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第七屆
廣東專利獎獲獎單位和個人名單
華師計算機學院計算機應用系教授朱定局
榮獲第七屆廣東傑出發明人獎
全省高校只有兩人入選
廣東專利獎每年評選一屆,設廣東專利金獎、廣東專利銀獎、廣東專利優秀獎和廣東傑出發明人獎。其中,廣東傑出發明人獎在評選中更注重「申報人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發明創造能力,並且為獲得授權專利的第一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專利實施後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者生態效益,對促進相關領域技術進步具有實質性貢獻」。
朱定局,中國科學院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Texas State University訪問學者,現任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計算機學院計算機應用系系主任、教工第二黨支部書記、智慧計算科學研究所負責人。朱定局作為第一發明人,已獲得中國、美國、日本授權發明專利一百多項。專利技術整體的創新水平高,內容涉及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人等方面,屬於國家政策明確鼓勵和支持的方向,與廣東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支柱產業密切結合。
華師有著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
朱定局長期從事人工智慧的科學研究,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子課題、廣東省高校重大項目等課題,在科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華出版社等出版多部人工智慧相關的學術專著《數據處理與深度學習》、《從計算理論到大數據圖靈機》等。
通過教研與產業的深度合作,朱定局將發明專利轉化或應用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其雲機器人的發明專利獲得了中國、美國和日本的授權,目前已轉化到華為公司;幽默機器人的授權發明專利,在陪伴機器人、情感機器人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獲得廣東傑出發明人獎,朱定局認為這是「整個廣東省對發明創新的一個重視」。在他看來,廣東傑出發明人獎的設立不僅體現了廣東省乃至國家的一個發展戰略,而且體現出大學應有的定位——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朱定局表示,大學中新工科和新師範的建設,都體現出一個「新」字。「新在什麼地方?新就是要有發明創造,新就是要有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新的應用。」國家鼓勵學生創業創新,作為老師也應該在這方面作好表率,積極帶動學生參與到創新活動中。
朱定局談到,廣東傑出發明人獎的競爭非常激烈,且大部分的獲獎人員都來自華為、騰訊等領軍企業。朱定局認為「我校更側重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在華師能夠獲得這個獎項,能夠體現出我們華師有著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
教書是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
除了科研,朱定局在教學上也有一番見地。作為計算機學院計算機應用系教授,他曾獲得華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華南師範大學第六屆「教學名師」稱號等榮譽。
左右滑動查看證書
他潛心育人,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創新教學模式,以幽默風趣、循循善誘的教學風格,廣受師生好評。
朱定局認為,做研究提高的是自己個人的能力,而教學生是提高更多學生的能力,在華師工作,不僅需要做研究,更是要做好教學。成為一名大學老師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國家棟梁之才,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他表示一名教師的責任在於:「第一,既要教給學生道,又要教給學生德;第二,讓學生能夠開心快樂地學。」
從教十餘年,朱定局覺得學生最大的變化是「越來越潮了」,這一點在網際網路的使用上尤為明顯。他認為網際網路對學生而言是把雙刃劍,有利的一面在於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而有害的一面在於獲取的東西太多可能導致缺乏深度。
「比如說書,在那些武俠小說裡面,古時候人們要是能得到一本武林秘籍,那就是如獲至寶,在那使勁練就練成武林高手了。再看現在,在網上到處都可以買到武林秘籍,但還會有人真就專門拿他來使勁讀、使勁練嗎?很少的。」正如古人常說的「書,非借不能讀也」,越是難以獲得的東西,人們就會越加珍惜。當今時代,知識的獲取很是簡單快速,但朱定局認為,只有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變成自己的東西,獲取到的知識才真正屬於自己,否則都是心外之物。
在朱定局的課堂上,他喜歡設計角色扮演、學生辯論等有意思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歡樂輕鬆的氛圍中能夠進行深度思考;在考試環節的設置中,他始終秉持著「考試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不是為了像設置一個關卡一樣,把一批學生給卡住」的理念,從不出一些偏題,而是選擇出一些基礎、核心、重點、可以發揮學生能力的題目,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提升能力。
教育科學學院2019級學生馮紀雯選修了朱定局的通識課程《人工智慧哲學與倫理》。馮紀雯提到,在一節課上,朱定局提出了一個思考題:「當一個老人和一個小孩掉到河裡,人工智慧會救誰?」他邀請了三位學生上講臺進行角色扮演,並要求學生把人工智慧掙扎救老人還是救小孩的心理過程通過人物獨白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大家深入思考。
「朱老師不是照本宣科地講書本知識」,在馮紀雯看來,朱定局格外注重對學生的思辨和應變能力的考查,有時還會組織學生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學習並靈活運用知識,因此上他的每一節課都驚喜滿滿。
朱定局強調,在教學中,理論、實驗、實踐三個環節缺一不可。首先,教授理論是通過一些靈活的方式,如課堂討論、辯論等,引導學生領會和消化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理論武裝頭腦後,學生需要通過實驗來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而想要真正把理論和現實融合在一起,學生還需要跨出最後一步,走進現實生活中進行實踐。為此,朱定局經常會組織或帶隊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引領學生親眼看看產品,親身體驗產品。
科學與文學殊途同歸
朱定局回憶,自己在小時候就開始寫一些零零碎碎的詩歌,「都是寫在紙上,但是現在都找不到了。」大學時期的朱定局懷著對愛情美好的憧憬,寫下了許多溫柔的詩句。在《今生是一生》中,對「永恆的愛情」來說,「今生是每一生」。「這月光,穿梭到我的每一生,將我痴情地融化,我也記不清這是誰的目光,但我能記清我每一生都在等她。」
朱定局出版了《物非人是景長留》、《今生是每一生》等詩集,《天外機器人》、《生物機器人》等小說,《道德就是智慧》、《真心光明》等哲理散文,這些作品飽含著對科學的愛,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讚美與依戀,和對生活的哲思。朱定局同樣熱愛藝術,也有著自己的藝術作品並出版有《發現主義藝術與攝影繪畫》等著作。
朱定局表示,文學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部分,社會個人進行文學創作也是為藝術文學的發展添磚加瓦。他認為,各門學科就像一棵大樹的分支一樣,雖然朝著不同的方向生長延伸,但根是一樣的。「所以,不管是文學、科學、藝術,其實它們從根本上都是同一個東西,都是為了美、為了愛。」
對學術的熱愛
以及刻苦鑽研的精神
是朱定局能夠獲獎的關鍵
每項成績都不是憑空而來
離不開他朝朝暮暮的心血
離不開他對科研不斷探索
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採寫丨龐美雲 譚麗鎣
顏丹婷 慄楠 譚泳兒 李曉昕
攝影丨謝敬澤 王蕾
執行編輯丨馮紀雯 邵雪妍 黃達瑋
責任編輯丨鄭宇雲 楊柳青
【來源:華南師範大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