病長苦飢,分無玉碗捧蛾眉。且學公家做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試院煎茶》
這裡的「蟹眼」、「魚眼」是指水的沸騰程度,水冒蟹眼泡是剛剛好,大一點魚眼泡時也尚可,再往下煮,就老了——過猶不及。衝水的瓶子有的用金,有的用銀,用金瓶和用銀瓶的該是兩種不同的體會吧?
李約為朋友親自動手煎茶,文彥博為了老友拿出珍貴的茶具,我是貧病交集,無緣美人捧玉碗奉茶。磚爐燒火,石銚煮水,不用腹有詩書,吃飽睡足就好——實在要求不高。
就像生活中的我們,知足才能常樂。
人生如茶,想要達到極致,條件很重要,磨礪也必不可少。
龍焙今年絕品,谷簾自古珍泉。 雪芽 雙井散神仙,苗裔從來北苑。湯發雲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人間誰敢更爭妍,鬥取紅窗粉面——《西江月·茶詞》
龍焙是最高級別的茶,古老的泉水是最好的煮茶水。茶聖陸羽的《茶經》裡說「滴水高下有二十品,廬山古蓮泉居第一」,好水泡好茶,這是茶的極致。
雙井的雪芽也是非常珍貴的,出自北苑。北苑是哪?那是專門做御茶的地方,什麼 龍團鳳餅 、龍鳳團、小龍團、密雲龍、龍團勝雪都是在那裡加工出來的。
沏好的茶湯牛奶一樣美味潔白,杯盞裡浮冒著細小圓潤的泡沫。此時的茶,經過了炙、碎、碾、羅、衝等一系列操作,早已不復當初模樣。
他們說這是一種極致的美,沒有什麼能與之爭鋒,除非是閨房裡對著紅窗的粉面佳人。
什麼都是最好,這是一種人生的極致。不過一般人難以得到,我等常人,怕是難以企及。
人生如茶,別的我寧可不要,只求月圓花好。
環非環,玦非玦,中有迷離月兔兒。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圓還缺缺還圓,此月一缺圓何年。君不見鬥茶公子不忍鬥小團,上有雙銜授帶雙飛鸞——《月兔茶》
這月兔茶是團茶中的名品,產於四川彭水。「環」和「玦」言其形,圓者為環,有缺口者為玦。文人墨客常把龍鳳茶比喻為「月」,因為它的形狀是圓圓的一輪。「方圭圓璧」,都是玉器,形容團茶的珍貴和精緻。
月亮缺了可以再圓,這個「月亮」缺了就沒法再圓了。茶餅要弄碎了再衝泡嘛!富貴人家的公子都不忍心用小團茶鬥茶,因為那上面有一對嘴銜綬帶的鸞鳳鳥。
那,是夫妻恩愛的象徵啊!
說到鬥茶,最早記錄見於陶谷《茗錄》裡記載的「茶百戲」,就是在用沸水衝注茶末,在湯麵上形成各種圖案和字跡。簡單來說就是用水在茶盞裡衝點作畫和書法,所以叫「水丹青」。要說古人也真是能琢磨,喝茶不只喝色香味,還得比畫畫。
這是一門高雅的藝術,不經過長年累月的練習不會有結果。只是再怎樣生動形象的花草蟲魚,都是須臾就幻滅,留在心裡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短暫的記憶。
恍若人生,歲月匆匆走過如白駒過隙;而在逐漸老去的年華裡,最美好的希冀,不過是夫唱婦隨,有個真心相待的伴兒而已。
其實我一點也不懂茶,我只是喜歡在茶的暖暖香氣裡讀詩詞,茶香溫暖我的身心,詩意撫慰我的靈魂。在寒冷的冬夜裡,穿越千年,仿佛故人重逢,把彼此的珍藏已久的心事,娓娓道來。
蘇軾說「自古佳茗如佳人」,生活中能有這種感受,也是一種幸運。
蘇軾的豁達心態,就是這些他所遇到的人,他所經歷的事情練就的,蘇軾對待命運坦然豁達的態度,也影響著後來的我們,感謝蘇軾,用他的詩詞安慰了現在的我們。
在這裡推薦大家多讀一些蘇軾的作品,去學習他豁達的心胸,去學習他無所畏懼的處世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小編一直在看這本《蘇軾詞傳》,裡面都是蘇軾最經典的作品,可以讓你擁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淡定跟慷慨。
這本書還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結合蘇軾的生平際遇來品評蘇軾的每一首詞,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蘇軾作品的含義,更能讓我們更了解蘇軾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套書中還有《辛棄疾傳》。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抗金英雄,雖然他是武將出身,但是卻因為不得志把滿腔熱血寫在了自己的作品中,成就一番文業,他與蘇軾被稱為「蘇辛」,被稱為「詞中之龍」。
辛棄疾的一生跟蘇軾的遭遇類似,都是動蕩不安的一生,但是他們都沒有放棄與命運抗爭,也沒有放棄自己,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這套書中還有更經典的《李清照詞傳》《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全套書都是選取作者最經典的詩詞,結合作者當時的生活環境,生平際遇,為他們的詩詞寫出注釋,幫助我們理解詩詞的含義,理解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
讀這些詩詞可以幫助我們陶冶情操,理解詩詞的含義可以教會我們更多人生哲理。
買來自己讀,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氣質,增長見識;買來給孩子讀,可以幫助孩子積累詞彙,提高理解能力,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