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蔬不及野蔬香

2020-12-14 琴伴書侶

春漸深。許是怕各色花兒佔了主場,許許多多的野菜也著急在風裡招搖起來。

如此甚好。生機勃勃本就該是春天的特色,何況,那些看起來綠油油嫩生生的野菜,還可以豐富一下人們的味覺。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春天最早上餐桌的野蔬,差不多就是薺菜了。很多人喜歡包薺菜餃子吃,但我對於餃子不怎麼太上心,尤其是薺菜和肉拌出的餡兒,總感覺已經失去了食物的原香,實在太邪惡。

我喜歡用薺菜攤煎餅,熬薺菜粥,甚至就是丟少許葉子,煮清水薺菜湯。於是挖一回薺菜,好些天家裡都飄著薺菜的清香。

除了薺菜,榆錢和香椿芽的味道也不錯。可惜的是,近些年的鄉村統一規劃,把不少榆樹都規劃沒了。我的關於榆錢的記憶,還停留在十多年前,榆錢餅那個軟糯的口感,真叫人思之若狂。現在偶爾外出,也曾看到過幾次榆錢,但不是長在地勢險惡處求之不得,就是已經老到無法入口。

香椿倒是不少,不過已不像從前那樣,是屬於大家的公共財產。而今,香椿成了農家的經濟作物,想吃的話,還得花上不菲的代價。

這個年月,但凡不是懶到無可救藥,總不至於花錢吃點香椿也吃不上。然而在我的心裡,還是得自己採來的,才最為可口。

榆錢和香椿不能盡興,我們其實還有別的選擇。鄉間的溝圩地頭,以前多的是被農民們叫做狗奶針的玩意兒,也就是枸杞。枸杞固然沒有像榆樹那樣,遭受滅頂之災,但也不復從前的繁茂。所幸我們只是拿它來解饞,而非為了果腹。我們大可以在農村的這片廣闊天地裡,有所作為。

不過採摘枸杞芽的時候,得有一雙火眼金睛,它既和月見草難辨真偽,又跟牛至如同近親,一不小心就混淆了。

枸杞芽的最好吃法就是涼拌。把剛採回來的新鮮嫩芽清洗乾淨,放入煮得滾開的水裡燙透,再撈出來過一下涼水,放上適量的糖、鹽、醋、六月鮮,一道新鮮爽口的小菜便出來了。

我其實更喜歡枸杞芽剛入沸水時的感覺,霧氣繚繞,清香撲鼻,真是莫大的享受。

少了農藥化肥,野蔬的味道比起在塑料大棚裡養尊處優、姿態優雅的蔬菜們,不知好了多少倍。

還有生在河畔的水芹菜、豆瓣菜,田邊地頭的野蒜、馬蘭頭、打碗花、灰灰菜,等等。野蔬的數量之多,品種之豐,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野蔬,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有的甚至還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

據科學鑑定,薺菜的營養成分堪稱完美,既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多種胺基酸、胡蘿蔔素、糖,又富含磷、鉀、鈣、鐵、錳等元素。古代的醫籍記載,薺菜有止血、降壓、明目、健胃、消食的功能。難怪民間又把它稱作「血壓草」、「淨腸草」。

至於枸杞,那更不用說。我最愛給人講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某人在行路的時候,看到一個滿頭烏髮、身強力壯的男人,正在打罵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這個人實在看不下去,就上前指責那個男人。男人笑著說:我管我自己的孫子,又有什麼不可以?這人很驚訝,便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那個男人已經140多歲,而他的孫子之所以受責打,是因為不肯聽話每天堅持食用枸杞,以致未老先衰、兩眼昏花。枸杞的功效,不言自明。

科學鑑定和故事都是別人的,我不懂真假。但我知道,家蔬確實不及野蔬香。既如此,何妨趁著春光明媚,多多沾花惹草去?

相關焦點

  • 【魔多廚房】時蔬香煎法式羊排
    【時蔬香煎法式羊排】 【準備原料】:單骨法式肩羊排3片、洋蔥、鹽、黑胡椒碎 如果你也喜歡吃肉,來試試這款美味的時蔬香煎法式羊排吧!
  • 散文||野胡蘿蔔花
    我告訴她是野胡蘿蔔花。她開心地舉著花朵跑著去讓小夥伴們看。隔著清風看過去,葉蔬花繁。野胡蘿蔔花開得一頭細白的小碎花,滿天星似的。花中生花,每個花盤上開著幾十朵小白花,每朵小花上有五個花瓣,緊緊地簇擁在一起,精巧秀氣。很像藍印花布上的花花。鄉野裡最容易淹沒的是花了。蒲公英、七角芽、野菊花……一開就是滿坡。把香氣撒得到處都是,農人走過時並不在意,只管忙於農活。
  • 爆款來了 | 【雲上好品•巾幗助農】蔬香李高 濃情無限— 在線打...
    爆款來了 | 【雲上好品•巾幗助農】蔬香李高 濃情無限— 在線打call!買它買它買它!蔬香李高, 濃情無限!7月19日下午6點!等你來!7月19日下午6:00直播帶貨環節,我們將重點推介長治市屯留區李高鄉特色農特產品、手工藝品和亨德宜品牌食品。李高徐記豬蹄、李坊石磨麵粉、李坊飛蝗螞蚱、東鳴水姥姥煎餅、純手工繡花鞋墊、亨德宜系列食品等等,都是「壓箱底」的好貨。
  • 重溫經典散文丨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
    《心田上的百合花》是林清玄代表作之一,用擬人的手法將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躍然而出,感人勵志,影響著許多人。心田上的百合花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裡,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 雨仁為善||父母是家(散文)
    雨仁為善散文:父母是家 在我年少之時,總覺得父母這也沒有賦與我,那也沒有賦與我,跟別人比起來,總覺得父母差我們的,總是心裡不平衡的時候找他們吵鬧,現在我也為人母了,明白了人間的堅辛困苦,生活的不易,深深的愧恨自己的年少無知。
  •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此後,又在新浪網讀書頻道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全民大網絡評選」活動,數萬網民踴躍參與,持續一年多、備受廣大讀者關注的「世紀文學60家」榜單最終揭曉。而這個榜單上,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散文作家。冰心、季羨林、汪曾祺、余光中、餘秋雨、賈平凹、林清玄、劉亮程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
  • 【技術分享】九州碼頭—蔬香貢魚的製作
    亮點:這道以魚肉為主料的涼菜口感清爽、絲毫不腥,原因在於以下兩點:首先,選用常年在低溫流域生活的貢魚為主料,其肉質雪白、腥味較小;其次,用青椒、黃瓜、香菇等煮製成蔬菜水調拌海鮮汁,再用此款海鮮汁加蔬菜碎拌魚,濃濃的蔬香撲入鼻間
  • 日本風景畫家和散文家東山魁夷的畫作
    東山魁夷(Kaii Higashiyama),日本風景畫家和散文家,在繪畫方面,東山魁夷與平山鬱大、高山辰雄並稱「日展三山」,而在散文方面,則與與川端康成並稱為「文壇雙壁」,因而可以說川端康成的評價,可以看作溢美之辭之中的誠摯之言。
  • 散文丨蔡英:野豌豆,從千年前的詩經裡走出來
    野豌豆文丨蔡英 野豌豆從千年前的詩經裡走出來,這位溫婉瘦弱的紫花美人,纖纖玉肩卻挑著千鈞重擔,一頭是家國情懷,一頭是仁義美德。 初春,乍暖還寒,陽光是暖的,風卻像含著羞的小姑娘,頗有些生冷與矜持。這時田野裡,野豌豆便悄悄兒拱出泥土了,抽出一個芽,長出一截莖,展開一片葉。最奇妙的是,它們頭頂上生出一根細須,分叉的小手彎彎曲曲,向空中伸展著,調皮地攀住其他植物,使勁往上爬。這時的野豌豆嫩極了,一掐就有玉色的汁液溢出來。別看野豌豆柔嫩纖弱,卻是詩經裡名揚千古的「薇」。《採薇》,以薇菜逐漸長得柔嫩、粗硬起興,暗示時間流逝,易年更歲,可是役期卻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戰不止,饑渴勞頓。
  • 野薔薇:即使死亡,已要走進一顆美麗的童心裡!(散文詩)
    10我是一株生長在路邊的地地道道的野薔薇。走過季節的邊緣檫過鳥的翅膀,閃過多少人多情的目光。散文詩//一些花露出了紅紅的臉蛋!散文詩//水色在夕陽中變得寧靜散文詩//生命的高原
  • 佐野洋子:在生命的日暮 尋夢北京故裡
    在胡同頂頭兒,佐野洋子居然遇到了故人——78歲的白英魁老人認出了這個8年前就來過一回、尋尋覓覓想要找到小時候的家的日本女人。那次,老人還曾請佐野一行進家小坐。這回,他在我們離開時站在銀杏和槐樹蔭裡一臉慈藹地揮手,說:「甭著急,這回準能找著。」
  • 洪老師每日食譜--蟲草花龍骨湯、蔬香排骨湯
    最近有很多姐妹也反映說想看之前的食譜,我每天都會給大家整理到最下面,大家看完今天的文章翻到最下面就可以看到全部內容啦~今天教大家的是【蟲草花龍骨湯】和【蔬香排骨湯】,能夠幫助產婦休息更好~我們先來看一下【
  • 車輪滾滾,一路蔬香,一路希望
    車輪滾滾,一路蔬香,一路希望。與大多數從事運輸行業的卡車司機一樣,大貨車已成為支撐劉師傅全家生計的重要工具。
  • 散文| 王金勇:緣分的天空
    組成了自己的家庭,家就是我們的天。同在一個屋簷下,同吃一鍋飯,朝夕相伴,生活,又從浮華回歸簡單。三口之家的我們,像蜷縮在一起的刺蝟,為了禦寒取暖而靠近,太近了又易彼此扎傷……鍋碗瓢盆柴米油鹽醬醋茶,幾近枯燥,以至於圍城裡的我們探頭探腦不安分起來。但騷動之後還是要回來,處處碰壁後終究要回到小窩裡療傷。我們在舔舐傷口時,才慢慢回味過來:平平淡淡才是真!
  • 赤子余光中,散文也鄉愁
    但其實余光中不僅僅是個詩人,他還是散文家,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這是余光中寫作的四度空間。而四度空間之一的散文是什麼樣子的呢?上海文藝出版社出了一本散文集《赤子》,讓我們領略這位文學巨人散文的魅力。余光中的散文文字是極為優美的,詩人的文字肯定是經過淬鍊過得,即使運用在散文上也是簡潔而有力的。「定音鼓的頻率在加速,加強,扭緊我們的每一條神經。
  • 雪霽蘭香—詩人、散文家楊清茨書畫藝術研討會暨書畫展舉行
    12月18日,雪霽蘭香—詩人、散文家楊清茨書畫藝術研討會暨書畫展在北京舉行。楊清茨創作的作品。紅網時刻新聞12月18日訊(記者 胡邦建)12月18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家》雜誌社、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中貝文化旅遊發展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中華詩詞發展基金會、中國中學生報、中國冠軍香榧集團聯合主辦的雪霽蘭香—詩人、散文家楊清茨書畫藝術研討會暨書畫展在北京舉行。
  • 散文‖父親寫的散文詩
    一九八四年/莊稼還沒收割完/女兒躺在我懷裡/睡得那麼甜/今晚的露天電影/沒時間去看/妻子提醒我/修修縫紉機的踏板/明天我要去/鄰居家再借點錢/孩子哭了一整天啊/鬧著要吃餅乾/藍色的滌卡上衣/痛往心裡鑽/蹲在池塘邊上/給了自己兩拳/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這是他的青春留下/留下來的散文詩/幾十年後/我看著淚流不止/可我的父親已經 老得像一個影子一九九四年/
  • 美食推薦:肉汁蔬香魚頭,香菇花生煲豬腳,雙色雞丁,紅燒香芋
    共同造就了一個叫家的地方,人因食物而聚,人不散,家就在,煙火人間,風味常存。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家常菜的做法,讓家更有味道!肉汁蔬香魚頭材料:大花鰱魚頭半個(重約1500克),五花肉條300克,增香料(幹蔥頭塊、大蒜子塊、老薑塊各200克,鮮香菇250克)。
  • 配樂散文:芥菜的味道
    在農村的老家,有句話說:「家有芥菜缸,年年都健康。」意思是說,在冬天,吃了芥菜,來年的身體都很少生病。意喻著芥菜的美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平安如意。對於吃,我並不是美食家。但阜陽本土的小吃,細數起來也有幾十種。前幾年,中央電視臺頻道播出的《舌尖上的美食》,不知勾起多少人的嘴饞。
  • {一讀放不下}散文的門檻
    我想,如果散文失去了精神的守望,或者精神的仰望,那是對散文高度的拒絕和放逐,是一種無尊嚴的生存。散文的第一道門檻,我以為就是精神的高度,只有這樣,散文才不安於小,才不被人看輕,不被人視為一種賦閒的文體,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是心緒的把玩,是小說家散文家累了閒了,小試身手的跑馬場,似乎那些小說家詩人隨便一寫,在散文領域頓成佳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