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胃對德國菜的看法

2021-02-07 加油女孩

在之前的三篇文章中,我描述了一下德國食物的大概情況。

 

然而,在德國上學,未必一定要經常吃德國食物。一方面,有廚房的地方都可以自己做菜,另一方面,中餐館以及其他國家風味的餐館通常也很多。

 

在德國留學這些年,我越發覺得自己確實有一隻純正的中國胃。雖然我也喜歡炸薯條和漢堡的油脂香味,也中意小牛排的柔軟和溫厚,但是我還是傾向於多吃中國菜。在我心中,德國菜在很多方面還是不如中國菜:

 

 

鹹味的運用在德國菜裡是很多的,豬肘常常齁,煎香腸、培根和Currywurst通常也很鹹,更不用提南部山區的食物,儼然把食鹽當做了一種重要食材。

 

有一種德國小零食,是用餅乾和粗鹽粒模擬Brezel麵包,無論哪個品牌都鹹到讓我吃一把就要喝水,然而很多德國孩子都可以若無其事地把它們一口一口吃掉。

 

中國菜也有很多很鹹的,但是以我的口味來看,中國菜在鹹之餘通常還會有辣、酸或者其他味道搭配,而有些德國菜雖然僅看鹹味沒那麼鹹,但是由於缺乏其他味道的合作所以顯得單調,而且口味上鹹味更明顯了。

 

我曾經做過一個自製飲料的實驗,如果只往水裡加糖,那麼加到一定程度以後溶液就會開始很難喝,但是如果此時加入一些酸味的調味劑,那麼即便再加點糖也還是覺得味道不錯——這就是碳酸飲料中恐怖含糖量的實現基礎。我覺得這個道理對於做菜同樣是適用的。

 

不過,德國人對於粗鹽和海鹽的運用有時會產生驚喜——比如和煙燻味同行,雙倍粗放,附著在有嚼勁的大塊肉類上,入口十分帶勁。

 

 

德國人如同大部分其他歐洲人,對甜品很有研究。雖然超市裡販賣的甜味零食大多很粗放,有的時候只有衝上腦門的甜味,但是其他的很多甜品還是獨具一格的。

 

我最喜歡的還是他們的蛋糕(Torte)和派(Kuchen)。阿爾卑斯地區的優質奶油、優質牛奶帶有天然的鮮醇,和新鮮飽滿的水果或者濃鬱的巧克力搭配在一起,能夠讓我確確實實感受到幸福。蛋糕綿軟,派的硬皮鬆脆,配上薄荷茶或者紅茶中和甜味、讓舌頭時不時休息一下,一頓下午茶的滋味妙不可言。

 

可惜德國人雖然有的時候會拿甜食當主食,但並沒有把糖放進菜裡的傳統,除了湯羹類可能會用糖調一調味,其他的糖分就都在甜點和飲料裡了。

 

 

大部分德國人都不吃辣,大部分德國餐館也沒有什麼辣味食物。比較容易出現辣味的是土耳其肉夾饃店裡的食物以及Currywurst中的咖喱部分。我感覺德國人和中國人對辣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我數次遇到被德國人說有一些辣的東西我吃了以後沒嘗出辣味的情況。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德國人對於「辛辣」這個方向的調味料都不感興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大量使用胡椒,而有些胡椒也是有辛香味的。

 

也有不少德國人吃墨西哥菜和中國菜吃得風生水起,這應該也能說明基因的多樣性。

 

 

德國菜中的酸味通常來自酸奶油、酸菜等等,而不是某種調味料。不僅如此,酸味的德國菜通常也不很鮮,比如酸奶油中的酸通常用於中和油膩,於是這份酸味就很「重」。

 

而不像中國菜當中的酸味,老鴨燉筍的酸味是連接鴨肉和筍的橋梁,給鮮味鋪路;酸菜魚的酸是鹹和辣中間的粘合劑,讓它們融合在一起。有這些中國菜珠玉在前,我覺得德國菜中的酸味並沒有發揮出它的潛力,而只是當一個不那麼被重視的小配角而已。

 

 

鮮味很多時候是複雜的,需要多方配合才能凸顯出來,也有的時候是簡單的,但是又必須簡單得恰到好處,比如蘑菇如果火候不合適鮮味就會打折扣。

 

德國菜常常是重火力,重調料做出來的,還有一些則是極其輕簡,比如只需要處理乾淨的沙拉和純粹做配菜的水煮蔬菜。這就導致德國菜當中很難見到多方食材合作而成的立體鮮味(比如中國的佛跳牆),也缺少能最大程度發揮某樣食材本身鮮味的烹調方式,釋放鮮味的很多時候反而是用來擠出調味汁的檸檬和剛磨出來的胡椒。

 

香料

 

中國的香料文化很豐富,德國的也不賴。準確地說,香料和草藥在歐洲的文化當中都是很重要的存在。烤土豆配迷迭香,麵包上放小茴香,烤肉用炭和多種香料.不同於中國菜中大部分調料的味道最終都會合到一起,德國菜中很多香料最後都會繼續在餐桌上散發自己的味道,比如帶著草木香氣的烤肉,就是一種豐富的味覺體驗。

 

不得不說如果長時間吃德國菜,我就會開始想念中國菜,很多時候某道中國菜會突然從我腦海裡冒出來,然後一整天都在腦海裡轉悠,時不時就刷一下存在感。終究,我的中國胃還是想大部分時間都吃中國菜,偶爾嘗試別的食物。


相關焦點

  • 德國最硬的菜,是東北菜?
    他剛下飛機就興衝衝地對我說:「趕緊給我整點兒酸菜燉肘子,這幾天的英國菜太難吃了。冬天還吃冷餐簡直要人命。」經過一番尋找,我們在柏林著名的巴伐利亞主題餐廳坐了下來。他一邊呲溜一口豬肘,吧嗒一口酸菜,一邊說:「我看這德國跟老家不光建築風格像,菜也差不多,真不愧是歐洲東北菜。」
  • 德國人最愛這十道中國菜,快給你的德國朋友露一手吧!
    最近,小編在一報紙上看到最受德國人歡迎的中國菜,基本都是一些常見易做的菜,,如果你正好這幾天招待了德國朋友,快給他們露一手吧!
  • 中國胃最喜歡的法國食物TOP15
    既然咱們在法國就不能不提到法餐,我身邊有超愛超愛的小朋友,也有覺得聊勝於無的小夥伴~FIONA姐姐是標準的中國胃,我喜歡挑一些可以接受的法餐來吃~ 快跟著我來看看下面的list,有沒有你喜歡的呢?因為眾口難調,所以排名不分先後哦!
  • 法國人:中國遊客怎麼都不吃法國菜?網友:不能為難自己的中國胃
    人們就培養了一種每逢節假日就要外出旅遊的娛樂思維,絕大多數的人會先放棄中國的大好河山。轉向國外,在自己想去的地方吃吃喝喝,順帶看看美景。法國就是絕大多數遊客都會選擇的一個旅遊地點,在一個充滿浪漫的城市裡面。很多的法國人都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絕大多數的中國遊客都很少去吃法國菜。而是滿大街的尋找中國餐廳。他們很疑惑,出來玩不應該嘗試當地的食物嗎?
  • 德國5弗萊堡★只賣給老外的中國菜,是什麼?
    Jason和孫夏早早的就到了教堂廣場,為的就是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長長的煎腸是弗萊堡最傳統的香腸,由豬肉牛肉混合製作,跟洋蔥一起夾在麵包裡,配上一些黃芥末醬等醬料一起吃!還有一家香腸攤,叫Meier,在中國名氣不小,多年來一直保持自己的特色,香腸味美十足!點擊文章底部左下角「閱讀原文」,便可馬上通過愛奇藝網直接觀看最新節目!
  • 德國「國菜」——香腸
    在這個王國裡每種香腸都帶著很強的地區特色,人們根據當地特產和喜好來製作不同口味的香腸,按照不同的吃法基本可以分成三種:生香腸、水煮香腸和烤香腸。它們堪稱是所有德國香腸中的精華。「德森購」身處德國,從創立之初就提出「買原裝德貨,必然是德森購」,那麼對於德國的「國家食品」——香腸,「德森購」必然要將它們帶到中國老百姓的餐桌上來!
  • 一天時間領略德國菜的精髓
    與精緻細膩的法餐、熱情隨和的意餐以及性冷淡風格的北歐菜相比,德國菜以奔放豪爽而聞名於世。
  • 入門級德國菜指南(上)
    但是,德國菜到底是什麼呢?這很難說。是酸菜還是色拉三明治?或者兩者兼有?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專門講講那些傳統的飲食。約有一百萬的難民在德國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說不定他們也愛吃德國的傳統菜,正如我們愛吃他們國家的傳統菜一樣。 土豆在土豆的問題上,這句話也是適用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管是鹽水煮土豆、土豆泥、焗土豆還是炸土豆,德國人都愛吃。他們中的很多人也像個土豆似的。
  • 當中國胃碰到日式料理
    從小到大,中國胃一直受到重味、重烹飪的中華料理的滋養。碰到展現食材原味的日式料理,難免覺得寡淡。和中國的花式料理方法不同,日料最講究展現食材的原味。當你的中國胃觸碰到日式的料理方法時,便幾乎感受不到「刺激」了。日式料理在「寡淡」的同時,卻還有一味芥末的辛辣,這種辛辣也贏得了不少中國胃的歡心。
  • 入門級德國菜指南(下)
    香腸,酸菜和啤酒德國菜是什麼德國菜是否有具體的存在?還是說,它不過是各種外幫菜的集合以及一堆陳詞濫調?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學到了如何區分豬肘子的兩種說法Hachse和Eisbein,土豆如何成了德國菜的定式,以及為什麼煎肉排要裹上面糊。今天,我們將更加深入地了解德國飲食的奇妙世界。
  • 在中國幾乎看不到德國遊客,德國人說出了真相,原因太現實
    如今中國人民的小日子可以說是過得越來越好了。休閒娛樂,穿衣打扮,每樣都追求的很精緻。我國也是有著5000年的中華文化,是個歷史的悠久大國。而且我們國家可以去旅遊的地方有很多,還可以到每個地方品嘗當地的美食。小編就是一個很喜歡在國內遊的人。
  • 旅途中的美食——德國魏瑪篇
    但是你到德國旅遊,餐廳菜單上出來的最多的就是 Kartoffel(土豆)。大,小土豆,煎,煮,烤,炸其實中國也有很多種做法,但是今天介紹的這道美食是德國獨有的做法,主要材料就是土豆做的,名叫Thüringer kle 翻譯過來叫圖靈根餃子(顛覆傳統的餃子),德國圖靈根州最有名的當地菜!
  • 在中國的披薩對外國人來說怎麼樣?外國網民的看法很統一
    那麼在中國的披薩對外國人來說怎麼樣?對我們來說因為我們沒有吃過傳統西方的披薩,會認為我們現在吃到的披薩和老外吃的披薩是一個味道。其實這完全錯誤,外國人吃的披薩和我們吃的披薩區別很大。在我們身邊的披薩就像在國外的中國菜一樣,我們不會欣賞老外也欣賞不起來。
  • 【補壹刀】奔馳向中國道歉後,德國人氣炸了
    德國一再發生這一類事,不是偶然的。 去年3月,德國一家公司公然叫賣帶有辱華圖案的T恤,當時補壹刀曾發過一篇文章,題目是 中國網絡上傳頌著它的神話,它卻熱衷於辱華。現在翻出來看,很多內容一點不改,都還是那麼合適。刀哥當時說,德國在相當多中國人心中的形象是格外美好的。
  • 最適合中國胃的6道西班牙美食
    在本集中我們拋棄了那些讓人有距離感的一些西餐菜餚,只講適合咋們中國胃的美食,準備好了嗎?第六名:Churros 西班牙油條第三名: Pulpo a la gallega 加利西亞章魚加利西亞的海鮮在西班牙非常有名,當地以肉厚多汁的章魚製作出來的經典美味也成為了一道西班牙經典菜,在西班牙大多數餐館都能品嘗得到。QQ的章魚肉浸泡在橄欖油和胡椒裡,新鮮的肉質帶給人的無與倫比的美味享受,是一道大部分中國胃都能接受的美食。
  • BMW卓越城市|喬亮:中國建築師在德國
    作為中國建築師,喬亮已在德國工作多年。他參與創辦了一份民間建築學雜誌《Der Zug》,該雜誌由正在和曾經求學德國(德語區)的年輕人自發籌辦,面向建築學專業人士又面向建築愛好者,專注於對德語區建築文化的觀察、理解、轉譯、引介、釋義、闡發,使其轉化為中文語境的建築學資源。近日,澎湃新聞對喬亮進行了採訪,請他講述青年建築師群體在德國的生活狀態。
  • 我竟然愛上了這些所謂的德國美食
    別於中國菜的豐富,法國菜的清新,義大利菜的浪漫,德國菜永遠是一種粗狂豪邁的畫風。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就像德國人直來直往的性格,德國菜的終極目標就是填滿你的肚子。而最管飽的當然是肉!肉,就是德國人餐桌上的永恆主題。如果你無肉不歡,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在德國盡情揮灑你的任性,光是德國香腸就有1500種之多,足夠你嘗上幾年。吃了肉,當然也要補充點維生素。
  • 德國菜竟是歐洲的東北菜?這些經典美食一定不能錯過!
    酸菜,德國國菜雖說,德國是肉食者的天堂,但更少不了酸菜,它甚至被譽為「德國國菜。」酸菜在德國人生活中非常重要,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0公斤的酸菜。在歐洲,酸菜甚至成為了德國人的代名詞。中國東北地區同樣有醃酸菜的傳統,同樣都是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在當時大雪封山的特殊時期,酸菜成為了重要的營養來源。德國酸菜通常用圓白菜或大頭菜加入香葉、芥末子醃製,這樣醃製出來的酸菜酸味十足。製作「葡萄酒酸菜」時還可以加一些白葡萄酒發酵。
  • 跟著德國人吃肉才酣暢淋漓的痛快
    雖然,德國菜式來不講究場面儀式,但隨著飲食要求的發展,也變得日益精緻。
  • 香腸豬肘醃鯡魚,各式德國美食【彩蛋】
    用發酵的方式保存蔬菜的方法其實來源於千年前的中國!德式酸菜是通過乳酸發酵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製作的,捲心菜切碎後撒上鹽和香芹籽等香料,然後密封發酵,菜葉上的乳桿菌會自然生長。和東北的酸菜燉肉相似,德式酸菜一般也是加熱後和豬肉或是香腸一起吃,還會配上土豆等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